书城传记名人的磨难
5818700000017

第17章 诞生在棺材架上的作家——安徒生(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着名作家。他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欧登塞城。11岁丧父,1822年就读于一所文法学校。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同年发表《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后又出版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与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赢得了国际声誉。此后,他主要从事童话创作,接连出版过3部童话集和3部自传。他的不少童话风靡全世界,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皇帝的新衣》《白雪皇后》等。作品大多反映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这与他出身贫寒、多遭磨难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附近,有一个绿色的小岛——富思岛。岛上长满山毛榉树,遍地三叶草。就在这个岛上,坐落着一个不太大的小城——欧登塞城。

1811年的时候,这个城里大约居住着七千多居民。整个城里除了有几幢古香古色的官邸之外,绝大多数都是矮小破陋的茅草房,那都是贫民们居住的。大街两旁,游动着卖手艺和打短工的小贩、裁缝、泥瓦匠、挖土工、洗衣女工和织布女工。济贫院里,挤满了贫病交迫、无依无靠的老人。走投无路的父母们打发着饿得皮包骨头、一满脸污垢的孩子沿街乞讨……

在城郊一间低矮简陋的小屋里,住着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夫妻。男的是一个鞋匠,十多岁。他父亲原是个农民,不幸一场大火把全部家当化为灰烬。父亲疯了,疯得让人可怜。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母亲也到疯人院做帮工。这个小伙子在十分年幼的时候,就不得不独自谋生,当了鞋匠。22岁时,才和一个比自己大14岁的洗衣女工结了婚。他们穷得无一文钱,连一块床板都买不起。恰好有一个富人家刚办完丧事,扔掉了一个放棺材的架子,他只好把它捡来,当做新婚的“卧榻”

1805年4月2日,就在这个停放过死人尸首的棺材架上,诞生了一个啼哭不止的孩子——汉斯·克里斯琴·安徒生。迷信的母亲看见心爱的儿子一出世就躺在这样一个不祥之物上面,将来的命运一定不会好的。她不由得一阵心酸,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安徒生的童年果然十分不幸。虽然他是个独生子,但却像孤儿一样。父母为了生活整天四处奔波,没有精力来照顾他。他自己跑到外边玩,常常受到富人家小孩的谩骂和欺侮。他们骂安徒生是“下贱人的崽子”。父亲见此情景,非常难过。为了安慰儿子,他不得不抽时间带儿子一块去玩,并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故事中那动人的情节,给安徒生幼小的心灵很大的启发。老祖母知道小孙子生活很孤单常常来看望他。祖母自己忍饥挨饿,用乞讨来的钱买些糖果、玩具送给安徒生。她每次来都装得很体面,免得小孙子知道她是讨饭的而心里难过。有一次,他知道了老祖母的秘密,便抱着老奶奶,祖孙人哭成一团。他十分懂事地对老奶奶说:“奶奶今后您什么也不要给我买,我自己会做玩具。”以后,他真的用破布缝制了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穿在父亲给他做的小木偶上,并从此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天傍晚,安徒生送走祖母后回家,走到欧登塞河边,他看见饥饿、疲劳的母亲还在冰冷的河水里洗衣服。她头发散乱、面容憔悴,冻得浑身发抖。只见她打开随身携带的酒瓶,喝了一口,暖暖身子,然后挣扎着又洗下去。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母亲身体实在支撑不住,几乎一头栽倒在河里。安徒生急忙跑过去,扶住母亲。母子俩抱在一起失声痛哭。生活是多么艰难啊!幼小的安徒生,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1813年,整个欧洲战火弥漫,拿破仑正同英国大肆火并。拿破仑当时的战事并不顺利,但是丹麦国王仍把希望寄托在他这颗“福星”上。他重新为拿破仑筹集了几个团的兵力。丹麦国内财源消耗已尽,人民啼饥号寒,安徒生的父亲鞋匠生意也做不成了。正好这时邻村一个富裕农民的儿子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为了生活,他便顶替那人到军队里当了一名雇佣兵。母亲痛哭流涕,不愿丈夫前去送死。但丈夫却郑重其事地说:“没关系,你没看到当今的拿破仑,不也是出身贫贱吗?我说不定将来也会像他一样!”

父亲走了。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没有多久,丹麦境内流行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贫民区流行得更为厉害。不少可怜的孩子一得上这种病,由于无钱治疗,很快就一个个地死去了。糟糕的是安徒生也得了这种病,他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喉头发涩,嘴唇干裂,四肢像石头那样沉重。母亲为生活所迫,仍要到外边做工,不能照顾他。有时他连水也喝不上。多亏老奶奶来了,她颤巍巍地给安徒生端来了开水,并坐在孙子的床前,不住地嘟哝着。她一会儿祈求上帝保佑,一会儿抱怨诉苦,再不就担心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活着回来。

安徒生痛苦地呻吟着,老奶奶用忧郁的蓝眼睛望着孙子,说:“唉!可怜的孩子,还不如马上死了好,一了百了。自从你来到这世上,连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见过啊!唉,多可怜的孩子!”

安徒生好像听懂了奶奶的话,他挣扎着坐起来,两眼流着泪说道:“不,奶奶,我不想死,我要活着。妈妈!我的妈妈呢?”

恰好这时母亲洗衣服回来,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不堪地进到家里,听到儿子的呼喊,几步跑过去,抱住安徒生,流着泪水说道:“我的儿子,妈妈在这!妈妈在这!你什么也不用怕!”

两年过去了。1815年,拿破仑在战场上一败涂地。战火平息后,父亲终于活着回来了。但他不但没当上一官半职,反而染上了疾病,面黄肌瘦,病入膏肓。母亲见此情景,焦虑万分,不惜一切代价,到处求神问卜,寻遍巫医,希望能找到灵丹妙药,使父亲转危为安。结果,家里债台高筑,而父亲却在第年4月死去了。

泪流满面的安徒生和精神恍惚的母亲,跪在父亲的坟前,在为他的亡灵祈祷。可怜的父亲临死也没有混上一口棺材,他是用稻草裹着埋葬的。

父亲死后,留下一堆债务,可怜的母亲负担就更重了。她从早到晚在一条小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洗衣服。安徒生常常在附近玩耍。河边有一座水磨,那巨大的轮子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喷吐着乳白色的泡沫。一位洗衣服的老太太,给他讲了一个美丽的童话:

很久以前,有一年除夕的夜晚,富人家都摆上了丰盛的宴席,全家团聚,欢度除夕之夜。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正赤着双脚,在大街上挨饿受冻。她沿街叫喊着“谁买火柴!谁买火柴!”然而,她一天也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为此,她不敢回家,只好躲在一个墙角里用火柴发出的微火取暖。火光引起她天真美丽的遐想:美味的饭菜、美丽的圣诞树和去世的老奶奶都出现了。她觉得自己和慈祥的老祖母一起,飞到幸福的天国去了。第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她冻僵的尸体。据说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家,原来就住在这个水磨的附近。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酸的童话!安徒生听着听着,两眼噙着泪花,看着那轰隆轰隆的水磨,好像听到了那小女孩可怜的呼喊声。这个童话使他终生难忘,后来被他写成童话《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风行世界。

安徒生非常疼爱自己的妈妈。每当妈妈在冰凉的水中洗衣服的时候,他总是去给妈妈买酒喝,让妈妈暖暖身子。没想到他竟遭到一个寡妇的痛骂:“呸!下贱的东西,从小就给你妈打酒喝,将来你自己也准是个酒鬼!你妈真是个废物!”

这话深深地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常常想,人怎么会这么残酷?我给我妈妈打酒你为什么谩骂我和妈妈?他为妈妈感到无限的屈辱。从此后,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躲过那刻薄寡妇的门口,绕道而行。

天下的人未必都这么残酷、刻薄。安徒生终于认识了两个和蔼的老大娘,并很快博得两个老大娘的好感。她们常常给他讲一些有趣的童话,并用碎布教他怎样做各式各样的小娃娃,有时还送一些书给他看。其中有一本大部头的《莎士比亚悲剧集》,安徒生虽然不能全读下来,但那两位知识丰富的老大娘却能给他讲述里边很多精彩的章节。安徒生聪颖过人,他很快就能整段整段地背诵书的内容,并且能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那些英雄们浴血奋战的情节使他激动,而巫婆和魔鬼的出现又使他感到不安。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编戏。

他未经过认真的思考,就编起剧本来。这是一出悲剧。主人公阿波尔和女主角艾丽薇拉相爱,可是命运不佳,他们被活活拆散,最后双双死去。剧中还有一个灰胡子的苦行僧和他的儿子,他们也同时都爱上了艾丽薇拉,他俩都念了一段长长的独白后,在女主人公的墓前双双自杀。剧情非常简单,可以说也根本没有什么艺术性,但它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剧编成之后,只要有人愿意听,安徒生就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朗诵给他们听。那两位老太太都赞扬了他。可是,也有不少人说这是“胡编瞎扯”、“这剧连傻子也会编”等等。这给安徒生很太的刺激,有时甚至痛苦地流下委屈的泪水。

这些并无恶意的人,大约根本不会想到,他们随便的不负责任的攻击,弄不好会扼杀一个天才的作家。好在妈妈支持他,并对他说:“他们对你的攻击完全是出于嫉妒。他们一生中根本编不出什么东西来,所以才攻击你的。”妈妈的话,使安徒生又鼓起了创作的激情。妈妈也感到,儿子必须系统地学习文化,即使家里再穷,生活再困难,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前程。为此,她改嫁给一个穷苦的手艺人。妈妈带着安徒生来到一所学校。校长见他长得骨瘦如柴,身穿破衣烂衫,一副寒酸相,便表示学校不收这样的孩子。妈妈苦苦哀求校长,请他发发善心。终于,学校收下了他。可是这所学校整天翻来复去地向学生传经授道,根本不教文化课。安徒生感到十分无聊。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歧视他,嘲弄、侮辱他,于是他一气之下离开学校。

安徒生14岁那年,哥本哈根的一伙演员来到欧登塞作巡回演出,这使安徒生大开眼界。他看到那些平平常常的人,一到戏台上就变成了威严的国王、娇艳的王后、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真是太奇妙了。这时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好的艺术。

回到家里,他告诉妈妈,他要到哥本哈根去参加剧团,将来演戏。母亲告诉他那是很苦的差事,但安徒生十分坚定地告诉母亲:

“我想出名,我读过不少有关名人的故事,他们一开头都必须经受大量的苦难,而后才能出名。”

母亲不放心,又请来一个女巫给他算卦。不料女巫用咖啡渣和纸牌拨弄了一会儿,说道:“你的儿将来一定会出名的,他现在去哥本哈根,欧登塞总有一天会张灯结彩为他庆祝!”

1819年9月5日,安徒生带着10元钱和一个破行李卷,离开了流泪送别的祖母和母亲,搭了一辆邮车,来到了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