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雷锋式的好员工
5835200000008

第8章 像雷锋那样,把奉献当永恒的追求(1)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无私的人去支持自己的企业。无私奉献不是“傻子”,而是一种双赢:赢得别人的赞美;赢得自身的成功。对于无私,我们要向雷锋同志一样,不怕吃苦,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让自己变得伟大!

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天地也宽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雷锋精神可以说是一部永不过时的话题,雷锋在工作中那种无私的精神是值得当下职场员工学习的榜样。作为无私的奉献者雷锋来说,我们不仅要学习他那种无时无刻关心别人的情操,还要学习他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而这正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至高要求。

当然,任何人都会有一些私心,并不是说奉献者就要全部的奉献,而是要多为他人着想,只有在这样的情操下,一个人才能在具有了高尚情操的同时还能有巨大的成就。对于影响了一代人的雷锋来说,到目前的企业为止,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雷锋的那种高贵的精神,这是时代所倡导的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正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出处。

在老婆的眼里,李海明并不是一位称职的好丈夫,因为他忙起来的时候连家都不回;在孩子的心中,他也称不上一名合格的父亲,因为他根本没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逛公园或外出游玩。然而,在每一位接触过他的领导和同事看来,他是一位脚踏实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奋负责的好下属;也是一位能够以诚相待、以心相交的知心朋友。其睿智的思维方式、勤奋敬业的工作风格、和善平实的为人态度,时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成为大家心中的楷模。

提起李海明,生产部部长赞不绝口。2007年,路北电器材料公司搬到路北集团工业园内,厂房大了,设备也增加了不少,人手特别紧缺。当时就考虑调一名懂电工业务、对挤出机维修熟悉的人过来工作。但由于这方面人才紧缺,而且由于公司刚搬迁到新工业园内,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因此选调人手非常困难。后来公司领导想到了当时已经是班长的李海明同志,但调过来只是作一名普通技术维修工人,因此领导决定做一做他的工作。没想到的是,当时一说他就接受了。为什么会选择降低收入、放弃班长职务而来做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呢?他笑着说:“其实当时我也考虑了这样的问题,甚至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强烈的事业心让我战胜了自己。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为来这里更能发挥我的专长,成为一个独挡一面的技术专业人才。”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他在技术上的钻研非常刻苦,几乎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概括。为了尽快熟悉新业务,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被公司派往青岛学习了一周时间,刚一回来,他就泡在生产线上现场观摩,跟着师傅不停地看、不停地问、不停地学,师傅也被问烦了,问怕了,但也服了这个爱学的学生。晚上他也闲不着,呆在休息的地方认真看资料。挤出机组的螺杆组合一般都需要用图纸,因此资料大多数也是图纸数据,这对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来说,查看并能理解大量的专业图纸,的确是个挑战。但他就是有一种知难而上的精神,越是困难的事情他就越不轻易放弃,越要去搞懂它。他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看不懂图纸资料,他就自己买了一本有关图纸数据的书,就去问懂的人。理论学习了,再返回到现场去观摩、摸索,对照资料一步一步弄懂它的工作原理。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他就掌握了挤出机及其螺杆组合维修的知识。

由于生产工艺的特点,一天24小时开机,机器不间断,设备有时会有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但他都做到了随叫随到,对工作没有丝毫怨言,任劳任怨,确保了机器设备的安全顺利运转,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周六、周日别人都带着父母、妻儿出去玩,而他的身影却总是穿梭在各个机器设备中间。

现在企业中信任危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提倡雷锋精神。就如一些企业来说,老板和员工都不信任对方,人员的快速流动使企业不再信任自己的员工;新到的员工认为企业的人员流动如此之大也造成了对企业的不信任。但要打破这样的僵局却十分的困难,因为这必须要有一个先信任对方。就两者的对比来说,员工是应该先信任企业的。这是因为工作是自己找的,既然都找了,为什么还去猜忌呢?就如雷锋一样,胸怀宽广,从不斤斤计较,信任自己的企业,然后取得成功不是更好吗?

当然,说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不能只看到瞬间的喜悦然后就不遗余力地追求,而忘记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自己一路开心。不要做一个孤独寂寞的成功者,这样即使成功也没有意思。要成为一个平凡朴实的大众英雄,从枯燥和苦闷中挣脱出来。

像雷锋那样,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一段时间以来,被誉为“雷锋传人”的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雷锋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人们为他的故事所感动,为他的精神所感染。雷锋同志用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实践和不胜枚举的感人事迹,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如何承诺和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宗旨和道德先进性,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追求。

齐大山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2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身边人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事情,虽然不是非常的耀眼,但是那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乐观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我谈一下在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可能故事比较简短,可是真的是亲身经历。在我上小学时,“雷锋精神”就已经超越了时空,在我们那个时代,被人们反复宣扬和传颂。我也在雷锋的精神鼓励下,一次,曾与班上几名同学在江边一起玩耍时,发现一名迷失了家的小女孩。 当看到小女孩一个人孤独无助哭泣之时,少年的童真,让我们义无反顾的将其带到派出所,一直等到民警帮助小女孩找到家为止,才兴奋地跑回家告诉父母,说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并以此引以为自豪。

特别是隔了几天,小女孩的父母为了感激我们,向企业送去了一封大红感谢信,让我们在全校师生面前受到了表扬,从此,就更坚定了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信心。每次助人为乐之后,当听到别人一声“谢谢”之时,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随着时空的流失,虽然我们已经冷峻地意识到,雷锋已成为当今一代人陌生的形象。甚至于有些人对“雷锋精神”是一种冷漠、排斥的态度,但是我认为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和最需要的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目前创造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一种高尚品德 !

我们身边不缺乏爱,只要我们都奉献一点爱心,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和谐美好,世界上因为好人的存在,世界才会充满温暖。向雷锋同志一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雷锋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在如今社会,雷锋精神拥有跨越时空的无穷力量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而且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是感到雷锋同志的伟大、雷锋精神的可贵。要使无私奉献精神在企业内部发扬光大,员工应该在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下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将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补互利。作为雷锋精神的核心: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奉献精神。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企业文化发展从不间断,世世代代创造,发展、锤炼而造就的企业意识。

员工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提升中实质上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奉献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其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意义。雷锋精神对于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促进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弘扬正气、发展正确和健康的经济舆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也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所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为只要有这个愿望,人人、事事和处处都可以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我坚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像雷锋那样,做事从不斤斤计较

雷锋是个不怕吃亏,也不会为自己斤斤计较的人。对于工作,雷锋从来不计较分内分外,干多了干少了,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当公务员时是这样,当工人时是这样,成为解放军战士以后仍然是这样。

在望城县委机关,雷锋把所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工作都包了,还为县委机关的全部工作人员打开水,打扫走廊;在工地上,他不仅每天奔波几十里送信,还要充当编外质检员,自觉监督工程质量;在鞍钢,雷锋所在的推土机班组本不用派人参与炼钢,但雷锋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参加炼钢,尽管一天要上两个班,但雷锋仍然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在部队,雷锋帮助战友补习文化,替他们拆洗被褥、缝补衣服,主动打扫卫生、掏厕所,义务为战友理发,到厨房帮厨。

有人说雷锋是个傻子,就是因为雷锋净干些让自己吃亏的事。其实,雷锋的“不怕吃亏,乐于付出”的背后,深藏着人生的大智慧。郑板桥有句名言,“吃亏是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亏与不亏是相对的。所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雷锋做过很多捐款捐物,助人为乐的好事。他自己省吃俭用,却为别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仿佛是吃了亏。但也正是这些好事、“傻事”,改变了雷锋的命运,给予他更大的收获与回报。

1958年春天,望城县委决定建立团山湖农场,并准备购买一台拖拉机。由于财政紧张,县委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把自己积攒了1年多的20元钱捐了出来,这是他本来打算给自己买新被子的钱,也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捐款。鉴于雷锋的一贯表现和他为购买拖拉机做出的贡献,县委决定派他去农场学习拖拉机。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拖拉机手则是让人羡慕的,甚至是神圣的职业。这笔捐款再次改变了雷锋的命运,成为拖拉机手为他日后到鞍钢开推土机,到部队后成为汽车兵奠定了基础。

参军后,1960年8到9月间,雷锋所在部队连续收到两封表扬雷锋的地方来信,一封来自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一封来自中共辽阳市委,内容都是表扬雷锋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灾区重建。这件事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了解到雷锋的凄惨身世之后,开始整理雷锋的事迹,让雷锋写材料、做报告,报纸上也开始频繁报道雷锋事迹。雷锋“走红”了!这样看来,对于雷锋来说,“吃亏”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雷锋的“傻”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吃亏是福”的大智慧。

雷锋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受益于他不如平常人那么“聪明”,也不知道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如果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那么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失去别人对他的好感和信赖,反之,如果他所能做的就是简单地坚持,对挫折和失败视而不见,也不去计较亏了还是赚了,值不值得,仅仅是有点儿“傻乎乎”、又很认真地干下去。

像雷锋那样,做一名乐观向上的员工

雷锋对待任何事情都十分乐观。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比较喜欢乐观向上的人,喜欢有着阳光心态的人。雷锋的成功证明了企业总是青睐那些对组织和群体有着积极贡献的人。从长远来说,为单位、为他人付出越多的人,得到的承认就越多。

雷锋对待任何事情都十分乐观。他热爱生活,作为一个年轻人也喜欢时尚,他有当时很少见的瑞士手表,有很漂亮的皮夹克,很潇洒的发型。雷锋爱笑,真诚的笑容总是出现在他的生活中;雷锋爱美,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不少好照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雷锋的乐观,不仅仅是在顺利的时候,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也能冷静对待。他也曾被人误解批评甚至穿过小鞋,但他从工作出发,不记恨,不消沉,很快调整状态。他的这种品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比较喜欢乐观向上的人,喜欢有着阳光心态的人。心态阳光的人并非没有烦恼,也会遇到被人误解、与人冲突的时候,但他懂得,同事之间最珍贵的是真诚和友谊,如果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要沟通、要宽容,批评对事不对人,给对方留下时间和空间。常言说,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你对别人这样,多数人也会这样对待你。

你阳光了,你的世界里就会有更多的阳光,你的机会更多一些。 雷锋有着感恩的心态。他的感恩不仅表现在对领袖、对国家、对社会的由衷热爱和拥护,也体现在对身边领导、师傅、同事、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认同,他总是感到大家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太多太多,而自己为他们做得又太少太少。因为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因而总有用不完的劲为大家服务;因为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因而对自己的获得就觉得太多太多,当听说人民受灾,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巨额存款”捐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