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雷锋式的好员工
5835200000007

第7章 像雷锋那样,因为敬业所以专业(3)

事后,一些同事各怀心思、半真半假地关心和责备她:“你怎么这么冲动?”“你刚来公司,万一搞砸了,以后还怎么干下去啊?”面对这些闲言碎语,钱萌不但没有退缩,好胜心反而被激发了出来,暗自想:“你们以为我干不好,我偏偏要干出个样子来给你们看看。”在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钱萌把一个小女孩固有的娇柔和羞涩完全抛开,在某省的各个城市间东奔西跑,开疆拓土,终于把销售点建立了起来。鉴于她的工作表现,总部破格提拔她为新销售分公司的经理。而此时的钱萌也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雷锋认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实质,‘纸老虎’而已。”我们应该把这当成是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些本身很有能力、很有潜质的人,本来是有机会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可惜的是,他们的缺点就是没有接受挑战、超越自我的勇气。这些人可能表现得世故、圆滑,是职场上的老油条。在他们看来,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定要回避,更不能主动去承担。要想安安稳稳,就要尽量做那些自己熟悉的,而且轻车熟路的事情;新的挑战还是敬而远之为妙。虽然这种人很安全,但其结局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雷锋参加鞍钢焦化厂建设时,条件非常艰苦。但雷锋决心很大,在他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他当时写下的一段非常豪迈的话,“我们在建设焦化厂当中,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等,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在军区参军时,条件同样艰苦。有一个大雪天,刮着刺骨的北风。为了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开得动,雷锋和战友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在寒冷的冬天,双手拿着冰冷的工具,调整和修理铁的机器,的确冷得很,有时手拿着铁的机件,过一会手和机件就粘在一起了。

特别是双手伸到汽油里去清洗机件,更把手指冰得好像针扎一样。此时雷锋虽很想去烤烤火。可是,想起连长在军人大会上的报告:“在三九天里保养车是一个艰巨的战斗任务,过硬的功夫是在冰天雪地里锻炼出来的。”雷锋便打消了烤火的念头,虽然手冻裂了口子,但是凭借坚强的意志,继续清洗机件。经过八个多小时野外苦战,终于把汽车保养好了。正是因为有这种“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雷锋才能战胜在他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成为一颗天际冉冉升起的新星。

像雷锋那样,做“动脑型”员工

雷锋在工作时总是喜欢动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让雷锋在工作中总是那么耀眼,任务总是快人一步的完成,而这也足以说明,只有在工作中充分的动脑思考,才能让工作做起来更加迅速,更加精准。

在工作中,若仅仅只按照老板的吩咐去完成任务,那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时候都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用头脑努力去想办法、主动寻找方法、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员工。能从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员工,都是主动解决问题的“动脑型”员工。解决问题的秘诀,就在于用大脑去想办法,就在于把自己的智慧投入到工作中。

雷锋在工作时总是喜欢动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让雷锋在工作中总是那么耀眼,任务总是快人一步的完成,而这也足以说明,一个动脑型的员工在工作时是多么的可贵,同样,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只有在工作中充分的动脑思考,才能让工作做起来更加迅速,更加精准。

曾经有一家国内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对他的员工这样说:“我们的工作,并不是要你去拼体力,而需要你带着大脑来工作。”

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要求每一个优秀员工都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需要的员工,是有创意、有应变能力的员工,是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员工。有些员工缺乏思考能力,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总是等着上司的提示,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多去探求“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而是逃避问题,这样的员工不仅不受企业的欢迎,而且在职场上也很难生存发展。

同样一项工作任务,有的员工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还没有开始就时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前者用大脑在工作,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工作时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用大脑工作的员工,必定比推脱责任的员工更有工作绩效。

1952年,由于受经济风波的影响,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积压了大量的电风扇销售不出去,为此公司的有关人员虽然绞尽脑汁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销量还是不见起色。看到这个情况,公司的一个基层小职员也努力地想办法,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一天,小职员看到街道上有很多小孩子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风车在玩,头脑里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风扇的颜色改变一下呢?这样既受年轻人和小孩子的喜欢,也让成年人觉得彩色的电扇能为屋里增光添彩啊。

想到这样,小职员急忙跑回公司向总经理提出了建议,公司听了这个建议后非常重视,特地召开了大会仔细研究并采纳了小职员的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彩色电风扇,一改当时市场上一律黑色面孔,很受人们的喜爱,掀起了抢购狂潮,段时间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而这位小职员不但因此获得了公司2%的股份,同时也成为了公司里最受大家欢迎的职员。

思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努力工作是一件好事情,但还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成绩,获得成功。

在工作中,若仅仅只按照老板的吩咐去完成任务,那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时候都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用头脑努力去想办法、主动寻找方法、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员工。能从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员工,都是主动解决问题的“动脑型”员工。解决问题的秘诀,就在于用大脑去想办法,就在于把自己的智慧投入到工作中。

像雷锋那样,让思考成就美好未来

雷锋是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有心人,他不但经常对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而且,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总能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在焦化厂的建设工地上,雷锋与同事们一起盖宿舍。由于砖墙砌高了,运泥开始变得吃力。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雷锋动起了脑筋。人们看见他手里比比画画,嘴里自言自语,让大家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雷锋把大家叫到一起,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草图——“横杆吊斗运泥法”。大家一看,都来了兴趣,纷纷出主意,很快在工地上搭建了起来。不仅可以运泥,还可以吊砖、吊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军后,在汽车连,由于新兵们只有一辆教练车,大家只能轮流上去学。雷锋就琢磨着如何解决人多车少的问题。他提出自己动手造汽车教练台,用的都是仓库里的废旧物品。教练台造出来之后,大家上去一试,踩油门、推拉离合器、转动方向盘、挂档,都跟真的一样。缺少教练车的问题就这样被雷锋解决了。

究竟什么是思想力?思想力就是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创新力的实质和根本。很多时候,成功并不需要深奥的理论或者精密的实验室,其实哪怕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也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根神经。比如,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某种需求等等。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才蕴含着最多的智慧。

企业里像雷锋这样的员工一定是受到欢迎的。遇到问题,他们不是袖手旁观,把问题当成是借口,而是看作一种挑战,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而企业需要的就是能为组织解决难题的人。有很多本身具备不错的智力条件的员工之所以不能在职场上有所发展,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自己所具备的智力潜能转化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力。

智力就像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只有转化为现实的思想力,它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我们走上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让自己的思想力发挥作用。没有思想的、机器人一样的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不断地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遇。

小丁和小李毕业之后一起应聘到一家大型超市。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最基层的员工,一起在超市里面摆放货物。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小丁就被提升了,先是超市领班,接着是经理助理,不到1年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而小李仍然是原地踏步,还是一个最基层的摆货员。眼看着自己的伙伴平步青云,小李内心里很是不平。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自己被忽视和埋没,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质问老板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却没有任何回报,为什么对他和小丁这么不公平?

老板听了小李激动的质问,沉默了片刻。对于小李,老板还是了解的,这1年来他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但总觉得他身上缺少点东西,一种灵性的东西。老板平静地对小李说:“这样吧,咱们先不谈这个好吗?你到蔬菜批发市场去一趟,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小李不明白老板的意思,但还是去了批发市场,不久回来告诉老板说市场上有人拉来一卡车的土豆。“总共有多少?”老板又问。小李马上又返回市场上,问清了数量,回来告诉了老板。“多少钱一斤?”小李又跑了一次。

老板见小李已经不胜其烦,就对他说:“你看看小丁是怎么做的吧!”他把小丁叫进办公室,给了他同样的任务。小丁很快回来了,告诉老板,“有人进了一卡车的土豆,大约3000近左右,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土豆的质量也不错。”同时,他还带回来几个样品给老板看。考虑到老板可能决定进货,他要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老板看了看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小李,说:“看到了吧!你和小丁的区别是他是带着头脑去工作的,你只是按着指令工作。”

普通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区别在于:在工作中有没有把自己的脑筋开动起来,能不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有没有思想力。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究竟是平庸还是卓越。只用体力工作的员工,只能够算得上基本称职的员工;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员工,才算得上优秀的员工。

像雷锋那样,工作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工作中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自身的懒惰思想和浮躁情绪,向雷锋一样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崇高的雷锋精神,改变了一个个时代,滋润了一代代优秀儿女的心灵。雷锋同志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四十年之前需要,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再次被提起,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今天,我们仍然不可缺少雷锋精神。

回顾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很多人都在认真完成好本职工作,但与雷锋相比却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渺小。很多人提出:“雷锋同志的“钉子”般的“挤”劲和“钻”劲要比自己强出太多。虽然能够做好工作,也可以做到尽职尽责,但对本职业务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缺少钻研和创新精神。”

同样,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工作中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自身的懒惰思想和浮躁情绪,向雷锋一样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弘扬雷锋精神中,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爱岗敬业?我们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最基本的从业要求,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给它赋予了新的内涵。

此时的王明已经在圈内算是小有名气的经理了,然而当他回想起自己刚刚进入财务科的情景时却难免感慨万分。当时王明刚刚毕业,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走出来的青年,王明和众多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一样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但尽管如此,王明知道,如果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对自己和工作负责,一定要做到爱岗敬业,让自己的上司知道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员工,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功。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明开始从财务科的小事做起,工作时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而且对于自己的工作王明总是感到自豪,每当别人问起工作时,王明总是自豪的说道:“经济是公司的命脉,而我正好是掌管命脉的人。”

由于对工作负责王明很快就引起了公司老板的注意,在一次会议中,公司董事长高度的赞扬了王明,并提倡公司内所有员工要像王明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经过这次表扬后,王明以为自己在以后的路上应该是一帆风顺了,但他没有想到,如此一来却遭到了部分同事的嫉妒!对于这种常见现象王明表示理解,他曾经开玩笑的说道:“如果是别人做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我也会嫉妒的,当然,我也会把他当成目标,没有嫉妒心的人又怎么能够进步呢?但这种嫉妒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这样而影响到自己的将来。”

受到王明的感染,那些曾经嫉妒过王明的员工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心胸过于狭窄,从而向王明致歉,而公司也因为王明的带头变得团结一致。

爱岗敬业是一种境界。曾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工作的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份事业,事业经营得久了,就成了一种情怀。”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位上的竞争优势。

爱岗敬业看似平凡,说起来也很容易,但要是想要做到却很难。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研究过雷锋日志后,学者们提出:想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一个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环境空间和展示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岗位。

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不断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某一个时期可能对某一个工作岗位感到比较满意,但随时事的变迁,其满意度就将会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现实与期望随时随地都会处在不平衡状态。因此,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理想期望与现实工作及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权衡,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安心于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争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效果,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目的。

雷锋对爱岗敬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他知道岗位赋予责任,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工作岗位是一个单位的基本细胞,每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责任。每一个人从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肩上就扛起了一份职责。就好比整个社会是一台大机器,我们每一个工作者就是这台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如果其中某一个人懈怠了工作,那么这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