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5854800000011

第11章 社交礼仪(1)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日渐广泛,社交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可以互通情报,获得信息,从而为取得事业成功助一臂之力。

中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基本常识,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学会在社交活动中自觉遵守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重礼节、讲礼貌、行为举止合乎人情的社交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很有裨益的。

一、拜访接待礼仪

访友待客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用以扩大联系、结交朋友、调节生活、开阔视野、互通信息的交际方式。结识新朋友,或与老朋友许久未见面,抽空登门拜访;闲暇时或遇节日,邀几位新朋老友到家聚会,品茗聊天,情趣盎然,因而相知更深,友情益浓。还可以说说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许恰巧有在座的人愿意相助;也能在聚会中交流信息,求取知识。拜访朋友,接待宾客,礼节是不可忽视的。

1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些大致相同的礼节。

(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

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因为不速之客常常影响主人休息或办其他事情,彼此都不方便。除非是盼望已久的亲友的突然出现会给主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一般人则不会让主人打心底里高兴,总有无端打扰之感。如果确有急事拜访,那么应先道歉后说明原因,征得对方同意再交谈。时间宜快,不可随意拖延。如果造访未遇,可以留条说明情况,再约时间。

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如果时间紧不能亲自通知对方,则或请人代劳或以后主动向对方说明情况并致歉意。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更须讲究些。

青少年学生随父母拜访亲朋友人,应特别注意自己仪容仪表的整洁大方,穿着方面主动征询父母的意见。因为孩子衣装整洁得体,在他人面前表现得举止端庄大方、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会让父母感到欣慰。这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父母的尊重。

(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应敲一两声门并问:"我可以进来吗?"经主人允许后再进入。如果开门的不是被访者,可通报自己姓名,说明预约情况。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多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

(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

(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交谈中对主人的家庭情况作一些一般性了解以示关心即可,关心过度,反复盘问,变成打探对方,就显粗鲁无礼了。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请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

青少年学生随父母拜访,父母与主人交谈正事时,不随便参与,即便他们谈话的内容与自己所知道的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轻易纠正。长辈们问自己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

(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如果做客拖延太长时间,聊起来没完,久而久之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交谈时;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与新客人寒暄之后也可提出告辞。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

(7)如果是某种原因需要在别人家中留宿,以下几点应该特别注意:

首先明确告诉主人你要留住的时间,居住期间可能安排的活动计划、要主人提供哪些帮助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衣着、仪容、仪表要整洁端庄,主动向主人提出洗漱,搞好个人卫生,这既是对主人的尊重,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也是多数讲究的家庭非常希望客人要做而又不好启齿的事情。最好带齐自己的毛巾、牙刷等日用品,让主人安排这些不合适;适当带些礼品。如果居住时间较长,居住期间应随时买些蔬菜食品之类的物品;尽量帮助主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饮食起居应该尊重主人的习惯,遵循客随主便的原则。好吃懒做又不懂礼节的客人很不受欢迎。

不是特殊情况,留宿日期不应延长,即使主人热情挽留也要及时离去,俗话说:"客不走,主不安。"但如果主人需要帮助,为了主人的需要可适当延长时间。

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2接待的基本礼节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是不速之客,都要热情接待。

不速之客大都有不得已的理由,他们或许向你借点东西,或许急需你的指教帮助,来不及或不方便预先通知,所以应体谅对方。不速之客来访时,如果自己衣冠不整,那么先为客人让座,致歉后回自己房间整衣,然后再出来接待。穿睡衣接待客人不礼貌。如果客厅房间比较散乱,客人到后表示歉意并稍整理一下客人的座位即可,不要忙乱地收拾房间,那会让客人感到尴尬。问清来访者的目的,是找自己的,就和预约访客一样热情接待;如果是找暂时不在的家人,可记清对方的身份、姓名、电话等,以便转告;如果是来借什么东西,你要审慎处理,不是什么重要的又能自己做主的当场答应也行,自己做不了主的可委婉地说明理由并致歉意,等家人回来后再作决定。

对于预约的来客,应在预约的时间之前做好准备,会客厅适当收拾干净,不能乱七八糟。并适当准备些茶点、水果之类的食品为宜。如果自己临时有急事脱不开身,可吩咐家人先暂时代劳,把客人引人客厅热情接待。客厅最好放些书刊杂志之类的书籍,供客人等候时翻阅。

客人来访时,应热情相迎。主动为客人放好他们脱下的衣帽,必要时向家人介绍。家人最好向客人致意,热情问候,不必打招呼的就应回避。

若客人是长辈或领导、师长,敬茶时应一手扶杯,一手托底双手敬上,平辈或晚辈可随便些。

日本人很讲究茶道,中国人以茶待客也是颇有讲究的。给客人沏茶,首先把杯子洗净,杯盖、暖壶盖应反放,最好不要用手取茶。水要倒八分满。有把的茶具,敬茶时应轻轻将杯把儿转向客人右手(或左手)一侧,以便客人饮用。

为客人让座,搬动椅子时应双手扶紧椅背,把椅子提起放在适合的位置,轻轻放下,并说声"您请坐",不要一只手拉动椅背在地上滑动。主人须待客人全体坐下后,才能落座。

年轻人、学生邀请自己的同学、朋友到家做客,应首先把客人介绍给自己的父母,一是对父母的尊重,二是减少客人的拘束感。并尽量自己照顾好客人,少给父母增添麻烦。做父母的同年轻客人寒暄问候后,即可回避,尽量尊重年轻人的安排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方便。

与客人交谈,要注意倾听客人的讲述,不随便打断对方的讲话,对重要的地方可以附和或询问。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目光、手势、表情、姿势等举止)来加强交谈的效果。交谈过程中,应不时邀请客人吃水果、喝茶,但要注意邀请语气和分寸,不得体地频繁邀请喝茶会让客人感到催他离去。与客人交谈,又有其他客人来访,先到与后来的客人互不相识,主人应主动替双方介绍。介绍顺序一般是先把新客人介绍给早来的客人,先把晚辈、下级、男士介绍给长辈、上级、女士,对来到的所有客人应一视同仁,对其中某一位过分亲密,会引起别的客人的不快或误会。

送客的礼节。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先说些挽留的话,弄清对方确实再无留意时再送客。懂礼节的客人应该明白,不能无时间限制地逗留,使主人无法休息或干其他事情。没什么事却要"泡"着不走的客人是不受欢迎的。送客时,如果在家里,可让客人自己开门,主人开门似乎在下逐客令,迎客主人在前,送客主人在后,但在饭店等服务性部门和正式的聚会上,是不应让客人自己开门的。

送客到门外。若是老年人、上级、女士或初次拜访者,则应送至楼下或庭院外,同辈、晚辈或常客可送至电梯口或楼道口,不应该客人还在门口时就与家人低头轻谈,或送至门口就转身关门,而应目送客人走出视线以外,客人回头相看时,可挥手或点头微笑致意。如果客人刚出门,就听到背后"砰"地一声关上门,会误以为主人并不欢迎他,至少觉得友谊不够深远。

二、介绍与自我介绍礼仪

介绍与自我介绍是经常采用的社交形式。在社交场合,总会遇到不相识或没接触过的人,这时就需要介绍了。介绍是为了加快彼此之间的了解,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社交范围,有时还可以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介绍不当,不但不会增加亲切感,还可能引起别人反感,影响继续交往。得体介绍,礼节不得忽视。

1自我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人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运用得好,可为你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助一臂之力,反之则可能给你带来种种不利。自我介绍是形成"首因效应"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当今社会,人才辈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人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的知识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承认,找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场所。因此能否善于推销自我是至关重要的。自我介绍是推销自身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对方若对你感兴趣,有诚意与你结识并继续交往,会询问一些情况,这时再适当依询问情况做进一步介绍。

在朋友家做客,正好有自己不认识的客人,朋友又顾不上替你介绍时,这时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与主人的关系即可。其他情况在与客人交谈时,根据客人询问内容再作介绍。

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

演讲、发言前。这时面对听众作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用"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求职应聘或参加竞选。这时更需要自我介绍,而且自我介绍的形式可能不只一种。既要有书面介绍材料(个人简历),还要有口头的,或详或简,或严肃庄重,或风趣幽默诙谐等。这会直接影响求职或竞选者能否成功。参加竞选、求职或应聘需用的书面自我介绍材料,应反复推敲、修改,因为这可能直接决定你是否能获得初步的资格或机会。完成的书面自我介绍材料,字迹要工整、清晰,尽量漂亮,不能有任何涂改,书写或打印在没有条纹的白纸上。

掌握自我介绍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镇定而充满自信

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这是必须的),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诚意和愿望,这是体现自信的表示。充满信心的人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会让人另眼相看。如果自我介绍模糊不清,含糊其词,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对方可能会对你保留,产生不信任感,因而也会影响彼此间的进一步沟通。

(2)根据不同交往的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

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自我介绍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上述内容逐一说出。

在长者或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乎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

(3)自我评价要掌握分寸

自我评价一般不宜用"很"、"第一"等表示极端赞颂的词,也不必有意贬低,关键在于掌握分寸。

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一是自谦,二是自嘲,三是自识。后两者又多用在面对多数公众的场合下。自我嘲讽,是于自贬中包含着自解、自慰,这样更能于诙谐幽默的自我揶揄之中流露出一点自信和自得之意,既能增强言语风趣,又不流于自夸。幽默作为语言艺术的重要表达方法和手段,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如著名哑剧大师、喜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王景愚,表演《吃鸡》的那个王景愚。人称我是多愁善感的喜剧家,实在是愧不敢当,只不过是"走火入魔的哑剧迷"罢了。你看我这40多公斤的瘦小身躯,却经常负荷许多忧虑与烦恼,而这些忧虑与烦恼,又多半是自找的;我不善于向自己所敬爱的人表达敬与爱,却善于向憎恶的人表达憎与恶,然而胆子并不大。我虽然很执拗,却又常否定自己。否定自己既痛苦又快乐,我就生活在痛苦与欢乐的交织网里,总也冲不出去;在事业上人家说我是敢于拼搏的强者,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我又是一个心无灵犀、半点不通的弱者,因此在生活中,我是交替扮演强者和弱者的角色。"

自我介绍也可借助于介绍信、工作证、名片作为辅助手段,以增强对方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2他人介绍

社交场合互不相识的人,介绍常常是通过第三者进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充当被介绍者或为他人介绍的角色。

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