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5854800000022

第22章 其它行活的礼仪(6)

在丹麦,女人特别是未婚女人对有身份的男子行届膝礼,同时把手伸给对方。男子相逢握手时,切不可四手交叉,否则对方就认为这是触霉头的事。

(4)待客礼俗。

居住在肯尼亚的班图族人的迎宾礼节独具一格:主人先以丰盛饭菜招待远客两天,第三天开始便安排客人下地干活。太平洋中的希瓦泽尔岛居民,历来流行"作客者先洒扫庭罗,后人座叙谈"的习俗。类似的劳役待客之风俗,在圭牙那的桌希、比洛库地区也很盛行。主人首先让客人喂养婴儿,照料孕妇或侍候老弱病残者半天,然后双方才能"言归正传",畅谈叙旧。在西班牙的阿耳马丹、卡贝萨等地区,作客者首先必须帮助主人浆洗衣物,即使衣物肮脏不堪,客人也得言听计从。不过,这些地方的人讲究"礼尚往来",十天半月后,这位主人自会登门拜访那位客人,主动"还礼。洗刷衣物。

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托拉扎族人家里做客,人们可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礼节。如果主人将墙上的挂钟取下,换上外形美观但不会走动的假钟,这表示欢迎,客人可随心所欲地逗留;如果主人当着来客的面将假钟的时针拨到某个钟点,这意味着来客应在时针所指的时间之内告辞。澳大利亚马斯格雷夫地区的人,见有客来便敲锣欢迎;如果客人久久不走,主人也以锣声逐客。在波兰的里平、谢尔普茨、普洛茨克等地,如果家庭主妇吹奏风笛,客人应马上离去。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一些地区,主人藏匿扫帚,即是欢迎;如果主人摆弄扫帚,便是下逐客令。泰国北部的少数地区,流行一种撑伞迎宾、收伞送客的风俗。

南也门一些地区的待客方式是给客人熏香。席间,主人把一种檀香点燃,放进香笼里。然后请客人站起来,解开外衣下部的钮扣,撩起下摆,把香笼放在腹部,用嘴吹几下,檀香的烟就熏进客人的上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客人一直闻着这扑鼻的香味,永远记住主人的热情好客。

到尼泊尔一些地区的人家里作客。宾主相见时,主要用伸出舌头的方式来欢迎客人,因为舌头和心一样是红色的,红舌头就代表了主人赤诚的心。

北欧人待客方式很独特。芬兰人常常请客人脱去衣服和主人共同洗桑拿浴,这种邀请往往是谈话后,表示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已经达成了一项满意的协议。

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人待客,常常用咖啡、茶或别的饮料款待你,而且用3杯为礼貌限量。主人端杯喝时,客人一般也要端杯陪喝,如果你不消受用,可以将杯子旋转一下并交给主人,这个动作表示:够了,谢谢。

待客浴。洗澡是巴西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地一则民谣中就有这么一句:"假如没有洗澡;我们怎么能活好?"洗澡于是成为巴西人待客的一种礼节。如果您有机会去巴西印第安人家中做客,好客的主人或许不请茶不敬酒,而是热情地拉您下水,一起"跳河"。您或许说您刚洗过澡,主人还是要拉您去。他们认为在小河清溪中一次又一次地洗澡,一天洗上十多次,这是对客人最尊敬的礼节,次数越多表示对您越尊敬。

(5)碰鼻礼。新西兰的毛利人非常好客,也很讲礼貌。在专门为来客组织的欢迎仪式上,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非常热闹,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礼,主人要与客人鼻尖相碰,并且相碰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

(6)纳莫斯德。印度人见面时说的"纳莫斯德"是致敬之意,它不分时间,随时可用。两人见面以后,不仅使用上述用语,还有各种体态举止。一般是两手合掌,或是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掌问候;若一手接物,则举右手施礼。合掌之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则把双手在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的地方合拢。若久别重逢,或作远别,或有大事发生等,则拥抱。拥抱时,彼此的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膛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紧紧抱着,以示特别亲热。此外,对于尊长,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行摸脚礼,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表示自己的头同长者的脚相接触,以示尊敬。

3礼仪禁忌

(1)手势与忌讳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语言不同,往往要借助某种手势,而各国的习俗不同,所使用的各种手势含意也各异。

叫人。在美国呼唤服务员时,要用食指向上伸直。而亚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万万不可使用,因他们常常以此来叫一条狗或别的动物。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对方就懂了。在非洲各国餐厅吃饭,叫服务员通常是敲打餐桌,否则是不理解的。到中东各国作客,叫人时轻轻拍手,对方即会意而来。

赞赏。谈判或做生意表示满意和赞赏时,在美国要用拇指和食指成"○"字形,并伸开另外三指,而在日本这种手势是指钱。在谈判中,日本人做出这种手势,你若点头同意,对方就会认为你将答应给他一笔现金。如到巴西用这种手势,对方系女性时,会认为你在引诱她;男性则认为你在侮辱他而颇感不满。

同意。双方谈判成功时,除了谈"同意"、"赞成"外,还要满面笑容地点头示意,非洲人往往情不自禁地展开手掌,向上举起,并用另一只手握拳擂击掌心,以表示自己十分满意。阿拉伯人则会把双手合成掌,食指向外指,缓缓推动,表示赞成。

蔑视。阿拉伯人对人不满或深恶痛绝时,常坐在那里,把鞋底对着对方:以发泄愤怒和表示蔑视。因此,在同他们交往中,切不可有抬二郎腿的动作。他们如有不懂时,会在你面前摇手,也是蔑视的表示。与他们接触时,切勿随意摇动手脚。

告别。在许多国家,人们告别时都要举起右臂挥手表示再见。但在意大利,却是习惯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不停地一张一合,表示告别。不少东方国家,如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部分地区,人们告别时,常常手向上伸开,并向自己一侧挥动,这往往会同一般招呼人的手势相混淆。

亲昵。许多国家中年以上的人,喜欢用手抚摸孩子的头,表示对下一代的爱抚和亲呢。但在马来西亚和一些伊斯兰国家,他们则认为一个人的头是万物之首,绝对不允许别人抚摸,包括他们的孩子。

忧愁。一些亚洲国家,遇到伤脑筋和不顺心的事,习惯举起右手抓自己的头发,西方大多数国家,常用挠头来表示不懂或不理解,示意对方重新给以理解。而在日本,这种手势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2)数字与日期禁忌

西方人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代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数字。有的人甚至会在13日这一天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停止一切工作和活动。西方人最忌讳的还是13人同桌共餐。对"星期五"和"13"这个数字,也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别是如果13日又逢星期五,西方人更认为是"凶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这一日是耶稣的受难日。日本人则忌讳"4"和"9"。在美国还有"零年灾难"之说。自1840年以来,凡是在年尾数为"0"那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除里根外,都没有活着离开白宫,其中有4人被刺身亡,3人病死。

(3)颜色、花卉的象征意义与禁忌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习惯、政治宗教等各种原因,使人们对某些颜色与花卉产生了推崇或禁忌,且各国各地之间的差异很大。归纳起来,一些国家所忌讳的颜色与花卉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

①在丧礼中使用的颜色和花卉,如黑色和菊花在西方许多国家是丧礼象征。

②象征权威和尊严的颜色与花卉,如红色象征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许多国家的国旗均为红色或带有红色,菊花在日本是皇族的标志。

③代表不吉或是黑暗、邪恶、诅咒的颜色与花卉,如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意大利人视紫色为消极色,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但挪威、瑞士、荷兰对它又特别偏好。法、比两国还忌用墨绿色,因为它们被纳粹军占领过。在国际交往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