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5854900000003

第3章 心灵的火花(3)

弟弟悲痛万分,先摸摸父亲,再摸摸哥哥,父亲身体已经僵硬,哥哥身体还有一丝余热,他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哥哥的身上,企图救活他。

第二天,暴风雪过去了,父子三人倒在一块儿,父亲盖着大儿子的大衣,大儿子盖着小儿子的大衣,而小儿子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

村人们把他们抬下山来,边走边流泪。

他们说:"什么叫骨肉相连,他们父子三人就是。"

但是有人却惋惜地说:"应该有两个人可以活下来,但他们错过了。"

的确,如果两个儿子穿上父亲的大衣,徒手下山,是可以回到家的,但他们舍不得父亲。

一年后,他们的家人也在痛苦中郁郁而终。

如果当年舍得一个人的生命,就可以保住四个人的生命,但他们在爱的面前,却丧失了必要的理智。有时候,舍得爱,反而是一种博爱,它和爱与不爱的问题无关。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选择与割舍,不可避免的会有包袱与压力,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就是摆在人面前的重大问题。面对艰难,人们一定要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用理性指导生活,用理性来处理人生的问题。

十、心中有座天平

世事公平与不公平全由你心中的天平所决定。

阅读的好处是启发思想,领悟人生。近日读一篇题为《本分》的文章,对人这个话题又有了一点认识。

人之初,性本善。人刚来到世上的时候,原来全都一样。产房里报出来:"母子平安。"人们只问:"生啦?!男的?女的?"从来没有问:"生了?省长还是市长?"这差别是后来才有的。数十年后,有人当了省长,有人当了市长,有人当了科学家,有人当了警察,有人当了贼,更多的不过也就是"草民"。而在刚生下来的时候,这些未来的"他们"确实都是平等的,大家都不过是一个人而已。如果用树木来比喻人的一生,也确实很贴切。大家都是小树苗的时候,没什么差别。后来,因为树种(天分)、生长环境(家境教育和社会环境)、自然灾害(命理运气)等因素,最终使得树苗生长成了不同的材料,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有的乱生滥长而要遭刀砍火烧;有的因形态奇巧而被供养栽培当作盆景,有的成了名贵木材而被制成豪华家具陈设;等等。能成大器的要被人修剪嫁接、去皮拆骨、打磨上漆,诸如此类。最后,或几年、或几十年,或几百年,那些木器古董成了烂木渣子,或竟变成了灰烬。原来,结局也都是一样的!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么?

无论中间如何辉煌腾达或是浪荡潦倒大家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中间的这些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走。

说到底,人的际遇千差万别,"人生无常"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何必因为别人有了自己没有,或者自己碰上了别人没碰上而忿懑不平呢,世事又何尝有过真正的公平呢?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但人们还是真诚的将每一粒都种下;不是每一棵芽苗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人们还是将一棵芽苗都辛勤地培育……有的付出却得不到收获,你会觉得这样很不公平。其实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公平的,也更没有廿么事是绝对不公平的。世事公平与不公平全由你心中的天平所决定。

这世上的事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真正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们所说的某些绝对事物那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对于世上的某些不公平现象我们应欣然接受,而不能愤世嫉俗地加以指责。若只知道愤世嫉俗地指责,则只能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只有适应其不公平,才能认识其公平,创造其公平,最后驾驭其公平。不公平往往是只看到不公平面看不到公平的人造成的,陷在不公平的小圈子中的人,看到的尽是不公平,所以他们往往也以一种不公平的态度为人处世。相反眼中能看到公平的人并不是看不到不公平,只是他把不公平看成一种自然现象加以看待,就像看美玉上的瑕点。因为他们真正注意的是公平,所以他们能以公平的态度为人处世。公平与不公平如鲜花与绿叶,美玉与瑕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影响着我们的这个世界。

所谓世事无绝对,人世间的事没有一样是绝对的,只能说世事都是时间、地点、环境、对象等的函数罢了。还是以平常心态去享受平淡生活吧,世上的事只要发生了,都有它的理由,因此都是正常的,完全不必动气劳神,这就是平常心态;生活环境、标准与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一般,既不会"视钱财如粪土"地挥霍无度,也不必"为五毛钱而折腰"地穷困潦倒,这就是平淡的生活;欣赏身边的一切,"得快乐时且快乐",这便是享受。人生的享受源于生活而又不囿于生活,真能这么过日子了,试问自己的人生有哪一点比社会上那些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吃亏呢?

人的原本一样,结局一般。中间的所谓人生就算千姿百态,你也占据其一,公平得很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来看待公平与不公平,做个积极进取,驾驭公平的人。

十一、个人的价值

一个人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过历史的前进,为历史进步做出过贡献,无论是大名鼎鼎还是无名小卒,其人生都是有价值的。有的阻碍历史前进,那就是负价值。如秦桧陷害忠良,祸国殃民,被人们铸成铁像,跪在杭州岳飞坟前,受万人唾骂,就是很好的实例。人的价值标准还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也指出:"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说:"只有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才会得到世界上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这些历史人物都试图从永恒的、最终的意义上去寻求价值评判的标准,虽然其中往往多少掺杂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唯心主义的成分,但都给后人或多或少的启示,都包括一定科学合理的成分。

所谓相对性,是指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随着社会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动的。对具体到每一个人或某一历史事件作评价时要全面地、具体地去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不同时代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价值取向,用一个模式去套用是行不通的。邓小平同志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我们的政策是以共同富裕为前提,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种"先富"的价值取向,在当代应得到充分肯定。同样是鲜花,紫罗兰和月季散发出不同的芳香,很难说哪种香更有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同理,很难说炮兵与装甲兵何者在战争中更有价值,也很难说演员、思想政治工作者、运动员何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更有价值、贡献更大些。

鲁迅先生把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历史上和文学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司马迁的价值,但在当时他并没有得到任何荣誉和报酬。在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有很多工人、农民、教师担负着大量的社会工作,他们的人生价值就在对人民对社会默默无闻的奉献之中。

步入青春时代的青年,胸怀大志,谁不希望青春有所作为,谁不向往人生熠熠闪光,活出人生价值来!人生价值是流行的字眼,对它的看法也各有千秋。我们说只要你付出努力,做出贡献,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

正确认识自己也客观地评价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起点,端正人生态度。既壮志凌云,也脚踏实地,既目标远大,又善于把握点点滴滴的小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必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丛

假如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假如你不能成为灌木一丛,就做一片草绿

让公路也有几分欢娱

假如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鱼

但必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必须有人做海员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

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边

假如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

假如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十二、没有不可能

世上的事没有不可能的,只要你在意识中告诉自己"我能做到",那么经过你的努力,就会得以证实,你的确能。对于变不可能为可能,美国的拿破仑·希尔曾经用过一种奇特方法。

拿破仑·希尔在年轻的时候曾有做一位作家的雄心。要达到这个目标,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词将是他的工具。但由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忠告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没有接受朋友的忠告,并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宇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整个的事业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例子不只拿破仑·希尔一人,著名橄榄球星汤姆·邓普西就是另一个例子。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完成,如果别人训练走完10里,汤姆也同样走完10里。

后来,他发现自己踢橄榄球时比任何一个男孩子踢的都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球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婉转地拒绝他,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所以就成全了他。

两周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加深刻。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55码远得分,这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队踢得了99分。

接着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6万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就没有时间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汤姆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由巴尔的摩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用尽全身力气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万名球迷几乎同时停止了呼吸,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由于这个球汤姆所在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欢呼,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始终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么了不起的记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这两个故事都启示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在意识中告诉自己"我能做到",那么经过你的努力,就会得以证实,你的确能做到。

十三、走出人生的枯井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但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却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抖擞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擞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旁人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出枯井。

假如你现在就身处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擞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以上所说不算新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驴子走出枯井的那一刹那:依然可以溜溜达达、潇潇洒洒。

无论绝望与死亡如何惊天动地,走出枯井原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抖擞泥土走出枯井是一种求生的本能的话,那么,潇潇洒洒、溜溜达达便是走出枯井的境界,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值得探讨和推崇的理念。

动物能够在绝境中垒高自己,摆脱困境,那么,人在垒高了自己以后就会创造奇迹。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了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厂很大的力气才在结了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会变味。难道事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的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品,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速冻的机器。成功的路是很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地总结,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巴尔卡是一个懂得怎样垒高自己的人,这垒高就表现在他具备了一种发现的目光,表现在他具有成功的毅力和能力。收获是播种的孪生兄弟,巴尔卡就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把自己垒高,实际上就是说人要站得高些,站得高了,不但能行幸早此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