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5857000000016

第16章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2)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给孩子写过这样一封信,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乐观的人在苦难中会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会看到绝望。天才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在用电灯照亮房间之前,共做过一万多次实验。但在他看来,失败不过是自己成功的试验田。当时,《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为此事前去采访他。那位少不更事的年轻记者问他:“先生,听说你这次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上万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对失败一词感到很不受用,他以长者的口吻对那位记者说:“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多么绝妙的回答!当然,我也并不否认失败有它自身的杀伤力,它可以让受挫者精神上变得萎靡、颓废,丧失勇气和斗志,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你将失败看做什么?精神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永远如此巨大!

写信和面对面交流所用的语气和心境是不同的。说话写信的时候,一个人的心态会比较平和,不会出现面对面交流时的急躁和挑剔的态度,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更容易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度过难关,树立信心,增强挑战困难的意志,而且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2.给失恋的孩子写信。

初恋对孩子来说就像一朵晶莹剔透的花朵,既美丽又容易破碎。孩子在早恋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情感的美好,一旦失恋,孩子就会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这时候的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责骂孩子不应该恋爱。其实孩子在失恋的时候非常希望得到亲人的认同,同时,他也希望父母不要声张这件事情,自己默默地调整。因此,写信给失恋的孩子,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3.给“问题孩子”写信。

当孩子有了困惑却逃避和父母交流时,如果父母有意识地与孩子进行交谈,孩子往往怀有戒备心理,有意识地回避父母,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时候,父母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让孩子在无声的语言中接受教育。作为情感载体的书信,往往滤去了父母对孩子的失望、责骂等不良情感,突现了父母的鼓励、殷切的期望、循循善诱的教导、真挚的关爱之情。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养料,都能够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

写信也避免了言语冗长的问题。在信中,父母可以仔细思考如何表述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会出现口头表达时的重复、中断等现象,更利于孩子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问题。当一些大道理经过父母的认真思考而出现在纸上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比较容易接受。

名人谈教育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詹·马修斯

与孩子讨论问题时要平等地说

做父母的总是要求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好孩子,那么,身为父母有没有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做父母的要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人与人交往中有两个词,一是成长;一是分享。成长和分享是做父母应关注的,如何使自己成为称职的、合格的父母?需要关注的热点是,家长自身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观念变、行为变、命运变。所谓观念变,就是父母要使孩子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因为观念始终在指挥家长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要确立两种观点:人才观、亲子观。

人才观就是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对子女的教育不可太急功近利。家长从现在起就确立了目标:孩子长大做白领;去国外留学等,总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名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前10名现象。就是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在前10名的孩子,当他在10年、20年、30年后在社会上只不过是平常的人,没有显赫的事业。相反,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在中等甚至中下等的孩子,当他在10年、20年、30年后事业取得了成功,学业上达到了目标。

成绩好肯定不是坏事,但好成绩也要建立在人生发展完善的基础上。为什么在起跑线上优秀的孩子后来反而落后呢?因为家长为追求眼前的成绩,不惜牺牲孩子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一个孩子有否后劲,不看分数,而要看他是花多大代价取得的成绩。成绩中等的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玩、阅读、参加社会实践,而这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亲子观就是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家长没有必要每天板着脸,表现出一幅威严的神情和孩子交流。传统的观念中家长是监护人和教育者。做父母的要名正言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而现代认为孩子与家长是平等关系,孩子是独立的人,大写的人。台湾教育界提出:弯下身段与孩子说话,体现民主精神,对孩子的需求要倾听、尊重。孩子不是玩具,不是私有财产。

但另一方面,却要把孩子看成小人,不能用大人的标准要求他。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犯错要学会宽容。同时现在他是孩子,但他会长大,不可能永远在家长保护下,他会走上社会,所以现在就要为他独立生活、自立生活做好准备。

家长不要一味地盯着卷子上的成绩。学习不仅指读书还指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孩子成长需要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父母情感的支持。如果孩子失败了,聪明的家长决不会给受伤的心灵泼冷水,而会说“你很棒,这次考试不代表永远。”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克服困难的动力。家长要亲自带孩子去博物馆,分享精神生活和物资享受,与孩子多交流。不主张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精神上的关注和分享。父母为孩子提供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相似形,教育的轮廓不会离开家长的言行。

1.在家庭中形成民主的氛围。

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讲话是否与孩子的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交谈时是否心平气和,与孩子平等讨论。平等家庭的孩子会在社会上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2.双方养成信守承诺的习惯。

口头承诺也是一种契约,契约就是说话算数,家长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生活中充满契约关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要孩子孝顺则是父母的权利。父母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因为是小人就不兑现。

3.面对孩子支持的新的文化,父母要保持宽容的态度。

孩子在文化观念上、生活方式上与父母有代沟。我们称爷爷是写毛笔字的一代;爸爸是写钢笔字的一代;孩子是用电脑的一代。没代沟说明孩子没有超越父母,没有发展。孩子不是父母的克隆,是发展的新一代。父母对代沟要宽容,要允许有不同的文化观念。

4.人际关系上建立分享的观念。

现在的孩子因为数量少的关系,都受到“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待遇,这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独生子女家庭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与分享观念是对立的。现代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以自我为中心。现代孩子缺少兄弟姐妹交往,父母与孩子既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精神和物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决不会有对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感。

家长要藏起一半的爱,普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爱是原始的爱,是含蓄的爱。要体现孩子是家庭的1/3,有真正承担家庭的责任,不要让孩子产生“读书是为父母读的”这样的想法。读书是一种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必须从小培养。比“希望工程”更重要的工程是“父母工程”。

名人谈教育

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伏尔泰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好处多

有的家长唯恐孩子累着了,晒着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其实,将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孩子无事可做是一种溺爱孩子的表现,有将孩子当宠物的嫌疑。不能自己获得,只知道等待给予的宠物,将丧失原有的生存能力,最终只能变得依赖和任性。更不能因为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就不耐烦地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爱孩子,就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家务和劳动,对孩子来说,也是游戏。多鼓励和指导,少包办和批评,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地成长。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脱离生活,相反,这样是害了孩子。现在的孩子虽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但是让他们帮助大人做家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们会从中受益匪浅。孩子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并培养了孩子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总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除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其通过动手刺激大脑,对其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劳动也可以培养出美德。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的一些家务活儿时,爸爸妈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孩子玩耍、交流上,而不必整天忙于家务。

有数据反映,会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强,而且有责任感,情感愉悦,易形成开朗、自信等性格特征,可是让孩子主动去做家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还需要父母使用一些技巧,让孩子做家务的艺术。

在让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1.让孩子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急于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务。

当煤气炉正在使用时,不要让孩子因为要做家务而靠近炉边;不要让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越小的孩子越缺乏耐心,也没有能力同时把好几件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2.孩子做家务毕竟还在学习阶段,不要急于让孩子做到大人的程度。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能接受的劳动强度和难度为孩子安排劳动内容。要培养孩子做复杂家务的能力,做父母的就要陪着他,将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骤来教孩子。一面指导、一面监督,上了轨道后,才可以渐渐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

如果确实太难了,而孩子积极性又很高,父母可以将这件家务90%都做好,只剩一个步骤未完成,这样孩子既可以一个小动作就做完,成就感又属于自己,孩子将更有信心下一次可以做到更好。但要事先跟孩子讲好规则,才不会到最后弄得一团乱,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

3.做家务不是为了应景,需要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很多孩子做家务是图新鲜,几次后就没有耐心了。孩子像个复印机,会把家人的言行一项项地复印出来。要求孩子做家务千万不要随性而为,要将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务固定下来,父母跟孩子都要切实的执行。若父母跟孩子其中一人因为某项原因,需要他人代为完成时,趁机教导孩子一定要事先提出来请父母协助,父母再跟孩子商量解决的方法,引导孩子完成自己的责任。

4.最好不要用金钱诱导孩子做家务。

用金钱诱导孩子做家务会让孩子对亲情感到淡漠。应该让孩子知道做好家务是家中每一分子的责任,不是一份获取金钱或礼物的工作,也不是用来交换的条件。

5.要让孩子懂得做家务是家庭成员应该分担的责任,而不是一种额外的“帮助”。

“请你帮忙”的态度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要求”。要给予责任的概念,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才厉害,照顾好自己就是帮大人的忙。

6.不要让孩子认为做家务是一种惩罚。

千万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把做家务当成惩罚的工具,那会让孩子更不喜欢做家务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做一些事”。父母不要太过在乎孩子家务做得如何,他的能力有限,需要学习做的家务应该多是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像是把自己的鞋子放回柜子中、把外套挂起来等。父母要做的就是督导,然后找出孩子值得称赞的地方,即使只是对孩子说:“你真的做得很棒!”相信对孩子而言,也是莫大的鼓励。

7.不要责怪孩子不小心犯的错误。

由于孩子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较弱,所以孩子在做家务时不可避免会犯错,可能还会给你“帮倒忙”,这时你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否则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打消,而应给于孩子鼓励,“没关系,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好”。

8.增加劳动难度和强度要循序渐进。

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父母在让孩子做家务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先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刚开始父母也可以辅助孩子进行,慢慢地增加一些较难的家务,并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名人谈教育

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西塞罗

孩子做了错事要温和地批评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见不得孩子犯错误,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可为人父母者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错误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所谓和任其发展,而是要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不要把问题扩大化。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首先了解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采取集体教育或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醒孩子,切不可不论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尤其应避免使用以下语言:“傻瓜,没用的东西!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真后悔生了你!”等。因为这样不仅使被吓坏了的孩子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孩子一旦失去自尊,任你怎样批评也没用了。

孩子也有像成人一样的自尊心,因此,批评也是一门学问,怎样批评孩子,里面可有不少学问。说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说浅了,又怕孩子不把批评当回事。怎样批评犯错的孩子,既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批评孩子有以下六个技巧:

1.批评的时间和场合很重要。

不同的时间说同样的话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不要在下列场合批评孩子: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2.批评不是为了发泄怒火,而是为了帮孩子改正错误,批评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