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5866000000018

第18章 源自大自然的快乐教育(2)

小斯宾塞这个时候果然不那么紧张了,而是开始凝神听着,一声炸雷,紧接着又是一道闪电。“孩子你听;鼓声又敲响了。”狂风吹起来,呜呜直响,我又对小斯宾塞说:“暴风雨乐队当中居然还有一把大提琴呢。”

“不!这不是一把,好像有很多把呢。”小斯宾塞说。此刻我轻轻地摸着他的脸,他终于不再害怕了,而我也感到了万分的欣慰。

夜晚,暴风雨还一直下着,我们也一直在听,直到风雨停息,我和小斯宾塞才渐渐进入到了梦乡。

第二天,小斯宾塞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我:“我昨天听到了一首非常雄壮的音乐,简直是太美了。”

从德文特河边到小镇上面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在路的两旁长满了大片的矢车菊。有一天,小斯宾塞就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指着路边高大而浓密的矢车菊说:“快看呀!为什么这里的矢车菊长得这么高,花朵也特别多呢?”

此时的小斯宾塞正在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欣喜,于是迫不及待地问我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告诉他:“因为每天都会有人提着水从这里经过,而每一次经过这里,总会洒出一些来。正是因为每天多了一点水,它们才会比其他的矢车菊得到更多的滋润,因此也会长得更好。”

我说完之后,小斯宾塞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立即弯下身去看那些挂着小水滴的矢车菊叶片,小斯宾塞的那种认真而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动万分。我明白,就是这矢车菊,已经让小斯宾塞开始思考了。

类似的故事还曾经发生在了一个叫做朱莉的姑娘身上。

朱莉有着一头漂亮的卷发,可是她的双耳却有一些失聪,虽然她还能够听到一些声音,可是她却对自己的耳疾丧失了信心。

每到秋天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会把朱莉交给我。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无论我和她说什么,她都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听,很明显,朱莉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悲哀声中不能够自拔。

于是,我开始给朱莉放一些雄壮的音乐,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状况会好一点儿,可是没过多久又会走神。

就这样,我决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我把音乐关掉,把书本合上,对她说:“朱莉,我们不要再用耳朵来听了,我们要用心倾听,用心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也聆听我们的心声。”

之后,我把窗户打开,房屋外面是一片浓密的树林,树叶被秋风吹动着。清新的空气从窗外飘了进来,小朱莉把双手放在胸前,开始认真地倾听起来。慢慢地,我看见了她脸上出现了异样的神采,而此时此刻的朱莉正在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内心沟通。

在两个之后,朱莉回到家里。没过多久,她的母亲就激动地找到我说:“斯宾塞先生,你到底是如何教育朱莉的?她现在看上去真的很快乐,每天都是那么的活跃,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现在的她还能够专注地听别人讲话了。”

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可是最后却有了必然的结果,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最初的美好愿望变化成为一种可行的计划。

比如,有的人在偶尔品尝了樱桃的鲜美之后,就会把樱桃树苗栽种到了庭院当中,之后浇水、施肥、修枝,直到樱桃挂满了枝头。再比如,有的人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就开始每天都出去散步、跑步、晨练,逐渐地身体真的变得越来越健康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并且教育孩子的教具和课堂更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能不能把每一次与自然的偶遇做成是一份可行的计划,并且有效地实施下去。

我对于小斯宾塞的教育,大概是这样安排的:

(1)0~3岁这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办法进行分类、定性,完全是凭借感受来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而且,也很容易把这种感受与生命复杂的发育过程联系到一起。

这一阶段是确定孩子“根性”的最好时机,家长应该多带着孩子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去走走,让孩子多去感受一下月夜、星空、日出、晨露。环境的清浊、视野的宽度则会影响到孩子最初性格的形成。

我们也不要担心孩子在进入这些环境的时候就只知道去玩了,其实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时候,孩子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是模糊而强烈的,他不仅会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而且还会用他那清澈的眼睛和纯洁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

所以,父母不应该让孩子错过任何一个大自然当中的美景。大自然和谐的节奏有的时候甚至连人都会忽略,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总是喜欢关注和观察这些。

为此,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整天待在家里,而是想方设法地让父母带着他到面去玩。一旦到了色彩、声音、环境、空气都更好的地方,孩子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有的时候,孩子真的就像是一个灵敏的测量计,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什么样的环境对他有利。

很明显,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孩子的性格温顺,并且具有同情心,而不好的环境则会让孩子变得暴躁和沮丧,甚至对很多事情缺乏信心。

(2)在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关注自然界当中东西的功能和变化,这个时候,自然环境对于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所见到的印象存留在记忆当中,而这些印象有的深刻、有的飘浮,有的能够让他身心愉悦,有的则会让他不快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孩子的判断力是很弱的,他有可能会把一些恶劣的环境当成“好环境”去接受,而且还会融入其中,甚至在他看来这些是有趣的,但事实上却是有害的习惯。

不管孩子的父母是贫穷还是富有,大自然这位老师对于孩子却是永远公平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自然教育应该是有计划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给孩子讲述一些自然万物的功能、变化、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6~12岁这一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上学了,从课堂和书本上面都能够学到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了新的社会关系,比如同学、老师、班级,当然,有可能也会面临着新的冲突,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等。

这个时候,当孩子的情绪出现变动的时候,大自然不仅仅只是充当规律的导师,又成为了孩子的心灵调节师。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求知欲开始变强,他开始喜欢分析不同的事物,可是对于美感来说,分析能力却并没有多么大的效果,因为美感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实际上,有很多的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虽然他们正在研究动植物,可是最后感受动植物美感的能力却逐渐消失了。事实上,美感和神秘感这才是启发一个人的悟性和灵感的必要条件。

在这一时期,除了能够让孩子继续坚持做自然笔记之外,还应该让他学会与大自然进行适当的交流,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为此,我建议父母可以做这样一份计划:

(1)给孩子一个不易磨损的笔记本,让他做自然笔记;

(2)每周都应该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讲一讲自然界当中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3)每月都应该带着孩子去附近的花园、草地、山川或河流边,有条件可以进行野餐;

(4)收集自然界当中的石头、叶片、植物的种子等作为标本;

(5)在每年的春天应该鼓励孩子种下一棵树,或者是其他植物;

(6)把这份计划要保存好,并且制成挂图,或者是表格,以便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