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下一个老板就是你
5895900000022

第22章 树优势——让别人无法超越(3)

2007年在沈阳军区作了一份对百名将军成长轨迹的综合调查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显示:岗位是干部成长的平台,85%的将军得到过越职提拔;每一位参与调查的将军都经历过不止一次各种风浪的考验。这份调查显示:高级领导干部的主体来源于同龄人的高学历群体。百名将军中,初始学历普遍在初中以上,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7%,与同龄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成长历程中,他们又普遍经过2—3次入校再培训,始终走在了知识更新的前列。调查还表明:百名将军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普遍具备很强的吸纳知识和释放知识的能力。

这说明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历程实际上是毕生储备和燃烧知识的历程。成功的人有千万,但成功的道路却只有一条——学习,勤奋地学习.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那么很快就会“没电”,会被社会所抛弃。养成不忘学习的习惯,你离升职就不远了。

6.刷新自己,随时学习补不足

做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必须要有学问,任何人都不可忽视学问与知识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奋斗目标是做个领导者.但你没有知识,那么这一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

知识的来源是学习,学习并不完全是在学校。在你的生活中,每一处都有可学的东西,就看你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悟性。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是在他人的经验中或书本上,只要你能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你就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永不自满是最好的学习态度。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知识的不断充实与丰富,完全有赖于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面,让我们来读一则小故事: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依盲而行,把满满一坛石子放在禅师面前,禅师问:“装满了吗?”徒弟忙说:“装满了。”于是,禅师拿些细沙顺着石缝放了进去,然后问徒弟:“你看这回装满了吗?”徒弟马上应道:“这回真的装满了。”禅师随之又取些水倒过去,满了后又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这时禅师又把一些干沙土放了进去"又问徒弟:“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禅师告诉徒弟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可能看上去真的满了,可再过一两个时辰,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这里边的道理你自己去悟。”

一坛石子的缝隙很大,我们每个人就如那坛石子,看似有了许多学问,可是知识就如细沙、水和干土,随时都可以填加进去。你若自以为很满足了,那你就停止在看似满了的假象上,殊不知其间还能加进去许许多多你所必须的知识。这则小故事提醒我们:人不要自满。有了自满情绪,你就会停滞不前了。

其实,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今天你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了,所以平常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只有不断地增加知识、更新知识,你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最可怕的就是自满。

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所指出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想认真学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容易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至于骄傲的本钱,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也会凭空骤生骄气。如一个有趣的寓言所说的:长颈鹿因为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骄傲,而小山羊则因能从篱笆缝隙里钻进去吃草而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既坚定又稳健,必须戒骄戒躁、永不自满。千万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种空杯为零的态度虚心学习,只要有了好学的意志和信心,就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实践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学之不尽的东西。切记,只有好学,你才有希望成长为一个去领导别人的领导者。

有一个关于大熊猫和北极熊的故事:

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繁衍子孙,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森林被雷电焚烧,各种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于是,一部分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那里我们没有天敌,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强大。”另一部分则反对:“那里太冷了,如果到了那里,只怕我们大家都要被冻死、饿死。还不如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好好生存,可供我们吃的食物也很多,我们也会很容易地生存下来。”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一部分熊去了北极边缘,另一部分熊则去了四季温暖、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下来。

在北极边缘,因气候寒冷,到那里的熊们逐渐学会了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潜人海水中捕食鱼虾,甚至敢于和比自己体积还大的海豹搏斗……长期下来,它们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凶猛。于是,它们就成了今天的北极熊。

而另一部分到了盆地的熊,发现肉食动物太多,自己根本无法和别的肉食动物竞争,便不吃肉改吃草。因食草动物更多,竞争更激烈,草也吃不成了,就改吃别的动物都不吃的竹子,并渐渐的把竹子作为自己唯一的食物来源。后来因为没有其他动物和它们争抢竹子这种食物,这些熊逐渐变得好吃懒动、体态臃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熊猫。只是,后来的竹林越来越少了,大熊猫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几欲濒临灭绝。

熊群的不同遭遇,其背后所透示出的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尤其是现代职场中的人,在机遇面前一般是平等的,但如果你甘于平庸的境地,认为守住自己眼前的“竹子”就可以高枕无忧,那你最终的结果将会和大熊猫一样。是做一个靠人保护的大熊猫还是凶猛的北极熊,决定权都在你自己。

上述的现象和道理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没有自己淘汰自己的精神,终究会被别人淘汰。这就是职场的“进化论”。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员工都面临着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因此需要终生地学习。作为还是职员的你,就更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当你学到更多东西,掌握更多知识的时候,你才能在时代的竞争中出类拔萃,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有机会成长为领导者。

7.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

学习有三种境界:知,悟,用。“知”是萃取——有选择的学习,“悟”是升华——有发现的学习,“用”是结晶——有创造的学习。在职场中,有很多人很迷茫,自己心里想提高,但要等到考核后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和团队其他成员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要等到最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呢?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想进步就要多学习所有人的经验和教训。学无止境,不要以为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最好,高人上面有高人!

哲学家爱默生说:“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个人可以是我们的上司,可以是我们的同事,可以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是人们实现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向别人学习又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向周围的入学习,那人们自身的成长就会像缺少某种维他命一样缺少营养。

在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下住着两个古老的部落。其中一个部落叫狼部落,因为他们部落里的人像狼一样聪明,彼此之间也像狼一样分工明确、团结互助;另一个部落则叫虎部落,因为这个部落里的人个个像老虎一样勇猛,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骁勇善战。这两个部落里的人都以狩猎作为生存的手段,奥林匹斯山上的野兽和泉水就是他们生命的源泉。

最近,奥林匹斯山上的野兽越来越少了,两个部落的首领都感到了生存的危机就潜伏在他们每一次的狩猎活动当中。狼部落的首领首先召集部落当中的智者来商量日后部落的生存问题,通过大家最后的表决,狼部落决定以后要有目的地种一些能够食用的植物,等到植物成熟的时候他们就吃植物,然后把狩猎回来的野兽贮存起来以备后用。

虎部落的首领同样召集了部落中的人们前来商量如何应付野兽越来越少的难题。有人提出了搬家,有人提出了到更远的地方狩猎,有人提出了和狼部落进行决斗以划分各自的狩猎范围,也有人提出了少分配给年老体弱者食物,但是这些建议都被大家以各种原因否决了。最后,首领提出的一个建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首领的建议是:在每个月亮最圆的夜晚增加一次狩猎,并且一定要保证不杀害猎物,然后把这天狩猎回来的动物圈养起来,派那些老弱病残者在部落中照顾这些动物,其他人则仍旧像以前一样认真狩猎。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山上的野兽越来越少,两个部落采取的办法虽然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形势,他们必须寻找其他办法。

正当狼部落的人为此心急如焚的时候,虎部落的一只小山羊跑到了他们部落周围,狼部落中负责守卫的人没有把那只看上去不够一个人吃的小山羊还给对方。而去寻找小山羊的那位虎部落老人也看到了狼部落里种植的植物。很快,那位老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首领,同时他建议等到奥林匹斯山上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部落里的妇女和小孩都去采集种子,然后等到天气转暖的时候开始播种。老人的建议马上得到了首领的采纳,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虎部落周围的田野里也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也就在发现了小山羊之后,狼部落的守卫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件事情告诉首领。于是,当虎部落的人忙着采集植物种子的时候,狼部落已经开始修理牲畜圈了。第二年的春天,他们看到了圈里野马生下的一只漂亮的小马驹。

从此以后,两个部落的人再也不用为以后的食物担心了,他们渐渐过上了饱暖富足的生活。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人可以作为坏人学习的榜样,坏人可以作为好人行为的鉴戒。一个人的体验是有限的,而人际交往却能为人们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明智的人应当利用这些机会学习和借鉴各类人的长处与短处,扩大自己的视野。

黄光裕只有初中文化的水平,经商后他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没有机会在学业上继续深造。但是,他连续两次登上胡润财富榜榜首,控制着一个偌大的商业王国。对于一个学历不高的人,除却本身的精明之外,依靠什么来做成如此大的事业?黄光裕的回答是:“我的经历和思想受社会影响最大,社会变我就变,我就跟进。我学习的方式是一个人向几百号人、上千号入学,我每天见到朋友都从他们身上学东西,你说我从哪个(人身上)学得多?”

事实上,黄光裕很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但因为工作太繁忙,抽不出时间,因而只能边工作边学习。他曾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们周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初并不熟知资本运作的黄光裕,自从认识了香港“金牌壳王”詹培忠,就不断向对方虚心请教。最终在2003年,黄光裕以仅仅5800万港元就实现了对原名“京华自动化”(0493HK)的完全控制,并在后来将“京华自动化”改名为“中国鹏润”。此后,黄光裕在金融领域下了一番工夫、刻苦钻研,在2004年成功完成了“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并成功上市。

领导着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公司董事长马云,对学习的看法也与黄光裕极为相似。他说:“创业者往往是开拓者,你在MBA学了很多知识,未必可以让你去创业。创业者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在创业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很多时候是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去创业,当你搞清楚以后就不去创业了,所以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会人无数,会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们要不断学习,不管是师于自然、师于生活,不管是师于书本、师于人物,择师是个首要问题。

一只鹰在羊群中叼了一只羊,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于是也想学习鹰的样子。结果,它力量太小,怎么叼也不叼不起来,让牧羊人把它给逮住了……故事的结尾这样写: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是的,向别人学习,这永远是很可爱的。可惜的是,它应该知道自己是“谁”。

这是2006年高考的一道作文话题。此故事和“东施效颦”故事类似:一个叫东施的女人,只知道人们夸西施美,却并不知道西施美在哪里。有一天,西施因患心痛病而捂着心口、皱起眉头走路。恰好被她看见了,她以为这就是美。从此,她每天走路也学这个样子,捂着胸口、皱著眉头。可是,所有看到她的人都远远避着她,因为她皱著眉头的样子更加重了她的丑陋,实在是让人看着不顺眼。

学习别人,这永远是对的。但乌鸦学鹰,不考虑自身条件,不观察周围环境而盲目冲动,很想一把就抓一只羊过来,结果抓不住羊而自陷罗网。这个教训,作为职场中人也应该汲取。

8.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从前,有一位预言家的预言往往能够应验,百说百中。这让皇帝感觉威胁到了他的权威,于是皇帝就想置他于死地。一天晚上,皇帝召见预言家。之前,皇帝告诉埋伏在周围的士兵们,一旦他给了暗号,就冲出来杀死预言家。不久,预言家到了。在发出讯号之前,皇帝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声称了解占星术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自己的命运如何,你能活多久?”“我会在陛下驾崩前3天去世。”聪明的预言家回答说。结果,皇帝感觉到为难了。

你想,皇帝还会杀死预言家吗?皇帝担心自己会在预言家死后也死掉,结果预言家的命不但保住了,而且在他有生之年,皇帝不仅全力保护他、慷慨地赏赐他,还聘请高明的宫廷医生来照顾他的健康。最后,预言家比皇帝还多活了好几年。这就是预言家的聪明。让皂帝相信杀死预言家可能会给他本人招来灾难,甚至死亡时,就不敢冒着危险来行事,这就是预言家真正的法力。

真正的聪明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让别人感谢他。因为别人有求于你,便能铭记不忘,而感谢之辞转眼就会忘记了。与其让别人对你彬彬有礼,不如让别人对你有依赖之心。一旦别人对你不再有依赖心,也就不会对你毕恭毕敬了。有句成语叫“兔死狗烹”,其意在于一旦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会被取代掉。只有时刻让人需要,你才能在别人心中有不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