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下一个老板就是你
5895900000039

第39章 知进退——小心驶得升职船(1)

军事上讲究能进能退。最好的地形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关键时刻可进可退,才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对员工来说也是这样,能进能退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人一味前进而不懂得后退,是成不了大事的,结局往往是悲壮的。“力拔山河兮”的项羽是个大英雄,不知道退一步看世界,在乌江自刎了,以至于后人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只有能屈能伸、能退能进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能够前进固然是一个好员工张扬自己的绝佳方式,然而能退更考验一个员工的心理内涵与厚度。无论进还是退,都是一个好员工的必修课。

有时,后退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就像放风筝,如果一味地放线,风筝未必能长久地高飞,真正懂得放风筝的人是不停地收线放线的,这样手里的风筝才不会掉下来,能升职的人的秘密大概就是如此吧!想升职就要学会扬长避短,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既得有称雄的能力,也得有守雌的气量!

1.妥协,智者升迁之道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表现,其实“妥协”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芦苇能在猛烈的风中不致折断,就在于它适度的妥协,从而成就了柔韧的个性。适度妥协是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润滑剂,实践中你会体会到,你的同事因为你的友好合作,而与你形成愉快的伙伴关系。凡是职场得意的员工,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因为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首先,妥协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的,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其次,可以借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最后,妥协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朋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妥协”要看以下状况:

第一,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如果不妥协会影响你的生存和更大的利益,那么你就妥协;如果妥协会影响你的生存和更大的利益,那么你就不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也就是妥协的条件不要太苛该,要给对方留有余地。如果妥协的条件威胁到了对方的生存,那么就会逼虎伤人,逼着对方作垂死挣扎,这样对双方都不利。除非你不想妥协。

人在职场,每个员工的自身条件都不一样,每个人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变通将决定其是否取得成功。

萧伯纳说:“聪明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而我们今天要说:“妥协是天地间最大的智慧,是智慧中的智慧。妥协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

让我们学会妥协吧,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大道吧。假如我们陷入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虑,有一条路可以绕开人生路上很多的坎坷使我们走向成功,那就是妥协。

让我们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舨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他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着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赶快先去救别人,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后,见到上帝,他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舨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舨危险;第二次,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障碍,皆是由于过分的固执与愚昧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我们也要学会妥协和变通,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我们。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是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这里就不乏灵活、变通,有时候我们需要执著,但执著不是固执。文中的神父就过于固执了,记住这个故事,无疑是有益的。

下面再看看孔子的妥协之术,效果则截然不同了。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孔子与弟子云游于郧,被反对儒学的一个权贵抓住,要求他们立刻离开此地,并且保证再也不传播儒学,不然杀头。弟子都很为难,只见孔子毫不含糊地当场保证,而后立刻上路。但当他们一离开郧,就马上着手进行讲学事宜。弟子很不解地问老师:“老师不是教我们讲诚实信用吗?既然已经保证了不再讲学……”孔子哑然笑了:“请问儒学有没有错?没有,那么郧人的要求是无理的,对无理之人就应该用无理的办法,对与无理之人的约定就不必那么认真了。”

孔子落魄于野,弟子去向当地富人求食。富人一听是孔子的徒弟在讨饭.就写一“真”字,问他是什么字,弟子说是个“真”字,可是富人非说不对,不给食物。孔子听弟子一说就去了,说:“直八。”富人连呼:“厉害厉害,果然不愧是大师。”弟子疑惑,明明是“真”吗?!孔子说:“认真,认真我们就不该讨饭了,现在就是认不得‘真’的时候啊。”

适度妥协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妥协,关键是要把握适度。不能因为妥协,而被视为一个单纯的没有思路的执行者;不能因为妥协,而影响了计划的进展速度;不能因为妥协,而破坏了工作的质量。一句话,适度妥协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妥协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举措,而不是消极的行为。比如,邓小平同志在处理香港问题上所采取的“一国两制”,就是适度妥协的典范。处理如此重大而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都能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共同点,那么在单位里就更容易多了。只要围绕一个目标,相互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总会发现共同之处,总会找到共同点。再难的问题,也是完全可以协商解决的,

2.把忍耐当必修课

人们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至理名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取得大的成就,忍耐是必修课。它是对你的考验,也是你晋升的阶梯。人在职场行走,难免会碰到一些脾气古怪、猜忌心重的上司,对下属只记过、不记功,或动不动就以扣工资、炒鱿鱼相威胁。面对这种类型的上司,你若还想继续开展工作、发展你的事业,使自己有所作为的话,只有一个字:“忍”。

常延海任财务科长的第二年,公司给他所在部门委派了一名新主任。新主任是老会计出身,没有多少文化,对所管辖的部属谁工作认真、昼夜加班、出了成绩,他看在眼里,忘在脑后;谁迟到早退,不请假或者没有给他及时送材料,他却牢牢记在心上,时不时地给你点颜色瞧瞧。尤其是对财务科的工作总是挑毛病、找破绽,好像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面对蛮不讲理的新主任,常延海既没有当面顶撞,也没有逢迎巴结。他经常和本科室的人员开会,定出工作程序,交给主任过目后,再切实执行,并做好系统记录,以便主任翻阅。

这样认真周到地安排工作,既减少了他与新主任的磨擦,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

有几次,常延海被主任严厉批评,但他忍住没有发火,也没有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相反,常延海每受到委屈,必当机立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处事是否有错误,并且有错必改,或是重新评价自己,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精明的常延海为了自己的前途,时时小心,处处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对主任格外尊敬。他尊重主任的意见,听从主任的指导,多向主任请教,体谅主任的难处。这样一年下来,主任对常延海褒奖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恶声恶气了。又过了半年,常延海就被提升了。

人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难能可贵;面对千变万化的世态人情,如果不依靠一个“忍”字支持,会有多少人坠人困厄之境。因此,在职场中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早一步走到成功的面前,要谨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会让你的事业“曲径通幽”。

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在上司把某些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卜时,也必须“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司却指责你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

在某机关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东西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口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快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却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儿损失,挨儿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所以说,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具有滴水精神的坚忍者。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拿着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地爬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只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快速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爬上了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已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第一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上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签完字后,却又让他再次送上去。

这位年轻人有些愤怒了,但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仍尽力忍着没发作,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了主管。主管盯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咖啡伴侣。

此时的年轻人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出了怒火。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年轻人再也无法忍受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也似乎全释放了出来。

随后,那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来,直视这位年轻人说:“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我们因为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可惜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忍耐在职场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难道就是被别人骂时你听着,被别人打时你挺着,被别人侵犯你的名誉时你不理会吗?忍耐到底是什么?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在别人都已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这就是忍耐。忍耐的能力,是不以喜怒善恶改变其行动的能力。

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要忍耐一生,有的人一辈子到死这门功课也不及格。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为什么?因为韩信是这样想的:我是立志干大事的,我不能一时冲动,毁了自己的壮志雄心,现在我是可以一剑杀掉这个人,可我也会因此获罪被杀,得不偿失。正因为韩信忍受了这一胯下之辱,才有了后来辅助刘邦夺取天下、成为一代名将的成就。意志的忍耐能产生信心。假使你能够不管情形如何,总坚持着你的意志,总能忍耐着,则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第一个要素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相信百折不回、能坚持、能忍耐的人。

3.留余地=留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