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下一个老板就是你
5895900000038

第38章 理关系——上下通达升职快(7)

和同事之间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生理距离可以达到亲密而又有间的心理效应,这不能一概而论,同性和异性、上司和下属均有所不同。但有一点,不能因为近而给人心理上造成恐惧,也不能因为远而让自己脱离众人的视线。

生理的距离还只是一个形式,关键还在于心理上的适当调试。没有亲到不分你我的时候,心中的话不可全部说出来。否则,你可能担心“隐私”外露,你也可能不堪“重”托。结果,本来明朗纯净的关系蒙上阴影和尘埃。

君子之交淡如水,要和同事保持长久而良好的关系,不要过多牵扯到物质,请吃和收受都慎重为妙。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

你过多地接受他人的馈赠,会狼狈地欠下他人的人情,这于人际关系是很不利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图回报的投资”,你要考虑到自己今后的人际交往会不会受到物质的羁绊。

和公司里的每一个人交朋友应该成为你的准则。大家同为一份事业工作,没有理由遭遇“不平”,如果你要依个人的好恶来亲近或疏远某些人,那么你别指望在办公室缔结好人缘。相反,很可能因此而酿出办公室的不和,成为上司的眼中钉、同事的遗弃儿。

所以说保持距离是为了在单位生存,而要升职,就要拉近与同事们的距离,以便升职时刻能获得广泛支持。以下是与同事拉近距离的方法。

(1)与同性的关系——表示友好

对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表示友好,特别对同性则更应如此。因为每个人来公司上班均是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同一种压力,工作中谁也少不了谁,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颗同情心来看待同伴的话,关系将很容易处理。

(2)与异性的关系——不轻浮

对异性采取大方、不轻浮的态度是同异性工作伙伴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中包括行为和言语两方面。以尊重异性工作伙伴的关系来处理办公室中的一些事务,将会使某些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一些。千万不要将办公室的异性关系处理成类似“恋爱关系”所期望的那种结果,。也不要与某个异性发展成比其他异性更为亲密的关系。下班以后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办公室内千万区分“轻重缓急”的关系。

(3)赞美你的同事

肯定同事,即使与工作无关,也能够成为你与他建立友好桥梁的机会。发挥你心思细腻的特点,观察他最得意的方面,如穿衣品位、爱好兴趣、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甚至他那让人羡慕的健康等等,哪怕是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能表明你对他的关心。

一句由衷的赞美或一句得体的建议,会使同事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无形中增加对你的好感。常常赞美自己的同事,如工作做得好、衣服很好看等等,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语可以缩小与同事之间的距离。

(4)真诚对待同事

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氛围不仅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在公司长期的发展。

一个能力强的员工在平时会非常注意人际关系,因为他需要能够与自己相互配合、互为知己的人。只有在工作中表现自我,才能与能力高的人产生相互敬佩、心心相印的感情,才能够给自己创造机会、赢得帮助,从而得到晋升。

13.让同事竞争“软着陆”

同事之间存在竞争的利害关系。在公司中,特别是一些合资、外资公司里,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间天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以及与上司关系等复杂因素。

作为同事,彼此之间常常为对方造成威胁和压力。利关己身就会有人想让对方工作出错,以使自己有机可乘、得到上司的特别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你需要掌握一些待人处事的技巧。

竞争固然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有益的合作是化险为夷、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工作上产生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个人选择挚友良朋,而应从工作的层面上考虑,尽量搞好彼此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宽泛的。

清末名商胡雪岩,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他却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不单是胡雪岩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要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有一句名言是:“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如果你帮助另一个孩子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尝到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能尝到的果实也就越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在他们认为:财富是有一定限度的,你有了我就没有了。同样大的一块儿蛋糕,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口的就越少。、如果这样斤斤计较,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但如果我们是在联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地做大,我们就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太小而倍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还在不断做大,眼前少一块儿,以后随时可以弥补。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发愁能否分到蛋糕。

是游击队,就得打游击战。游击战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许多力争上游的人在工作中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不善于保存自己,这是不可取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就少不了彼此间的相互合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场上个人的成败大多还是要靠自己单打独斗的。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一心要向上爬的样子。否则,会使你成为众矢之的。俗语说:“不招总是庸才。”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是蠢材。在积极做事的时候,最好摆出一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

上司批评其他同事时,不要只是随声附和。有很多上司在下属、尤其是相对比较出色的下属面前,会经常说其他同事的一些缺点,这可能是为了发泄他的某种情绪,也有可能是为了抬高你。这时候,你千万别随着上司的话也把那位同事说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

你可以在认同上司所说的话以外,为那位同事说几句好话,称赞地列举出他的一些优点,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随声附和,这话不传到那位同事耳朵里也就罢了,如果传到了,大家以后肯定不好相处,他不能把上司怎样,但一定会迁怒于你。

你无论多么能干、多么自信,也应该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岛。在同事中你要找一两个知心朋友,平时大家有个商量、互通声气。但是和同事做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这是非常重要的。同事与同事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可以经常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或是参加一些什么活动,而且大家相处得很友好。但这只是相对一般的朋友,彼此之间的交情应当有一定程度的保留,而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坦诚相对,因为毕竟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的利害关系,且所处的工作环境一样会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

尽管如此,同事中的朋友还是要交的。毕竟彼此之间并不完全都是竞争,还有很多的合作。有着利害的冲突,但同时也有各自的领域和不少共同的利益。一个有能力的同事可以在工作上给你适当的帮助,一个有水平的同事可以给你提供有效的建议。这样,彼此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长进。

这里并不是反对人们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在中国社会中,太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是很容易吃苦头的。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职业棒球的投手,球速快、控球得心应手,任何打手几乎都打不到他的球,因此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天,他的手被几个蒙面大汉打断了。也许你已经猜到了,打他的人竟是他自己的队友。而理由就是:他太厉害了,让他们没有表现的机会。

同事、同事,要的就是相互合作、共同做事。而要合作愉快,就贵在和善、真诚,如果始终心存芥蒂、寸利不让,就只会最终弄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小王和小李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同一家单位同一个科室的同一个办公室,两年来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协作搞了许多工作,是一对“黄金搭档”,领导对他二人都十分满意。可不久前上边公布的升职名单里却只有小李而没有小王。从平起平坐、不相伯仲的同事、搭档到地位忽变、一个要服从另一个的上下级关系,实在令小王心中愤愤难平,仿佛一盆冷水浇透全身。见了小李不仅别扭起来,而且越想越不服气,再加上其他同事的同情和“关心”,令小王痛苦之极,继而就生成了对小李的一股明显敌意。

对此,小李并非全无知晓,但却并没有在意小王的敌视情绪和一些冷嘲热讽,对同事们的恭贺和夸赞也表现得极为冷淡,到处传播“其实小王工作能力比我强,只是不善表现自己,才让我得了这个便宜”的舆论。并且在工作中还像以前那样,该干什么都抢着干,还不时客气地问小王是否需要他帮忙。

所有这一切都令小王十分感动,也终于理解了领导为什么就没看上他,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这个度量和胸怀吧。于是满腔的愤慨和不平都渐渐消退,自己也终于得到了平衡。两人的关系又回到了当初的友好、和谐状态。后来才知道竟然有人还曾想借此事无中生有,离间他俩的关系,以达到个人目的,真是好险。

巴掌不打笑脸,多以笑脸待人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这话真是再英明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