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5896200000015

第15章 人生的信仰和态度(2)

(2)二者的作用不同

科学信仰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非科学信仰则起阻碍作用。无论在任何时代,科学信仰总是做为一种先进的世界观,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因而总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人类最进步的意识形态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前进。非科学信仰则是一种落后的或反动的世界观,总是代表落后的生产力和愚昧的甚至反动的意识形态,延缓或阻碍着社会历史前进的进程。对个人来说,科学信仰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它能给人指明前进的道路,使人生充满活力,引导人们实现光辉的人生理想。而非科学信仰,则会使人迷失方向、心灰意冷、消极颓废,使人误入歧途,陷入谬误的深渊。

(3)二者的发展结果和前途不同

科学信仰是科学,是真理,具有现实性的恃点,可以把社会和人生带向美好的未来。非科学信仰是谬误,是愚昧,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的特点,它给人生带来的只是虚幻和消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接受科学信仰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接受非科学信仰的人则会越来越少。

(三)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

1.非科学信仰的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某种信仰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失去了越来越多的信仰者的尊崇和信服,从而无法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严重衰落的关头。一切非科学信仰必然要产生危机,代之以新的科学信仰,这是信仰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是一切非科学信仰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由于一切非科学信仰都是建立在唯心的主观臆造和神灵启示的基础上,都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它们的虚伪性和荒谬性就会日益被实践所揭露,为人们所认识,产生信仰危机,并最终被抛弃。以宗教信仰来说,人类并非天生是信奉宗教的,它是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人们愚昧无知的产物。愚昧是非科学信仰产生和存在的土壤,科学是非科学信仰的"天敌"。科学的每一项新的发现,都掘去了非科学信仰的一片土壤,而为科学信仰的大厦增添了一块基石。譬如,中世纪以前,科学是宗教神学的"婢女"。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危机。首先是16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向宗教神学公开挑战,动摇了宗教信仰的基石,给宗教信仰蒙上了危机的阴影。后来,布鲁诺的"宇宙无中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又给宗教信仰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使宗教信仰危机日益加深。之后,地质学说的革命,生物遗传变异学说的出现,以及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给了宗教信仰以致命的打击。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宣告了宗教信仰危机的总爆发。总之,宗教信仰"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但是,我们们要看到,一切非科学信仰虽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但要彻底消亡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因为,非科学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因其基础的变革而很快消亡。一切非科学信仰的最终消亡,有待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

2.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他们的继承者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严整的科学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它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引无产阶级批判和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辉灯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场最深刻的革命。一百多年前,它从欧洲发源,然后超越国界、超越民族,以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感召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转变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受了多次曲折和反复。但是,这种曲折和反复与非科学信仰的危机是不同的,它不是科学信仰本质的必然结果,而是由非本质的原因或由社会历史原因引起或造成的,它也不是象非科学信仰危机那样是日益衰落的表现,而是在曲折中前进,使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首先遭到了一切反动势力的围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所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多次遭到了蒲鲁东主义、巴古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的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在同这些反动同盟和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跳出来公开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疯狂反对十月革命。在同伯恩斯坦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都出现了一些曲折,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期,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国际反动势力加紧宣扬对社会主义"1999不战而胜",国内极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胡诌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一大"遗产",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学派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巳过时了",说什么"真理是多元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多元真理中的一元,只能和其他学说处子平等地位,而无权处于指导地位"等等。在这种国际大气侯和国内小气侯的影响下,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科学论断产生了怀疑。

首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也根本不存在过时问题。"过时论"的反动性在于,它根本无视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的普遍意义,根本无视近代、现代世界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斗争的普遍规律,而借口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次,"学派论。是反动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它根本不是什么学派,更不能把它混同为一般社会科学学说。其他各种哲学、社会学说,尽管有些也包含某种真理的成份,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有选择地加以吸收,但是,迄今还没有一种社会学说能够具有马克思主义那样洞察社会发展总趋势和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变成真正的科学,不仅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而且由于它是历史上最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于它的科学性同历史发展的方向、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高于和优于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其他社会科学等量齐观,进而将它降为一般学派,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再次,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实践,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与发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看,它在大部分时间内是生气勃勃的、兴旺发达的,只是在80年代后期才出现了困难和曲折;而资本主义一直危机四伏,只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相对稳定和发展。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犯形而上学的毛病。不能认为当今帝国主义和平演变了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就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这因为,无论过去或将来,每个时代都有个别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话动,都有脱离一般运动和运动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因而,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凤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政治相对稳定,并不等于它是一个永恒的社会,因为它并没有消除其固有的矛盾。在这些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依然存在。资产阶级追逐高额利润的本性没有改变,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依然存在,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依然存在,因而也就改变不了它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大趋势。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任何灵丹妙药能使帝国主义摆脱其固有的矛盾和危机,它的最终灭亡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整个人类社会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趋势也是不可改变的。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但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暂时现象,它既遮盖不了社会主义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也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所代表的历史潮流。我们既不要被某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现象所迷惑,更不要被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挫折和暂时失败所动摇。

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证明:当革命和建设出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产生动摇。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曲折发展,不仅没有阻挡住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而且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受到了锻炼和考验,更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我们每个革命者,都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建设有中国恃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在同各种非科学信仰的斗争中,勇敢地捍卫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二、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就是怎样做人和人生道路怎样走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生态度是由人生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念决定的。而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经形成,又会深化人生目的、丰富人生理想、提高人生价值。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只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态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1.人生态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一个处事态度,如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等。所谓态度,就是指主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如对工作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肯定、赞成,还是否定、反对,或不置可否;对某一事物是主动参与,还是避而远之等等,都是态度问题。人生态度则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下,经过自我生活的体验,所形成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及其表现。人生态度体现了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导人生活动的一种基本立场和观点。如人们对于学习、工作、友谊、爱情、家庭和生活,以及对人生历程中的需要、理想、事业、交往、追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行为表现,都是人生态度问题。

人生态度由人生认知、人生情感和人生意向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认知是态度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目的及其意义的理解和判断,情感是态度主体在认知的基础上诱发出来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反应;意向是态度主体在认知和情感因素基础上对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的行为准备与反应倾向,也是主体进行学习、劳动、工作等各种社会活动的直接准备。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生态度有机体。其中情感因素是人生态度的核心。

人生态度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定向作用。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理想与现实、前途与命运、信仰与追求,以及公与私、苦与乐、荣与辱、义与利、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生与死、得与失等一系列问题,并要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回答。不论答案如何,其回答本身都包含着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一定的人生态度在指导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支配着自己一生的活动。正确反映社会及其规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态度,会使人的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错误的人生态度,会使人的一生碌碌无为,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消极的障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