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5896200000002

第2章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2)

个人主义在其产生之初,在反封建斗争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总是诱发人们私欲不断膨胀,最终沦为利己主义,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它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我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时常也会发生矛盾,我们应该以集体主义为准则,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于今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存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追逐名利、唯利是图等丑恶现象便会泛滥起来,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人们的道德,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紧张,危害社会安定团结,使公有制经济得不到维护,严重损害人民的集体利益,甚至会葬送我们的建设事业,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呢?

首先,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必须做到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反对事事先替自己打算或损公肥私,必要时应牺牲个人利益在所不惜。历史上多少有志之士,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一代应当胸怀崇高人生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脚踏实地地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其次,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反对抛开国家、集体和他人,专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又要反对不顾个人的合法利益,提倡如有矛盾,个人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因为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允许两极分化;同时,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创造条件,允许每个公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合法经营、诚实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这也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的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不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青年学生来说,学校班级以及将来踏上社会工作后的职业单位,都是个人生活的集体,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自觉执行集体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同有损集体荣誉的行为作斗争,努力为集体增添光彩。关心集体,乐于从事社会工作,乐于为他人做好事,一个对集体不是真正关心的人,是很难谈得上为集体作出什么贡献的,应该处处做好事,一辈子争做好事。

在革命战争中,我们靠集体主义,放手发动群众,团结起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必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齐心协力,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科学的人生观

(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在现代工业已经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无产阶级的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形成的。

在人类历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都把等级门第、土地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谁的等级门第越高,谁的价值越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控制和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宣称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确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是金钱的价值。这些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尽管标准不一,形式不同,但人生目的都是"为自己",都是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它们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以个人主义为轴心,以唯心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维护剥削阶级统治为目的。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人生观有着健康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局限,也还是不科学的。只有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才真正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现今最科学、最崇高的人生观。

无产阶级人生观不是建筑在保护个人和少数剥削者的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基础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这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同一切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人生观的根本区别。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虽然是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但它却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身上。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北美等国占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因而对资本家和剥削制度非常痛恨,经常起来罢工反抗,他们开始认识人生,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阶级品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反映自己利益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斗争实践中,无产阶级认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必须团结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决定了无产阶级的本质是大公无私的。

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而使无产阶级跳出狭小生产规模的限制,对社会和人生作出比较全面的认识。马克思借鉴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生目的等的见解,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马克思、恩格斯曾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高度概括,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

继马克思、恩格斯后,列宁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列宁提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锻炼严整的革命的人生观",指出要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十月革命后,有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列宁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观作了深刻的揭露,指出它的实质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强调我们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灌输到群众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这些教导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作了新的发展。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历史文献,用简明而深刻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了革命阶级内部同志、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质,凝炼概括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忘我奋斗的人生观。他提出:"在共产党人看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则。"这些论述准确而简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阶级实质。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依据,党中央又提出了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重大发展,将在我国各族人民的人生实践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最终要落实在为人民服务上。如果我们只为自己,为家庭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应当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心里时刻想着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样的人生才是闪光的人生。

第二,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宗旨。在实践行为上,既要创造,又要奉献,在为人民服务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并不排斥正当的个人利益,要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正当利益;在满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冲突时,应自觉做到前者服从后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人民整体)利益,尊重人民,关心人民,热爱集体,为人民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