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出祁山之前,被刘备亲拔于行伍之中的魏延,曾提出过很好的建议,他说:“夏侯懋年少,怯而无谋,请让我带兵五千,从褒中出,沿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出十日,可达长安,夏侯懋闻说我军到,必会弃城而逃,当地军粮尚足,等他们再派兵来,得二十日,那时你带着大军,也可以由斜谷到达,一举而咸阳之西可定。”这一建议,对敌情、路线、后勤乃至于战役演变都做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实属上策。可惜的是,诸葛亮以“轻躁冒进”为由,予以拒绝。自己却谨守着“安从坦道,万全无虞”的教条,自汉中向西,绕道平阳关、武都、天水,而出祁山,让十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中,笨重而迟缓地“武装大游行”。
有选派将领问题。大家都推举魏廷、吴壹等人担任先锋,诸葛亮再一次地违弃忠言,选派了马谡。而马谡,正是刘备临终之时反复叮咛“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
专断拒谏,墨守成规,导致了街亭失守、一出祁山的失败。
可惜的是,街亭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只检讨了“用人不当”的错误,而未能检讨专断拒谏乃至于战略战术上的错误,结果在二出祁山、三出祁山的时候,仍然是老一套,打阵地战,打攻坚战,屯兵于坚城之下,暴师于山野之中,慢性消耗,不战自败。
所以,陈寿在奉命考定诸葛亮“故事”后评价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一干,优于将略。”是很切中实情的。
三、后继无人,用人拘泥偏颇
诸葛亮和刘备都是英雄,但在使用人才上,刘备却远远高出诸葛亮。
刘备在时,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为大将,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其他李严、吴壹、魏延,人才辈出,大都可以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专长,而在诸葛亮时期,就众星寥落、孤月独明了。
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不善于选贤任能。偏爱谨小慎微之辈,而对确有特长的雄才隽士,往往求全责备,不能宽容。如李严,与诸葛亮同受刘备托孤,同为两大辅政大臣,才能与资历可与诸葛亮相匹,偶有过失,即贬为平民,流放终生;如廖光,自诩为诸葛亮第二,长沙一失,便置之“闲散”,最后放逐汶山:对刘封,说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借上庸之败而除之。事实上,这些人才,只要使用得当,都是可以建功于后世的。
(二)用人不善于扬长避短,发挥部下特长。如马谡,曾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著名策略,是一个谋略人才,不该用为战将;如魏延,为刘备亲拔,曾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并屡建战功,而诸葛亮却常排斥于门墙之外。
(三)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刘备在时,诸葛亮主要是坐镇成都。
军法施废,整理戎旅,正是他的特长,刘备死后,诸葛亮事必躬亲,出将入相,独力支撑,辛辛苦苦,压抑了人才的成长。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都是用他们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的短处,诸葛亮有萧何、管仲治国之才,却没有萧何、管仲用人之智,终于劳碌奔波,未能成就大业。以至于他所培养的主要接班人,缺乏实际工作的全面培养和锻炼,所以他一旦撒手西归,就后继无人,蜀汉就从此一蹶不振了。
以上意见,只是就“神化”了的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提出一些看法,没有全面否定诸葛亮的意思。相反的,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干,光明磊落的政治品质,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职精神,永远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
曹操的七十二座陵寝
中国历代帝王都把陵寝作为社稷江山的象征。他们大多从登基之日起,就下令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些陵墓工程浩大,费时多年,动用上万甚至几十万民夫,耗费了大量金银,陪葬了数不尽的财宝。
而曹操对自己的身后事,却提出“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
据说,曹操家人妻子因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资财匮乏,曹操带头不穿皮革制的衣服。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
据说,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
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城门全部打开,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
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据说,曹操的墓应在古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漳河沿岸。南宋诗人范成大1170年曾在此下马、拜谒曹操陵。但并不知拜的是否是真陵。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 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至此,疑冢之说似乎不攻自破了。
貂蝉其人
貂蝉不仅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因在政治舞台上的特殊作用,而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奸臣当道。汉少帝刘辨懦弱无能,被董卓废掉,立陈留王,即汉献帝。董卓自任相国,独揽大权,飞扬跋扈。在朝廷上,他视9岁的汉献帝为傀儡,常常带剑上殿,不可一世。据说,他常带兵士到集镇上,围住百姓,全部杀光,然后把上千颗头颅悬挂车上回到京城,炫耀说,杀贼大胜而回。由洛阳迁都长安时,他带人连烧带抢。使数百里内无人烟。他掳掠金银财宝几千车。直搅得天怒人怨,朝廷上下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司徒王允欲铲除董卓,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又派曹操行刺,也不成功。因此,王允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王允正在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之时,见歌妓貂蝉也在长吁短叹,就追问她。貂蝉答道:
“我见大人双眉紧锁,坐立不安,必为国家大事烦心。我自恨是个女子,无法给大人分忧,所以不由自主唏嘘起来,乞大人恕罪!”
王允见貂蝉如此深明大义,又姿色出众,忽然想出一条妙计,连忙向貂蝉低头一拜。貂蝉不知何故,王允就和盘托出自己的 “连环美人计”:董卓和他的义子吕布二人,狼狈为奸,形影不离。董卓权势覆天,在朝中说一不二;吕布骁勇异常,无人能敌。除掉二人很难得手。恰好二人都是好色之徒,如利用貂蝉从中挑拨,设法使他们父子之间产生矛盾,利用吕布杀掉董卓,就能重整河山,再立社稷。言词恳切,声泪俱下。
貂蝉当即表态。甘愿献身,万死不辞,并保证会见机行事。
王允说,此事若泄漏出去,我就得全家被杀。
貂蝉发誓说,大人勿忧,如果不报大义,我必死于万刀之下。
于是,一个绝密的、极为巧妙的计策开始实施了。
第二天,王允便将家藏的几颗贵重的明珠派人送给吕布。为答谢王允,吕布登门拜访王允。酒席半酣之际,将貂蝉引出。这貂蝉天生丽质貌如天仙,一下子把吕布惊呆了。王允见机行事答应把貂蝉送给吕布。吕布大喜过望,对王允感激不尽,只等过些日子把貂蝉娶回府去。
过了不几天,王允在朝堂上见到董卓,趁吕布不在他的身边,悄悄地说要请董卓赴宴。董卓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到了王允府上,又是酒筵,又是歌舞,直把董卓弄得眼花缭乱。不觉天色已晚。王允见董卓微醉,时机已到,就命貂蝉近前把盏、唱曲。董卓看见美人,早已心猿意马,魂不守舍。王允讨好地说,丞相见爱的话,今晚就送到相府去如何?董卓当然求之不得,赶忙把貂蝉带回去了。吕布听说貂蝉被董卓带走,勃然大怒,登门质问王允。王允谎说,是董卓听说你要娶貂蝉,他替你操办婚事才先接走的。可是,吕布悻悻回府后,却听不到一点好消息,听到的却是董卓和貂蝉正同床共枕!吕布偷偷潜入董卓卧房后窥探,想见心上人一面。貂蝉见了吕布,故作忧愁之态,频频拭泪,一副被人霸占却无可奈何的样子。于是吕布对董卓充满了愤恨。
董卓为色所迷,整天和貂蝉厮混,不理政事。一次偶然得了点小病,躺在床上,由貂蝉殷勤服侍。吕布前来问安,只见貂蝉站在床后,以手势表示对吕布的心意,并挥泪不止。吕布好不容易见了貂蝉一面,却眼睁睁不能近前,不敢言语,真是心如刀割。不料,吕布的举止被董卓发现,当即怒叱他调戏爱姬。董卓与吕布为了貂蝉,矛盾越来越深了。
后来在凤仪亭,吕布与貂蝉终于有了见面一谈的机会。貂蝉假意说,自己钟情于吕布但被董卓奸污,受了奇耻大辱。之所以忍辱偷生,就是要见吕布一面,“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说罢,就要往荷花池里跳,吕布不知是诈,一把抱住貂蝉,好言安慰她,并流着泪表示非貂蝉不娶。
此时,董卓在大殿上,身边不见吕布,立时生了疑心,赶忙回府,堂上又不见貂蝉,更怒火万丈。他一直找到凤仪亭,见吕布与貂蝉正抱在一起,顿时生起了杀心,抓起吕布身旁的画戟向吕布就刺,吕布急忙躲过,董卓又掷戟过去,没投中。吕布逃出相府。
董卓到后堂质问貂蝉,为何与吕布私通?貂蝉哭着说:我在后园看花,吕布突然来了,我吓得跑到凤仪亭,吕布提戟来追,我被逼无奈正要投河自尽,却被他抱住,亏得您来救了我。董卓故意说,“我把你给吕布怎么样?”貂蝉大惊,心想,您不用试探我。立即放声大哭:我已经是您的人,让我下嫁家奴,我宁死不从。说罢拿起壁上挂的宝剑要自刎。董卓夺下剑来,抱着貂蝉,好言相劝。
自此,董卓与吕布由一对亲密的父子,就成了仇深似海的冤家。
后来,王允用计收买了吕布。吕布在早朝时于北掖门外,一戟刺中董卓咽喉,董卓头被割下,暴尸于市。貂蝉以她非凡的胆识铲除了乱世奸雄。
但是,史籍上却没有貂蝉的姓名,她的身世始终是个谜。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貂蝉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一个艺术形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但是,也有人据《三国演义》、《汉书通志》、《三国志·吕布传》等证实貂蝉是婢女出身,当过歌妓,先侍奉董卓、后嫁给吕布,最后被关羽杀掉了。
一个普通女子,牵动着这么多的历史事件,周旋于这么多的三国豪强之间,为他们所爱、所恨、所赞、所叹,岂不是一个奇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