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19

第19章 道家重心,心逍遥于万物之上(1)

水,生命的起源。

道家图腾就是水!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水无形,能方能圆,随形就势,能容能和。

水,弱小柔顺,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与韧的结合使滴水穿石,与刚的携手则展示惊涛拍岸,催枯拉朽的宏伟气势。

水在前进时,它能屈能伸,机动灵活,时而蓄势待发,时而一泄千里,它不停地寻求同行者,遇到同类,常能融为一体,以更强的实力,更大的气势开拓进取,它自信达观,或浅唱低吟,或高歌猛进……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或是开朗,或是内向;或是古板,或是不羁;或是果敢,或是犹豫……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象水一样善良、勇敢、坚韧,他们心胸宽广,志存高远,他们是一群执著的追梦者,他们就是闪烁在历史星空的明星……

知足才能常乐

【道家语录】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心语雅说]

如果遵循大道来治理天下,那么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人们就卸下战马来耕田;如果不遵循大道来治天下,那么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战马就会在野外生马驹。没有什么罪恶比纵欲更大了,没有什么灾祸比不知满足更大了,没有什么过错比贪得无厌更大了。所以,只要内心体会到满足的那种充实感,就会永远感到充实。

老子把知足看得非常重要,以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祸福。……不仅此也,他还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如知足,则虽客观财富不多而主观上亦可自认为富有,“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此知“足”之所以为足,则常足矣,常足当然可以看作是富裕。反之,客观财富虽多,由于主观的不知足,贪得无厌,能酿成极大的祸害。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财富决定于主观的知足与不知足,亦即决定于“欲不欲”,所以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他们很重视客观刺激对产生欲望之作用。如他们说“乐与饵,过客止”。寡俗与知足是不可分割的。未有能寡欲而不知足者,亦未有不寡欲而能知足者。

国家间之所以会发生战争,统治者之所以会失“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欲望深重,失去了理智,违背了治国之“道”。为了一个女人,不惜和邻国开战;为了贪得一块美玉,不惜以武力相加。所以对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说,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治国是这样,为人处世也是这样。有些人权有了,钱也有了,本该知足了,可是他偏偏不知足,于是利用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等待他的当然是家破人亡,人财两空。有的人自己家里有娇妻还嫌不够,还要去追求其他的女子,结果很可能是新欢没有追到,原来的妻子也愤然离去,而且还留下不光彩的骂名!

好好记住老子这句话吧:珍惜已经拥有的,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就是一种富足,这样的富足,就永远富足。记住了这话,在什么环境中你都是一个快乐的人。

现代管理大师普遍认为,员工是帮老板实现梦想的最强有力的工具。让员工获得一种满足感非常重要。

弗兰克·康塞汀--美国国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深知这个道理,使这家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罐头食品公司。

他的信条是:“多跟员工进行交流,多给他们地位、被认可感和满足感……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以企业的兴衰为自己的荣辱。”

在亚利桑那费尼克斯的工厂成绩卓著,也难怪,这个新工厂充满了家庭气息,有野餐,工作中还洋溢着抒情的音乐,作为一位员工,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公司为了进一步激起员工的自豪感,就搭起了一个露天马戏场让员工们工作之余开心快乐。在马戏场建起的那一天,94名工人的日产量达到了100万个罐头的目标。那一天,马戏场成了欢乐的大本营。而3年以后,工人们将日产量提高到了差不多 200万个罐头。

康塞汀为了能让员工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把管理人员找来,跟他们讲:“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把员工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如果你把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他们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他们在他们所不能胜任的更高一点的职位上得不到的。”

康塞汀常常说:“我们公司也许不会成为同行业中最大的一家公司,但是只要我们诚心地对待职员,就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员工对工作的自豪感,为公司创造相当多的财富。”

美国国家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无疑为员工们创造了一个天堂。公司在不断地壮大,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罐头食品公司。

知足常乐,康塞汀利用了这一心理原理,努力使员工感到满足,然后员工就会尽心尽力地做事了。

祸患来自贪得无厌,人最大的灾难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不合乎大道的德性,因为大道的德性就是知足而无争无求。

心里不知足,就想去占有,一山望着一山高,这样的人对什么都不会感到满足,所以整天只能生活在对各种事的不满之中。

有这样一个比赛。两个人被同时允许进入一个梨园摘梨子,条件是一个人只摘一个,不论大小。甲进入梨园后一直都在紧张地搜寻,但每当他看到一个大梨子时就想:“这个还不够大,前面还有更大的”,结果他放过了很多大梨子,等到快要出梨园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选择了,所以只好匆忙摘了一个并不很大的梨子。乙则不然,他进梨园后不久就发现一个很大的梨子,并将其摘了下来,然后一路悠闲地欣赏梨园风光,直到走出梨园。出梨园后两个人一比,乙摘的梨子比甲的大多了,乙取胜了。

由此可见,知足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我们应学会知足。

托尔斯泰1886年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一人需要多少土地》,小说的警示也正是老子本章的原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地体会。故事讲的是:

贪心的农民帕霍姆要买一块土地,人家告诉他只要他太阳落山前能回到出发地,跑了多少地就能得到多少地,他跑啊跑,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最后倒是在太阳落山前回到了出发地,但是人也吐血死了。

帕霍姆贪多求大,不知道知足,最后得到的土地其实只有他身体那么大的一小块。

不知足的人,对本不可强求的东西有太多的奢望,只能是空想。不知足的人,在追求事业、名利、地位、信念、财富时,往往因各种因素与自己愿望有很大出入,对金钱财富之类心存过高贪欲,那就是贪心。贪心常常是自掘坟墓。

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道家语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心语雅说]

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者;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人。能战胜别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才是有志气的。不离开适于自己生存的环境,就能长久;身虽死而精神仍存的,就不被人遗忘,才算真正的长寿。

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人吃五谷杂粮,七情六欲天生附体,因而,易于产生放纵之心而失去理智。于是,在人的灵魂和肉体里,便多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宰力量--克制力。人之区别于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有克制力。这种克制力大大超出了动物的本性。在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差别,正是体现在克制力上。

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战胜别人,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战胜自己。

一个人要战胜自己,就意味着他要否定自己,这其中有很多珍贵的东西,甚至曾经给他带来过的辉煌和荣誉,他曾引以为自豪,而现在他要亲手毁掉它,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如果他不能当机立断,痛下决心,他就战胜不了自己。很多人的失败都不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固执,说服不了自己,战胜不了自己,最后被自己打败。

在东周时期,楚庄王有一次大宴文武群臣。在酒席宴上,楚庄王命他的爱姬给文武敬酒。其中有一员偏将叫唐狡,见楚庄王的爱姬美貌已极,他就动心了。

恰在这时,突然刮了一阵风,把酒宴上的灯全都刮灭了。唐狡借这机会伸手扯了扯爱姬的衣服。她一伸手就把唐狡头盔上的盔缨摘掉了,然后跪在楚庄王的面前,声称有人调戏自己,她还把那个人的头盔上的盔缨抓下来了。

有人提议点上蜡烛,看谁的帽子上没有带子,那么谁就是调戏宠姬的人。

唐狡心中有鬼,吓得直冒冷汗。

这时候,楚王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居然有人趁黑调戏自己的妃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真要追究下去嘛,就有人要被杀头,当然也有人会借此做文章,说自己居然为了一个女人就滥杀朝廷大员。

最后,理智最终战胜了冲动,楚庄王最终战胜了自己,他说不碍事,酒后失态,人之常情,于是让所有的臣僚在点烛之前,都摘掉帽带。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后来楚庄王跟秦国打仗,身陷重围,唐狡奋不顾身杀到他身边救驾,冒死保护楚庄王杀出重围,楚庄王终于得以脱险。楚庄王就问他:“你为何舍命救我?”唐狡跪在庄王面前:“大王,我谢您绝缨会上不斩之恩,誓死效忠您。!”楚庄王心里感叹不已:如果那天听了爱姬和群臣的话,把这唐狡杀了,今天我可就死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战胜自己,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强者。

有的人天天喊口号,说自己一定要干出点什么名堂,可是活了大半辈子,一件像样的事也没有干成,你说这种人算得上有志气的人么?而有的人平常一句口号也不喊,默默无闻地干着那些不起眼的事,日积月累,最后居然干成了大事。这就应了这样一句话: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人生在世,可怕的是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单纯的,后来有些人有了欲望,就变得不那么淳朴了。特别是那些被欲望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的人,做事更是不计后果,什么事都敢干,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死亡的边缘。这种人又怎么可能长久呢?只有单纯的人,不丧失自己本性的人才会长久。

成吉思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他善于制怒有关;而他之所以善于制怒,则与他的一段传奇经历有关。

有一次,成吉思汗带人去打猎。他们一大早便出发,可到了中午仍没有收获,只好返回帐篷。成吉思汗不甘心,便独自一人走回山上。

烈日当空之下,他沿着羊肠小径向山上走去,一直走了好长时间,他感到口渴。不久,他来到了一个山谷,见有细水从上面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就从皮袋里取出杯子,耐着性子去接一滴一滴流下来的水。

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高兴地把杯子拿到嘴边,想把水喝下去。就在这时,一股疾风猛然把杯子从他手里打了下来,将水弄洒了。成吉思汗又急又怒,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爱鹰捣的鬼。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拿起杯子重新接。

当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满时,又有一股疾风把水杯弄翻了,原来又是他的鹰。成吉思汗非常愤怒,于是,他一声不响地拾起水杯,再从头接着一滴滴的水。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悄悄取出尖刀,拿在手中,然后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边。老鹰再次向他飞来,成吉思汗迅速拿出尖刀,把鹰杀死了。

由于他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杀老鹰,疏忽了手中的杯子,杯子掉进了山谷里。成吉思汗无法再接水喝了,不过他想到既然有水从山上滴下来,那么上面也许有蓄水的地方,很可能是湖泊或山泉。于是他忍住口渴的煎熬,拼尽气力向上爬。终于攀上了山顶,发现果然有一个蓄水的池塘。

成吉思汗兴奋极了,立即弯下身子想要喝个饱。忽然,他看见池边有一条大毒蛇的尸体,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飞鹰救了我一命,正因它刚才屡屡打翻我杯子里的水,才使我没有喝下被毒蛇污染了的水。”

成吉思汗明白自己做错了,他带着白责的心情、忍着口渴返回了帐篷。他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绝不在愤怒的时候作决定!”这一决心,使成吉思汗避免了很多错事,给他的雄图霸业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孟子说:“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之谓大丈夫。”很多有智慧、有成就的人,也都反复告诫人们:千万别被愤怒左右。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怒火中烧,结果就会伤人伤己,不可能与别人融洽地相处和友好地交往。一旦如此,便会失去理智,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做错事、蠢事的几率便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学会自制,这不仅是一种很高的人生修养,而且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所以,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是应该多一点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克制自己,战胜自己,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归于平静,无为无欲,顺其自然,与“道”翱翔,成为有“道”之人。一个有“道”之人即使形体消失了,他的精神也将长存于世,比如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他们才是真正的长寿者,不仅现在的人们记得他,今后的人们依然记得他。

歌德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诠释这个道理--善于克制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拥有完美无憾的人生。而克制不住激情和欲望的魔力,被它们所牵制,扬其波逐其流,难以成就事业,甚至走向自取灭亡的可悲境地。

这个道理是人人都懂的,可惜我们人类由于私心和贪婪,每到了那个关键时刻,名利心一重,就忘乎了所以,不由地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清末杭州知府陈鲁原是个很受百姓拥戴的清官,他不贪财不好色不嗜酒,想用这些东西拉他下水的人只好望而却步。但他有一样嗜好:喜爱古字画。遇到好的古字画,他茶饭不思。正好,他治下的余杭知县得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送上门来请他观赏。他爱不释手。知县善解人意,便慷慨相送。自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过了不久,余杭县报上来一桩大案,他阅读案卷,明知事有蹊跷,却碍于情面,照准了。这桩案子就是当时震动朝野的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案发后,朝廷追究涉案官员的责任,陈鲁原自知罪责难逃,加上羞愧难当,便悬梁自尽了。

从一幅字画开始,清官成赃官,贪欲害人可见一斑。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我们人类未达到“和”的标准,与大道的德性相违自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所以老子又说,过分的贪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地聚藏,结果必会有更大的损失。

所以,对于名利和财富只要能够知道满足,顺其自然,不贪婪,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耻辱和失败;知道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为已甚,那么也就不会走向灭亡,自然也就会保持长久而不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