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31

第31章 道家做人,人清乾坤静(3)

对于一个人来说,顺应大道,就要使自己成为不可预测的,成为一直在改变的。永远不要停止成为不可预测的,永远不要停止改变,惟有如此,你的生命才能够成为一种令自己愉悦的过程。如果你停止改变,那么你就会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死去。

东周时,郑国有一个名叫季咸的人,非常善于相面。他能根据人的长相预测人的生死存亡、福祸寿天,甚至能测在何年何月何日应验。

列子听说季咸其人其事之后,觉得季咸这人了不起,心生敬佩,于是对老师壶子说:“我以前以为您的理论和学问是世上最高深的,现在才知道,天外有天,竞还有比您更高明的人在呢!”

壶子列子弟子的话,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只给你讲了道的外表,还没有讲到实质,你怎么就妄下结论呢?如果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怎么能生出卵来呢?只有浅薄的人才容易被人把心思看透。你明天把季咸叫来我见识一下。”

第二天,列子把季咸请来给壶子相面。其间,壶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门。

列子追上季咸问道:“您看出了什么?”

季咸悄悄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气色不好,脸色就像死灰一样,他活不长了,寿命超不过十天。唉!”

列子一听,赶忙跑进屋里,痛哭着把季咸说的话告诉了老师,谁知壶子却笑着说:“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寂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闭塞生机的样子。明天你再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到底能活多久。”

第二天,列子又把季咸请来了。季咸看完壶子面相后,告诉列子说:“奇怪啊!你老师有救了,你不必担心,我看到他闭塞的生机又开始通畅好转了!”

列子赶忙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依然笑着说:“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气,我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生机从我脚后跟生起,直到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生机。过些时候你请他再来,听他怎么说!”

又过了一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给壶子相面,季咸看完后疑惑地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昨天刚有了一点生机,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神若游丝了。我看不透。请你告诉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相面。”

列子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壶子,壶子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迹象的空虚境界,所以他看不出什么来,明天你请他再来看看!”

次日,季咸又被请来了。他刚走进屋,看到壶子的面色,便惊叫一声,转身就跑了。

壶子也大叫列子:“快去把他追回来!”

列子莫名其妙,拔腿就追。季咸却像丢了魂似的,拼命奔跑,列子追赶不上,只得回来,他对壶子说:“我没有追不上季咸!可是,您究竟给他看的是什么啊?”

壶子笑着说:“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根本大道,但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让他无法猜测,就像草遇风披靡,水随波逐流。所以,他刚看我一眼就被吓跑了。”

说完,壶子哈哈大笑。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高深莫测不仅仅是道家大师的策略,平凡人也可以加以运用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战争中,当军事家发现自己寡不敌众或陷入绝境时,若能做出一连串难以预测的行为,敌人会因他的无法预测而变得十分困惑,因而收手或是犯下战略错误。

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商战。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是一个“弱小”者,却贸然进入一个已经成熟的门槛相当高的行业,并采取以硬碰硬的方式跟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竞争,十有八九要败下阵来。而如果你能够抓住机会,在别人还无法理解、无法预测你的行为时,进入一个新兴的设置是尚未有人涉足的行业,无疑能够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定能收到惊人的效果。下面就是一则我国著名企业家范岁久“善行无辙迹”,巧占国外春卷市场的案例。

春卷,是我国通行南北的美味小吃,是立春那一天的应时小吃,人们将馅用面皮卷裹,做成茧儿样的食品,来祈求五业兴旺发达。有谁能想到,就是这小小的春卷,却能在中国风俗迥异的西方国家“卷”出奇迹呢?

大龙公司的创始人、丹麦华人企业家范岁久,就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这小小的春卷范岁久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白手闯进丹麦的饮食行业,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1959年初,范岁久看到丹麦华侨中有不少人靠经营中餐馆发了财,他认真分析了原因之后,发现中餐独特的美味和制作工艺很受西方人欢迎,并且看出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可如果跟在别人后头也开一家差不多的中餐馆,又能有多大的赚头呢?要想赚大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范岁久酝酿良久,决定经营家乡杭州的特产--春卷。这是很多华人都没有相当的点子,是一个空白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开始时,他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露天游乐场里,以中国传统的食品工艺与丹麦最好的食品原料相配合,用手工操作自制中国春卷出售,果然如其所料,小小春卷一上市就吸引了众多顾客。

范岁久的生意非常火爆,甚至许多外地人也慕名前来订购,以致简单的手工操作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赶紧增加设备,改用机械加工。1960年,范岁久在哥本哈根创立了春卷生产工厂,并起了一个有中国特设的名字--大龙食品厂。

大龙食品厂建厂之初,由于事先经过正确分析而作出的产品决策符合市场需求,加之精心经营,发展迅速。为了扩大生产,大龙食品厂从哥本哈根迁到附近的纽约堡,同时,又购置新设备,并采用了自动化滚动机新技术。

生产发展的同时,范岁久注意开拓新市场,使大龙食品在1977年后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做事不留痕迹,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商战,也可应用于日常生活。

人们总是努力地探究他人行动背后的动机,所以当你做出一个完全无法解释的行动时,你就会使对方落居守势。因为他们永远不会了解你的真正动机与意图,因而变得心慌意乱,在这种状况下,你可以轻易地控制他们。

最好的算计就是不要算计。一旦你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人都会猜想你做什么事必定有个聪明的理由。因此事先过分审慎筹划你的举动实在是很愚蠢的,你最好是行事不拘章法。

不可预测是令人畏惧的武器;打破日常行为的模式更会激起周围的骚动,引发别人对你的兴趣。人们会谈论你,归因于与事实无关的各种动机和解释,这就使得他们忘不了你。到最后,你表现得越天马行空,就会获得越多的敬重。永远只有居下位的人行事才会墨守成规,使自己处于别人的算计和掌握之中。

有时候难以预测也会让你吃亏,尤其是你居于人下时,最好是让周围的人感觉自在和安心,不要使他们感到困扰。太多的不可预测会被视为缺乏决断的表征,甚至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模式有时也是强而有力的,借由瓦解模式你可以震慑别人,然而这样的力量只能明智地运用。

借古鉴今魅力无穷

【道家语录】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心语雅说]

遵循古代的法则,来驾驭今天的现实。

古为今用,就是从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吸收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益和有用的成分,经过革新改造,使之为今天的文化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服务。

比如说艺术创作,就可以从古代的优秀艺术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创作方法、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等方面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的新的艺术形式。

关于“古为今用”,历史学家范文斓曾说:“我们中国的史学历来就有‘古为今用’的传统。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不是‘古为今用’的榜样吗?司马迁作《史记》,也是为了把历史作为今日以至后世的借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目的就更明确。我们今天的学历史、写历史,也不能‘没有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治久安。”

由此看来,问题并不在于“古”能不能为“今”所用,而在于以前的东西“得失”何在;哪些是“糟粕”,那些才是它的“精华”,只有分辨清楚,“古”才能更好地促进“今”的发展。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白了,就是从老祖宗那里再挖掘一些在今日社会生活中管用的东西。比如说,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是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兵书战策及谋略著作并非无用武之地,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种领域,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和经营管理中。

例如,《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和《孙子·虚实篇》中的“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就被现代人用于商业经营上。

某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孙子所提出的诡道是非常重要竞争原则,用兵作战必须用非常手段、奇异多变的方法,才能获得胜利。台湾的王建荣说:“孙子全部作战之思维,是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而织成的。奇和诡的思想贯穿于《孙子兵法》之全文。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者,几乎都是依靠以奇取胜的。如独具特色的新产品、特殊的工艺、奇特的营销策略。”

无独有偶,身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深通中国文化中“走”计的退身之道。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和三菱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的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无论在哪个领域,在与各种势力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惹不起,躲着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复兴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叫“走着瞧”。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

“走”计也常用于各种政治场合,称为“弃权”。在评比、选举或决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诸候争权夺利,都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虽然强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称放弃参与表态的权利,在保留意见的同时,保留了其它许多东西,说不定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又如,《三国演义》中曾写到,周瑜和黄盖合谋演出了一场精彩绝妙的苦肉计。这一计策,被现代人应用起来也是令人拍案叫绝。

有个新加坡人想开一个啤酒厂,他通过调查得知德国一家公司的啤酒厂酿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那个啤酒厂的保密程度很高,不许随便参观。他在啤酒厂附近转了三天也没法进去。后来,他注意到该厂每天早晚有一辆黑色的小轿车进出,当他打听到那是啤酒厂老板的坐骑时,脑袋里灵光一闪,想出了一条计策。一天,当那辆小轿车又从工厂里开出来时,他故意突然迎着小轿车快步走去,结果被车所撞断了一条腿。他被送进了医院,啤酒厂老板问他以后有何打算,他说:等我伤好了以后,我去您的啤酒厂去当个看门的,混碗饭吃怎么样?对于啤酒厂老板来说,这省去了很多麻烦,他就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后来,这个新加坡人便当上了啤酒厂的门卫。

经过2年的观察和琢磨,他对这家啤酒厂的设备、原料、工艺已了如指掌。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技术情报后,他便扬长而去,回国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啤酒厂,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甚至抢占了东南亚的部分啤酒市场。

还有,著名管理学家陈炳富先生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将《孙子兵法》归纳为六大原则:

一、优化原则

赢得胜利,获得成功是用兵作战的目的,也是人类其他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目的。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标,称之为优化原则。

二、激励原则

人类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决定的因素是人,人的积极性。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历来兵家对鼓舞士气非常重视。书中许多地方论述了鼓舞士气及瓦解敌方士气的有效方法。

三、时效原则

时间、速度在战争中至关重要。拿破仑有句名言:我也许会失去一场战斗,但我绝不会失去一分钟。《孙子兵法》中主张速胜,并重视速度与效果的统一。彼得·德鲁克认为:时间是稀缺资源,如管理不好,什么也管理不好。

四、随机原则

战争条件千变万化,用兵方法变化无穷。这就是管理中权变理论。

五、信息原则

《孙子兵法》中强调先知,十分重视用间,即信息。《孙子兵法》中高度重视信息化战略,贯穿全文。依靠不正确的信息从事经营、决策将会铸成大错。而一条正确、及时的信息,可能会救活一个企业。由于不正确的情报、信息而导致战争或经营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训是沉痛和深刻的!所以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市场调查。

六、组织原则

《孙子兵法》中的治众如治寡的思想,主张组织简化,并十分强调组织的凝聚力,以期达到上下同欲。这是组织学家所追求的目标。

在《孙子兵法》的所有原则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时时把握战略主动权。军事竞争是这样,企业竞争也是如此。

某制冷公司拥有与日本股东的技术共享权,有一个强大的技术靠山,引进技术世界领先,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落后,近几年来,销售额和利润连年增长,累计创利达6亿多元,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公司却总是在号召员工们要背水一战。

公司投资巨资研究开发新介质制冷机,下决心要在这一些局部技术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此后,公司先后进行了8次产品换型,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介质制冷机成了企业的主力产品。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拥有知识产权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