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千古食趣:关于吃的那些事儿(超值金版)
5918400000005

第5章 饮食思想:圣人孔子“八不食”(4)

后世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是常见的,其中流传较广的是明代人韩奕撰著的饮食专书《易牙遗意》。《易牙遗意》是一本仿古代食经之作,全书分为脯、蔬菜、糕饵、汤饼等十二类,共记载了150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药的制作方法,内容非常丰富。此书菜肴有四大特色:一是浓淡适宜,适应面广;二是制法简明,一看便能制作,如:蒸鲥鱼、炉焙鸡、糖蒸茄、肉油饼、五香糕等等;三是收录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菜点的制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制法就别具特色;四是将饮食和治病结合起来,其中“食药类”收录13种食药的制法,值得挖掘。此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经之作。

养生玩物之作《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刊于公元1591年,明代人高濂撰写,是一本以供闲适消遣、养生玩物的著作。

高濂,字深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剧作家。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节孝记》等书。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

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这八笺分别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

卷一至卷二为《清修妙论笺》,是养身格言,其宗旨多出于佛道思想。卷三至卷六为《四时调摄笺》,是按时调养的方法。卷七至卷八为《起居安乐笺》,介绍可资颐养者的宝物器用。卷九至卷十为《延年却病笺》,是讲服气导引的一些方法。卷十一至卷十三为《饮馔服食笺》,收录了3253种饮食和药方及15种专论。卷十四至卷十六为《燕闲清赏笺》,论述赏鉴清玩器物的情况,并附种植花卉的方法。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灵秘丹药笺》,是经验的方药。卷十九为《坐外遐举笺》,介绍历代隐逸百余人的事迹。

《遵生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很有参考价值。由于它是专供文人墨客闲适消遣之用,因而内容甚为丰富,涉及面极广,其中有关古器玩物之类的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药王”的《备急千金要方》

唐朝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迅速,让医家有了总结前人经验的各种可能,从而著书立说,惠及万民。永徽三年(652),医学家孙思邈集录东汉至唐初各家医论,治疗方剂,并将个人治疗经验融汇其中,编成《备急千金要方》一书。

孙思邈(约581-682),人称“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是一本关于食物疗法的医书。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内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千金要方》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很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千金要方》流至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和许浚《东医宝鉴》等书,均以《千金要方》为重要参考资料。日本还于1974年成立了“《千金要方》研究所”,可见此书影响之深远。自宋至今,中外翻刻本有30余种,以日本江户医学影摹北宋刊本流行最广。

附: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千金翼方》为孙思邈又一著作,30卷。书名取羽翼《千金要方》之意。约成于永淳元年(682)。卷1~4为药物部分,总论采药时节、药名、药出州土、用药处方,分论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菜、米谷等800余种药物的性味、主治、功效、异名、产地、采集时间等;卷5~24为临床各科的方药证治,及养生防病内容等,计妇人4卷,伤寒2卷,小儿1卷,养性、辟谷、退居、补益各1卷,中风2卷,杂病3卷,万病1卷,飞炼1卷,疮痈2卷,卷25为诊法(色脉)1卷,其后为针灸3卷,禁经2卷。《千金翼方》还辑录了一些国外医学资料,如何伽陀丸、耆婆方等,所辑录的《新修本草》《伤寒论》等古代文献内容,对保存和研究史料有重要价值。此书有日本影刻元大德梅溪书院本、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王肯堂校刻本等。

康熙皇帝的饮食观

康熙皇帝玄烨,是我国帝制社会的一代君王,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给人以启迪。

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

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二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著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其次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抽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抽过烟,为戒别人抽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三是择饮食。对饮食,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择其所宜。康熙认为“各人的肠胃所不同,应择其所宜者”。他所讲的所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宜。因人而宜,在康熙看来,即为父子兄弟之间,也不能相互强其所食,各人不宜之物,即当永戒;因时而宜,即饮食物的季节性非常强,不同季节的食物要求不一样,他尤其反对吃非时之物;因地而宜,是指饮食物产地不同,其性能也有变化,对人体的适应度有差异;因病而宜,对病人的饮食,应适应病情调养的需要。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其实,康熙有一首《膳酒自述》,总结了他自己的养生理念与实践:“盈余休说帝王家,俭朴身先务戒奢。盛馔醇酿应有损,野蔬风味亦堪佳。樽中旨酒无能饮,案上珍肴勿过加。淡泊宁心和五味,养生得正胜丹砂。”

美食实践之作《随园食单》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袁枚(1716-1797)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士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其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