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懂点心理学
5921000000010

第10章 做智慧型管理者——自我提升中的心理学(2)

4.情绪的自我管理

刚才谈到的《长短经》中的“含垢藏疾”,讲的就是情绪智力(EI),但这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情绪智力?一方面说的是情绪的自我管理,比如你知道自己的个性偏执,经常钻牛角尖,做事过分认真,待人接物一根筋,那你平时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然后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尽量不要把自己的缺陷在工作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说的是一个人情绪智商的高与低,体现在这个人对情境中每个人的情绪情感的把握。你有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就和一个人共鸣?只有你充分理解了你需要了解的每个人,你的决策才不至于让他们群起而攻,你的决策和采取的行为才有可能打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希特勒虽是被公认的二战的主要发动者,但不可否认他的情绪智力非常高。德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突然间经济危机了,导致很多人失业。人人心里充满愤怒,以前都认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但经济危机之后,连牛奶都往海里倒,他们发现自己每个月拿回去养家的钱越来越少,找一个工作越来越难,于是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消沉。

这些人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一个强硬的、富有渲染力的演说家来唤起他们的信心。希特勒适时地出现了,扮演了这么一个演说家,他的演说永远声情并茂,所有的手势都非常有力。他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需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宣泄自己的愤怒,重新获得自信。于是,他大量地进行断言,大量地进行重复。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团结实现了,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信心的。最后,他们的愤怒宣泄了,他们团结了。

情绪智商高是优秀管理者的个性特征。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那需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成长。

情绪智力看上去好像很神秘的一个词,但是我告诉大家,在心理学中已经摸索出一整套方式来提高情绪智力,首先是情境模拟训练,然后进行大量的沟通训练,在这些训练之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情绪智力。

优秀管理者的人才意识

优秀管理者要具有人才意识。《长短经》里也强调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识别。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作为优秀的管理者,你必须得在身边发现张良(子房)、萧何、韩信这样的人,只有他们愿意跟你在一起,愿意听你的,才会有人来帮你。

那么,优秀管理者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才意识?下面我们从两个古文献《求贤令》和《七观》中,来看看曹操的人才意识和诸葛亮的人才意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曹操最初也没多少实力,就是因为自己的实力比较单薄,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三次颁布《求贤令》。曹操的《求贤令》说得很清楚,甚至有一些成语都是从中出来的。建安十五年令: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中的“盗嫂受金”,说的是汉丞相陈平被汉王刘邦重用之后,旁边的人不服,灌婴之流不服,就向汉王揭露陈平,打他的小报告,说:“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意思是陈平在家的时候生活不检点,跟他嫂子之间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又说:“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也就是说陈平这个人收受贿赂,给他贿赂多的,他给人好处,给他贿赂少的,他不重用人家。于是汉王疑之。这陈平在人家嘴里有话把儿,既然曹操这么说了,恐怕真的是做过这些事情。这是《史记·陈丞相世家》里面的记载。

但是曹操说,这盗嫂受金之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就是曹操的建安十五年令。

建安十九年,估计曹操手下的人对他这个领导的意图领会得不够深刻,曹操没辙了,又发布《求贤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观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说的是有德行的人未必能进取,而有本事进取的人在德行方面未必是完善的。

有德行的人未必能进取,而有本事进取的人在德行方面未必是完善的。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像陈平这个人,在行为上他是很完善的人吗,是无瑕的人吗?不是。苏秦呢,他是一个守信的人吗?苏秦曾经身背六国相印,最开始他服侍的是燕国,燕国很弱小,苏秦就给燕王出主意,怎么去挑拨离间,于是他开始帮助燕王挑拨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后来他跑到齐国受了齐王的相印,他开始撺掇齐王,今天打宋国,明天对付赵国。齐王很信任他,可有一天齐王发现自己错了:“原来你的心还在燕国,你跑到我这儿来,向我表达了那么多的忠诚,就是想削弱我的国力以保全你的燕国,而我竟给了你这么大的信任!”

苏秦的确不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很快他便跑到赵国去了,然后让赵国联络五国一起对付秦国。开始这些国君都很信任他,然而到最后呢?我们说忠臣不侍二主,苏秦身背六国相印,做出来的事情是阳奉阴违。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曹操认为就是这种在行为上不检点的人,这种在信誉上有瑕疵的人,如果他有本事,干吗不用呢?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又写了一篇《求贤令》,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吴起这个人,吴起是卫国人,周威烈王十四年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特别想当将领,回家一刀就把妻子砍了。这就是“杀妻自信”。

什么叫“散金求官”?吴起小时候家里其实是很殷实的,但他一心想位极人臣,四处去打点,最后把很殷实的家境给折腾光了。

什么叫“母死不归”?当时吴起把自己的家资散尽,依然没当上官,街坊四邻就开始笑话他了:“你瞧这个官迷,就是一败家子,好高骛远对吧,到现在还是白丁一个。”吴起急了,把周围笑话他的人杀了好几个,之后连夜逃跑,临走前扔给他母亲八个字:不为卿相,不复入卫。之后他四处去求学,去长本事。

不过,吴起走了没多久,他母亲就过世了。母亲过世,按理说吴起应该回家奔丧,但吴起心想不行,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再说我也不能耽误学业,也就没有回去。母死不归这件事情后来被吴起的老师知道了,老师很气愤,很鄙视他的为人,直接把他轰了出去。在老师把吴起轰出去之后,吴起便开始周游列国,四处求官。

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从这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吴起岂止是没道德,简直是没人性。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本事。“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就是这样的人,曹操也说了:你们都告诉我,千万别落下,我都要。

从曹操的三次《求贤令》,我们都明白曹操要干吗了吧,他就是要量才适用。不管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只要这个人有用处,他就要用。由于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整个曹操集团的人才制度就变了,真的是各种各样有这样或者那样缺陷的人都有,甚至包括鹰视狼顾之徒司马懿,只要能过来,曹操他照用。曹操认为,像司马懿这样的人,不能让孙权或者刘备拿走,要么你跟着我,要么我把你剁了。

司马懿一开始没有跟随曹操,天天在家装病,曹操派一刺客:“你去他家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病了,如果他是真病了,没事儿,如果他是装病,一刀把他杀了吧。”刺客去了,司马懿装得很像,刺客回来对曹操说:“他好像真病了。”曹操怀疑道:“真病了?过两天你再去一趟。”于是刺客又去了一趟。司马懿知道曹操不会罢休,赶在刺客第三次来之前,自己找曹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