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5931100000040

第40章 十字军东征(11)

福尔克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对东征不感兴趣的人,幸运之神对福尔克也很青睐,他非常轻易地抓到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当时香巴尼公爵西奥保德要举办一次盛大的马上比武大会,邀请了很多贵族参加。比武时,不仅有2000多名骑士和他们的随从到场,很多观众也会出现在这场盛会上。福尔克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因此他亲自来到了现场,用非常有感染力的言语发表了演讲,满怀激情地号召大家报名参加新的东征。年轻气盛而又容易冲动的香巴尼公爵听到他的演讲后,双手接过了十字架。香巴尼公爵的行动很快感染了在场的人,布鲁瓦公爵查尔斯也效仿接过了十字架。很快,出场的全部2000多名骑士中,除了150名外都报了名。公众东征的热情再次爆发,弗兰德斯伯爵、巴尔伯爵、勃艮第公爵、蒙特弗拉侯爵等也都带着自己的所有臣仆加入了东征军的队伍。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在人们面前就出现了一支准备进军巴勒斯坦的庞大军队了。

考虑到越境行军十分危险,因此东征军努力同部分意大利城邦订立了和约——用对方的船只过境。威尼斯年迈的总督丹多洛还愿意将自己共和国的大帆船提供给他们使用。但到达威尼斯后,东征军却发现带的钱太少了,连支付对方要价的一半也不够。于是,东征军开始用各种办法挣钱:士兵们将盘子铸成金属块来卖,妇女们献出了自己的饰物。他们还请求欧洲忠实信徒的支援。不过,他们可以卖钱的东西毕竟不多,加上很多人不肯多花钱,因此他们筹乘船费谈何容易。最终,丹多洛以“十字军必须帮助威尼斯收复不久前被匈牙利国王攻占的城市扎拉”为条件,表示国家愿意出钱送他们去巴勒斯坦。尽管教皇对此十分不满,可东征军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

教皇非常愤怒地威胁东征军说,他将开除那些半途而废,放弃去巴勒斯坦的人的教籍。但东征军却未被吓到,他们很快就包围了扎拉城。这座城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英勇抵抗后自愿投降了。此时,如果十字军愿意,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与撒拉逊人作战了,但一些意外情况却让首领们分心了。

曼努埃尔·科迈纳斯去世后,希腊帝国分裂,他的儿子阿历克塞二世继承了王位。没过多久,他的叔叔安德罗尼克斯为了夺得王位,杀害了阿历克塞二世;安德罗尼克斯也没坐多久王位,就被同族的伊萨克·安格鲁斯杀害;伊萨克·安格鲁斯登基不久,他的兄弟阿历克塞又将他废黜,还挖出了他的双眼,把他关进牢里。这位阿历克塞三世也没能将王位“坐热”。

从君士坦丁堡逃出的伊萨克之子也叫阿历克塞,在听说东征军拿下扎拉的消息后,便即刻找到东征军进行谈判,声称如果东征军能帮助他夺回父亲王位的话,希腊教会就归顺罗马教皇,还将让希腊全国军队帮助东征军征服巴勒斯坦,同时,还向东征军提供20万银马克军费。东征军表示,如果教皇没意见,他们就接受这个条件。毫无悬念的是,教皇对此肯定没意见,因为对于罗马教廷来说,即便是将巴勒斯坦的撒拉逊人彻底歼灭也没有比让希腊教会归顺更让人满意的了。

希腊招来致命一击

东征军在熟练的战术指导下英勇作战,城里的人闻风丧胆,一阵徒劳的抵抗之后,伊萨克弃城而逃。年老眼瞎的伊萨克被手下人从地牢中解救出来扶上了王位。他的儿子阿历克塞四世被定为王位继承人。东征军很快就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战斗胜利后,阿历克塞四世不得不履行自己的诺言,但希腊的高级教士们却拒绝将自己置于罗马教廷的控制之下,因为条约中的条件冒犯了希腊人民。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阿历克塞四世开始劝说自己的子民归顺罗马教廷,同时还乞求东征军留在君士坦丁堡帮助他。因此,阿历克塞四世很快就在希腊变得声名狼藉。由于没有及时付给东征军曾经承诺的巨额军费,阿历克塞四世也触怒了东征军。这就直接导致了他的人民反对他独裁,他以前的盟友鄙视他虚伪,都向他宣战。

最终,阿历克塞四世的卫兵在他的宫殿里抓住了他,并将他投进了监狱。此时的东征军也正在准备包围君士坦丁堡,希腊人决定马上选举一个勇敢的、精力充沛的、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人任新国王,最后他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杜卡斯(Ducass)。杜卡斯以摩苏弗里斯的名字登上了王位,他登上了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年轻的前任国王,而又老又瞎的伊萨克也已经病死。因此,将阿历克塞四世处死后,他如释重负,终于少了一块绊脚石。

公元1211年早春,东征军和希腊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剑拔弩张的程度。东征军准备攻打君士坦丁堡。法国人和威尼斯人相信自己绝对能够取胜,从未考虑过有失败的可能,在准备攻打之前就签订了战后如何分享战利品的协议,这种自信也令东征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当时的希腊人根本就没有自信应战,不祥的预兆将他们吓得毫无还手之力。

让历史学家们惊讶的是,以英勇闻名的摩苏弗里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但竟然没办法击退敌人。东征军的人数只有希腊军队的十分之一,如果说东征军勇往直前是为了进城大肆抢掠的话,希腊人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祖国,士气应该更旺。不过,他们却只击退东征军组织的一次猛烈的攻击。一天后,在东征军再次发起更为猛烈的一次进攻时,希腊军队就抵抗不住了,东征军将船开到了城墙下,杀死所有负隅顽抗的敌人。最后,东征军以微小的伤亡就攻下了这座城。摩苏弗里斯留下城池任胜利者恣意抢掠,自己则仓皇逃跑。

2000个希腊人倒在了东征军的刀剑之下。要不是东征军被城中的珠宝所吸引,被屠杀的希腊人很可能会多得多。城中不计其数的钱财把东征军给惊呆了,仅仅钱币就足够给每个骑士分得20个银马克,每个仆人10个,每个弓箭手5个。珠宝、天鹅绒、丝绸、豪华服饰、稀有美酒和新鲜果品以及他们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战利品通过威尼斯商人变卖成现钱分给了每一位士兵。

在很多记载血腥战斗的相关历史书籍中,我们发现,对于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他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而对于上帝的杰作——人,他们却是像对待野兽一样,肆无忌惮地屠杀。他们能保留一幅画,但却会杀害妇女、儿童;他们不愿碰坏一件精美的雕塑品,但却可以做到将刀刺向疾病缠身的人、孤立无助的人,甚至是头发斑白的老人。而进入君士坦丁堡的这些拉丁人则是既不尊重人,也不尊重艺术品。他们在把自己的兽性发泄在人身上的同时,还用艺术品来满足自己的贪婪。许多漂亮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塑像被他们砸碎当成金属卖掉。那些本应受到悉心保护、精雕细刻的大理石雕像也被他们无所顾忌地毁坏。如果有可能,他们还会做得更过分。

大屠杀结束后,战利品分配完毕,东征军从法国人和威尼斯人中各选出6人作为代表来选举这座城的国王。这6名代表事先须向天发誓,他们将选出一位能胜任国王这个位置的领导人。弗兰德斯伯爵鲍得温和蒙特弗拉侯爵勃尼法为此次国王选举的候选人,最终,弗兰德斯伯爵鲍得温当选。他当即就被授予了国王的紫袍,并受命建立新的王朝。可惜,鲍得温登基后还没来得及享受,也没有时间为继承者们巩固权力,就在不久后去世了。他的继承者也没能当好国王,很快就将权力弄丢了。60年后,就像摩苏弗里斯在世时那样,法国人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秩序被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画上了句号。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东征。

3万儿童成为东征牺牲品

教皇英诺森(Innocent)三世虽然对东征军的战果很满意,但他也埋怨他们拯救圣城不力。于是,只要一找到机会,他就又开始大力宣讲再次东征的必要性。每年的春夏两季都有一队队的朝圣者陆续出发,前去巴勒斯坦帮助他们的兄弟(这种有周期的迁移被称为三月大转移或者圣约翰节大转移。这些人并不都是携带武器攻打撒拉逊人,其中有很多受诚心驱使的朝圣信徒,他们只是为了前去朝拜圣地,所以除了家人、随从和钱袋之外,没带任何东西),但由于人数太少,因此这样的场合,宣传的效果不是太明显。直到公元1213年,英诺森三世的努力终于对欧洲人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1213年春,在法国和德国又聚起了一支人数庞大的军队。让人痛心的是,这支军队中有许许多多的小男孩、小女孩。这些儿童毫无疑问都聚集在大都市里,他们被人抛弃,四处游荡,是在邪恶、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什么事情都敢干(他们被两个僧侣以送他们到叙利亚为幌子骗到运奴船上,再将他们运到非洲海岸卖为奴隶。许多可怜的小孩在马赛被装上船,但这些船只除了3艘以外都在意大利海岸失事沉没,船上人员无一生还。船上幸存的小孩则安全抵达非洲,被当成奴隶养大以后再卖到非洲腹地;另一队小孩到达了热那亚。在这次可怕的阴谋中,这两个僧侣新的同谋此时已经在马赛等待他们了,而没有在热那亚采取行动,热那亚人劝说这些可怜的小孩返回了自己的家)。据记载,在这两个僧侣的劝诱下,3万个儿童踏上了前往巴勒斯坦的旅程。

“这次东征是在魔鬼的指使下进行的。”福勒(Fowler)在他的著作《圣战》中如是说。他还加了一条当今人看来很好笑的原因——魔鬼厌倦了无谓的屠杀,试图用孩子们的血为自己虚弱的胃做补药。就好像那些注重饮食的人在吃腻了大羊的肉后一样,想换换口味,品尝品尝羊羔!

根据其他一些作者的说法,那两位邪恶僧侣的劝诱非常动听,以至于那些被骗的小孩像中了邪一样,门闩、栅栏都拦不住他们,就连父亲们的恐吓和母亲们的疼爱也不能使他们回心转意,放弃前往耶路撒冷的志向。他们甚至还在国内四处呼喊:“啊,耶稣基督!将十字架赐给我们吧!”

对于这次东征细节的描写非常非常少,仅有的一些记载也显得十分混乱。在提到这次东征时,当时的作家们都认为,那两个策划了此次行动的僧侣的名字和因此而遭到的报应不值得他们说出。据说,两个即将从这次拐卖中获取利润的马赛商人因为犯其他的罪被带上法庭判处死刑,但不知道他们是否透露了有关这件事的一些情况。对这次少年东征的真正动因,教皇英诺森三世好像也不太清楚,因为当他得知这些小孩宣誓参加东征军、正在赶往圣地时,他忍不住大声惊呼:“我们都在沉睡,只有这些孩子们是清醒的呀!”很明显,他以为全欧洲收复巴勒斯坦的愿望都非常迫切。他在赞扬孩子们热情的同时,还透露出了对“此前自己对此次东征的冷淡态度”的自责。

因此不久后,他给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供广泛传阅的信,催促他们为新的东征祈祷,并积极地鼓动再次东征。和以前一样,一些无所事事、热衷冒险的贵族又带着自己的仆人报了名。在征军过程中,英诺森还在拉特朗召开了一次会议,他在会上宣誓,他本人将带领基督的军队去保卫圣墓,他要亲自参加东征军。要是不被死神夺走生命,对东征充满激情的他肯定会实现他的誓言。而他的继任者虽然也鼓励东征,但却不愿意亲自带队前往。

第六次东征虎头蛇尾

教会筹备东征的步伐始终未停止,他们继续在法、英、德三国征集军队并筹备军饷,不过这些国家都没有重要人物愿意来充当首领,只有匈牙利国王安德鲁(Andrew)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干这件事。与此同时,安德鲁也得到了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支持。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两位大公带领一支德国军队加入了他的队伍。随后,一起赶往斯帕拉特罗,到那儿去乘船到塞浦路斯,再从塞浦路斯辗转到阿克尔。匈牙利国王在整个行动中却表现得十分胆小懦弱且优柔寡断。但到了圣地后,他却发现自己的士兵十分英勇善战,这直接导致了撒拉逊人吃惊得连续几周不敢组织任何抵抗。因此,匈牙利国王带领的部队打败第一支向他们抵抗的军队后,向塔巴山挺进。他打算占领一座撒拉逊人新建的重要城堡。他一路畅通到了山下,本可以轻松拿下山上的城堡,但他突然感到有些害怕,因此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就返回了阿克尔。安德鲁后来很快就彻底放弃东征之事,返回了匈牙利。

因为安德鲁临阵脱逃,奥地利大公便成了这次东征的主要领导人。援军缓缓从欧洲各地抵达,奥地利大公仍然拥有可以给撒拉逊人以沉重打击的足够兵力。他和其他几位首领商量后,决定倾尽全部东征军兵力攻打埃及,因为埃及是撒拉逊人势力的活动中心,与巴勒斯坦联系紧密,土耳其人在埃及可以调兵抵抗东征军。

东征军很快包围了埃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比邻尼罗河的达米埃塔,对其发起了猛烈攻击,直到占领了尼罗河中一个被看做是“开启达米埃塔钥匙”的高塔为止。当东征军欢呼鼓舞,将本来应该用来扩大战果的时间用来庆祝胜利时,他们却接到了苏丹萨法丁的死讯,萨法丁名叫卡迈尔,他和克里丹的两个儿子已将整个帝国一分为二。克里丹掌控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而卡迈尔则占据了埃及。因为卡迈尔在埃及不得人心,遭到了人民的反抗,这便给了东征军“实现征服撒拉逊人理想”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然而,历次东征军的通病又犯了,他们吵吵闹闹,无法无天。不知道是没发现这个绝佳机会,还是没看到可以从中受益,因此他们在达米埃塔城下将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窝里斗”上,而此时卡迈尔却采取了有效措施镇压了叛乱,巩固了自己在埃及的统治,并决定联合他的兄弟克里丹把在达米埃塔的基督徒们赶走。由于当时整个城市已经被东征军团团包围,土耳其人不得不花费3个月的时间与东征军战斗,还有就是向城内投掷装备给养。让他们遗憾的是,这两个措施均没有奏效。达米埃塔城内饥荒十分严重,就连老鼠肉都成了奢侈食品,在市场上卖得相当贵,一只死狗的价格也比平时一头活牛的价格高很多。由于饥饿导致了疾病,这座城里能够保卫城墙和打仗的男子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