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技能培训全案(上)
5932600000006

第6章 有效沟通的关键——倾听(2)

(3)提问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当您理解了对方的谈话内容,正确把握了对方的情感,明确了您要提问的问题时,一定不要着急,要在对方充分表达完后,再提出来也不迟。这样可以表示出您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避免了打断对方谈话的思路。提问的时机也不可太迟,如果某个话题已经说过很长时间了,您再反过来提问,对方的思路会被打断,认为您没有认真倾听,并且也会延长沟通时间,势必对您的沟通产生不好的影响。

2.提问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事情就会变质。提问也不例外,如果您的提问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不但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而且还会影响到沟通效果。所以在提问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提问的内容要适度。提问需要结合对方的谈话内容,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紧紧围绕谈话的主题,如果您提出的问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方会认为您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对您产生不好的印象或者某种误解,对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负面影响。即使对方不介意这些,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也会大大延长沟通时间,但是却毫无沟通结果可言。

(2)提问的数量要适度。提问的数量不可过多,如果您提出的问题没完没了,肯定会使对方厌烦;但是问题也不可以太少,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对方因为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反馈,同样会对您的倾听效果和态度产生疑问。所以提问时如果疑问过多,可以依据问题的相关内容和逻辑关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如果没有疑问,为了配合对方,也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得到对方的确认。

(3)提问的速度要适度。提问的速度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如果速度过快,对方很可能听不清您的问题,来不及对问题做出及时反应,还会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如果速度过慢,会让对方觉得不耐烦,失去和您沟通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提问的速度既要保证首先能让对方听清楚您提出的问题,然后必须做到:依据沟通的场所和特定的情境及提问的对象来确定好速度的快慢。

(4)提问的语气要适度。说话的语气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提问时语气的合适与否同样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语气的轻重缓急能表达出您当时的心情与感受,无形中会传递给对方更多的信息,所以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要和想要表达的感情相吻合,这样会使提问更加有效。

(5)提问的方式要适度。提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另一种是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给对方回答的空间比较大,能得到比较多的信息,但回答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与开放式提问明显不同的是,封闭式提问只用简单的“是”与“否”就能回答,得到的答案比较明确,回答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提问时要依据具体需要和时间安排来确定哪一种是您最需要的提问方式,也可以将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充分利用两种提问方式的独特优势,来分别弥补各自的不足。

开放式提问有两种类型:一是阐述型问题,即问“什么”的问题;一是辩护型问题,即问“为什么”或者“如何”的问题。

总之,倾听是一门艺术,提问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只要能熟练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准确把握好适时适度的原则,相信您在沟通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操作要点

在倾听过程中的提问适时适度需要做到:

理解对方的谈话。

思考要提出的问题。

把握好恰当的提问时机。

提问的内容要适度。

提问的数量要适度。

提问的速度要适度。

提问的语气要适度。

提问的方式要适度。

赵东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他在刚开始做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英籍华裔女运动员。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在采访时赵东升连续问道:

“您父亲是北京人吗?”

“您这次打算去北京吗?”

“您准备再见一见在北京的亲戚吗?”

面对记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运动员只简单地回答了“Yes”或“No”。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他不得不转换了提问方式,问道:“您准备怎样把北京亲戚的问候带到英国去呢?”面对这个问题,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赵东升这才如愿了解到了她的很多想法,对这名运动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次采访也因后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而获得了成功。

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沉默

在倾听对方谈话时,保持适当的沉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沉默绝不是无止境的,也需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如果在原本不该沉默时缄默无语,该沉默时却又滔滔不绝,沟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吗?肯定不能!要想在倾听中正确运用沉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运用鼓励性沉默

在倾听过程中,当对方还没有表达完整和清楚时,您要耐心等待,用真诚的目光或其他肢体语言鼓励对方把话说完或者表达清楚,等到对方的谈话告一段落后,您再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对方情绪过分激动或难过时,说话自然会断断续续,这时尤其需要您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表述,然后再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是对说话者的尊重,更有利于和对方的有效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2.沉默和插话要适当结合使用

如果双方的沟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或是沟通气氛非常紧张,沉默已不能解决问题。这时需要适当地插入一些语言,以便能大幅度地缓解紧张情绪,彻底扭转不利局面。例如可以适当改换话题,避开敏感性问题,来进一步推进双方的沟通。当然话题的突然改换肯定会使双方在心理上缺少应有的准备,这时再配合适当的沉默,让双方有一定的时间来适度调整自己的思绪和心态,为下面的沟通做好充分准备。

3.提问过后应保持适当的沉默

提问是您向对方反馈倾听信息的一种最佳方式。在提问过后,应保持适当的沉默,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以组织语言对您的提问做出圆满的回答。在有些沟通场合,提出的问题很严肃,回答时使用的措辞要求更加谨慎,所以适当的沉默就更加重要。

俗话说“沉默是金”。在倾听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沉默,既可以控制您自己的情绪,又能给对方足够的梳理思路的时间,在沉默之后所获得的成效可能会远远超出您的预料。

操作要点

在倾听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沉默需要做到:

运用鼓励性沉默。

沉默和插话要适当结合使用。

提问后应保持适当的沉默。

亚伯拉罕·林肯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一名叫盖瑞森的年轻人被指控在1827年8月9日晚上的野营布道会上枪杀了克拉伍,目击证人是苏维恩。作为盖瑞森的辩护律师,林肯在法庭上一言不发,直到默默听完目击证人的证词。待到法庭已渐渐平静下来时,林肯才缓缓开始提问:

林肯:“在看到枪击之前你与克拉伍曾在一起吗?”

证人:“是的。”

林肯:“你站得非常靠近他们吗?”

证人:“不,约有20尺远。”

林肯稍微沉默了一会儿,继续问道:“不是10尺吗?”

证人犹豫了一下,又接着说:“不,有20尺或更远。”

林肯:“在宽阔的草地上?”

证人:“不,在林子里。”

林肯:“什么林子?”

证人:“榛木林。”

林肯:“在8月里,榛木林的叶子很密实吗?”

证人:“是的。”

林肯:“你认为这把手枪就是凶手当时用的那把吗?”

证人:“看起来很像。”

林肯:“你能看到被告开枪射击,那么能看到枪管等情形吗?”

证人:“是的。”

林肯:“这距离布道会的场地有多远?”

证人:“3/4里。”

林肯:“灯光在哪儿?”

证人:“在牧师的讲台上。”

林肯:“有3/4里远吗?”

证人:“是的。我已经回答你两遍了。”

林肯:“你是否看到克拉伍或者盖瑞森所在之处可能有烛光?”

证人:“没有,我们要烛光干吗?”

林肯:“那么,你怎么看到的这起枪击事件呢?”

证人:“借着月光呀!”

林肯:“你在晚上10点钟看到枪击;在榛木林里;离灯光3/4里远;你看到了手枪枪管;看到那人开枪;你距离他有20尺远;你看到的这一切都是借着月光?离营地的灯光几乎一里之外看到这些事情?”

证人:“是的,我以前都告诉你了。”

听完了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后,林肯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天文历,翻到其中的一页慎重地高声念道:“那天晚上根本看不到月亮,月亮是在次日的凌晨1点才升起的。”

于是林肯帮盖瑞森彻底打赢了这场官司。

正确倾听到对方的“弦外之音”

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肢体语言。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媒介,然而动作往往比语言更加有效。有时对方的语言表达并非是他的本意,如何在倾听过程中把握准对方的“弦外之音”呢?这就必须借助非语言沟通的力量。

1.判断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是否一致

在倾听对方的谈话时,除了用耳朵倾听语言信息外,还要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全身心倾听,以捕捉除了语言信息之外的其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果听到的语言信息和感受到的非语言信息相背离,那恰好说明语言信息传达的并非是说话者的真实本意,而是出于更周密的考虑而采取的暂时、表面的权宜之计。例如当对方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部门利益来配合企业的某项改革时,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但是脸上痛苦的表情传达出了对方当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支持的矛盾心理。

2.进一步分析非语言信息

语言经过大脑的考虑、组织,有时候会彻底抹杀说话者的真实本意,但是肢体语言却往往比语言更能真正表现对方的真实感受。当发现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时,就要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各个方面全面搜集所有的非语言信息,然后综合这些信息来准确判断对方的真正意图与感受。例如对方在谈话时一直在微笑,把握了微笑这一非语言信息,就要进一步综合分析说话者微笑的真实含义,是表示友好呢,还是表示赞同,是掩饰紧张情绪呢,还是偶尔想起了好笑的其他事情。这就需要全面密切结合对方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眼神、手势等身体各部位的所有非语言信息来准确地综合把握。

非语言沟通具有模糊性、持续性、多重性等特点,而且感情状态比较复杂,文化上也有差异。

借助身体各部位的所有非语言信息,您就能在全面、深入地综合分析这些非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对方的真正意图与感受,从而调整您的沟通策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操作要点

在倾听中把握对方的“弦外之音”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判断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是否一致。

进一步分析非语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