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有道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5942100000002

第2章 无形在于修炼,领导魅力自现(1)

领导者的魅力是一种非凡的品质,具有无形的、极强的吸引力。传统领导的主要力量来自权力,现代领导的主要力量来自自身的人格、学识、能力等去说服、影响和感召他人,这种无形的、非权力性权威发挥作用的范围更为广泛、时间更长久。

品格——优秀领导者的无形力量

对于领导者来说,领导力的无形力量是来自领导者对他人的一种持续的影响力,这就是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这种品质包括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以及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等。

无形影响力的产生

领导无形的影响力是有很多种的,并且手段、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其产生的原因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于威胁的影响力

在人类历史上,恐惧可能是最普遍的影响系统之一,甚至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如此。在各个家庭、群体、组织中,害怕受到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是很普遍的。例如在企业中,员工常因担心失业或减薪而产生恐惧感。

在恐惧产生的影响力下,员工是否同意命令或了解命令的原因并没有多大关系,领导者所关心的只是员工是否有能力执行命令。当然,如果员工了解也同意命令,强制的压力也许会小一点,但命令的执行却绝不容许改变。

虽然威胁作为领导手段相当吸引领导者,但是它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采用威胁手段的领导者必须时常盯着下属,以发现不按规定行事的行为,并为了维持下属的恐惧感要加以一定的处罚。这样就使得处罚和监督的成本都很昂贵。

此外,恐惧本身也可能导致失效。在长期的恐惧压力下,人们对恐惧不会再有任何感觉,并有可能在长期的压力下暴发出相反的作用力。这是任何一个领导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2. 基于传统的影响力

基于传统的影响力大概是历史上产生影响力最普遍的方式。这种影响力可能起因于恐惧,然后对恐惧的服从经过内化和制度化,融入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员工对领导者的服从可能由于尊敬领导者的高明之处,也可能由于社会习俗使然,认为服从领导者是天经地义的。由此可见,以传统为基础的影响力的最大优点在于: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使人因恐惧而不得不服从。并且,影响力来自职位而不是来自占有职位的人,这种“对位不对人”的影响力带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即使换了领导者,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正因如此,基于传统的影响力也就有了一个最大的缺点,便是对影响力的发生者而言,其影响力与本身的能力没有了关系,于是这种影响力就可能成了基于盲目信从的影响力。

3. 基于理智服从的影响力

假设我们能够计算所有影响事件的次数,会发现最普遍的影响力是基于理智服从的,这在领导人员和技术人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追随者基于某些证据,相信领导者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做事确实有其自己的原则和道理,因而愿意服从领导者。所以在这种影响力下,下属之所以服从可能因为他了解行动的缘由,而且同意这是解决问题的适当行动。在这种影响力发生作用的过程中,领导者要有更多的主动精神,即领导者要对下属解释,这是对下属最基本的尊重。这种方式等于说:“我认为你有能力和知识了解我所说的,而且我花时间跟你解释说明我尊重你。”因此,下属觉得领导者对他相当尊重。

有这种影响力的领导者多数是依赖他的亲和权与专家权劝服追随者,而不是以命令的方式使追随者服从,这样便让下属觉得自己已分享了领导者的权力,不觉得被领导者统治。这又反过来增强了领导者的权力,使下属基于理性而服从领导者对他们的领导。

如果领导者按照理论,前后一致地运用上述影响力,一定会有效果。但不能保证任何一种影响力,在任何对象和情况下都能成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力不会单纯地来源于权力、传统或者理智,更多情况下是三者的结合体。如何成功地把握影响力的塑造,正是一个成功领导者实施其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在领导者实施影响的过程中,其结果是否会与其想象的一致还在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某些具体因素。追随者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有赖于:

① 预计努力会达到领导者所设置的目标的可能性;

② 预计如果达到目标,领导者会奖赏或减少、取消惩罚的可能性;

③ 预计奖赏能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④ 所满足的需求的重要性;

⑤ 于是,当所满足的需求非常重要,奖赏成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并且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而得到奖赏的可能性越大,下属就会有越强的工作动机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品格是魅力的源泉

领导者的品格是决定自身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者魅力的重要源泉。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会散发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员工。领导是一种指挥和控制行为,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产生影响的过程。成功领导的关键就在于领导者具有超过一般人的影响力,以此来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影响力主要来自强制性影响和自然性影响。品格是自然性影响的主要来源。一个领导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员工的拥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品格修养。

华盛顿以其完美的品格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当上了第一任总统。1788年,出席制宪会议的代表皮尔斯·巴特勒在谈到总统权限的规定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代表中有许多人选举华盛顿将军担任总统,而且根据他们对华盛顿品格的看法而决定他们应当给予总统多大的权力。可见良好的品格是造就优秀领导者的基础,而不好的品格往往成为领导者成功的羁绊。

良好的品格有助于有效领导的实现,它可以加强企业的整体性,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试想一个品格低劣却又大权在握的领导者如何能实施有效的领导?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9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如对革命的坚定信仰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同样领导者也需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格。

有些政治家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地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要做一个崇高的人。

领导魅力可以培养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领导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还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吸引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带领的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啊,下属为什么为他的领导努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领导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他,激励他勇往直前。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待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乃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致。”

从领导效能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魅力远胜过权力。优秀的领导才能,特别是个人的魅力或影响力,才是真正促使下属发挥最大潜力、实现计划和目标的魔杖。多少年来,有关统御、领导的书籍和研究报告中,讨论的主题涉及组织领导、领导者行为、权力领导可谓数量众多,内容广泛。这些重要的主题,都包含了许多不错的构想。

事实上,就一句话:与其做一位实权在手的领导者,不如做一位散发魅力的领导者。就是说领导者需要更多的是令人慑服的魅力,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因此,是否拥有这种魅力,是领导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领导魅力是可以培养的,因此不用过分担忧和怀疑自己有无足够的领导魅力。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如果希望增强自己的领导魅力,就努力去学习吧!培养魅力从哪里入门呢?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呢?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位更具魅力的领导者,现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培养一项吸引追随者的超凡特质——“跟我来”。要使追随者“跟我来”,必须先懂得如何激发他们的追随动机。领导者做到下列四件事情,就会具有激发下属追随动机的魅力。首先,要让下属感到他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要设法让下属感到自身很重要,并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要求。其次,要推动你的远见、目标,并说服下属相信你的目标是值得全心投入的。再次,记住: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必须怎样对待别人。你想让别人追随你,你就要关心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将他们的福利放在你的眼前。最后,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你下属的行为负责,千万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要提醒自己说:“这是我的错,不能怪任何人。”另外,培养和增进领导魅力,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当你激发了下属的追随动机之后,还必须确实做到以下三件事,才能更进一步展现令人慑服的“魅力”,有效吸引下属为你赴汤蹈火,永远跟随着你。这三件事就是:扬善惩恶,是非分明;做一个前后一致的人;注意别人,也让别人注意你。

自尊、自爱最有派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简单地说,自尊、自爱就是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从操纵和支配物而言,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物高于人。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自我依据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如党性、民族气节等,存在于人的自主意识中,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得到现实而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私欲,不反映社会要求,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的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膝、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群众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群众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的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快速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有自尊的人对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指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

总之,自尊、自爱是领导者最宝贵的品质。领导者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的力量则要靠人格的力量去支撑。领导者人格的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自尊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这恰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如果说担任领导职务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厄运的话,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谨慎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