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有道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5942100000037

第37章 四两能拨千斤,管理很有门道(3)

销售渠道(place)是产品从生产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所需经历的路线和环节。

促销策略(promotion)的工作内容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四个方面。

2. 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有效控制。生产是将原材料变为产品的过程,现代生产不仅包括有形的劳动过程还包括设计、计划、行销等无形劳动。现代的生产管理制度必须适应规模大、效率高以及产品向高精尖、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特点。

3. 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依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规律,利用价值、货币形式,通过计划、指挥、协调与监管,对企业的资金、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的法律规定。按规定按时缴纳税金。

财务管理的任务有: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合理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分配企业纯收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关系;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政法纪。

财务管理要遵循的原则有:计划管理原则,经济换算原则,统一管理与归口分组管理的原则,物质利益原则。

4. 信息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宏观、微观决策,资源配置,生产经营都离不开信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企业更需要了解国际信息。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强化采用现代化技术,积极开拓信息市场。大力发展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并且注意同外界信息服务业,信息渠道的合作,扩大企业内外的信息利用和共享水平。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围绕这些方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

制定出完备的管理制度

1. 建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通过前三章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了解,我们要建立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以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为目标的经营战略体系。

(2)建立企业职工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技术改造与科研制度。

(4)建立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即集分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5)建立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

(6)建立现代企业的文化生活制度。

当然,还应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营销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具体制度。

2. 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原则

建立和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制度要健全,要力求完备,以便处理问题时有根有据。

(2)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坚持领导与员工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涉及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行为及各种利益,因而绝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文字性事务工作来对待,而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经过充分讨论,按有利于员工贯彻执行的原则来进行制订。

(3)制度的制订要根据实际需要,以能发挥实际效果为目的。不订无用的制度,不订空洞无物的制度,不订不切实际的制度。

(4)制度的制订不能与国家法令相抵触,要考虑人性和风俗。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性大市场的形成,企业势必要与更多的国家、地区、更多的人群打交道,跨国企业、多国企业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因此,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考虑国家法令,当地风俗习惯、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习惯等等。

(5)制订的制度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彼此相互配套,避免重复和相互矛盾。由于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由许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与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一套不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或是互相冲突的管理制度只能使企业中的人员更加无所适从,管理更加混乱,而不可能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3. 制定管理制度指导思想

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六条指导思想:

(1)领导与员工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管理制度既能体现领导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又要反映出普通员工维护制度的愿望。企业厂部领导应统一负责组织拟定,在制定中要坚持走员工路线,及时总结员工经验,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

(2)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从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出发,务求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3)相对稳定原则。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考虑发展,要避免朝令夕改,保持相对稳定。

(4)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有利于实行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为员工服务的原则。制定管理制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方便员工工作生活。要尊重以人为本的原则,订出的条例要有人情味。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是对工人“管、卡、压”,而是自觉性和纪律性的统一。建立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

(6)先立后破的原则。在新的管理制度没有生效以前,原有的制度应该继续执行,以免使管理陷入混乱状态。

管理制度的依据和程序

1. 制定管理制度的依据

制定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1)实际生产力水平,即要把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作为制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依据。同时还应考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切合实际,既反映出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反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用制度加以肯定,让人们照着做;失败的教训用制度加以否定,禁止人们重蹈覆辙,保证事故不再重演。使制定的制度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结晶。

(3)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管理制度既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管理制度既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又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管理制度,必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为依据,使制定的制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 制定管理制度的程序

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是领导同员工相结合,反复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总结本企业的经验,总结历史的经验与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发动员工进行自我教育、参加民主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制定规章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是:

调查—分析—起草

讨论—修改—会签

审定—试行—修订—全面推行

也就是说,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才能起稿。草稿形成以后,要发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基层单位反复讨论,斟词酌句,缜密修改,并经过有关部门会签和领导审定,然后在小范围内试行检验。对试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破绽,要认真进行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提交总经理或者董事会通过。只有遵循上述基本程序,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才能切合实际,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才能顺利贯彻执行。

寻求制度与个人的平衡

制度不能代替感情,感情也不能取代制度,如何在不违反制度的前提下照顾员工的感情,是领导者需要认真思索和考虑的一大问题。

美国国际农机公司创始人,世界上第一部收割机的发明者西洛斯·梅考克,人称“企业界全才”。他几十年的企业生涯,历尽沧桑,没有一条道路是平坦的,但是他以自己全才的素质,在市场上屡屡成功。梅考克虽然掌握着公司的大权,有权左右员工的命运,但他却从不滥用职权。他能经常为员工设身处地地着想,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不伤员工的感情。

有一次,一个老员工违反了工作制度,因酗酒上班迟到。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有关条款,他应当受到开除的处分。管理人员做出了这一决定,梅考克在决定上批复表示赞同。决定一公布,这个老员工立刻火冒三丈,他委屈地对梅考克说:“当年公司债务累累时,我与您患难与共,3个月不拿工资也毫无怨言。而今犯这点错误就把我开除,真是一点情分也不讲!”听完老员工的叙说,梅考克平静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这是公司,是个有规矩的地方,这不是你我两个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定办事,不能有一点例外。”

后来,梅考克了解到这个老员工的妻子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跌断了一条腿,一个因吃不到妈妈的奶水而日夜啼号。老员工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了解到这个情况,梅考克十分震惊,他立即安慰老员工说:“你真糊涂,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想,赶紧回家去,料理你老婆的后事,照顾孩子们。你不是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吗?所以你放宽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从包里掏出了一沓钞票塞到老员工手里。老员工对老板的慷慨解囊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哽咽着说:“我想不到你会这样好。”梅考克认为,比起当年风雨同舟时员工们对自己的帮助,这事儿简直不值一提。他嘱咐老员工说:“回去安心照顾孩子们吧,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

听了老板的话,老员工转悲为喜地说:“你是想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吗?”

“你希望我这样做吗?”梅考克亲切地问。

“不,我不希望你为我破坏了规矩。”

“对,这才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地回去吧,我会适当安排的。”

事后梅考克安排这个老员工到他的一家牧场当了管家。

一方面是个人感情,另一方面是公司制度,梅考克很巧妙地在这两者间取得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