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只漂亮的千纸鹤摆在小木桌上,女儿默默倾诉着一个又一个真诚的心愿。是的,就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这个飘雪的午后,女儿绵绵的情思,像窗外那些晶莹的雪花,在无声地纷纷扬扬。
妈妈回来了,今天第一次回来得这么早。女儿欢喜地迎上去,但妈妈那一脸未消的怒气,让她愣住了。
“不在家里好好学习,叠这些破东西干什么?当吃当喝吗?做完作业了,就不能主动多学一点儿吗?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还让妈妈操心?花那没有用的钱干什么?你不知道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将来有出息吗?”平时一向温和的妈妈,显然在外面受了很大的委屈,看到女儿在家没有学习,还把不大的方厅弄得一片狼藉,忍不住把一肚子的火气全撒到了女儿身上。
“我,我……”女儿惊诧地望着妈妈,泪水含在眼里,默默地收拾着桌子上的东西。
“快把它们都扔掉,别让我看着闹心。”妈妈严厉地命令道。
女儿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簌簌地滑落下来,打湿了那只悉心叠成千纸鹤,仿佛无辜的千纸鹤也伤心地流泪了。
“哭什么哭?还不赶紧学习去,这次考试要不拿第一,能对得起你在外面拼死拼活的爸爸吗?我在外面受苦遭罪,难道回来要看你这么不争气吗?”妈妈理直气壮地训斥着女儿,随手将女儿没叠完的千纸鹤扔到垃圾篓里。
女儿啜泣着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拿出日记本。
很晚很晚,女儿才躺下休息。妈妈织一会儿毛衣,有些不放心地来到女儿的小屋,她已后悔不该向女儿发那么大的火,因为女儿一向是很懂事的。
轻轻拂去已入梦乡的女儿脸上的泪花,妈妈拿过起女儿枕头边上的日记本。
蓦然,她的心一颤,那几行亲切的文字电流一样击中了她――“妈妈,对不起!我叠那些千纸鹤,本来是想表达心中的美好的心愿,是想让您高兴的,却惹您生了那么大的气。我知道,您很辛苦,在外面受了许多委屈却没法诉说。我一点儿也不怪您,您永远是我的好妈妈,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学习,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哦,我的宝贝女儿。”妈妈恍然读懂了女儿那些晶莹的愿望,她拣回那些扔掉的千纸鹤,将它们一一地摆到床头,看着它们,心头荡漾的是难以诉说的幸福。
很多的时候,孩子们会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人和老师等大人们的美好心愿,有的很朴素,有的很简单,有的也很单纯,有的甚至很幼稚,但那源于一颗颗晶莹之心的,却是千金难买的一片纯纯的真情真爱。只是大人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声,常常误会了孩子的心愿,把那些虽然简单却美好无比的心愿,轻易地抛掷到了一边。其实,孩子美好的情感和优良的品质,正是在那一点一滴的美好心愿中成长起来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凯瑟琳博士曾说过:“呵护孩子美好的心愿,就是呵护孩子纯净的世界,就是在引领孩子走向优秀的人生。”
母亲一直在倾听
母亲先天聋哑,一辈子陷在无声的世界里。
他小时候,口吃很严重。母亲领着他四处求医,尝试了种种治疗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说话快了仍会有明显的口吃。
听一位医生介绍,口含石子朗读不仅可以练习发音,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矫正口吃。他就每天口含鹅卵石对着一面小镜子,练习快速朗读文章。而母亲每当忙完自己手里的活儿,总会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一幅很沉浸的样子。
后来,又听说经常唱歌,对说话顺畅也有帮助。于是,一有空闲,他便站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唱歌,一首接一首,尽管他五音不全,唱得很难听,可母亲却似乎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流露的全是赞赏和骄傲,似乎他跟电视上的歌星一样有着动听的歌喉。
初中快毕业时,他代表学校去乡里参加演讲比赛。很少出门的母亲早早地坐在了台下,在他演讲过程中,母亲一次次地使劲为他鼓掌,好像他是所有选手中讲演最棒的。只有他知道,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讲,其实母亲一句也听不到,但她似乎全明白他演讲的内容,她眼睛里的喜悦阳光一样无遮拦地流淌着。
高二那年,他想买一台复读机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和朗读能力,但窘迫的家境让他几次欲言又止,父亲知道他的心思,却只能无奈地叹息,只能安慰他――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距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听力。那天,他正对着刚刚发下来的英语考卷黯然伤神――听力30分的题,他只听清楚了4分的题。
这时,母亲赶了上百里的山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县城一中,欢喜地递给他一台崭新的复读机,然后便匆匆地搭便车回家了。
寒假回家,他才从父亲那里得知母亲悄悄地变卖了她唯一值钱的东西――当年外婆送她的一对祖传的银手镯,为他买了那台复读机。
望着母亲那被生活的艰辛弄得明显粗糙的手臂,他心头滚过一阵难言的灼热――谁说母亲什么都听不到?母亲不仅看得到,更听得到。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一个一个字地念给母亲听,母亲孩子一样幸福地听着,仿佛自己中了大奖一样,脸上溢满了兴奋。
再后来,每当他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回到家里,他都会兴致勃勃地讲给母亲听,而母亲总会慈爱地望着他,满脸堆笑地认真倾听着,好像一切都听得明明白白。
那天,他正跟母亲絮絮地述说着他的大学生活,一位高中同窗突然来访,惊讶地问他:“你说的那些,母亲能听得到吗?”
“能听得到,虽然她的耳朵听不到,可是她的眼睛会听,她的心会听啊。”他自豪地告诉同窗。
他说很对,母亲一直在悉心地倾听着他成长的脚步声,她听得真真切切,因为她用的是一颗挚爱的心灵。
因为她是母亲
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他便被母亲扔到了一个无名小镇的候车室里。
是一位年过五旬的清洁工收养了他,家境本来就十分清寒的养母,为了把自小便体弱多病的他拉扯成人,真是吃尽了苦头。有好几次,他差一点点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但他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并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后来,他在商海中几经沉浮,终于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而曾给予他百般疼爱的养母,却在刚刚看到他成功之时,突发脑溢血猝然离去。
独自的时候,他常常对着养母的遗像,久久地沉默无语,内心汹涌的是无法挥去的巨大伤痛。
养母去世三年后,他开始四处寻找生母。历尽了许多周折,他终于见到了无数次在想象里描摹的生母。而此时,干瘦、苍老的生母,已精神失常多年了,已经无法认出他这个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儿子了,只是对着他傻傻地笑,笑得他心痛。她的另一双儿女,也就是他的哥哥姐姐,作为那个偏远小县城郊区普通而穷苦的平民百姓,这些年来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艰难,根本没有能力为母亲看病,甚至连母亲简单的生活都照顾不好。
是他的诚恳和坚持,终于说服了哥哥和姐姐等人,让他将母亲接到了省城,并专门为她请了一位全职保姆。他还停下手头的工作,带着母亲辗转了省内外的多家医院,虽然母亲的病情始终依然未见好转,还不知道身边这个对她如此孝敬的男人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可他仍不愿意放弃继续医治的努力,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常常在互联网上搜寻国内外的类似病例,搜集各种治疗精神疾病的偏方和秘方。渐渐地,谈起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他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俨然已是这方面的专家。
初秋的一个周末,他牵着母亲的手从江滨广场上走过,一个小女孩手里放飞的漂亮风筝吸引了母亲的目光,她急急地奔过去,吵嚷着要小女孩的风筝。他环顾四周,偏偏这里没有一个卖风筝的。他红着脸,走到小女孩身边,恳请小女孩把风筝借给他母亲放一会儿。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小女孩,看到正朝自己伸手的老太太那直勾勾的眼神,本能地边向后退着边拒绝道:“叔叔,我好容易才把风筝放这么高,等我再玩一会儿,才能借给你玩。”
可是,母亲这时却任性得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偏偏非要小女孩的风筝,恨不得立刻就拿到手里。他只得满脸堆笑地再次蹲下身来,对着小女孩的耳朵轻声请求道:“小朋友,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让她高兴一回,请你帮我一个忙,好么?”从来不撒谎的他,竟然对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谎称母亲今天过生日,他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脸上的羞愧。
这时,小女孩的母亲从不远处走过来,他又把同样的请求向其重复了一遍。小女孩乖乖地听了母亲的话,将风筝线盘交到了他母亲手里,老人便孩子般欢喜地仰望着头顶的风筝,嘴里念叨着别人听不清的话语。
他与那位小女孩的母亲边看着老人放风筝边闲聊起来,当得知他就是本市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时,那位年轻母亲很惊讶地问他:“记得曾读过一篇报道,说您自幼便被生母遗弃,是养母含辛茹苦将你养育成人的,这位就是您的养母吗?”
“不,她是我的亲生母亲。”他的口气里满是自豪。
“你的生母只是给了你生命,几乎没有给你什么帮助,你能够尽一点孝心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她百依百顺呢?何况她现在连您这个儿子都认不出来呢?”年轻的母亲眼里涌起一抹困惑。
“因为她是母亲,养母曾经告诉过我,即使母亲抛弃了我,那也肯定有她的理由。”他的眼里盈满了晴空般的真诚,“而作为儿子,我必须给母亲最多的爱。”
“因为她是母亲”,年轻的母亲把这句话又默默地重复了两遍,心底陡然涌过一股莫名的暖流,一如秋日的阳光温暖地拂过。蓦然,她将小女孩紧紧搂在怀里,满怀的敬慕投向身旁这位跟着母亲亦喜亦忧的著名企业家。
是的,因为她是母亲,无论她曾付出了多少,无论她有过怎样的对和错,她都理应得到儿女们最慷慨的爱的回赠。
最爱丫丫的人睡着了
在丫丫的记忆里,母亲的影子一点点都没有,而有关父亲的点点滴滴,却始终是那样地刻骨铭心。
丫丫一岁那年,来到了那个破旧的家,跟着当时还很年轻的父亲一同品尝生活的艰辛、苦涩和掺杂其间的一丝丝甜润和温暖。
父亲是一个特别老实巴交的男人,很不善于言谈,跟不熟悉的人一说话就脸红,他舍得下苦力干活,可惜他工作的机械厂一直很不景气,在上级各方面的帮助下,苦苦地支撑了七八年后,最终仍没能逃避倒闭的命运。失业后的父亲,频频地出入劳务市场,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他,能找到的多是脏、累、苦而报酬很低的活儿,可他不能挑剔,只能一一地接过来,因为他要赚钱抚养女儿丫丫。
父亲很疼爱丫丫,甚至对她有些过于宠爱,他平素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俭得像吝啬鬼,给丫丫花钱却始终慷慨大方,他说他看过一本书,记住了上面专家说的一句话――“女孩要富养”。虽然他不富,甚至一辈子都生活在清贫之中,然而,丫丫五岁时便有了让周围小朋友羡慕的漂亮的裙子和高筒的小皮靴,她那些可爱的洋娃娃也是很多小朋友所没有的。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奶酪,家里没有冰箱存放,父亲便到超市里一小块一小块地往回买,有时兜里只有够买一块奶酪的钱,他也毫不犹豫地花掉。看到丫丫快乐地成长,他心里有说出的高兴。
父亲面相苍老,从二十多岁时起,看上去就始终比实际年龄要大十多岁,他也从不注重打扮自己,一套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穿就是七八年,一双棉鞋硬是穿了十二个冬天。可他很愿意打扮丫丫,他很有耐心地给她梳一排细细的小辫,给她扎上漂亮的蝴蝶结,在她上幼儿园的那几年,他还买了口红,在丫丫的眉心点上一个圆圆的朱砂印。每当有家长或老师夸赞丫丫妈妈真会打扮孩子时,丫丫总会骄傲地告诉人们:“不是妈妈,是爸爸给我打扮得这么漂亮的。”
小学五年级的一天,丫丫放学回家告诉父亲,邻桌一个男孩上课揪她的发卡,第二天父亲便在放学前赶到学校,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找到了男孩,虎着脸警告那小子以后不准再欺负丫丫,他那威严得令人恐惧的样子,让很多学生一时以为丫丫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爸爸,从此不敢招惹她。其实,丫丫知道,父亲一向柔弱得像头绵羊,家里家外都低眉顺眼地做事,极少与人争执。
丫丫上高二那年,父亲要去很远的工地干活儿,懂事的她开始学习自立,不再让父亲每天接送她上下学了,她还常常跟父亲抢着做饭,再不向父亲要零花钱了,能节省的就尽量节省。
父亲便夸她越来越懂事了,她就笑着告诉父亲她都十八岁了,都参加了成人仪式了。父亲却说在他的眼里,她还是一个需要疼爱、需要呵护的小丫头。
每次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家,都要问丫丫学习累不累,问她想要什么东西,都会买些好吃的东西给她,看着她快快乐乐地吃完。丫丫劝他也多多保重身体时,他便笑笑:“我是体力劳动者,身体棒着呢,一定要供你读完大学,再看着你幸福地嫁人,然后就跟着你享福。”父亲说这些话时,眼睛里满是热烈的憧憬,丫丫感到心里暖暖的,生活的艰辛也陡然淡了许多。
高三上学期,很多同学纷纷在校外补课,父亲也急着四处打听哪个补习班更好,想让丫丫也去补习。丫丫知道父亲挣钱艰难,便向父亲承诺――不用补课,她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来。父亲拗不过她,便依了她,只是不允许她再插手任何家务活儿,他起早贪黑把家里的活儿都包了,让她专心学习。
看到丫丫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地往上升,他满心的欢喜洋溢在脸上,家里家外,神清气爽得仿佛中了百万元大奖似的。
那天,他偶然听说有几个年轻的小混混在丫丫放学时,追在她身后说些不干净的话,而丫丫偷着流泪从没告诉他。但是,他坐不住了,拎了一根木棒候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丫丫回家了,他才冲到那几个小混混跟前,没理论上几句,便抡起木棒跟那几个舞刀弄棒的小混混大战起来,那几个家伙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也挂了彩,胳膊被刀划了一个很深的大口子,还被警察叫到派出所里,挨了年轻警察狠狠的一顿剋,被罚了500块钱,依据是打架惹事扰乱了治安。
看着父亲缠着绷带的胳膊,丫丫心疼得直掉眼泪。他却满不在乎地安慰她:“不碍事的,过两天就好了。那些小混混就是欠揍,不教训教训他们,他们会得寸进尺的。”也许是父亲说对了,那几个小混混此后再没敢招惹丫丫。她不知道,父亲那天的那副拼命搏斗的样子,任是什么样的坏人都要心生畏惧的。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父亲,第一次奢侈地喝了半瓶十元钱的白酒,腿脚颤悠悠地在简陋的小屋里走来走去,把那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嘴里幸福地喃喃着:“我女儿有出息了,我又尽了一份责任。”
丫丫知道,父亲早就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她泪眼盈盈地告诉父亲:“我一定好好读书,每年都拿一等的奖学金,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让爸爸跟着女儿享福。”父亲笑着点头,粗糙的手抚摸着已亭亭玉立的女儿,心中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