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5943500000023

第23章 眼前就有好风景(2)

他目光深邃地望着天空:“就像那些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的白云,身边的人、事、物、景,也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细细打量,就会发现简单里面藏着的深刻,就能看到寻常中隐秘的奇崛。好风景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更要用心灵去感受。怀揣一颗热爱的心,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好风景。”

我恍然大悟,原来要遇见好景致,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爱意充盈的心。

朋友晓红是一个最懂得随遇而安的女子。她在市里的史志编辑室上班,长年累月地与各种资料打交道,不用去看, 就知道她那工作该有多么枯燥乏味了,可她每天都乐呵呵地上下班,似乎还很忙碌,有时周末也不休息。她一有空闲,一准会去逛街,独自或者呼朋引伴,挤公交或干脆步行,其实也没什么必买的东西,空手而归也是常有的事,可她一直乐此不疲,年年月月。

我不解地问她:“也不买什么东西,天天逛街,不累吗?”

晓红神采飞扬地回答:“一点儿也不累,逛街就是在逛风景啊,一路走去,商场里、大街上、公交车站点……随时都能遇到有意思的人和事,随处都能看见新鲜的东西,就像我在单位里整理资料时,总会不经意地就有惊喜的发现,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逛街就是在逛风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妙论。细细想来,还真有道理。

没错,每个人的眼前都有无数美丽的风景,只有懂得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味,才能领略和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美,才会由衷地感慨——这世界真奇妙,拥有一颗热爱的心,即使足不出户,也同样可以拥抱世间的许多美景。

拉响热爱的琴弦

一位年轻人向著名的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请教:身在职场,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如何赢得人们的敬重?对此,卡耐基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玻利是一位职业乞讨者,每天出门前,他都会精心地整理一下衣服,把旧皮鞋擦得干干净净,还要对着镜子仔细地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才拿着那把祖父流传下来的已有些破损的小提琴,很精神地出现在纽约市中心的人行道旁。

坐在一个简易的小凳上,他像一个颇具风度的街头艺术家,微眯着眼睛,很陶醉地拉着一首又一首的各国名曲。无论眼前是否有人经过,无论是否有人留意,玻利始终一丝不苟地拉着小提琴,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到了那些飘动的音符中,忘却了自己是一个乞讨者,他对眼前那个接纳爱意和善念的小纸盒,根本都不在意。似乎他并不需要人们的捐助,只要能够尽情地演奏,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那天,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丝,玻利移到了一个廊柱边,继续他的倾情演奏。卡耐基在他身旁经过时,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他的技艺微微地颔首。

“先生,可以演奏一曲舒伯特的《小夜曲》么?”一曲终了,卡耐基问他。

“当然可以。”他随即调好音调,很投入地演奏起来。

很快,周围的人们的掌声接连不断地想起,他的兴致更高了,又演奏了更有难度的乐曲。

“很好!你有这么好的演奏水平,为何不去一个演奏团队呢?”卡耐基有一点儿困惑。

“我的这个职业不好吗?”玻利微笑着。

“我是说你完全可以到那里施展你的才华。”卡耐基解释道。

“我认为,在这里更好一些,谁都可以做我的听众,谁都可以免费听我的演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因此知道我的演奏有多么重要。”玻利对自己的选择相当满意。

“我是说,你在这样的场合……”卡耐基欲直言不讳。

“哦,你是说我不应该做一个乞讨者?的确,我需要大家的帮助,但我不是在乞求,而是在交流。”玻利一脸的平静。

“交流?”卡耐基对他的新见有些惊讶。

“是的,我在与过路的人们分享美妙的音乐,我在表达我的热爱之情,也在感受大家的热爱之情,乐曲是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这样的交流不是很棒吗?”玻利甚至有些得意了。

“的确是不错的想法,你绝非单单为了交流才做这样选择吧?”卡耐基开始有些敬佩他了。

“当然,我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热爱。”玻利扬了扬手中那宝贝似的小提琴。

“很好,因为热爱。”卡耐基恍然大悟。

“对,因为热爱,无论阳光是否明媚,无论生活是否如愿,我都会愉悦地面对,都会拉响琴弦,会让快乐的音符围着自己跳舞。”说着,玻利继续他的忘情演奏。

玻利并不避讳自己是一个乞讨者,可是他以自己独特的言行举止,展示给众人的却更像一个真正的奉献者。因为在他那里,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热爱、认真、执著等等优秀的品性。他让人们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从心中掏走那个美好的词汇——热爱。

90岁的市长

她是一座拥有70万人口的城市的市长。

早上起来,她先做了20分钟的健身操,然后煮了咖啡,吃了营养早餐。接着,她驾驶自己那辆普通的别克车上班。经过一个街口时,她发现有一个广告牌被昨夜的大风吹歪了,便停下车,打电话通知路政部门赶紧派人来维修。不经意间,她将车停错了位置,一位年轻的警察跑过来进行违章处理,虽然他一眼就认出了她,但还是照章处罚了她,她没有辩解一句,而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罚。进了办公室,她立刻打电话给警察署长,由衷地赞扬那位认真负责的警察,并建议对他进行表彰。

上午,她批阅了一大摞文件,又整理了两份材料。然后,开始准备一份讲话稿。这些年来,她始终没有配专职秘书,绝大多数的讲稿,她都坚持自己动手写,不让秘书代劳。她说自己写讲稿,可以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下午,她一个人开车到社区考察。在一个社区大院里,她坐在一张普通的木椅上,与围坐在身边的一群老人交流对新的福利政策的意见。她说话简洁明了,没有一句废话,很多时候,她都在笑眯眯地倾听老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信息。

接下来,她又去了一家刚转型的企业,咨询了老板一些经营情况,悉心地记录了一些新信息。并应邀给大家做了一个很有激励性的简短讲演。

下班后,她驱车去市场采购买了多种蔬菜和鲜肉。回到家中,她便钻入厨房,开始精心地烹饪美味佳肴,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她一直保持的习惯,家里从不请厨师,每一顿饭都要亲自下厨。她还喜欢把朋友请到家中,在一番紧张的忙碌后,给朋友献上一份惊讶——她的厨艺真的很棒,尤其是拿手的美味馅饼,堪称一绝了。她曾骄傲地说,以后有机会学学北京烤鸭的制作,那里面大有学问呢。

晚饭后,她照例要到附近的社区走走,去图书馆、露天影院、广场、街道……阅读、演讲、唱歌、跳舞、聊天,到处都能见到她熟悉的身影。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参加各类社区活动,因为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许多办公室里不能知道的民情,能够获得大量鲜活的一手材料,便于自己更好地决策和执政。

这就是加拿大第六大城市密西沙加市市长麦卡利恩女士最日常的一天工作和生活剪影。如今,麦卡利恩已是90岁高龄,她依旧身体健康、思维敏捷、雷厉风行、勤勉敬业。她担任市长34年了,密西加沙市呈现出不断繁荣发展的景象,被评为加拿大“最安全的城市”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耄耋老人麦卡利恩曾笑称自己是全球最“年轻”的市长。她这样感慨:投身于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永远葆有一颗年轻的心,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好一些,更好一些,还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生命里蕴藏着那么丰富的能量,真应该好好地开掘。

心里的花还开着

小时候,家在乡村,庭院里有一块不大的花圃。每年春天,母亲都要撒下些不同的花籽,要不了多久,姹紫嫣红的花朵便争奇斗艳地陆续绽开,蝴蝶和蜜蜂也赶来凑热闹。遗憾的是,那些美丽、鲜艳的花,最后都要一一地凋落。看到那些纷纷坠地的干枯花瓣,多读了一些唐诗宋词的我,便多愁善感地为那些短暂的生命惋惜。母亲却说,枝头的花凋落了没关系,只要心里的花还开着,眼睛里就还会有美丽的花。

那时,我还不大理解母亲话语中的深刻含义。直到那年高考,我才体会到了母亲当年那句朴素的话语里藏着的深刻。

也许是太过于紧张的缘故,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我,卷子答得一塌糊涂,许多非常简单的问题都没答对。我沮丧地回到家里,羞愧地将自己关进小屋,不愿出门见任何人。父亲安慰我:“今年没考好,明年再来,庄稼不收年年种,考砸了一次,也没啥大不了的。”虽然,父亲的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可深陷失败打击的我,却一时难以振作起来。我甚至没出息地拒绝回到补习班里,不敢再次面对高考。

对于我有些固执的怯懦,母亲却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那些复习资料,任我逃避般地沉浸在那几本小说编织的虚幻世界里。

深秋的一个午后,母亲拉着我坐在花圃前的阳光里,陪我静静地看那几乎就要凋零殆尽的花圃,望着秋风中那几朵依依不舍的小花,无奈地一瓣瓣凋落。母亲慢慢地对我说:“看到了吧?多么漂亮的花,最终都是要凋谢的。每一朵花都知道自己早晚要凋落,可是,每一朵花都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地开,开出自己的美丽。这样,花的一生,就没有遗憾了。”

“你怎么知道花是这么想的?难道花不为凋落伤感?”高考失利阴影还在我的心头。

“我相信,花落的时候,也会伤感,但是花的心头还有花开着。”母亲的目光那样深邃,仿佛看到了花的灵魂。

“花的心头还有花在开着?”我若有所悟地打量着枝头高举的那些花的种子。

“没错,只要心头还有开花的愿望,就一定会找到开花的土壤,一定会等到开花的季节。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着那些凋落的花瓣,你怎么能够看到明年的花开呢?难道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就一蹶不振了?我不相信你的目光会那么短浅。”母亲扔下这些话,便走开了。

望着辛勤的母亲微驼的背影,默默地咀嚼着母亲的刚才的话语,我蓦然惊讶地发觉:母亲说得真好——只要心里的花还开着,就会有无数的花,在眼前开放,在手边开放。

再次走进考场,我出奇地从容、镇定,我知道:纵然这一次仍是失败,我依然会怀抱开花的心愿,从头再来。

多年以后,我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那所大学里的教师,还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每每有人赞叹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取得的成绩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句“心里的花还开着”的箴言。

我多想告诉更多的人们:即使你周围的花都凋落了,只要你心里的花还开着,你就仍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海,仍可以拥有如花的世界。

沙发客

大学毕业后,丛珊就职于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拥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她想实施自己梦寐已久的环球之旅,囊中羞涩的她,却一时无法梦想成真。她在博客上写下了自己的遗憾。没想到,很快有人告诉她——不妨加入“跨国沙发客俱乐部”,或许会有一份惊喜。

怀着好奇,她登陆了那家由几个美国旅行家创办的“沙发客俱乐部”网站并成了其会员。她知道: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她可以结识许多像她这样的旅游爱好者,可以接受其中某一个会员的邀请,前往该会员所在国家或城市旅游,而那位邀请者,会热情地提供免费的住处(可能只是睡家里的沙发)、交通、餐饮、导游等帮助;作为回报,当对方来自己所在地旅游时,自己只需尽一份地主之谊。

丛珊真实的资料贴上网站不久,她竟一下子接到了4份来自不同国度的会员盛情邀请,其中在巴黎大学就读的珍妮,在视频中告诉她:“她特别喜欢中国,特别渴望有机会去上海看世博会。她愿意先做一回主人,邀请丛珊到巴黎一游。”珍妮的坦诚和热情,打动了丛珊。带着简单的行囊,她便直奔梦中多次神游过的巴黎而来。

珍妮亲自驾车到机场接她,两人一见面,彼此一个热情的拥抱,立刻拉近了两颗心,仿佛她们早已是心心相印的挚爱亲朋。

接下来的几天来,珍妮开车拉着丛珊,游览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的景点,带她游览了塞纳河两岸的风景,还陪着她在华灯初上时分漫步于香榭丽舍大街,感受了一番巴黎夜景的旖旎。学食品专业的珍妮,还如数家珍地向她介绍了法国红酒的历史、酿造工艺、品牌、口味等等。有了珍妮这个优秀的向导,丛珊的旅程变得特别轻松、愉悦。晚上,住进珍妮特别为她收拾的小屋,她感到非常温馨。更没想到的是,珍妮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美食家,她烘烤的面包酥软、香甜,煲的咖哩汤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味。每一餐,她都吃得很饱,以至她笑着说:“你的美食,把我都喂胖了。”

赶到周末,珍妮还驾车带她去了旅游胜地戛纳,走了一回世界各国电影明星们走过的红地毯。并在附近的公园里,与美丽的天鹅们愉快地相会。

临别前,珍妮带她去了巴黎大学,坐在珍妮上课的教室里,她又重温了一回大学生活。

七天的法国之行,带给了丛珊说不尽的兴奋和感动。她把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发到网站上,一下子又赢得了许多关注和赞赏的目光。

那一天,她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很想去塞班岛,看看人间天堂是什么样子。”很快就有一位叫迪瓦的医生给她发来邮件,告诉她自己在塞班岛上有一栋闲置的二层小楼,里面有成套的家具,愿意免费提供给她使用。

迪瓦的工作很忙,不能像珍妮那样陪自己游玩,他建议她可以邀请一个自己最想见的朋友一同前往。这个不错的建议,让她很动心,她马上联系了此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韩国朋友——金淑英。稍作准备,两人真的来到了塞班岛。没想到,迪瓦的小楼距海滩很近,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蔚蓝的海水和金色沙滩附近高大的椰树。

迪瓦在岛上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医生,他为人随和、热诚,有两个晚上不出诊,他特意买来新鲜的海鱼,在楼前的空地上为丛珊她们烧烤,虽然他的手艺不大好,但丛珊和金淑英吃得津津有味。看到她们开心的笑,他也仿佛得了奖似的,即兴来了一曲男高音,和着不远处传来的阵阵海涛声,真是别有一番情意。

回国前,迪瓦送给了丛珊一个用椰子壳雕刻的工艺品,很精美的构思和细腻的刀工,让她一下子便爱不释手了。每有朋友来家里,她都会炫耀地拿出来,再给大家讲讲与迪瓦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

接下来的三年间,她受各地“沙发客”的邀请,先后去了埃及、阿联酋、泰国、奥地利、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她也在家中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朋友,带着他们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游览。她还跟着电视学习烹饪技术,掌握了好几个拿手菜的做法,很享受地接受远道而来的“沙发客”的赞扬。她的小屋不大,但布置得很有情调,被俱乐部的会员们赞誉为是“五星级”的,而她驾车水平和认路能力,也在显著地提高。

最让丛珊幸福的,是今年她去新加坡旅游,接待她的那位英俊的记者,后来竟成了她的男朋友。两个酷爱旅游的年轻人一见钟情,带着爱上路,两人的游程,又多了许多的甜蜜。

“世界真的很小很小,只要我们的心有足够大,我们可以轻松地抵达每一个希望的远方。”只拿出了很少的一些必要的费用,便尽情地游历了众多国家和城市的丛珊,这样由衷地感慨。

没错,只要你心的世界是敞开的,世界就会向你无限地敞开,就像你只要愿意,就完全可以轻松愉快地到达你向往的任何地方。丛珊的经历,便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