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识破他人心理
5948700000002

第2章 你的身体会说话(2)

这种身体语言在与长辈交谈的晚辈、与上级交谈的下级的身上使用的频率大大超过常人,而保持这种动作的人在他人面前通常显示出一副“受气”的模样。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身体语言反映出信息发出者在刻意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时的消极态度。还有几种相同含义的其他动作,如抠树皮、抠墙、抠桌子的边缝等。如果四周没有可触摸的东西,他还会抠自己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比如指甲或者是背包之类的东西。无论他采取的是哪一种消极的身体语言,表示这种态度的明显特征几乎都是沮丧地低着头,避开讲话人的眼睛。

自我调节的身体语言

自我调节的身体语言是指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对身体的其他部分所做出的动作,例如抠鼻子、搔头皮、舔嘴唇等,这些都属于自我调节的身体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尴尬、紧张或者不可信赖的状态的人经常会使用这些自我调节性的身体语言,自我调节性动作往往表示“不自在”或“紧张”的状态。

表示进攻的身体语言

当你发现某人突然将上衣敞开时,这表明他此刻正处于一种进攻性的心态。这种姿态是一种挑衅或进攻性的信号,因为他将胸部和喉部明显暴露出来,以显示他不畏强暴的胆略。有时为了加强这种身体语言的力度,他还会摆出双腿叉开、双手握拳的进攻姿态。与之相反,如果他的纽扣整整齐齐,这往往显示出当事人在进攻时的某种恐惧心理。

撒谎时的身体语言

当人们撒谎时,他们的身体便会随之显示出一种下意识的无声信号,秘密也就随之泄露了。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在撒谎时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动作。

揉眼: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为了阻止一些“丑事”进入眼帘而做出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对别人撒谎时有时会伴随着低头的动作一样,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别人对他的盯视。

捂嘴:当人们说谎或者看到他们不愿意看的东西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捂住嘴。类似的动作还有捂住耳朵或是用手蒙住眼睛等。

缺乏教养的身体语言

在众多的身体语言中,有一些动作本来并没有交际的功能,完全是个人的随意行为或生理性反射行为,但是这些动作如果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却能给人带来负面的信息——当事人缺乏教养、不太文明。例如:

(1)当着众人的面挖鼻孔、掏耳朵、剔牙或擦嘴。

(2)身体扭动、手指捻动或乱抓乱动。

(3)在众人面前梳头、除头皮屑、清理假牙、挤压粉刺、抠挖或修剪指甲、装取隐形镜片、擦脂抹粉、更衣等。

千人千面,正确解读身体语言

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可以代替语言的表达功能,这也是聋哑人用手势和表情就可以成功交流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体语言也被称为沉默的“语言”。

人们下意识里的行为举止与其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个身体动作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的场合会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和效果。要正确解读身体语言的含义还必须了解双方交往的场景、双方的关系、对方的习惯和背景等方面的资料,以免错会他人之意而弄巧成拙。

例如,一位员工找到经理要求得到提升或更好的福利待遇。经理示意员工入座后,可能会双手置于脑后,腿跷得老高,摆出一副至高无上的架势来。此时,如果员工也模仿经理的姿势,反映出来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员工自己也不会得到好的答复。因为经理是决策者,员工是求助者,他们的心情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员工不辨缘由就摆出同样的姿态,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激怒经理。

又如,眉眼的动作神态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两个美国人在正常谈话中,双方的目光接触一般只持续一秒钟,如凝眸对视,则表示双方关系密切,情深意浓。在英国,有礼貌的人听别人讲话时,总是目不转睛看着对方,并不时眨眼以示高兴。阿拉伯人则喜欢靠得很近说话,眼睛直盯对方,这种姿势对中国人来说却使人感到讨厌。瑞典人交谈时,互相打量的次数要多于英国人。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这样对方的脸和双眼就映入自己眼帘的外缘,如果大眼瞪小眼则是失礼的行为。

此外,即使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身体语言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你可能会对那些说话时眼睛看着你的人比较信任,因为那仿佛是一种信号——表示他们在说实话。但有时候,人们并不喜欢被注视的感觉,在对方注视下你会感到局促不安,怀疑自己是否有什么异常。

一个人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解读身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当事人作为身体语言的接收人与发送人,会察觉到身体语言是多么的重要,他会受一个人服装的款式、色彩及装饰、整洁度的影响,也会受一个人走路的姿势或站立姿势的影响。

例如,你对某人提出了某项请求,对方好像对你请求很感兴趣。可是当你想要对方作出决定的时候,对方却说“我再考虑考虑,到时候会通知你的”。

仅从对方的答复你很难判断出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他的答复既可以看做是一种委婉拒绝,又可能是真的因为需要时间来进行考虑衡量。如果你必须作出判断,那么凭借的依据就是你在与对方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所观察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正是这些透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你所作出的判断是你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相互结合的最后结论。

可见,人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的信息是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接收身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时,必须了解人的行为具有多面性的事实,并根据过去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经验,而不只是仅凭眼前的情况来对人下定论,以免造成错误。比如一个面貌粗暴的人,不一定就是性情暴躁者。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交流沟通的高手,成为一个深受他人欢迎的人,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一定要在用耳朵去倾听的同时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在用嘴说话的同时学会用表情和动作来说话。此外,解读身体语言还要遵循以下三大规则。

要连贯地理解

有些人经常会犯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将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分离开来,忽视其他相关的表情与动作,形而上地解读他人的身体语言。事实上,每一个表情或动作的含义都不是唯一的,只有联系起来看,才能正确解读其含义。比如当人们感到无聊时,常常会不断地重复一个或多个动作,不停地摸头发或玩头发是最常见的动作,如果不考虑其他动作或表情,你就可能将这个动作理解为这个人心中很焦虑或感到不确定。

寻找一致性

如果你是一名演讲者,在某次演讲中,你邀请某位听众上台来发表他对你演说的内容的意见,他回答说不赞同你的观点,而且他通过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与他的话语表达的意思相吻合,这就表明两套语言系统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假如他口头上表示赞同你的话,但他通过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却并非如此,那么他很可能就是在撒谎。

解读身体语言,寻找身体语言与有声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就好比一把金钥匙,能帮助你正确解读出无声语言背后的真正含义。

结合语境来理解

对所有动作和表情的理解都应该在其发生的大环境下来完成。例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看见一个人坐在公交车的终点站里,双臂环抱于胸前,双腿也紧紧地夹在一起,那么这时你应该知道,他之所以摆出这种姿势很可能是因为他冷,而并不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若脱离了大环境,你就会误解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