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完了“见义勇为”,再质疑“忘恩负义”。
俗话说,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我原先对此话百分百赞同,但随着佛学素养的节节高升,我发现这句话并不地道。
曾经我看过某报报道:四川省化工机械厂退休职工张明星1997年承包成都市青白江区某重点中学食堂,6年来他为该校86位贫困生提供免费餐资助,“总金额超过8万元。被资助的学生中,有77人走进了大学校门,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牌学校。但这7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以任何方式对张大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由此,千龙新闻网特约撰稿人景志强在《千龙时评》栏目发感慨:贫困学生集体“忘恩”,知恩图报的美德哪去了?!
在探寻导致77名贫困生集体“忘恩”的责任时,景志强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环”,即“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得到别人真诚相助,当自已学业有成或事业有成时,应该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渡过难关的人”。并进一步强调,“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最后文章总结:
“由此可见,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是成就中国学子们一生事业的基础,传统美德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77名贫困学生集体‘忘恩’,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一个不知恩图报的人也不会对国家、民族的伟业全身心地投入。当我们的家长在看到一个个颇有学识的孩子们心灵深处那种最起码的道德的丧失,当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出一个个知识层次较高但道德水准低下的学子时,是不是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去责备孩子们,同时尽快地给不觉知恩图报的孩子们补上一课,让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文章看后,我的感想:言重啦,想偏啦,牵强附会,小题大做,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知恩图报是传统美德吗?传统美德是爱国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吗?集体“忘恩”是道德问题吗?不知恩图报的人不会对国家、民族的伟业全身心投入吗?
若说“施恩不图报”乃人类美德,我们自作主张将之划归传统美德,虽近于一厢情愿蛮不讲理,但为了满足炎黄子孙心潮澎湃的民族自豪感,即便是民族虚无主义者相信也不会不予以配合。可要是把“知恩图报”也说成是传统美德,这连我这个强烈响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家人,也会以为大谬。
比之于“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家园”,这一大胸怀、大见识、大追求,“知恩图报”这一农业社会的小折腾、小举措、小意识,也未免过于小气扒拉。大家知道,农业社会讲求“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平时勤烧高香,临难不愁佛脚”,人与人之间讲交情、讲提拔、讲栽培、讲施恩、讲报恩。这一方面有助于人们维持那个“似人非人的世界”,但另方面更易使“人之常情”走火入魔,成为弥漫于众生之间的一项庸俗投资。许多人就是利用人们的“知恩图报”心理,四处放饵,以钓大鱼;许多人就是迷失于这种“知恩图报”心理,对亲朋故旧抹不下脸,拿公众利益、良心原则作交易。如今,机械文明、数字化潮流势如破竹,这一农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看似温情脉脉的“交易”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逃出现实舞台。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再怎么给“新新人类”补课,都无法使其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拿张明星师傅的遭遇来说,如果当初他为贫困生提供的不是“免费午餐”,而是“超前消费”,到期连本带利统统收回,将有多省心,如此,贫困生用餐时也将理直气壮、无后顾之忧;张师傅想见他们也必将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因为张师傅是“债权人”呀!哪会落得现在这么一个“你难受、我别扭”的下场。有人或许会说,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情,其实,大家心里谁不明白,所谓中国人情,无非是一方大公无私、长期高尚下去,而另一方心安理得、长期“毫不见外”下去。“毫不见外”方果能将心比心、适可而止、投桃报李诚然不错,但这种情况少得可怜,大部分情形是“大公无私”一方,一俟要求找个机会“公事公办”,结局总会搞得双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相互生厌,不愿相见,即陈独秀说的“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当然对于助人为乐的张师傅,我们都会说漂亮话——张师傅真是个大好人!可也仅限于此,我们不可能说张师傅6年来付出8万元如今生活不易,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来个捐款表彰,这么一搞,更加有违中国国情,所以只有在心底默默祝愿——好人一生平安。众口责备受助者“集体忘恩”,也无济于事,何况受助者也确有理由证明自己情非得以。
东北新闻网特邀评论员易家言对此现象评论时就说,“集体忘恩”者未必可憎。“我们很多人,当我们对忘恩负义的人和事义愤填膺之时,其实自己并没能做到逢恩必报;我们没有以任何方式报恩,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了感恩之情;只要牢记别人给予我们的恩情,永怀这份感恩之情,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而曾经给予过我们恩情的人,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
所以说,“知恩图报”、“逢恩必报”很缺乏现实可行性,对于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报以物质酬劳,显得彼此感情太不纯洁,于是免了;时不时来番亲切问候、鲜花攻势,我们又……感情那么实在,怎会来洋鬼子这一套呢?——这倒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于是只好“心有灵犀一点通,从此老死不往来”。
打破这一僵局,靠“补课”不行,靠“传统美德”不行,唯有靠赤裸裸的契约!凭借契约,“诱”以利益,“不知恩图报的人也会对国家、民族的伟业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