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僧有话说
5960200000025

第25章 “肢解”李鸿章(1)

我老唐好研习佛法,对文史也兴趣颇浓。这都是得益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识报国、文章救国。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这么一副尊容:双眉紧缩,牙关紧咬,抬头呐喊,低头思考。只有那位自诩包办白话文前三名的李敖大师算是另类。这老家伙生就的一副笑模样,口无遮拦,拆伪存真,于无声处听惊雷,让所有伪君子头痛死了。

说到拆伪存真,我老唐感觉这是一项于人于己、于历史于现实都极有意义的活动。本文的运动对象就是李鸿章,目的就是把李二先生从浓墨重彩中解救出来,以便使他的老脸重新焕发出丢人的光彩。

蒋介石读了《李鸿章家书》之后,对秘书长陈布雷说:“李少荃,这个曾国藩的嫡传弟子,他创立了淮军,缔造了中国的海军,其人安邦治国的宏才大略已是少见,抓钱财、治家族,又细心又大气,文笔亦绝妙,在咸丰、同治和慈禧这几个庸主的手下也能办大事,其教子亦颇有一套,连家中的烧火工也教育得好好的!你看,这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李鸿章家书·前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

陈布雷怎么作答,《前言》没提,“陈独秀却对他有另一番有趣的评价,他说:‘李鸿章,幕僚出身嘛,阴谋诡计他是大师,而且深得做官从政的‘辣’字诀,这人天生有吏才。’”(《李鸿章家书·前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

所谓阶级地位决定个人意识,于上观之,果然。

李鸿章到底什么样的人物呢?袁伟时在《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中说:“要全面评价李鸿章。”这话很对,但袁伟时“限于篇幅,全面评述留待异日”,所以很片面地介绍了些晚清著名人物对李的评论。计有: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说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1900年)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谭嗣同在《谭嗣同全集》中引用张之洞对李鸿章的评语:当时朝廷内外对西方军事、内政和外交“稍知之者,惟一合肥(李鸿章)。国家不用之而谁用乎?”(《谭嗣同全集》第158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说的:“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

为什么说袁伟时介绍晚清著名人物的“李论”很片面呢?因为从他对梁启超的“李论”“中饱私囊”就可见之。梁的全话是:“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然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前,当责任而不辞,然亦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虽然,今日举朝二品以上大员,五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嗟乎!李鸿章之败绩既已屡见不鲜矣,后此内忧外患之风潮,将有甚于李鸿章时代数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不可复现也。”梁启超言“无一人能及李鸿章”,“今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不可复现”,乃是内忧外患之际慨叹一蟹不如一蟹的牢骚话,经袁伟时那么加以扬弃,好像老梁多欣赏老李似的。这样子“当日”就可解决的问题,袁伟时都要“限于篇幅”,无怪乎“全面评价李鸿章”要留待“异日”了。

评定人物,首先明确标准是什么,不然,他从“民族大义”、“历史高度”指斥李鸿章误国、卖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从“人性化”、“个人权谋”、“修身持家”设身处地称道李中堂“忧国忧民”、“忍辱负重”、“回天乏力”、“背黑锅”、“遭骂名”,这样子,你来我往,嚷成一团,有啥意思。再一个,评定人物,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语,该他负责的,不推别人头上;不该他负全责,也犯不着单独开刀。

而评定位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其主要标准就是:他在位时干得每一档子事,是代表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是单单代表其所处集团、亲朋故旧自家一窝子的利益?其行为取向,是顺应民意,与时俱进,还是倒行逆施,顽固不化?合乎两方面之前者,则无论其个人品行如何上不得台面,都无从回避他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合乎两方面之后者,则无论他是什么文学家、书法家、绅士、美男子、气宇轩昂者、坐怀不乱者、不取外财者,都一言以蔽之:尸居其位,误国误民。

本文拟从李鸿章的不同时期,逐一刻画,以求老李那张老脸突出重围,再度丢人现眼。

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

有人说:晚清时代,整个中国积弱不堪,举国上下浑浑噩噩,甲午一战败于日本,八国联军倾陷北京,割地求和,丧权辱国,乃国运不济,势所必然,换一个人签订条约,也跟李鸿章一个样(说不定反不如中堂干得漂亮呢?),岂能把“卖国贼”这只臭马桶牢牢扣在中堂头上,并一扣就是一百多年,该让中堂透透气,以其真实嘴脸亮相于国人啦。此话有一定道理,所以我们以后提到李鸿章时,别动不动张口就来“李鸿章是卖国贼”,应该多加俩字:李鸿章是卖国贼之一。

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政府无视世界大势,顽固不化,死挺着不挪步,别人推她朝前走,她还叫嚷“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天下之祸,不在夷狄,而在奸党”。忘了甲午败绩的丢人现眼、劳民伤财;扼杀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仰仗义和团“刀枪不入”与洋人开战,惹出乱子就偷摸走人,弃人民于不顾,弃义和团不仅不顾,而且请帝国主义“代为剿匪”,风声过后,便派出签订卖国条约的外交老手李鸿章再去周旋周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如此不要脸、没人性、腐败、无能,堕落、僵化的“我大清”统治集团,斥其为卖国政府,不算丑化它吧?而悠悠然置身其中的合肥李二先生,追随慈禧亦步亦趋,一边“骚牢”一边疲劳,将之归入卖国贼行列,不算丑化他吧?若李鸿章说败仗之后割地求和罪不在,卖国亦非他个人说了算,因此大家送他“卖国贼”桂冠,他却而不受,那慈禧岂不更有理由开脱自己:(李鸿章)身任北洋,整军经武二十年,何以不能一战?(借梁启超语)养你们这帮窝囊废作什么?对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人人系出名门;对外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个个推不前,搡不后,是不是要叫我这个妇道人家率领你们这帮脓包去抗日?大清国的一草一木都是我身上的肉,我愿意卖国呀?我愿意卖肉呀?说我是卖国贼,当心闪了舌头!这么一来,人人都毫不利己,体念大清,那卖国贼跑哪儿去呢?国土是打谁手里卖出去的?总不会再推到“民智未开”、“冥顽不灵”的蚁民头上吧?李敖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对国民党大员的一切,我们在国民党清一色的宣传下,最好保留一点,别忘了若如他们所说,一个个忠孝两全、两手清廉,大陆怎么会丢?”我们也要问问公然为卖国贼翻案的人士:你们说,慈禧是政治家;李鸿章忍辱负重、忧国忧民,是外交家,袁世凯这人不简单,是个大才……那,台湾怎么会丢?

所以慈、李、袁这帮货色,卖国人人有份,一个都不能少,全都是卖国贼!

李鸿章在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中干了些什么

对此问题,用不着费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李鸿章典型一个“安内”高手。他“壤外”无能,“安内”却劳苦功高。枪口对内,沙场驰骋,舍我其谁,堪称李老虎;倭寇压境,外患入侵,他却扭扭捏捏,止步不前,兵败如山倒,顿变李母鸡。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成绩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成绩不容人抹煞,值得大书特书:“他从同治九年八月接替曾国藩的职位,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地位综合对外交涉及举办各项自强新政,历时达二十五年之久。举凡购置新式军舰成立北洋海军,购置新式枪炮装备北洋陆军,以至建立机器厂、织布局、矿务局、电报局、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医学堂、兴修铁路、筹设轮船局、建筑船队等等一切效法西洋的建设事业,先后在他手中兴办起来。这些建设事业的项目多至二十余种,其主要目的则不外乎师法外人之长技,以为自强治本。”(《李鸿章家书》收录庄练著《李鸿章传》P232,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版)这里还有李的一封书信,它被蒋廷黻誉为“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