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奘
(作者系如雷佛祖的二徒弟、观音菩萨的老同学、唐太宗眼中的“法门领袖”、全国人民心中的“玄奘大师”、世界人民心中的“大唐圣僧”)
这本书还在构思阶段时,好多人就隔三岔五问进度。对于这么多人对我陈某人如此抬爱,我一则以喜,一则以怒。喜的是,作为名人就是好,到处是鲜花,到处是笑脸,到处是掌声,到处是请柬;怒的是,某些追星族的一些做法实在让我陈某人没脾气,他们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对陈某的关心简直深入到毛孔!连陈某蹲在马桶上出恭,他们也要跑来意思意思,并且总不忘了不经意问上一句,“最近忙啥呢?书写得怎么样了?”
烦!真TM烦!
Sorry,最近我老不在状态,经常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请你们体谅小陈的苦衷,对我的某些愤激之语千万别往心里去。下面我跟大家心平气和地谈谈关于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西天取经回来,我一日未曾得闲,全身心投入到佛经翻译的工作中去。(说实在的,那是我的职责所在、乐趣所在,因此在这里提出来,并非意在向大家表功。这一层意思大家可一定要明白哟。)
这样的日子本来过得十分惬意,哪曾想,记不清是哪一天,我发现市场上出现一本内容耸人听闻、文笔拙劣不堪、名字叫作《西游记》的书,并且还是畅销书!难怪有正义之士不平则鸣——一本无耻的书在畅销。更让我来气的是,许多层次极低、头脑很混的所谓读者,在看过那本无耻的畅销书后,竟对所谓的有仁有义、大智大勇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赞不绝口,而对我这个玉树临风、一身是胆、取经天竺、有功而返的大唐圣僧乱嚼舌头!
我在调整了一番情绪之后,冷静地对自己说:“出现这种黑白颠倒、人妖不分、史无前例的怪现状,责任不在读者,而在于幕后那只黑手、脏手、烂手,即那本烂书的炮制者——吴承恩。”
对吴承恩这个人,大家还不太了解他的丑史,且听我细细道来: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于一个由文职小官僚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是淮安府山阳县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曾在朝廷当过官,但都没成什么气候。轮到他父亲时,更不长脸,全家人只能靠卖彩线和绉纱一类的丝织品维持生活,并且这位吴商人缺乏基本经营头脑,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吴承恩自己更不争气,直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因为人穷志短,受够了别人冷嘲热讽。像他那号人,做人没水准,啥本事没有,个性倒死倔死倔的。为人不懂得变通,干什么事都死板板的,跟社会格格不入,因此给自己挣回了一肚子牢骚气。那本烂书就是他发牢骚的结晶。不信,我试着给大家分析分析:
大家请看,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捏造出的那个所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不是寄托了他吴承恩的哀思?实际生活中人穷志短,到处看别人脸色,跑到书里却把自己的寄托品形容得那么盖世无双,那么舍我其谁,这算不算知识分子没有勇气面对现实、闭着眼睛大做美梦、鸵鸟、阿Q、自欺欺人、不自量力的劣根性在吴承恩身上集中、彻底、完美的体现?!
平心静气说一句,本来西天取经都是人家唐三藏的功劳,让吴承恩那么别有居心一通乱搞,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的唐三藏变成了自私自利、老眼昏花的多余人,你看这个吴承恩用心何其毒也!
读者朋友们千万别误会,我唐三藏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才对吴承恩的卑劣行径严加斥责,我是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良知的维护,对世道人心的始终不渝!再有,我对吴承恩的批评也完全是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没有半点泄私愤的意图,这一层意思想必读者朋友们也不难心领神会。正如我曾经跟我三徒弟悟净说过的:“既然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假新闻已经被大众认可,你我就不要与世人作对了,那样只会孤立自身;对于悟空,原本他就不应该在取经队伍中出现,但既然他已经神秘出现了,并且还成了取经的领衔主打,我们就不能对他忽略不计了。不然的话,很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利用,引来许许多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并非意在颠覆《西游记》。作为一部作品,《西游记》已经被许许多多不明真相的读者接受,我就不在真实性上纠缠不休了,那样的话,显得我陈某人太缺乏胸襟。况且吴承恩对孙悟空的无中生有、卖命追捧也并非漫无节制,他并没有把泼猴形容得无法无天——悟空的辫子毕竟还操之在我陈某人手里,也就是说,取经团队毕竟还是以我小陈为核心的。再说回来,悟空虽然在言语上有时跟我没大没小,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非常懂得尊重领导的。
现如今悟空跟我早已是亲密战友了。此时此刻,我们一道回首取经路上那些闪亮的日子,心里只有说不出的美好,那还顾得上那些污七八糟的头疼事。对于历史,我认为,我们回顾它,只是为了更加坚定我们“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决心,而不是为了幻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这层认识,悟空跟我是高度统一的。不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赞成我们的观点。
谢谢。See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