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山海经》学生活
5960400000025

第25章 海内西经

危与贰负杀窫窳

原文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译文

有位天神名叫贰负神。贰负神有位下臣名叫危。危与贰负神一起杀死窫窳。天帝于是将危拘禁在疏属山,将他的右脚锁住,将他的双手与头发捆在一起,系在疏属山上一棵树上。这座山就在开题国的北边。

大泽

原文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译文

有个地方叫大泽。这儿方圆有百里,是群鸟繁殖和蜕换羽毛的栖息地。大泽就在雁门山的北边。

雁门山

原文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译文

雁门山,是大雁的栖息地。大雁都是从那里飞出来的。雁门山,就在高柳山的北边。

高柳

原文

高柳在代北。

译文

高柳山位于代州的北边。

后稷之葬

原文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译文

后稷死后就葬在氐人国西边的一处景色幽雅的地方。那儿周围都有青山绿水环绕着。

流黄鄷氏国

原文

流黄鄷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译文

在后稷葬地的西边便是流黄丰氏国。流黄鄷氏国国土方圆三百里,东南西北四方都有道路。国内中心有一座山。

流沙

原文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译文

流沙发源自钟山,向西流出再转向南流至昆仑山,再向西南流入西海,最终流至黑水山。

东胡

原文

东胡在大泽东。

译文

东胡国在大泽的东边

夷人

原文

夷人在东胡东。

译文

东胡国的东边便是夷人国。

貊国

原文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译文

貊(mò音陌)国在汉水的东北边,与燕国毗邻,后被燕国灭亡。

孟鸟

原文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译文

貊国的东北边生长着一种鸟,名叫孟鸟。它的羽毛是彩色的,嵌有红色、黄色和青色的花纹。任何时候见到它们都面向东。

海内昆仑之虚

原文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译文

昆仑山在海内的西北方,那里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昆仑山上生长有一种植物,名叫木禾,高约五寻,粗约五围。昆仑山的四面,每面都有九口用玉石围栏的井。每面还有九扇门,门由开明神把守。而众神则把守着昆仑山的各方悬崖和山脚赤水岸边。由此可见这座山山势陡峭,没有后羿那样的本领是攀不上去的。

赤水

原文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译文

赤水就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麓,并向山的东北脚流出。

河水

原文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译文

昆仑山的东北麓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流出昆仑山后便向北、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再流出海外,再折向西、折向北,最后流至当初禹治理黄河时所垒成的积石山。

洋水

原文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译文

昆仑山的西北麓是洋水、黑水的发源地。这两条河流出昆仑山后便向东流去,再折向东北,再折向南流入海,最终流至羽民国的南边。

弱水

原文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译文

昆仑山的西南麓是弱水、青水的发源地。这两条河流出昆仑山后便折向东,再折向北,再折向西南,最终经过毕方鸟以东。

开明兽

原文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

昆仑山的南面有个深渊,深达三百仞。深渊中有一头兽,名叫开明兽。开明兽身躯很大,身形似虎,长着九个脑袋,九个面孔都似人。开明兽总是面向东方站在昆仑山巅。

开明西凤凰

原文

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译文

开明兽的西边是凤凰、鸾鸟的栖息之所。这里的凤凰、鸾鸟的头上都戴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还挂着蛇。

开明北不死树

原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译文

开明兽的北边有视肉,还生长有珠树、五彩斑斓的玉树、玗琪树、不死树。那里的凤凰和鸾鸟头上都戴着似盾的冠。那里还有离朱鸟、木禾、柏树、醴泉、圣木曼兑。圣木曼兑还可以叫挺木牙交。

开明东诸巫疗窫窳

原文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译文

开明兽的东边居住着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几位巫师。这几位巫师围着窫窳的尸体,都拿着各自炼制的长生不老药,想使这位天神复活。窫窳,长得像蛇,面孔似人,就是那位被贰负和其下臣所杀的天神。

服常树上三头人

原文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译文

开明兽东边还有一种树,名叫服常树。这颗树上有一个人,长着三个脑袋,三个脑袋轮换盯着前面的琅玕树。

开明南树鸟

原文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视肉。

译文

开明兽的南边有只鸟,名叫树鸟,长有六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小蛇、长尾猿、豹和鸟秩树。树都是环绕着瑶池排列生长的。另外还有诵鸟、雕、视肉。

活学活用

龙对中国人太重要了,没有龙,我们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传人了。孔子告辞老子出来,连叹“真神龙也”!这自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之语,他可没说老子是什么“神猪”或者“神马”。再有这要是在古代,帝王总自称是“真龙天子”,我要是说龙和猪马差不多,一点也不稀奇,那肯定是杀头之罪。

为什么我说“龙”一点也不神呢?还是仔细地瞧瞧《山海经》,在《五藏山经》中,描绘了许多奇珍异兽,那么我提个儿童般的问题:“《山经》里为什么没有记载猪马牛羊?”我猜你应该这么回答:“傻孩子,猪马牛羊太常见了,有几个人没见过?所以根本不用详细地描述。”

那么我继续刨根问底:“《山经》里为什么没有记载虎豹龙蛇?”这个问题应该有点难度了,但你可能还会硬撑下去。“虎豹蛇也是很常见的动物,但是龙根本没人见过,所以就没有描述这些动物。”

问题就在这里,《山经》的作者为什么大张旗鼓地描述鹦鹉、凤凰、犰狳之类的动物,却对“鸡犬猪羊、虎豹龙蛇”漠然视之呢?

《山经》里还是经常提到龙的,但是“龙”不是作为一个奇怪的动物出现的,而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对象出现的。

“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神皆龙身而人面”、“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这样的类比非常多。

“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其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这些神的样子很怪,不过并不稀奇,无非是蛇身、马身、彘身、龙身,类比有一个原则,就是用最常见的动物来类比。比如说,用兔子来类比犰狳,是非常惟妙惟肖的,如果用一种没见过的动物来类比,比如说“肥”,那你就晕啦,“肥是个什么东西啊?”换一种说法,有一天外星人来了,你给他讲犰狳,你说犰狳类似兔子,外星人就问啦,“兔子是个什么东西啊”?

这时候你可能非常头疼,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就是我们的主题,“久居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久居鲍鱼之肆,不觉其臭”。

《山经》的作者本意是为了让你认识各种各样的山神动物,结果却说得你越来越糊涂,那岂不是违背他的本意?所以他尽量用最常见的动物来类比,蛇身、猪身、马身,还有龙身!

《山经》的作者不厌其烦地指给人看,这个动物像蛇,这个动物像鸡,那个动物像龙,听他讲解的人如果没有见过龙,怎么会不迷迷糊糊呢?所以说,“龙”太常见了,太普通了。

是的,龙是非常常见的,龙不会是一个“能升能隐、能大能小、见首不见尾”的神奇动物,而是和鸡犬猪羊、虎豹蛇一样普普通通的动物,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没有任何值得细述的必要。

你也许会更好奇地问我: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其实这没必要回答,也许我们身边的“龙”还大量存在着,和鸡犬一样,整日里连蹦带跳,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