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5972400000020

第20章 拖延是进步的大敌,培养孩子果断行动的性格(2)

然而,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孩子学得多一些,玩得少一些,最好是一点都不要玩,所以在孩子做完作业后,还给孩子增加新的作业,孩子被书山题海包围着,心里很不情愿,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账,认为:我做的越快,作业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慢一点。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父母最好不要无休止地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而应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放松一下,利用这些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田飞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他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妈妈又给他布置作业,这让田飞很反感。妈妈很理解儿子的心思,她对儿子说:“你现在做5道数学练习题,做完了就可以去玩。”由于题目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田飞加快速度完成作业以求省出时间,这样做作业的效率很快就提高了。随后,妈妈信守承诺,让他自己出去玩。

妈妈的这一招法让田飞改变了很多,以前田飞害怕妈妈布置作业,现在他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主动问妈妈今天该再做几道练习题,然后抓紧时间做题,因为早做完早玩耍,这样使他觉得“快得值”。

同时妈妈还经常表扬田飞,说:“儿子,你真的很棒,做题的速度这么快,而且做得很正确,没出现错误,下次继续努力哦!”有赞扬就有奖赏,妈妈经常给他增加额外的玩耍时间,让田飞很受鼓励,因而学习的时候格外投入。

田飞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她将“规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改为“规定孩子做的题数”,孩子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好。

确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再做半个小时的练习题。”其中做哪些题、半小时做多少题都是不明确的,孩子就学会了拖延时间。而规定孩子做几道题、做哪几道题,目标就明确了,孩子做完这些题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更有动力了。

不少父母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喜欢催促孩子快点做作业,喜欢在孩子耳边唠唠叨叨。而孩子总是把父母的责骂和唠叨当成耳边风,这是因为孩子最讨厌父母的唠叨。既然唠叨的目的是催孩子快点做作业,那么何不改变一下“催法”呢?

父母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信心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所以,要想让孩子做事不再那么磨蹭,父母就必须改变对孩子的评价。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孩子便会受到积极的外部刺激,而这些鼓励的话很容易打动孩子,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加快速度。

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

生活中,做事磨磨蹭蹭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父母感到头疼的是:去帮助孩子吧,孩子磨蹭的恶习会越来越严重;不帮孩子吧,又于心不忍。

早晨起床的时间到了,妈妈一边忙着给孩子准备早餐,一边大声催促孩子起床。孩子在床上伸伸懒腰、打打哈欠,用睡意蒙眬的声音回答道:“哦,知道了,我马上起来。”

可是几分钟后,妈妈发现孩子的房间没有动静,过去一看,发现孩子还在睡。于是急忙掀开孩子的被子,一边嚷嚷,一边给孩子递衣服。看到孩子动作太慢,妈妈着急地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妈妈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

这种现象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因为有爸爸妈妈帮忙。

如果妈妈换一种做法:当孩子磨蹭的时候,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不要帮孩子穿衣服、洗脸,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帮不了你。”类似的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真的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他,他自己也会感到这样做不好,他才会意识到不能磨蹭,因为磨蹭会浪费时间、会迟到。以后他就会加快速度。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磨蹭,就让孩子去体会磨蹭带来的损失吧。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孩子才会对磨蹭有深刻的认识,才会自觉地加快行动的速度。这样,孩子才会养成果断的性格。

曹女士面对女儿的磨蹭,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忽视、不理睬”。

女儿已经6岁了,但是吃饭很慢,时不时跑去看电视,时不时摆弄玩具。要是以前,曹女士一定会不断催促女儿快点吃,但是现在她只说一句:“吃饭要专心,如果我们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那么你的碗你自己洗哦。”然后对女儿的磨蹭行为不予理睬。

如果女儿真的最后一个吃完饭,那么曹女士会坚决要求女儿洗自己的碗。这种情况发生了两次,女儿感觉洗碗太麻烦,于是渐渐专心吃饭,吃饭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女儿做作业也喜欢磨蹭,曹女士同样用这个方法改变了女儿的恶习。她规定女儿在7点半到9点这段时间写作业,到了9点就让女儿睡觉,即使女儿没有完成作业(除非情况特殊,女儿的作业太多了),她也会要求女儿睡觉。好几次,女儿因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后向曹女士抱怨。曹女士就告诉女儿:“如果你每天晚上抓紧时间写作业,就很容易完成作业了,如果你磨蹭,就会浪费时间,当然作业完不成。”通过这样的引导,女儿逐渐改变了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当孩子磨蹭的时候,明智的父母不会反复唠叨、更不会打骂孩子,而是通过说教告诉孩子节约时间、讲究效率的道理,让孩子知道,做事磨蹭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然,一味让孩子去体会磨蹭的代价,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父母还应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更主动地去改掉磨蹭的习惯。

(1)通过游戏来提升孩子动作的速度。

父母可以多与孩子玩一些竞赛的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速度。例如,和孩子比赛穿衣服,看谁穿得快。这些游戏能给孩子带来紧迫感,加快孩子的动作速度。通过不断让孩子感受比赛的“胜利”,让孩子尝到动作快的甜头。

(2)让孩子与自己比赛。

父母可以给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孩子某些动作最初完成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孩子比以前用的时间少了,就要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挑战。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是克服孩子动作慢、磨蹭的直接办法。

(3)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

做事磨蹭,效率自然不高。父母可以帮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做同样的事情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如早上背诵儿歌,晚上练习画画,看完动画片后必须马上做作业(因为不让孩子看动画片而让他做作业,孩子会精力不集中)。

当然了,让孩子做事别磨蹭,让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并不等于让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一味求快、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既快又好,才能达到培养孩子行动果断的性格的目的。

别让孩子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遇到事情时总是左顾右盼,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建议和支持。老师也反映一些学生从众心理严重,有时候自己的答案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不同,马上犹豫起来。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4岁的时候已经有了“权利感”,希望一些事情可以由自己做主,如果父母这个时候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决断力,很可能使孩子以后变得优柔寡断,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小男孩杨帆刚上二年级,课余时间特别喜欢打乒乓球,而对踢足球不感兴趣,但他的爸爸却是个足球迷。

爸爸看到杨帆经常去打乒乓球,就教训他:“别玩小球,那没出息。去练大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