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5972400000003

第3章 赶走自卑和悲观,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3)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挫折可能来源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批评了自己;同学们不跟自己玩,讥笑嘲讽自己……这时期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也不一样,他们会表现出沮丧、失落、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就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摆脱这些由于遭受挫折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否则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得法,孩子学会了乐观面对挫折,那么他们的人生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有一个农村的小女孩,在她9岁时,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头发枯黄得如秋后的野草,脸也蜡黄得像一张陈年的旧报纸,唯一神气的就是她的眼睛,虽然深陷了下去,但仍闪烁着光芒。在孩子的脸上,寻找不到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每天,她的笑声都洒满了病房。

有一天傍晚,她看见清洁工正拎着七八只花篮往外走,于是从中拣出了9朵还没有完全凋零的菊花。她把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然后就开始忙起来了:洗罐头瓶,试着插花,足足忙了有20多分钟。当她擦着额头的汗水让大家看时,人们全都瞪大了眼睛,他们看到在背阴的窗台上的罐头瓶中,小女孩将9朵菊花插成了一个黄圈。

她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是一轮菊花太阳,今后,我们再不会冷了!”一下子,病房里的人们心中感到暖融融的,仿佛冬天的太阳正灿烂地照耀着整个病房。小女孩在手术前对一个病友说:“叔叔,你能不能在我手术期间照顾好我的菊花太阳?病房里的爷爷奶奶需要它来暖心……”

面对病魔,小女孩没有丧失活下去的信念,而是利用她的乐观和爱心为自己和病友排解痛苦,给昏暗的病房带来了阳光。这样的孩子,她的人生将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

其实,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垂头丧气或唉声叹气,如果父母还当面责骂、呵斥孩子,那么只会使孩子更沮丧,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会变弱,更别提乐观对待挫折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度过情绪困境。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家长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用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这“3C”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control(调整)指一种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调整,这是为了告诉孩子:“困难并不等于绝境”;而challenge(挑战)指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挑战,让他学会在令人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commitment(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中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整、挑战和承诺这三个步骤,相信孩子的不良情绪会减少很多。事实上,只要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和行为做出了正确的评价,那么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也就变得比较容易,这样孩子就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了。

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父母都应鼓励孩子乐观对待,而不是让孩子消极地看待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也要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走出受挫的阴霾。当然,教孩子保持乐观的态度、重新振作固然重要,一定的总结和反思也同样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避免重蹈覆辙,最终取得成功。

营造一个乐观且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象,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自信乐观、开朗活泼的孩子。

何洁小时候,或许是父母工作太忙,也可能是父母都很年轻、脾气暴躁的缘故,在她的记忆里,上学的时候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挨打。当时爸爸妈妈奉行的教育理念是不打不成才。每次打她,都有不得不打的理由,当然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学习,何洁和弟弟的考试成绩要是达不到爸爸妈妈规定的名次,都会难逃一打。打完以后父母就会习惯性地说一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

每次挨打以后,何洁就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这种痛并不只是来源于被打,更来源于父母的粗暴和冷酷。因此,在家里她和弟弟很少主动和爸爸妈妈说话,每次都是爸爸妈妈问一句,他们答一句,他们感觉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这种环境下,何洁变得不爱说话、沉默、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的基地,是获得精神安定的场所,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创造出这种家庭氛围的关键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能放低姿态,和孩子成为玩伴,那么对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很有帮助。比如春节时和孩子一起放鞭炮,周末和孩子外出放风筝,和孩子开开玩笑,讲一些幽默的故事,这些都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安全感,让孩子拥有乐观的性格。

苏琴是一名小学生,是一个身心都非常健康的“阳光”少年。她的功课在班上不是最好,但是她开朗、有自信,又乐于帮助别人,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苏琴妈妈觉得,孩子能有这种性格,与他们平时注重跟孩子平等交流有很大的关系。她说:“我们和孩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并不因为她是个孩子就不尊重她,也并不因为我是家长就居高临下。我们相处得就跟朋友似的。”

苏琴妈妈还说,正因为把孩子当成朋友,所以夫妻俩和孩子很容易沟通。一家人会一起去唱卡拉OK,一起跑到电影院去看新上映的影片,还会互相介绍各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然后读给对方听。苏琴妈妈表示,虽然这些都是生活琐事,但是传递了爱和亲情,对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很有意义。

苏琴本人表示,从小爸爸妈妈就尊重她的意见,她在家里总是感觉很快乐:“我和爸爸妈妈关系特别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和我商量,听我发表意见;我有什么事儿也愿意跟他们说。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像和好朋友在一起一样,特别开心、特别快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学习的对象。父母怎样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孩子就会怎样处理自己的问题,如果父母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繁杂小事以及困难,孩子也会学会乐观处事。

如果天下雨了,父母对孩子说:“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把快乐传递给了孩子。如果父母见要下雨了就抱怨,孩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通常而言,乐观且温馨的家庭环境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1)宽松的家庭教育。

宽松,不是说让孩子放任自流,而是指对孩子不要控制过严,压制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孩子小,不懂事,若做错了事,父母应理解并宽容孩子,再加以教导,而不应该呵斥。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事物,学到知识,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快乐的家庭气氛。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内部应该始终充满和睦和快乐的感觉,这样孩子自然会从小形成一种友善的性格,日后与他人相处也比较容易维持融洽和谐的关系。若家庭成员间充满矛盾,甚至经常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孩子耳濡目染,对生活以及周围的人就会失去希望和信任。

(3)健康的居家生活。

合理的、科学的饮食起居,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在这里,父母切忌宠爱孩子过头,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会导致孩子日后养成生活奢侈的坏习惯。其实,受宠过度的孩子往往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们经常不知足。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