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5972400000002

第2章 赶走自卑和悲观,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性格(2)

这位家长觉得好奇,忙问:“此话怎讲?”

朋友说:“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就会发现孩子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就会不由自主地赞扬孩子,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使孩子不断取得好成绩。而孩子取得进步,父母就更加满意,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这位家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又问:“可是,要把期望值降低到什么程度呢?”

朋友告诉她:“这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孩子现在在班里排第15名,你就把期望值定在20名上,这不就满意了么?”

这位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值,两个月后,她惊奇地发现,儿子的成绩真的有了显着的提高,而且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空闲的时候儿子还会哼着流行歌曲,这在以前是不曾有的。

就像跨栏或是跳高一样,如果横栏低一点,孩子就能轻松越过去,他会将这种兴奋心情保持到跨越下一个横栏。但是如果横栏太高了,孩子总是跨越失败,他还会继续兴奋地跨越下一个横栏吗?答案是很明显的。当父母总是不认可孩子的表现时,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度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懂得适当降低一下“栏”的高度,孩子才会轻松越过,接着孩子才会有勇气越过更高一点的“栏”。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哪个家长不对孩子满怀希望、充满憧憬呢?但是家长应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尊重孩子成长与成才的规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对孩子过于苛求、期望过高,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才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自信乐观地成长。

告诉孩子事物的另一面

有这样一个俗谚:如果断了一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断了两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如果断了脖子,那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让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继而排除消极、悲观的思想,对任何事情抱着乐观的态度。即使遇上了挫折,他也会认为那是成功前的必经考验。所以,凡事都永远想好的一面。

在动物园里,有一个小骆驼非常自卑,它觉得自己长得难看极了。有一天,它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眼睫毛那么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帮助挡住风沙,让我们在风暴中也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助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物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难看死了!”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在骆驼妈妈的解释和引导下,小骆驼学会了看事物的另一面,它改变了原来认为自己很丑的自卑心理,变得自信、乐观起来。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也会遇到类似小骆驼这样的困惑,由于没有及时解除困惑,他陷入了片面的思维中,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因此变得闷闷不乐。如果孩子长期这样看问题,则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足,忽视自己的优点,这样他就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产生自卑和悲观的情绪是难免的。

所以,作为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看事物的另一面,当别人都认为这个事情不好时,让孩子努力发掘这件事的好。例如,当孩子被分到陌生的班级时,孩子可能不高兴,心想没有熟悉的同学陪伴,这时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结识新的朋友了。”当孩子的杯子摔在地上摔断了把时,你可以对孩子说:“谢天谢地,还好没全碎,还可以用。”当孩子不小心摔伤了胳膊时,可以对孩子说:“还好没伤到脚,还可以继续跑。”

一个孩子考了59分,非常伤心地回到家。妈妈生气地说:“真没用,连及格都考不到,你整天上课都在干什么?”孩子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爸爸听到妻子训斥孩子,走了过来,看到儿子的成绩后,笑着说:“59分,只差1分就及格了,下次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了。”这时孩子马上笑了。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心情就会不一样。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想,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很美好。让孩子看事物的另一面,是要看事物好的一面,即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这样可以调节情绪,学会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乐观者的故事,让孩子从他们身上看到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好处。

比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罗斯福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卖鞋。雨天她为卖鞋的儿子担忧,怕他的鞋卖不出去,晴天又为卖伞的儿子发愁,怕他的伞卖不掉,整天愁眉苦脸,不得欢颜。有人对她说:“如果你在晴天为卖鞋的儿子高兴,在雨天则为卖伞的儿子欣喜,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给孩子讲这类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在碰到问题时,与其困惑忧虑,不如想开点,忘记苦闷与不幸。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烦恼作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泰然。”父母应当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事物,有时看起来有害的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有益的。

帮助孩子面对挫折与失败

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孩子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那么挫折将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和机遇;如果孩子用悲观的态度对待挫折,对自己感到失望,那么挫折将是孩子成长的坟墓。

有一个国王有两个儿子,他想选其中一个作为王位的继承人,就给了两个儿子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小镇上,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已经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剪了一个洞。

中午,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采烈。国王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钱币丢了,没买到东西!”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兴高采烈,小儿子说他用钱币买了一笔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教训,即在把东西放进口袋之前,要先检查一下衣兜有没有洞。

同样是丢失金币,悲观者用它换来了烦恼,乐观者却用它买来了教训。生活和学习中,孩子总免不了遇到一些失败与挫折,作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批评,会让孩子陷入沮丧的泥淖里,久而久之,则会产生自卑、颓废甚至自暴自弃的心态。所以,面对孩子的挫折和失败,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让孩子逐渐明白“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从而培养其坚强乐观的心态。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来源。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的挫折来源于父母不允许他自己吃饭,或者不允许他玩耍,甚至小小的摔一跤也都可以成为孩子产生挫折感的原因。面对挫折,年幼的孩子通常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表现。此时,父母应该及时安抚孩子,帮助孩子停止这些消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