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出版社的邀请,我认真地看完了年仅16岁的李佳彧的长篇小说《谢谢你让我爱过你》。这个来自山西太原的中学生,用所有的时尚、流行、前卫的文字,以像绵绵细雨一样清新、跳跃的写作风格,温暖而忧伤,深沉而朴素,给我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情态度:岁月悠悠,青春短暂。当我们不知疲倦地走出昨日的星辰,我们的心就跳出了一段起起落落的音符,回首斑斓的青春轨迹,我们不能不浮想联翩。我们留恋青春岁月的芬芳,虽然我们是稚嫩的,但我们用泪和血筑起的青春信念,从来就没有更改过。我们沉浸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也不拒绝风雨交加的不测磨难,当我们经历了只影孤灯、阶前秋雨到天明的孜孜以求的境界,日子就在我们青春节奏中滑落,生命邀约我们迎了又送,送了又迎。
怯怯地期待着,期待着那个蓄谋了许久的日子的到来。面对空空荡荡的屋子,真想推开窗子高声地呼唤而把骚动不安的心事去向路人诉说。难言的潮将涨落的心事置于十六花季的情节里,让一双双幼稚的目光去大胆地窥视那朦朦胧胧的初恋。窗外,那一个纷乱的世界以及那五颜六色的气环灼热着一朵朵初绽的花蕾。不希望这些日子来,可这些日子却已经到来。一行清泪从眼角溢出,一切都没有得到,一次叛逆换来的却只是那么多不解的目光和更多让人心惧的指责。十六岁还没有长大,可十六岁已经学会了忍耐。
自从你在茫茫雨季中走后,思念便在心中定植成一种树。那个雨季便成为分别的背景。思念因期待而倍感季节的温馨。思念是“我”放出的一缕馨风,不知能否吹开你紧闭的心扉?然而,不知是岁月的疏忽仰或遗忘,思念被雨水打湿,沉在心底,无法激起心中的涟漪。在岁月的空隙之间留下淡淡的惆怅和哀怨……在这部小说里,有欢乐也有忧伤,忧伤时,如同片片纷飞的落叶,打湿那一抹晶莹成忧伤的眸子;欢乐时,就像春燕的呢喃,执着于对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的叙说,仿佛打开了一扇春天的窗户,近处的鸟鸣和远处的犬吠,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都清晰悦耳地汇集到一起,欢愉地扑面而来,倏忽将我们围裹在生动而温暖的盎然春意之中。不要苛求“我”,做个温柔如水的乖女孩。“我”喜欢在雨雪纷飞的季节尽情享受冰雪的浪漫,尽管红嘟嘟的手上长着个冻疮,谁说女孩就一定要安静地呆在火炉旁?有时候“我”也喜欢,在黄昏的树林里漫步,踩一地的落叶沙沙地响,“我”也喜欢捕捉倏忽降临的灵感,在键盘上打成几排温柔的诗行。
“我”与尹权尚偶然的邂逅,使平静的心湖激荡起一串串涟漪。“我”的炽热的初恋将“我”推进了那块不应该涉足的芳草地。初恋时纯真的,可一旦失去那一份纯真,世界也就变得灰暗。“我”也觉察自己现在对什么都敏感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足以让“我”想得很远,想得伤神。以往做的事,过后有时会悟到自己错了,现在却不,“我”不由自主地叛逆、逆反,不由自主地对抗着必须要面对的生活和那些人。 “我”不奢求众人喜欢,只求有一种脱俗、清丽的感觉,有一份宁静、自然,何去何从,自己会好好安排,在自由中寻找孤独,在孤独中获得安然。生活给予“我”的,“我”会回报生活。“我”不能亵渎生活,会热爱且调色生活,以证明“我”是个平凡且不平淡的女孩,淡雅芳香永驻世人心间。
纯洁的爱的情感是李佳彧小说中的阳光,透过字里行间照亮了她小说中的几乎所有的场景和细节。叙写略带感伤而又温馨的记忆和隐秘体验,意在记录心灵成长,这也是《谢谢你让我爱过你》这部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李佳彧的笔触细腻、大胆地深入到自己心灵的渊然深处,细致而真实地叙写豆蔻岁月的那些懵懵懂懂心灵成长,以及情窦初开的情感和那些莫名的辛酸过程:既有朦胧的哀怨,也有深深的眷恋;既有刻骨铭心的痛,也有感人至深的爱,但是,没有消极和颓废,没有愤怒和怨怼。总之,十六岁的李佳彧特有的纯真和细腻,给她的小说带来一种纯粹而温柔的品质。
在李佳彧的处女作《谢谢你让我爱过你》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懵懂少年的那些说不明道不明的丰富情感内容。“小男孩侧过头的速度就像一道洁白的闪电,迅速而短促。他疑惑地看着她,沉默了一会儿,哽咽着说:‘妈妈不在了,爸爸也走了,他们都不要我了……’小男孩的睫毛忽然抖动了一下,轻轻的,不易令人觉察,就像即将凋落的羽毛。小女孩不经意看到他脸上一闪而过的心痛。”对很少体验到母爱和父爱的尹权尚的情感生活来讲,“我”占据着像姐姐一样重要的地位。“我”不仅像姐姐一样呵护着尹权尚,而且还让他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其实还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存在着,这个世界上没有孤独的人,只有孤独的心,只要你的心扉愿意打开,温暖的阳光就会进来。在李佳彧笔下,“我”是善和美的化身,她用蘸满浓浓的情感真实地写出了尹权尚对“我”的非同寻常的复杂感情和依赖心理。
尹权尚在青春期懵懂的情感的驱使下,恍然间知道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秘密,陷入了不安和痛苦中难以自拔,于是,两个孩子在似懂非懂间开始经历酸涩的爱情历程。当“我”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尹权尚和江馨玉在一起暧昧的时候,“我使劲儿把手里的那个觉得很重的东西扔进了湖里,看着它慢慢地沉下去,直到湖面恢复平静”,尹权尚发现“我”知道了这一幕,百般解释,而“我”竟然没有理会他跳进冰冷的湖水中找那枚被“我”丢弃的戒指。作者以一种过激的方式,将这种孩子才有的可爱而简单的情感表现了出来:“只听见身后‘扑通’一声,伴随着江馨玉的尖叫——不管他了,他不论是什么样子都不要再管他了”。这两个孩子因为爱以及恐惧而表现出的倔强的执拗和无畏的疯狂里,有一种令人心酸和心疼的纯粹于纯洁,这是一种充满了倔强幼稚的、甜蜜梦意的情感。
再想见到你,“我”是漂泊的雨滴,孤寂的街灯,觅食的小鸟,迷途的旅人;“我”是一首婉约的歌,一篇忧伤的诗。每一次心的落寞,总爱拜读夕阳,芳草萋萋的小路上留下一串沉默的借问,何时,“我”才能再见你那一双蔚蓝的眼睛?如果“我”知道你在水一方,“我”会把自己折叠成一只小舟,泊向你;如果“我”知道你在山的一方,“我”会把自己雕刻成一只小鸟,飞向你。站在风雨中,任凭它。我们紧紧地相依,无言地写着心底里悱恻缠绵的信。我们都不敢说,我们共同编织的那个花环,那个五彩缤纷的花环。今夜,在漆黑的帷幕中,你默默地把它抛入湖中,即使“我”看不见那个五光十色的花环在水中挣扎;即使“我”听得见你在轻轻地啜泣。“我”也和你一样知道,这是必然,因为我们还太小。
梦做得很美丽,也很酸楚,那个五彩缤纷的花环却总能深藏在知心的角落。让我欣赏这部小说的是作者的抒情性,一种像夏日般热烈、春日般温暖的抒情性;还有作者的情感,一种像晨露一般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显然,年仅十六岁的作者的抒情效果是理想的,因为她表现出的不是弱化型的修辞策略,而是在有意或无意中选择了一种强化型的语言风格:“寂寞或许只能说是沉默的,站在小院中矮檐下,卸下雨披,车筐在向下滴水,一滴一滴,不多,仅仅能算有,但还是出乎我的想象,我忘记了,就算车筐再怎么样的结实,也不等于密不透风,长长的走廊上,两行清晰的车轮印踩着月光。在没有灯光的时候,这里似乎就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声控灯过于敏感的表情,充满了这个不大的空间,黑暗的光芒灰飞湮灭。”作者的笔触就像画家落在画布上的彩笔,将人的情感和思维投射到物体的身上,为此来追求一种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美好而生动的修辞效果。
青春是驿动的,因为驿动,才有前路的灿烂和偶然的险绝。我们充满豪情地领略山顶的风景,也曾惆怅地徘徊在布满阴云的山麓;我们可以挥舞青春的旗帜,也会寂寞地向隅而泣。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对缤纷青春的深切反悟。《谢谢你让我爱过你》犹如这个冬天里淡淡的一缕清香,嫩嫩的一片绿叶,静静地保持自己的圣洁,花开在寒冬,一朵洁白的。心,一如海有潮汐也有风雨,但不爱婀娜多姿,香气四溢,不爱赞美的目光和爱恋的火花,因为不曾敢尝试朦胧诗褪色的苦涩,不敢想青春过后的一片黄叶。于是我不敢写这仓促的诗,便将诗心留给少女的嫩绿。所有的日子叠起,用细腻温柔的感情编写最真的童话。那金色的梦和幻想使繁华的凋零升起了欣佩,这朵晶莹的小花点缀了苍白的冬天。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充满寂寞和艰辛,甚至是绝望和痛苦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苦难。当然,作者还小,她还不能够理解和领悟这些,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李佳彧的写作才刚刚起步,就以这部小说来说,她虽然有个漂亮的开端,无可置疑,她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比如精神视野和情感范围的狭窄,人物刻画和矛盾冲突的设置,以及文学的艺术和立意的高度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对“韩式”小说的语言和故事结构的模仿也是致命的缺点;修辞手段的单调和语言风格的单一也是需要正视的不足。希望李佳彧坚持创作,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有一天写出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