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5988500000021

第21章 向上级报告应注意哪些问题(2)

所以说,真正成为一个最高的决策者,不那么简单,他平时的表现,基本就定案了。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曾经说过,不是部属喜欢拍马屁,而是部属不喜欢逆老板的意——你同意就好了,反正是你又不是我负责,我干吗要操心?这才是部属的真实想法。

如果我当老板,部属讲什么,我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我会进一步跟他讲:“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逼他想啊!想不出来没有关系,“回去再找别人研究一下”,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去想。想到下午5:00要下班了,还好,明天还有一点儿时间,晚上再想想。就这样,部属们晚上也不敢不想,一定不睡觉加班思考。

这就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充分利用人的“资源”。我是不太喜欢用“资源”这两个字,勉强用,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讲这种很奇怪的话。我认为,人不是资源,物才是资源;人是宝藏,不是资源,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藏。一个老板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跟着自己的人,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都开发出来。这才叫做会用人。

从部属的角度看,如果老板对你的方案没有表示赞成,你一定要再想,哪能一想就通过的,哪有那么简单。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实话实说,这叫做尽忠截至。什么叫做截至?就是你的智慧统统出来了,只能想到这里。老板就会再问别人,各种塞见互相碰撞就会撞出火花来,那才是最好的决策。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只要有时间就不要旱做决定,这里面是有智慧的。决定太快,后面的变数谁来负责?中国人常说“到时候再看”,就是说到时候所有变数都被自己掌握了,就能够做决定了。今天晚上决定,这件事情由某人主打,大家都没事做了。晚上12:00还做不完,明天你找谁主打?所以,很多人讲办事要快、快、快,我却不这样看,有什么好快的,绝对不可以提倡。

也许有些人会讲,有些事情到时候再决定可能来不及。这里强调的是“到时”,这个“时”很重要,有时间能拖就拖,没有时间就当机立断。

中国人永远讲两句很矛盾的话:有时间拖一拖,时间到了当机立断。时间没有到,不要当机立断,否则只是显示你自己的威风,

而结果往往是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顾。

大师名言

我们能想到的都很有限。

报告要择时、择机,点到为止

部属向上级报告的时候,还要注意时间、地点以及其他需要审时度势的情况。

向上级报告,注意时机

老板打电话给部属:“你来一下。”部属就去了。突然发现老板房间里有客人,此时部属一句话也不要讲,因为你搞不清楚,这客人是在老板的计划之内,还是在其计划之外的。

所以,作为一个部属要安分一点。到了老板那里,先跟客人打声招呼,不要自我介绍(不要透漏自己的身份,因为老板还有可能叫你赶快走)。然后站在那边,如果老板要让你讲话,他自然会叫你,不必急于表现。

如果老板说:“哎,你去倒杯茶来。”那你就要提高警惕:怎么会?这里有人倒茶啊。于是你一定要说:“是,是,是。”然后去倒茶,完事就先回去了。因为这是老板在暗示你赶快回去,赶快溜掉。

所以,很多人经常会误解老板。老板很辛苦,他要权衡大局,他要考虑未来,他是千变万化的。如果部属老觉得那是糟蹋人,大老远地把自己叫来倒茶,这个部属就不懂得识大体,这种人根本就不够资格当干部。所以,如果一个部属头脑不灵光的话,用人的人很痛苦——他不体会老板的苦衷。我们宁可与很聪明的人吵架,也不愿意跟愚蠢的人讲话。这是中国人的个性。

再给大家讲一个观点,我们今天把很多观点叫做朴素价值,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少数服从多数。那才是奇怪!什么是少数服从多数?全世界都在讲少数服从多数,唯有此才叫民主,以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仅此一条而已。其实那是不成立的东西。因为少数人永远是最聪明的,决策权永远在少数人手里。

我不反对民主,但是民主绝对不是最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吵吵闹闹,没有办法决策。如果哪位不信,可以在自己的企业里试试看。

有些观点,其实是谬误,或者是被我们误读了,它误导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动脑筋。

向上级报告的事情会伤害到你的同事,怎么办常常有些部属向上级报告后坐立不安——如果老板什么时候告诉了那位同事,自己就倒霉了。

口出狂言或者祸从口出,都是自找的。可是又不能不报告,不报告老板会骂,但报告了却对自己最不利。

有经验的部属报告时会这样跟老板讲:“这件事情,我跟某人谈的结果,他有一点意见,不过我相信他只是现在这样想,很快会改变的。”你要替对方圆一圆场,不要出卖任何同事,这是报告的一个原则。如果你出卖他,他会报仇,不会放过你的。

如果他明明不对,你又不能不报告,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要轻描淡写,点到为止。你要对老板说:“他目前有一种想法,不过相信他很快会改过来的,目前的想法也许有他的道理。”说到这里,还要看老板的脸色怎么样,老板是不是支持他的想法。但是,真正会当老板的,都不会表现出来——让你摸不着头脑。

你的报告就要报告到好像没有报告一样,点到好像没有点到一样。既尽到了做部属的责任,也没有伤害同事。即便是将来同事听到了,你也可以坦然地面对他,你又没说他不好,他改是他的事,不改也是他的事,你不必担心什么。

主动去向老板汇报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此时,最简便易行而且有效的方式是跟老板的助理打个招呼:“我现在要找老板,报告某件事情方不方便?”你要尊重他一下,听他的意见。如果他说:“你现在最好不要进去,老板正在生气。”你一定要感谢他,这样他才会通风报信。

如果你更聪明一点儿,把事情委托他报告就好了,就说有这么一件事情,让他看机会合适就替你报告一下。他一定会想办法替你争取。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老板的助理会尽心尽力地帮我们做事情呢?

做事情要试一试。先用那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拜托他,试一下。试到很灵光的时候,表示你们关系不错了,而平常你又没有得罪他,就可以再行托付。

中国人真是很讲关系的。你越相信他,他越尽心尽力;你越怀疑他,他越给你耍花样。可是,不能马上就相信对方。所以,我们对人、对上、对下,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不能太快相信,也不能不相信。

从开始讲到现在,我反复强调的好像都是中国人是左右摇摆不定的。撂摆不定是个动态的均衡。你一定要尊重秘书、助理,他会替你搭桥梁。秘书搭出的桥梁很好走,他会提醒你:“你最好不要报告,因为这件事情人家已经先说了。”那你就换一种方式报告。我们中国的领导一般有好几条线,他不会单线流动。他要放好几条线,把从各方面听来的信息做一个综合判断。

部属不主动去找老板是对的

我知道有很多作部属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太愿意主动去找老板的,好像大家都有些畏上的情绪。

其实,我们要做到让老板找你,而不要你总去找他。怎么样才能做到让老板找你,这是学问。一个人总去找人家,让别人烦都烦死了。他看着你问:“你来干吗?”你会很难堪,如果你说自己有重要事情,他心里会想,重要事情还轮得到你吗?

一个人要做到老板非找你不可,你就有前途。天天去巴结老板,天天跟着老板走,反而没有前途。

我们一生的前途在哪里?在开会。你想,平常大老板怎么会注意到你?他根本不会注意到你。可是开会没办法,他必须坐在那里,坐那里没事干了,只好看每一个人,这是老板会注意到你的唯一时机,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表现。可是你一表现,你的顶头上司就会打击你,还是很冒险,可是你又不能不冒这个险。

一个人要把握住开会的机会,要表现到让老板对你印象很好、但是你的上级不会打击你。老板事后会找你,只要找过几次,你的上级就习惯了。一有事老板就想到你,你就变成红人了。以后其他所有事情你都不用做了,就开始做两个字——其他,专门做其他,然后就青云直上。

大师名言

部属向上级报告时要注意选择时间、地点以及其他需要审时度势的情况。

思考

有些上司天天做指示,但要做到会做、做好,还需要学习。上级如何对下级做指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