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美国人讲话的语速是平均每分钟125~150个词。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这个演讲中,马丁·路德·金以明显慢于平均语速的每分钟92个词涓涓流水一般开篇,但到结尾时,却达到了暴风骤雨般的每分钟145个词,令人血脉贲张、情绪激动。《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得益于其精彩的内容,更得益于马丁·路德·金对语速与情感之间关联的精准把握和完美诠释。
如何练习语速
首先,要仔细阅读讲稿,用笔在自己认为应该提高音量、加快语速、加重语气以及停顿(加重语气和停顿后面会讲到)的地方做标记。然后,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最好要录音。因为,只有当演讲录下来进行回放的时候,才能非常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语速究竟是快是慢,而且是不是在该快的时候快,在该慢的时候慢。另外,对于那些拖长音、重复、口头语等不良的语言习惯,大多数朋友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有在听录音回放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纠正和克服。有很多学员对我说:“一听录音大吃一惊,严重怀疑这是否是自己讲的。”原来,他们想象中的演讲效果可不是这样的。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你演讲的真实状况,你的想象和你演讲的实际效果是有出入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强烈建议大家在练习演讲的时候最好录音,而且要反反复复地多录几遍。听录音就和照镜子一样,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然后再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去练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重复若干遍以后,演讲自然会渐入佳境。
(4)第四,适当停顿
停顿在竞聘演讲中是最不应该被忽视,但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有一位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曾经感叹说:“不少人发表重要讲话或介绍情况时,屏住呼吸,一口气也不敢喘。我不明白,他们可怎么受得了?”事实上,“一气呵成”的演讲不仅演讲者受不了,听众又何尝受得了呢?
停顿是什么?我们可以把演讲中的停顿,形象直观地理解为书面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如果给你一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文章,看着该是多么吃力啊!同样的道理,演讲中如果没有停顿,就和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一样,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有停顿的演讲,演讲者讲着从容,听众听着也舒服。没有停顿或停顿不到位的演讲,对演讲者和听众来说都是噩梦。
停顿的功能
停顿的时候,演讲者虽然一言不发,但其传递的信息量及其作用却非同寻常,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具体来说,在竞聘演讲中,停顿具有三大功能:
停顿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演讲者想要突出强调某些重要的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提高音量,用高八度的声音引起听众的注意,这是比较直接的做法,也是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停顿。这一招,美国前总统林肯“玩”得相当好。当他要讲一项重要内容时,他会倾身向前,直视听众的眼睛,足足有一分钟之久,一句话也不说,那场面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可以说,因停顿而带来的突如其来的沉默,和突然提高音量有异曲同工之效。
停顿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众所周知,优秀的老师不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股脑地把知识全都倒给学生,而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进而得出结论。竞聘演讲要引起听众的共鸣,可是这个共鸣并不是演讲者在讲台上一味地自说自话就能产生的,而需要演讲者去引导。停顿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方式。比如,如果演讲者说完“我认为凭借以下优势,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后,紧接着就一、二、三地列出自己的优势,那对听众来讲就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相反,如果演讲者不急于道出自己的优势,而是停顿几秒甚至十几秒钟,那么在这一空白时间里,听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一想,他会说什么啊?他的优势是什么呢?这样,听众就变成了主动地思考。和被动接受比较起来,主动思考的听众更容易和演讲者产生共鸣。
停顿可以起到控制的作用。有很多学员问我,怎么才能使自己在演讲台上显得更为自信,更具掌控力,气场更强?我的答案就是:要学会停顿。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或许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并不会觉得太别扭,但如果让我们站在台上什么也不说,几秒、十几秒甚至更长时间面对台下鸦雀无声的听众,那可真是煎熬。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敢于停顿,能够在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的静场时间里镇定自若,并以眼神、面部表情等与听众积极交流的演讲者,很显然会比做不到这些的人更具权威性,更有掌控力。温家宝总理在讲话时通常语速不是很快,而且经常会出现比较长时间的停顿,有时一停就是几十秒,这是他演讲时一个特有的风格。没有人挑剔他讲话慢,更没有人质疑他长时间停顿是不是因为忘词了。正是略慢的语速和大胆的停顿,才更加彰显了温总理无与伦比的领袖风采,让人肃然起敬。停顿,是信心和领导力的最佳体现。
停顿的使用方法
既然停顿在竞聘演讲中如此重要,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不是的。停顿虽然非常有用,但是也不能滥用,该停的地方要停,不该停的地方绝不能停。刚才把竞聘演讲中的停顿,直观形象地理解为文章中的标点。那么,如果演讲中停顿不当,就和写文章点错了标点一样,所表达的意思就可能完全变了。
有一个笑话,一个人请他的朋友去饭店吃饭,这个人非常要面子,进饭店就对服务员大声嚷嚷:“小姑娘,给我们上你们这儿最好的酒、最好的菜!”这个女服务员是个老实孩子,她高高兴兴地拿来一瓶茅台,对这个人说:“先生,这瓶酒我给您开了?”这人一看是茅台,吓坏了,他本来只是想撑撑面子、说说大话,哪想真要这么贵的酒啊。一着急,说话都不利索了,他本来想说:“开玩笑!”可一大喘气,“开”了半天,“玩笑”这两个字也没说出来。那个服务员动作特别麻利,听他说“开、开……”的时候,这瓶酒早已经打开了。停顿不当,白赔了一瓶好酒。
在竞聘演讲中,因为停顿不当闹笑话、影响表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有一次,我去某单位做竞聘演讲的特邀评委。有一位女士在演讲中就闹了一个笑话。她竞聘的是“总经理助理”,她本来想说:“我非常热爱总经理助理这一工作。”但是,她那天太紧张了,而且准备不足,稿子都没有背下来,是站在台上读的。当她读到“我非常热爱总经理……”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翻页。在正常情况下,这里是不应该有停顿的,即使是翻页,一般人也能非常流畅地把后面的话说出来。但她由于很紧张,因此在“我非常热爱总经理”这里居然停下来翻页了,她这一停,底下的听众先是一愣,然后是哄堂大笑,她自己也尴尬不已。由此可见,在竞聘演讲中恰当的停顿是何等重要。
那么,在竞聘演讲中,怎样的停顿才是恰当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弄清停顿都有哪几类。为了简单起见,我把停顿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停顿和非生理性停顿。
生理性停顿。就是讲话者根据喘气的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在竞聘演讲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生理性停顿。首先,不能语速太快,否则说着说着就会上气不接下气,不得不停下来,这时如果恰恰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就会影响听众对演讲的理解。其次,即使不是语速奇快的被迫停顿,演讲者在换气的时候,也要注意断句,不能割裂语法结构,不能影响句子的连贯性和语义的完整性。
除了生理性停顿,其他的停顿都属于非生理性停顿。在非生理停顿中,演讲者应该做好两点:
标点停顿。即竞聘演讲稿中有标点符号的位置,反映在实际演讲中就是停顿。停顿的时间原则是:逗号、冒号略短,分号稍长,句号、叹号、问号和省略号再长一些。此外,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应该停顿,停顿的时间比句号等的停顿时间更长一些。
强调停顿。在实际演讲中,有的时候在讲稿中明明没有标点符号,但如果停顿一下,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还有的时候,虽然讲稿中有标点符号,但如果一气呵成则更有冲击力,这种时候则不停为好。也就是说,实际演讲中的停顿和讲稿上的标点符号有重合的地方,但也有不相同之处。例如,当讲到情绪激扬的排比句的时候,虽然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不停顿;当要强调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的时候,虽然讲稿上没有标点符号,但最好停顿一下!有一位竞聘者在演讲结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由衷地希望我能够成为大家的选择!”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的间隔,但在演讲的时候,这位选手在说完“由衷地希望”后顿了一顿,接着加重语气说出“我”这个字,然后,又停顿了一下,最后提高音量,以“能够成为大家的选择”把整个演讲推向了高潮,取得了非常好的演讲效果。
理解了上述要点,并且在实际演讲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竞聘演讲在停顿方面就臻于完美了。
(5)第五,转换语气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平淡淡,在情节上缺少跌宕起伏的文章不吸引人;同样,平铺直叙,没有语气上轻重强弱变化的演讲也同样乏味。
什么是语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也就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在汉语中,同样一个字,由于说话者语气的不同,会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含义,这也正是汉语的奇妙之处。比如,一个简单的“啊”字,就可以读出很多种含义,包括惊讶、抒情、疑问、痛苦、无奈、承诺、搪塞、追问、称赞、恍然大悟……
既然语气是多种多样的,那是不是在竞聘演讲中要频繁变化语气,把各种语气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呢?并不是这样的。竞聘演讲作为公众演讲中的一个分支,是具有其独特性的,竞聘演讲在总体风格上要沉稳与激情并重。介绍自己的竞聘优势或谈以后的工作设想,都是一种说明,这就需要演讲者用陈述的语气进行表述,就像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而在开场白和结尾的时候,感情的成分要更多一些,这时候就要靠重读、加重语气,包括前面讲的提高音量,加快语速等来彰显演讲者的热切与投入。
因此,竞聘演讲说到底是以陈述为主并适当加入感情色彩的组合,这要作为竞聘演讲的主基调。当然,关于公众演讲中的语气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和竞聘演讲关系不是很大,在这里就不过多涉及了。
以上从五个方面讲解了竞聘演讲的有声语言,这五个方面绝对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需要特别强调以引起听众注意的,演讲者就要提高音量、加重语气,并伴以加快语速、停顿等。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演讲中的抑扬顿挫之美,希望大家在竞聘演讲中用心体会。
要点
竞聘演讲对声音的硬性要求:
1.吐字清晰。
2.放开音量。
3.控制语速。
4.适当停顿。
5.转换语气。
态势语言——让情感绽放
态势语言,又叫肢体语言、动作语言,在演讲中是一种伴随语言。态势语言是通过演讲者的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配合有声语言一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
小实验
态势语言在整个演讲中占55%的比重,为了印证这一观点,我找来20名大学生志愿者,10人一组分成两组,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里。然后让他们听同一个人的同一篇竞聘演讲。不同的是,第一组大学生,只让他们听音频;第二组大学生,只让他们观看视频。最后,请他们分别给演讲者打分。结果,第二组听众所打的分数明显高于第一组听众。
竞聘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进行的直接互动,听众不仅要听其声,还要察其颜、观其行。竞聘演讲应该是听觉、视觉与情感上的多重震荡,每少一重震荡,感染力自然就会相应降低。比如,当竞聘者讲到决心式的语句时,眼睛应该是炯炯放光的,表情应该是热切而诚恳的,手势应该是有力度的,再加上演讲者语音、语速、语调等各个方面的配合,一种组合式的互相烘托、互相映衬的状态,才能形成演讲中最强的冲击波。相反,如果演讲者的声音、表情、动作和其所讲的内容是不相符的,尽管文字火热激扬,但演讲者却面无表情,波澜不兴,那听众听着肯定很别扭。因此,一定要明确,在竞聘演讲中,态势语言不是点缀,它可以让情感绽放。
1.态势语的三大忌讳
态势语虽然极为重要,但是,要用好态势语却并非易事。首先谈谈运用态势语的三大忌讳:
(1)一忌不用
所谓不用,就是演讲者在整个竞聘演讲过程中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态势语。
如果一个人畏畏缩缩地上台,上台后手足无措,表情呆板,眼睛不敢直视听众,自始至终埋头念稿子,那么,这个人真是太紧张了。竞聘者一旦暴露出自己的紧张恐惧,不管稿子写得多么精彩,工作设想写得多么缜密、完美,已经先失一分了。因为看一个人是否称职,是要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对于竞聘者来说,充满自信,具有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困难局面的能力,应该是必备的素质,也是胜任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如果连站在台上演讲都怕成这样,那么,一旦遇到更危急的情况,还不干脆直接举手投降了?这样的人怎么委以重任呢?
(2)二忌频用
所谓频用,就是演讲者在整个竞聘演讲过程中非常频繁地使用态势语。
在演讲中,态势语是一种辅助语言,一种伴随语言,无论它多么重要,其目的也是为表情达意、传递思想服务。如果在台上频繁地使用态势语,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就会给听众一种非常闹腾的感觉,听众会觉得眼花缭乱。大家光注意你的表情动作了,冲谈了对你演讲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对你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3)三忌做作
所谓做作,就是演讲者在整个竞聘演讲过程中态势语使用极不自然。
这么多年,我成功辅导过众多参加竞聘演讲的朋友。在辅导初始阶段,我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我发现,有的人为了手势而手势,为了眼神而眼神,有的时候说完一句话突然想起来这个地方有个手势忘记做了,怎么办呢?补一个吧。于是就出现了话音已落,手势才出的滑稽现象,人为割裂了声音和手势的关系,要多生硬有多生硬。还有的人,喜欢做那些大开大合的大动作,一会举手,一会握拳,动作非常夸张,也会给人以做作的感觉。
2.态势语的运用方法
喜欢武侠小说的人肯定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无招胜有招”。“无招胜有招”指的是当武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就可以任意发挥,出神入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功夫练“神”了。在竞聘演讲中,态势语运用的至高境界也是“无招胜有招”。也就是说,演讲者在使用态势语的时候是下意识的,是不自觉的,无论是动作、眼神还是表情,都是随着语言的流淌而自然形成的,这样一种最自然的态势语,也是最舒服、最赏心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