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5988800000015

第15章 演绎独具风采的两种语言(4)

虽然和“朋友型”的听众对视可以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对演讲非常有帮助,但是,如果演讲者总盯着那么几个人看,势必会冷落了其他听众,那“得罪”的人就太多了。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目光必须要扫视听众,照顾全场。所谓扫视,就是演讲者的目光要以听众席的中间部分为中心,由左到右,再由右及左,交替进行,这样所有的听众都会感觉到你在注视他,并自然而然地应和你的目光和情绪。在扫视的过程中,演讲者可以将目光在“朋友型”听众的脸上多停顿几秒,吸取完“力量”以后继续扫视全场。

(6)手

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特别是那些登台次数不多、演讲经验不足的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手足无措”,手和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手和脚各得其所呢?我给出两种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有讲桌演讲的解决方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竞聘演讲的讲台上都会有一张讲桌,更隆重一点的还会在讲桌上摆上鲜花。应该说,这是对演讲者最为有利的布局。因为齐胸的讲桌遮挡了胸部以下的肢体,只要头部放正,肩部放松就可以了,腿部的姿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比较重要的应该就是手部的处理。我建议把双手自然地、轻轻地搭在讲桌上或讲桌的两侧,身体微微前倾即可。手自然地扶住讲桌,这个态势语表达的是沉稳、自信、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讲时,经常用的姿势就是以手扶桌。另外,以手扶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演讲者做手势。讲桌是手势的起点,也是终点,做完一个手势之后,可以把手重新放到讲桌上,这样手就有所“措”了,自然也就不会乱放乱动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手扶桌时,两手间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肩宽。如果讲桌宽度适宜,我们可以把手扶在讲桌的两边;如果讲桌比较宽,我们应该自然地把手往回收一收,不要去够讲桌的边缘,否则身体会过分前倾,甚至趴在桌子上,这样的姿势是相当不雅观的,而且也不利于演讲时的发声和换气。

无讲桌演讲的解决方案

在极个别情况下,演讲台上是没有讲桌的,演讲者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听众面前。失去了讲桌的遮挡和依傍,演讲者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说站。因为没有讲桌,所以演讲者的站姿就非常重要了。站的时候一定要直,双脚自然分开,挺胸、收腹,目光平视,玉树临风,镇定从容。其实,无论是否有讲桌的遮挡,演讲者都应该站直了。只不过如果面前有个讲桌,演讲者腿部即使有点小动作,底下的听众也不容易觉察。如果没有讲桌,听众把演讲者的全貌尽收眼底,这实际上增加了演讲的难度。

所以,在没有讲桌的情况下,演讲者就更应该站直了,千万不要驼背、猫腰、缩脖、屈腿、晃腿等。我们都知道,敬爱的周总理只有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但他站立的时候像青松一样,挺拔伟岸,给人的感觉比他的实际身高要高出很多。对于小个子的竞聘者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励志典范了。其实,对于高个子的竞聘者来说,站直了也非常重要。一般个子比较高的人,讲话时容易驼背,而驼着背站在台上是非常难看的。所以,高个子的人要有意识地注意或矫正驼背这一不好的习惯。总之,演讲者要“站直了,别趴下”!

再来说说手。站直了以后,背手肯定不行,我们是来竞聘的,不是来视察工作的,还是不要摆这个谱。把手插口袋里或者抱在胸前也不行,因为这样的动作太休闲、太随意,不是职业仪态,也显得不那么礼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一个立式话筒,演讲者不用手持麦克风,这时双手交叠放在小腹前,这样看着比较美观,也方便在演讲中做手势。如果只有一个手持话筒,我们可以单手持话筒,另外一只手自然地垂在腿的一侧,也可以两手轮换拿话筒,闲着的手用来做手势。如果是无线话筒,我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在讲台上随意走动,那采取边走边讲的方式好不好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非常洒脱,有的人认为有失沉稳。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力主某些公众演讲(比如产品发布会演讲)最好采用走动式演讲,但是,我并不赞同竞聘者在台上边走边讲。理由很简单,竞聘演讲最终目的不是取悦,而是说服评委和听众信任自己、选择自己。所以,这样的演讲是偏严肃的语境,如果演讲者在台上走来走去,会对听众产生干扰,不利于听众对你所讲内容的理解以及做出正确的判断。换句话说,走动式演讲,和前面谈到的手势过于频繁一样,是“形式大于内容”了。

(7)手势

我个人认为,手势是最没有一定之规的,最流畅的手势应该是随着语言的流淌自然而然地做出来的。比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招牌动作是“搬砖头”,他在讲话的时候手习惯于搬来搬去;再比如,《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蒙曼,她的几个习惯动作,我们看着也很舒服。所以,一讲到手势,不要一下子就想到电影中列宁、希特勒等的动作幅度非常大的手势。有人认为他们当时演讲的场面非常大,而且多为露天演讲,只有幅度大的手势听众才看得清楚。但是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做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虽然底下人山人海,但马丁·路德·金根本没有劈掌、握拳、举手等动作幅度非常大的手势。可见,手势幅度的大小和演讲场面的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更主要的还是与演讲者的动作习惯和爱好有关,其他人不宜去盲目模仿,否则动作会显得生硬、不协调。

那么,做手势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呢?可以,但必须是在恪守一定原则基础上的随心所欲。关于手势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必须要遵守,比如,不能竖中指,不能对听众指指点点,不能挑起大拇指对自己等。除了这些约定俗成的不能做的手势,还有以下几种在竞聘演讲中可以采用的手势,大家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并设计自己的手势语言。

实际手势

什么是实际手势呢?就是手势所展现给听众的信息和演讲内容是完全吻合的。比如,演讲者在谈工作思路的时候说“上任以后,我将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伸出三个手指,这个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完全吻合的;再比如,演讲者在说“我先来谈第一方面”的时候,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一(要注意不能是中指),或者演讲者扳着手指数“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这些都是实际的手势。在竞聘演讲中,实际手势所占的比重还是不小的。因为,竞聘演讲比较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进行条分缕析的说明,几方面的特长,几点优势,从哪几方面开展工作等,反映在手势上都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进行强化。

模拟手势

模拟手势是相对于实际手势来说的。具体数字可以用实际手势表现,那么,像加大力度、拓展市场、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等表现程度的内容,就需要用模拟的手势,进行高低、大小、快慢、强弱等的模拟展示。比如,我们可以以手掌向下压表示降低成本,以双手由内向外推出表示拓展市场,以手掌由下向上抬起表示提高效率等,这些也是竞聘演讲中经常会用到的手势。

表意手势

所谓表意性手势,就是可以强化要表达的情感或情绪的手势。因为竞聘演讲的工作思路部分以陈述、分析、论证等为主,所以表意手势多用在开场白、优势介绍和结尾这三个部分。比如,在谈竞聘优势时说“我深深地热爱这份工作”,可以把手放在胸前,用这个表意的动作来强化和烘托“热爱”这个词,以更好地感染听众。再如,当演讲者在结尾说“由衷地希望我成为大家的选择”时,说“由衷地希望”时可以将手放在胸前,说“成为大家的选择”时,可以双手分开指向听众,这也是示意性动作,对演讲者表情达意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在这些手势的基础上,为自己设计几个大方舒展的固定动作。你不妨对着镜子说一段话,在说的时候,配合以适当的手势,并从中找出哪些手势自己做着最自然、最舒服,然后强化这些手势,让其成为你的习惯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在演讲的时候,这些手势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而这些也成为你区别于他人的招牌动作。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练习的时候,不光要注意练手势,还要练习手势和手势之间、手势和常态演讲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以及手势和目光、表情等的整体配合。有些演讲者,单独的手势做得很漂亮,但手势之间的衔接不好,手势和常态动作的切换也有问题,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生硬做作。看那些手势自然大方,如行云流水的人,他们手势和手势之间的衔接和切换做得是非常好的。

到这里,竞聘演讲的态势语就全部讲完了。最后,再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在竞聘演讲的全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不文雅、不礼貌的行为,比如插口袋、叉腰、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抻衣服、理头发、正领带甚至抓耳挠腮等这些小动作。另外,在上台演讲之前一定要关闭手机,虽然演讲者不至于随意到在演讲的时候接听电话,可一旦有电话打进来会使演讲者分神,还是关闭为妙。“细节决定成败”,希望大家要特别留意细节。

要点

态势语言的三大忌讳:

1.不用。

2.频用。

3.做作。

态势语言的运用方法:

1.上台:脚步轻快;挺胸抬头,面带微笑;带稿上台无需遮掩。

2.下台。

3.鞠躬:先站定,再鞠躬;手摆放,要自然;鞠躬后停五六秒。

4.表情:微笑;自信;热切。

5.目光:用虚视缓解紧张;用凝视增强自信;用扫视照应全局。

6.手。

7.手势:实际手势;模拟手势;表意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