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5988800000016

第16章 练就沉着从容的应对技巧(1)

控场——展现急智的良机。

答辩——从从容容才是真。

控场——展现急智的良机

控场,就是有效调动情绪、掌控演讲现场的意思,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hold住”。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场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主动控场和补救控场。

主动控场的关键点在“主动”二字,也就是通过演讲者有意识的、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去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追求最佳的演讲效果。仔细思考一下,前几章所讲的内容,实际上都属于主动控场的范畴。因为,无论是有效克服演讲的紧张恐惧心理,还是书写精彩的演讲稿,以及对声音和态势语的精准把握,所有这些,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竞聘演讲更生动、更精彩、更吸引听众,从而更好地控场。因此,竞聘者为争取演讲成功所做的一切努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主动控场。

那么,什么是补救控场呢?通常指以下情况:虽然演讲者为演讲做了必要的准备和努力,但实际的演讲效果不甚理想,或者在演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尴尬状况,为了扭转局面,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演讲者要及时做出反应,或是迅速对演讲内容进行调整,或是妥善应对突发状况,积极补救。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主动控场称作未雨绸缪,那么,补救控场就是亡羊补牢。

因为主动控场在前面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所以,在这一节重点研究补救控场,为了简洁起见,我们将其称为控场。

1.控场,心态比技巧更重要

控场有没有特别有用的技巧?如果非要找出通用的所谓控场技巧,只有两个字——心态。在控场这件事上,心态永远比技巧重要。

为什么如此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呢?因为,很多人在演讲时如果忘词了,或者演讲过程中麦克风出现故障了,或者开场白和其他人的开场白撞车了,那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恐惧、沮丧、郁闷,甚至焦躁。越是紧张、焦虑、郁闷,就越会产生情绪上的抑制作用,阻碍思考和反应,应对乏术,到头来把演讲搞得一塌糊涂。而控场恰恰是一种应急反应,需要的是沉着、机敏和智慧。所以,牢记一句话:要想控场好,先要心态正。那么,针对有效控场,演讲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呢?

首先,要处之泰然。“人在江湖飘,难免不挨刀。”演讲中出现一些意外甚至是让人不快的情况都是有可能,而且是正常的。如果在演讲过程中突发状况这把“刀”落在我们头上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接受,而且要受之泰然,而不是抱怨,不是怨天尤人。竞聘演讲中发生意外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抱怨也无济于事。

其次,要受之怡然。对于竞聘者来说,处之泰然可能比较好接受,但说到受之怡然可能就不理解了。碰到倒霉的事不埋怨、不抱怨就已经很不错了,怎能欢天喜地地去面对呢?

小故事

有一次,林语堂要参加一个万人演讲,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形象,他特地去香港定做了一套西装。这套西装在演讲前一天的下午送过来了,林语堂一试,非常合身,美中不足的是裤子的右裤脚比左裤脚短了一公分左右。当时还有三个人注意到了,这三个人就是林语堂的老母亲、妻子和16岁的女儿。西服再送回去改肯定是来不及了,林语堂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一般人都不会留意,就把西服收了起来。

晚上,林语堂的老母亲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名望,怎么可以穿一个裤脚长、一个裤脚短的西裤去演讲呢?于是她悄悄起身,把左裤脚剪了一公分,并缝好熨好,安心睡觉去了。

林语堂的妻子也睡不着。到了午夜,她也悄悄起身,把左裤脚剪了一公分,并缝好熨好,安心地睡觉去了。

天快亮的时候,林语堂的女儿醒了。她也来到更衣室,把左裤脚剪了一公分,并缝好熨好后回房小睡了一会。

林语堂一大早起床,换好衣服出来后,大家都傻了:昨天明明右裤脚短了一公分左右,今天怎么反而左裤脚短了这么多?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林语堂决定,就穿着这身衣服去演讲!

主持人介绍完,林语堂从容地走上讲台,台下掌声如雷,当然,掌声中还夹杂着阵阵笑声。待掌声和笑声平息下来之后,林语堂将裤子的故事娓娓道来,最后他说:“世界上最真、最纯洁、最伟大的爱都会出现沟通障碍;世界上最真、最纯洁、最伟大的爱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话音未落,台下再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般人会穿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裤子在上万人面前演讲吗?但林语堂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失误恰好是一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他好好地“秀”了一把,以现身说法对沟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充分展现了他的深刻、睿智。这可以说是受之怡然的典型案例。抓住受之怡然这个机会,变不利为有利,将坏事变好事,也正是控场的核心和精髓。

2.竞聘演讲中控场的实用技巧

在竞聘演讲中,演讲者由于自身的失误而导致最常出现的三个问题:忘词、口误和失态。

(1)忘词——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

在竞聘演讲中最害怕什么?恐怕有一半多的人都最怕忘词。但是如果你不示意听众你忘词了,听众又怎么知道你忘词了呢?听众只是在听你演讲,而不是在看你的稿子,他们并不知道你打算讲什么内容,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忘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秘密。

如果忘词以后你能非常从容镇定,并迅速找出替代语句,而不是以惊慌失措、张口结舌、抓耳挠腮,或反复重复上一句话等表现提醒听众你忘词了,那听众根本觉察不到。而且,即使你所使用的替代语句使得句与句之间衔接的不是很紧密,只要不影响整体表达,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听众是善忘的,也许他们听到后面的精彩之处,就把前面的小小瑕疵忘记了。

那么,一旦忘词了,具体该怎么做呢?有三个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技巧一:置之不理

因为听众事先并不知道我们要讲的内容,所以如果忘词,可以采用置之不理的方法,跳过去,接着讲下面的内容。比如,原计划讲五点工作设想,当讲完第二点的时候,忘记第三点是什么了,这时可以稍做停顿(不要害怕停顿,因为要点与要点之间本来就应该有停顿),理一下思路,直接讲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在继续讲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讲的过程中,某句话或者某个信息的刺激会帮助我们回忆起被遗忘的内容。这时,千万不能改变演讲的顺序,而要把当前讲的这点内容全部讲完后,再把回忆起来的内容放在下一条,或者干脆把它作为最后一点。由于听众并不知道你本来想先讲哪个问题后讲哪个问题,因此没有必要使用连缀或过渡的话语告诉听众你改变了讲话的顺序,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第二种情况是,直到把后面的内容全部讲完,还是没有回忆起自己遗忘的那部分内容,怎么办呢?如果你事先没有向听众说明你要讲几部分内容,那么,你就可以结尾了,遗忘的内容就不用讲了。这样做,虽然你的工作思路没有阐述完全,不够丰满,但总比想讲又磕磕巴巴地讲不全效果要好。但是如果你已经告诉听众你要讲几点内容了,那么就得运用第二种技巧了。

技巧二:巧妙遮掩

巧妙遮掩,是在竞聘演讲中对付大段遗忘比较有效的方法。假如我们在谈工作思路之前说:“……我将不遗余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可讲完第二方面的举措以后,怎么也想不起第三方面了。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补救的办法:

一是“抓词”,就是把我们最熟悉的内容拿过来讲。比如,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勤政廉洁等。相信大部分人对诸如此类的内容能够张嘴就来。用它们临时来填充工作思路,虽然不完美,而且有官话、套话的味道,但至少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而且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恐怕也就是这些内容了。这样随机处理一下,就可以把忘词的尴尬巧妙遮掩过去了。

二是“套用”。如果连上述那些熟悉的内容都组织不好,或者真的不愿意说这些大众化的语言,那就简单套用一句话:“没有执行就没有一切。我的第三条工作措施就是把前两条工作设想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工作实际中!”大家看,明明是自己忘了,但这么一处理,反倒突显了执行的重要性,不但进行了巧妙的遮掩,而且使听众觉得这样的提法新颖、有气势,与众不同。

技巧三:提纲挈领

小时候背课文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背得非常流利的一篇课文,可能会在某个地方突然卡住了,后面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如果有人提醒一句话,或者只提醒一个词,我们就会很容易记起下面的内容,然后滔滔不绝地背诵下去了。

背课文是这样,背演讲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实际上,忘词更多的是指某个记忆结点上的短路,而不是全部或大部分内容真正的遗忘,更确切地说就是对这些关键信息的遗忘。只要想起这些信息,后面的内容就会如江河奔涌了。基于这个道理,建议大家采取提纲挈领的办法,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把演讲稿中的关键点以及背诵稿件过程中经常卡壳的易遗忘点做成提纲,写在小卡片上或者掌心上。这样,一旦你遗忘了这些关键信息并阻断记忆的时候,只要用眼扫一下,就会很容易地回忆起下面所要讲的内容。而且,如果你进行了这样的准备,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忘词也不怕,因为你有准备,这样一来,你的心态就放松下来了,反而不容易遗忘了。

温馨提示

忘词后千万不能做的事

惊慌失措、抓耳挠腮、左顾右盼。

用“嗯……”“那个……”“这个……”等口头语来填补讲话的真空。

反复重复上句话的内容。

鞠躬下台当逃兵。

(2)口误——不必耿耿于怀的瑕疵

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脑口不一的现象。比如,脑子里想的是张三,嘴里叫成李四,把“现在开会”说成“现在散会”,把“安静,别说话”讲成“别安静,说话”等。不但普通人会出现口误,就连国家政要、著名演讲家、著名主持人等都难免口误。比如,媒体就曾罗列了美国前总统布什执政期间的十大爆笑口误;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主持2008年春节晚会的时候,也发生了“作为军人的丈夫”(应该是“作为军人的妻子”)的口误。因此,对任何人来讲,口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发生口误后,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在意,耿耿于怀。

我将口误分为一般性口误和严重口误。一般性口误,就是对语意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的口误。发生这类口误时,只要及时更正过来就可以了,绝大多数听众不会那么苛刻,非要抓住你的口误不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在《百家讲坛》讲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过程中常常有说错话的情况,比如说错人名、地名、念错读音等,她当即就不慌不忙地予以了更正,听着不但不觉得别扭,还有很真实的感觉。我们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无关大局的口误,不妨学学蒙曼,及时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严重口误就是指严重影响语意,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重大口误,比如出现观点性的错误、立场性的错误等。但是出现这样错误的几率并不高。如果非常不幸,出现了严重口误,就不要遮遮掩掩了,那是根本遮掩不住的。怎么办?必须要给出正确的信息,及时改正过来。

温馨提示

口误后千万不能做的事

惊慌恐惧、方寸大乱。

使用“不对,应该是……”“哎呀,错了……”等更容易放大错误效果的语言去修正自己的口误。

鞠躬下台当逃兵。

(3)失态——可以一笑置之的插曲

演讲者的衣服扣子没有扣好,领带打歪了,裤子的拉链开了,或者演讲者失手碰翻了讲桌上的水杯,上台的时候被障碍物绊倒等,都可以称之为失态。在演讲中,失态时有发生。

小故事

2008年10月13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白宫举行庆祝哥伦布日晚宴,当时在美国访问的前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应邀出席并讲话。贝卢斯科尼走上讲台,面对宾客发表祝酒词时,不小心撞在讲桌上,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劲,居然将讲桌台面撞了下来。为了能继续对着台面上的麦克风发表演讲,贝卢斯科尼不得不手捧讲台,弯着腰去就话筒,堪称极品失态了。

连大国政要都遭遇这样的糗事,那么,我们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沟沟坎坎的麻烦事也应该释然了。我建议,将竞聘演讲中的失态看作调节气氛的小插曲,坦然面对,努力争取将坏事变好事,彰显气度,征服听众。

处理失态的最佳办法,就是从失态事件本身提炼出一个有益的结论,引起人们的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失态行为本身进行巧解妙说。比如,有一位竞聘者在上场的时候被电线绊倒了,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我被大家的热情所倾倒了。”如果我们实在想不起怎么提炼有益的结论或者怎么进行巧解妙说,那还有一招最管用——坦白!因为坦诚的态度最容易让听众接受,也最能赢得大家的理解和同情。所以,在失态以后真的无言以对时,不妨说一句:“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让大家见笑了。”然后,很淡定很从容地开始演讲。

温馨提示

失态后千万不能做的事

手足无措或抱怨咒骂。

听之任之,对听众没有一个像样的交代。

鞠躬下台当逃兵。

除了由于演讲者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演讲的顺利进行外,演讲者还可能遇到设备故障或时间调整等变故。

(4)出现设备故障怎么办

演讲的过程中突然遭遇停电,麦克风故障,音频、视频不能正常播放等情况时,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能抱怨,而要把它当成一个向听众展示自己素养的良机。演讲者需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行为。如果需要等待故障排除后再演讲,那么就要耐心地等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随时准备以最佳的状态继续演讲;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等待,那么就要非常从容地继续演讲。如果是麦克风出了故障,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就要尽量提高声调,使听众都能听清楚;如果是音像资料不能正常播放,那么可以把其中的内容复述给大家听。总而言之要灵活应对。

(5)临时调整时间怎么办

通常,竞聘演讲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临时出现调整的概率比较低,但也不能保证绝对不会出现。

如果临时得知实际演讲的时间比我们准备的时间短,那只能删减演讲内容了。在删减的时候,要遵循去次要、保重点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是重点的、听众必须要知道的内容要尽量保持全貌,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只讲标题,把标题下展开的内容略去。要特别提醒大家,一旦时间不够,可以删减内容,但绝对不可以加快语速。也就是说,要减内容、保质量!

如果出现准备内容少、演讲时间长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演讲的内容抻长,对于熟悉的内容,可以多讲,讲深、讲透,从而有效填补演讲时间。

要点

控场需要的心态:

1.处之泰然。

2.受之怡然。

实用的控场技巧:

1.忘词:置之不理;巧妙遮掩;提纲挈领。

2.口误:及时改正。

3.失态:一笑置之。

4.出现设备故障:耐心等待,调整状态;提高声调,灵活应对。

5.临时调整时间:减内容、保质量;多讲熟悉的内容。

答辩——从从容容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