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搞定开场白。
“三个一”串起主体内容。
“三句话”编织精彩结尾。
上一章讲到,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试和心理建设,以相对放松的心态和自信的状态登台演讲,这是竞聘者首先要做到的,也是通向竞聘成功的关键一步。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还有一句话——“战术上重视敌人”。竞聘毕竟是大家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给予最充分的重视和最精心的准备。在这一章,我针对如何准备竞聘演讲稿,从竞聘演讲的开场白、主体内容和结尾这三个方面来逐一讲解。
“四种方法”搞定开场白
开场白,就是在竞聘开始时说的那几句话。开场白究竟应该说几句话才合适?这几句话又应该怎么说呢?这里面还是挺有学问的。
1.开场白说几句话合适
首先,开场白不能太短,如果开场白太简短,给人的感觉就是话说得很愣,听着不舒服;同样,开场白也不能太长,过于繁赘的开场白会喧宾夺主,淹没主体内容,也容易使评委产生审美疲劳。当然,这里所说的“长”和“短”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指标。能不能把它们进一步量化呢?根据多年的竞聘指导经验,我个人认为,将开场白的字数控制在整篇演讲字数的10%~15%是比较适宜的。我们可以换算一下,竞聘演讲的时间一般是在10分钟左右(当然也有例外),按照平均每分钟200字的正常语速计算,一篇竞聘演讲稿应该在2000字左右,那么开场白占两三百个字足矣。
2.开场白的四种方法
在竞聘演讲中,无论是开场白、主体内容还是结尾,字字句句都相当重要,但其中格外重要的就是开场白和结尾,聪明的竞聘者都会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倾注更多的心血。
为什么开场白如此重要呢?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和一个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如果第一眼就对这个人有好感,那么我们就愿意和他(她)交往下去;相反,如果开始就觉得这个人很讨厌,自然就会和他(她)保持距离。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竞聘演讲的开场白,就是竞聘者呈现给评委和听众的“第一眼”,是大家对你的第一印象。如果这个“第一印象”不是很好,那接下来你就得花很大力气去扭转,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演讲经验的竞聘者来说,这样做“难于上青天”。所以,竞聘者不如一上来就一锤定音、先声夺人。
那么,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帮助竞聘者闪亮开场、先声夺人呢?我总结提炼了四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第一种方法——标新立异
关于开场白,我总结了几个顺口溜,第一个就是:“要想赢,说不同。”思路奇特、标新立异、“万绿丛中一点红”式的开场白是最有杀伤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我之所以强调开场白要标新立异,主要还是由竞聘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竞聘是多人参与的活动,正因为参与的人比较多,竞聘演讲也势必要有一个出场的先后次序。如果你出场的次序比较靠后,想象一下评委这个时候的状态吧。他们是不是已经有些疲惫了?在他们疲惫的状态下,如果你还按部就班地、毫无新意地去讲,能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让他们对你的演讲特别关注吗?显然是不能的。即使你出场的顺序不那么靠后,但如果你讲得太大众化,说一些俗套子的话,评委听着一定很烦。
如何才能实现开场白的标新立异呢?可以借助两种思维模式——逆向思维和质疑思维。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概念比较抽象,简单理解就是不走寻常路,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我们绝不能将“反其道而行之”简单等同于颠覆别人的观点。比如,别人都说好,我就说不好;别人都说不好,那我说好。如果这么“反”着来,那就成了抬杠了。逆向思维的实质就是不仅要和别人“反”着来,还要“反”得有理,起码能自圆其说,比较高的境界是醍醐灌顶、发人深省。这样评委和听众的情绪才能被你撩拨得亢奋起来,你也才能顺理成章地使竞聘演讲进入佳境。
小故事
《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逆向思维的例子。话说有一年的春天,春光烂漫,美丽的大观园更是漫天飞花、春深似海。面对满天飞舞的柳絮,众姐妹诗兴大发,一首首吟咏柳絮的诗篇新鲜出炉。但是,这些诗作多带凄惨之意。因为柳絮无根,随风飘飞,飞到哪里算哪里,所以大家托物言志,抒发无依无靠、造化弄人等感叹,其中以林黛玉最甚。但是,有一个人却不是这样写的,这个人就是薛宝钗。正因为柳絮无根,可以一飞冲天,所以薛宝钗赞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把那种凄凄楚楚的阴霾之气一扫而光,令大家拍案叫绝。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较高境界——醍醐灌顶、发人深省。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这种开场方法,我再举一个例子。
先说一下演讲背景,这是一个“准竞聘”演讲。当时,国家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一部分人去西部边疆任教。虽然参与者的身份和一般的竞聘有细微差别,但活动的性质是一致的,所以,我称其为“准竞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李珍,是版画专业07级本科生。我听说,今天将有157名伙伴和我一起参加竞争,而最终的人选只有15名,“15∶157”,也许有人会说,有那么多人被淘汰,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数字啊。但我要说,这是一个最动人的数字,因为它最真切地昭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渴望献身祖国西部建设,让青春岁月激情燃烧的壮志豪情!所以,这个讲台不仅是激烈竞争的赛场,更是真诚倾诉心声的舞台!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我为何而来。
我们看看这位叫李珍的大学生是怎么在开场白中运用逆向思维实现标新立异的吧。她对“15∶157”这组数字进行了否定,当大家都在感叹竞争残酷,录用的人数少的时候,她却说能有这么多人积极参与竞争,恰恰表现了年轻学子踊跃投身西部建设的一片赤诚。入情入理,真切感人,非常巧妙地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奠定了胜局。
质疑思维
在口语交际范畴内,质疑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出问题,探本溯源。我们可以把质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际质疑,就是提问者不知道答案或事实真相,希望通过提问了解;另一类是虚拟质疑,就是提问者知道答案或事实真相,但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加深印象、突出强调等实际需要,而“明知故问”。演讲(包括竞聘演讲)中的质疑多属于虚拟质疑。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做过一个演讲,她在演讲中称自己是“靠提问为生”的人。想想也挺有道理的,主持人做采访不就是要提问题吗?既然人家能靠提问为生,而且生活得那样精彩,那么,我们能不能靠提问为竞聘成功铺路呢?完全可以!
质疑有什么好处呢?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有效调动评委和听众的积极情绪。人的思维有时候是存在惰性的,评委和听众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是带着任务在听演讲,但听得时间长了,或千篇一律的话听多了,他们也会疲惫、犯懒。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就不那么集中了,精神就涣散了,意识也盲目了。这时候,如果演讲者提出一个问题,就好像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演讲。
当然,这个“问”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疑问是“问”,反问是“问”,设问也是“问”,究竟采用哪种“问”比较好呢?我个人认为,最好用设问——自问自答。请看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案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竞聘,前两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在屡战屡败后,我为什么还要来?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在我的人生词典里,没有“屡战屡败”,只有“屡败屡战”!更为重要的是,我热爱我们的公司,热爱我的事业,营销经理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我竭尽全力为公司发展多作贡献的平台。所以,在连续两次失败以后,我第三次站在了这个讲台上!
在这个开场白中,竞聘者非常巧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前两次竞聘都没有成功,自己为什么还有勇气来参加第三次竞聘。对于一般人来讲,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往往会显得底气不足,屡败屡战更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所以,这样一个鲜明的问题所引出的对比足以让评委和听众凝神细听,再加上演讲者后面水到渠成的解释以及表现出对事业的执著、对公司的热爱,使人顿生好感,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两次竞聘都失败的人来说,这段经历是不好回避的。既然不好回避,就不如勇敢面对。这位竞聘者勇敢地提出这个问题,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了“优势”,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上文的这个开场白是设问,是我们组织开场白的首选方法。当然,除了设问,演讲者也可以只提问题不做回答。这个问题就作为贯穿整篇演讲的主线,让听众带着问题去听,演讲完毕后,答案自然也就揭晓了。用这种方法开场也不错,请看我曾经辅导的一个案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竞聘,我感到十分荣幸。我竞聘的岗位是财务处处长。在参加竞聘之前,我曾经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竞聘?
2.我凭什么参加这次竞聘,我的优势在哪里?
3.如果竞聘成功,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我认为,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是我胜任财务处长工作的先决条件。下面,我就向各位汇报一下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希望我用“心”做出的回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开场白。实事求是地讲,这个开场白在文采上没有丝毫突出之处,语言直白得近乎平淡。如果没有提出这三个问题的特殊处理技巧,这个开场白绝对说不上好。但是,正是有了这三个问题,平淡的文字就有含义了。接下来,这三个问题将引领着评委和听众与竞聘者一起思考、一起探究。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仅仅提问题,这个开场白还是显得有点干巴,这个竞聘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在问题之后说了一句非常得体的话——希望我用“心”做出的回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句话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这些问题是在他心里掂量了很久的,他是用心思考的,这是一种表态,告诉大家他在态度上是认真的;第二,这是在争取大家的支持,是在拉票,但他这个拉票的方法很自然、很诚恳,一点也不让人讨厌。这句话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颇动了一番脑筋。
(2)第二种方法——巧妙引用
我给竞聘演讲开场白总结的第二个顺口溜是:“最管用,巧引用。”尽管大家都知道标新立异的开场白最有冲击力,效果最好,但这种开场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有的竞聘者可能一时无法找到非常新奇的切入点,如果勉强为之,反倒显得不自然;再如,由于受所在单位企业文化、所竞聘岗位要求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竞聘演讲也不能太别出心裁。在这种情况下,竞聘者要如何开场呢?引用哲理名言、诗词名句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引用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使开场白更有力度,更有分量
想想看,短短的一个开场白,要在三言两语间引起评委和听众的注意,那么这些话就一定是有分量的。什么话最有分量呢?当然是凝结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结晶的哲理名言、诗词名句了,用它们来做开场白可以增强话语的“浓度”,使开场白更厚重、更有内涵。
容易操作
相比其他的开场白,引用的方法比较好学、比较容易操作。演讲者只要把哲理名言、诗词名句等“复制粘贴”,并加以适度的引申发挥就可以了。
虽然“引用”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也不能随便引用。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必须要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内容切合原则。演讲者所引用的内容必须和竞聘演讲稿的内容高度切合,不能风马牛不相及,那样不仅不能给竞聘演讲增色,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表面上的切合很容易做到,但真正做到内容的高度切合、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就不那么容易了。举个例子,“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这是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好多人都喜欢在开场白中引用这句话。这句话看起来也和事业有关,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们引用这句话要说明什么呢?这句话能帮助我们彰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答案很模糊。而且,正因为引用这句话的人多,评委和听众对这句话听烦了,产生审美疲劳了,这样根本无法达到引用的目的。所以,我建议在引用的时候要精挑细选,大家都在引用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第二,熟知或易懂原则。在引用的时候,熟知或易懂,二者必居其一。
“熟知”比较好理解,就是演讲者所引用的内容必须是家喻户晓的,一说出来大家就能心领神会,就能引起共鸣。有人可能会想,上文还说大多数人都在引用的内容就不要引用了,现在又说所引用的内容必须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哲理名言、诗词名句灿若星河,我们没有必要抓着那几句被别人用烂了的话不放,而要积极主动地去挖掘那些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还没有在竞聘演讲中“泛滥成灾”的语句。说到底还是要求与众不同,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突显自己,博得一个“碰头彩”。
我们又该怎样理解“易懂”呢?在引用的时候,很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句话我们觉得非常好,把这句话镶嵌在稿子里很合适,但这句话比较冷僻,不符合“熟知”的原则,那还要不要引用呢?甄别的方法很简单,即使这句话大家不常听说,但说出来大家也都能听懂,那么就可以大胆引用,反之就不要引用。千万不要为了刻意营造与众不同的效果,而引用一些令人十分费解的语句。我们引用的目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而且必须要为竞聘演讲服务。如果我们引用的内容是大家听不懂的,即使辞藻再精美、再华丽,说起来再声情并茂、再投入,但大家都不理解,这样的引用又有什么意义?
第三,简洁原则。就是指演讲者所引用的内容不能过多,一两句话足矣。因为开场白是有长度限制的,绝对不能太长。如果演讲者大段地引用,再加上与之相关的引申论述,开场白在长度上肯定是要大幅度超标的。
第四,性格切合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他们的语言特点。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竞聘演讲中所引用的内容也要符合我们自己的性格和语言特点。如果你平时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就不要选择那些给人感觉故作深沉的语句;如果你平时是个斯文严谨的人,也不要引用太过幽默搞笑的语句。首先,这样的话不符合你惯常的语言特点,你说起来会感觉别扭、不顺嘴;其次,评委和听众有可能是你的领导或同事,对你比较熟悉,你一下子转换语言风格他们也会觉得不适应,感觉你在台上装腔作势,好像是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