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主动与对方握手,表示友好、感激或尊重。在别人前来拜访时,主人应先伸出手去握客人的手,用以表示欢迎与感谢。主、客双方在别人介绍或引见时,一般是`主方、身份较高或年龄较大的人先伸手,藉此表示对客方、身份较低的或年龄较轻者的尊重,握手时应身体微欠、面带笑容或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除去握手的礼仪不说,伸出手还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伸出手就代表着自己有事或者有话将要告诉大家,这个时候对方往往会停下手中的工作,专心于你的话题。
像我们高兴的时候往往会比出“胜利”的手势,而当我们与对方沟通出兴奋的事情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鼓掌,这也是对别人的一个肯定。
在交流的过程中,即便是做手势,也是有其中的规则的,如果手势做得太夸张,往往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如果自己的手势做的太过于细微,对方又不见得会注意到自己。
所以,手势应该做到大方得体,在沟通的时候也应该要谨慎小心。不要让自己的手势跟不上语言的节奏。
而在沟通过后,往往手势的作用就明显了,随意的伸出手,和对方碰一下手,这个时候就是告诉大家,可以离场了。
如果有事情要问大家,那么也可以伸手告诉对方:“你们现在该听我说了。”
在蔡康永的节目中,他常常会坐着开场,而在嘉宾到位的时候他鼓掌欢迎,之后自己有话要说的时候又会比出手势,谈话高兴的时候他会不自觉的鼓掌,而当嘉宾离场的时候,他会去主动和嘉宾握手。这就是蔡康永主持节目的规则,只要学会了这些规则,就自然不用害怕与人沟通不当了。
4.你的笑点高,就不要讲低笑点的笑话
语言是人们平时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言语毕竟不是思想,由于人们的语言修养不同,所以,就算是同一思想的人,有人对事物表达的很清楚,也有的人表达的就让人听不明白。
比如,有些人的语言含混不清,措辞不当,空话连篇,丢字少词,文句松散,句子结构别扭,用了土语方言等,都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或错误。
而为了连贯前后话题的意思,很多人就选择用笑话来打开大家说话的僵局。不过,并不是任何笑话都适合听众的。笑话的好坏是和我们的所处的位置环境、人们的思考理解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
在我们正常人的思想中,没有话题的时候就应该去讲故事或者讲笑话,往往是自己心里有什么就会说什么。从来不会去顾及这个内容是不是真正的适合大家此时此刻来享用,一个好的笑话往往能在任何场合都通用,不过,这对于人们的思想来说却不是完全靠谱的。
在蔡康永的节目中,他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个故事,然后引得大家阵阵发笑,但是,很多人会问了,他讲的笑话真的那么好笑吗?
其实,蔡康永讲笑话是分人的,对待一些高笑点的人,他往往会讲一些高笑点的笑话,从而迎合上大家的步伐。而对于一些低笑点的人来说,蔡康永也许只是不经意的说几个字他们就会笑,这个原因就是他能分清楚讲笑话的度。
对于低笑点的笑话来说,不见得每个笑话都能赢得观众的掌声,可是,毕竟事无绝对,也有些人偏偏就是低笑点的一族,所以,面对一些小的问题,他们往往也会大笑不止。
不过,这类人毕竟也是少数,在社会中,往往是高笑点的人不少,低笑点的人也很多的。所以,面对着高低的笑点阶级,人们往往会在交流之前先做一下功课。我们都知道,综艺节目每期请的嘉宾不同,但是主持人却依然能和对方侃侃而谈,这都是在节目前做了功课的功劳。
事先了解对方的性格,知道对方是喜欢笑的一族,还是沉默一族,之前我们说了,面对沉默一族不能开玩笑,因为这是犯了社交大忌的事。而面对笑点低的一族,也不见得笑话的种类就要繁多。
所以,在社交沟通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如果对方的笑点高,那么低笑点的笑话对他们来说往往是不管用的。所以要尽量避免走进这个误区。
就好像,一方的笑点很高,而你偏偏对她说:“你这皮肤白得和馒头一样!”这绝对不会引对方发笑,反而还会变成你吃枪子的借口。
像蔡康永一样,分场合、分嘉宾的去讲笑话,这样一定会让自己事半功倍。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听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受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何琳和一个朋友约定在商场见面,由于很久没见,两个人觉得很生疏。
为了打破僵局,何琳先开口说:“妮妮,你最近没出来逛街呀?”
妮妮说:“最近没有,没什么时间啊!”
何琳开玩笑的说:“你是准备冬眠吧?”
妮妮本来就是那种笑点很高的人,对于微小的玩笑她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于是,这一句话就被她自然忽略了。
两个人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何琳没办法,只好先拉着妮妮去逛商场了。
妮妮拿起一件很厚的棉衣说:“这件衣服蛮好看的!”
何琳点头说:“是啊!穿起来一定很像北极熊!”
何琳说完自己笑了起来,而妮妮却因为她的话觉得蛮伤心的。逛了几圈后,妮妮说自己还有事,就匆匆离开了。
于是,好好的一次聚会就这样在尴尬中结束了。
有句俗话叫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要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也要注意因人而异,讲究“求神看佛,说话看人”。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谈话,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谈话,则应注意循循善诱。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选择自己的话题,而一旦遭遇冷场的时候也应该分析对方是不是能够接受你想说的笑话。有些人对笑话的尺度有所顾忌,所以,太另类的笑话不见得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
如果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出现冷场,那么自己所需要的就是缓和这样的气氛,我们可以用的缓和气氛的方式有很多,像转移话题,或者讲讲新闻,当然也可以讲笑话,在讲笑话的时候,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如果对方心情不好,那么一定不要开她的玩笑。因为人们的底限是不同的,如果随意触碰了别人的敏感神经,自己的语言攻势就一定会失败。
第二如果别人对自己的笑话没有表现得太过于兴奋,那么,我们大可以不必再继续同一个话题,因为继续下去往往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第三如果你心里没有一个好笑话可以对对方说,那么你就别一意孤行的把自己无趣的一面暴露给大家。要知道,往往话少的人更加不容易得罪人。
5.巧妙改口,说错话也不用发愁
与过往相比较,在职场上心直口快、觉得哪里不对就毫无顾忌的讲出来出来、有话直说有事直做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以前的大陆有句老话叫做“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似乎这一座右铭也鼓励着年轻人。但我们却没有认真的讨论过,到底我们去支持他讲这些话,或者去反驳别人的话,后面的代价是什么?
其实大家都喜欢心直口快的人,因为他们能把心里自己真正想讲的话讲出来,并且不会拐弯抹角,许多人以为这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很多事情,一句口直心快,通常会点醒一个人。但是如果讲错了呢?
在美国,讲话很直白很大声都可以,但讲错了,后面要主动出来道歉。而像我们中国的社会往往较缺乏这样的风气和教育,让很多年轻人以为讲出来不需要负责任,以为谁大声、谁凶,谁就会赢。
事实上,心直口快的人,不见得都是受欢迎的,因为事实证明有些人很受欢迎,有些人却更容易惹人不耐,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你的讲法,是对事还是对人?“当初是谁出这个规定的,真是笨蛋一个!”这种攻击人的讲话方法,其实是毫无建设性的。如果你一定要明确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自己才会安心,那么在脱口而出之前,务必先想想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只是马后炮,这也就证明你所说的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只喜欢从背后捅人家一刀的人,往往在生活中也不会有人想继续理睬你。
在生活上,如果我们碰到了问题,那么我们大可以先不必说这个问题有多烂,我们可以先说自己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出发点又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想法?也就是引导他,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附加价值:“朋友,这个东西真的很烂,而我认为这样做会更好!”
这种可称为“建议型”的心直口快,其它还有“放炮型”和“抱怨型”。“放炮型”顾名思义,每天为了事情去开炮,而且除了骂人,也提不出别的建设性意见。这种是我认为比较难沟通的,因为他的本性火爆,也不懂得思考,除非有天他踢到铁板,骂错了或惹到重量级人物,才会学到教训。
这种人在公司里,总有一天会被淘汰,或可能被利用——只要被人家在旁轻轻点个火,他就会去开炮,开完炮他认为没事,但所有的箭头都对着他,而叫他去骂的,则坐收渔人之利。
“抱怨型”的心直口快也容易让人受不了。他不骂人,而是每天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碎碎念。想要他改进,必须花人力和时间去沟通。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抱怨回归到他身上去解决,例如“你一天到晚都说排班排得很烂,那我把你调到排班组看一看,有哪里可以改进?”而且要奖励式地提供诱因:“你很棒,因为你都看到这些问题了,请你过去做做看,希望有更好的表现!”结果一是他真的改进了,二是他确实知道他也没办法,以后就闭嘴了。
有时候,何琳觉得自己的很不会说话,往往因为心直口快而得罪人。其实,何琳心里也很不舒服,因为自己有时候根本没有伤害别人的意思,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对方。
何琳换了新工作后,和同事的关系都还处得不错。但是,她知道自己的毛病,总是容易冲动。所以,何琳准备好好努力一下,让自己尽量不会因为心直口快而得罪人。
新公司有个同事叫赵柳,原本是科长级别的,可是不知道因为什么降了职,现在和何琳一起工作。
由于两个人的办公桌很近,于是,她们很快就成了朋友。一天,公司没什么工作,于是两个人对坐着就开始闲聊。
赵柳:“琳琳,你家是本地的吗?”
何琳:“是啊!我是土生土长的呢!”
赵柳:“是吗?你刚来的时候我以为你是外来户呢!没想到啊,你家住什么地方啊?”
何琳说:“我家住人和小区!”
赵柳听完有些激动的说:“我妈妈家住人和小区5号楼。”
何琳说:“是吗?那很巧啊,我家也住5号楼!不过你之前为什么从主管降职了呢?”
赵柳可能还没意识到何琳会说出这样的问题,于是,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其实,何琳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竟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都是自己心直口快惹的祸。何琳赶忙改变话题问道:“我是说,你之前还在别的公司做过吗?是一直都是这个职位吗?”
赵柳一笑说:“没,我以前在别的公司工作过,来到这的时候是做主管的,但是后来因为产假原因,回来后就降了职。”
何琳连连点头说:“不过也很好嘛!现在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里人了。”
赵柳点头说:“是啊!”
何琳的巧妙改口避免了一场争执,可想而知,如果她执意问出了这个问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她好奇心重,这样的话难免自己会受到影响,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变个方式问,这样能让争执的几率降到最低。
口直心快,在职场上是一刀两刃。傻大姐式的直肠子一般还满受欢迎的,为什么?因为他是面带笑容,把事情当成一件笑话去讲,甚至用自嘲的方式讲出来,那这种人就会很可爱。如果你是去笑别人,表情凶悍、措辞刻薄尖酸,接受度就差很多。
其实,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自嘲式的幽默,因为有信心,虽然讲出来是自己的错,但他不怕别人给他扣分。而那些太在乎分数、在乎自己对错的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别人的问题,讲到最后没有人会想听。
当然,也要懂得观察上司个性和公司文化,能接受多少你口直心快的风格?再依此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6.安慰别人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在生活中难免会受到委屈,这个时候自己会很希望和朋友交流一下感情。如果此时对方安慰自己,往往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很好,而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承受,那么心情自然会无法转变。
其实,在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安慰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扰,而且心情会受到困扰的原因变得的糟糕,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的压力没有办法释放,那么自己就一定会无法静下心来工作或者学习。
其实,无论是被别人安慰还是安慰别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改变。改变自己也好,改变对方也好,改变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改变人们的心情,这样的话,自己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在蔡康永的世界里,他已经把安慰别人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一年前,SHE的成员selina因为拍戏时安全方面做得不足而被烫伤,并且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蔡康永在第一时间发微博祝福她早日康复,并且说了很多安慰对方的话。在几个月后,selina逐渐有了消息,此时,蔡康永也是不止一次的劝对方要想开,并且在话语间透露了对对方的安慰。
在selina结婚的时候,蔡康永作为嘉宾出席了她的婚礼,而蔡康永的善良也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在安慰别人的过程中,大家对蔡康永的评价逐渐增多,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说他会做人。可见,安慰别人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有些人说,自己安慰别人的方式就是和对方打个招呼,寒暄几声,其实,问候和寒暄虽然是一些单调而且简单的话语,但是却不可忽视。因为它是交谈的催化剂,能够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满足人们的亲和心理。
寒暄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任意的寒暄都能起到这种作用。不恰当的寒暄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而寒暄的恰当与不恰当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什么样的话题是恰当的寒暄话题呢?那些凡是能引起对方兴致的话题都适于作寒暄的话题。
我们是一定要和对方寒暄几句或者安慰对方几句吗?
事实上,我们对于朋友应该做得是尽量安慰,也许自己说得并不见得会比别人好,但是也应该尽量符合对方的心理,这样安慰起来,对方才能够真正把你的话听进去。可以想象,如果自己通过安慰而挽救了一个生命,那么自己的心情也会随之转变。安慰其实不是要大家一定要这么做,而是要告诉大家,尽量要这么做。毕竟做一个好人或者是坏人都是可以选择的。
如果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安慰对方,自己就一定会受到对方感情的影响,从而会有效的帮助到他。如果自己仅仅是例行公事的这样做,那么,自然自己行不通的,毕竟安慰这件事是要引起共鸣才能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