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就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
——蔡康永
1.服装不是谈话的主要部分,却也要巧妙搭配
社交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算得上是非常时尚的名词。人与人的交际往来促成了众人的社交活动,这其中避免不了的就是人们的着装,着装的好坏同时也奠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
虽然服装在人们的谈话中不是主要的部分,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些人想问了:“如果我穿得不好,那么我是不是就不能与人交流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在社交的过程中穿着不得体,他也一样会完成社交,只不过,他会比别人更加尴尬一些。毕竟穿衣打扮也是对自己观众的一个尊重,尊重观众的人才能够让自己的社交更加简单完整。
服装又被称为服饰装束。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内涵。
在如今的社会场合中,人们更加重视的是着装,一个人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在社会上活动,在仪容仪表方面都有一定的、起码的要求。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如何穿着,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是懂不懂礼节的一个重要体现,穿着不当,往往会降低一个人的身份,让在场的各位对其好感度大打折扣。
两个人见面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装上得出的,着装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在不同的角度诠释出一个人的品位。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且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平时的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简单来说,想商业的聚会,如果自己穿着休闲服饰,那么一定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轻浮,而在朋友间聚会时,如果自己穿得太正式,那么一定会让对方觉得气氛很奇怪,所以,穿着应该随着场合与人物关系进行改变,这样也能让两个人的沟通顺畅一些。
对于蔡康永来说,他的服装通常比较怪异,而这也符合他身为综艺娱乐主持人的身份。如果主持综艺节目的时候蔡康永穿着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服装,大概观众会减少一半左右。
服装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很大,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中。虽然服装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小,可是人们也不会把整个重心都倾向于服装。在生活和工作上服装占的比例很少,但是却必不可少,毕竟谁也不愿意在生活与交谈中让自己大出洋相。
外企工作的何琳最近很苦恼,因为自己在公司的宴会上出洋相了。她从不知道原来宴会还需要精心打扮,每次都是穿着非常随意的衣服去参加大小宴会,于是就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在出洋相。
其实,何琳只是不知道怎样装扮而已,她往往是到了宴会现场才知道大家都穿着礼服,而这个时候和对方交流起来就相当困难。往往对方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
何琳的一个同事叫小路,原本几个人常常在一起聊天的,可最近小路也不愿意和何琳交流了,因为她总会觉得何琳降低了自己的品味。
其实,都是何琳这个大大咧咧的性格闹得,何琳的性格是属于不紧不慢型的,而面对宴会或者是聚会,她的思想往往会短路。
于是,她不止一次的在商业宴会上穿休闲服,而在朋友聚会上穿正装。看着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少,在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何琳决定去和小路谈谈,毕竟她是公司里和自己最好的同事。
何琳说:“我对于穿着打扮没什么想法,不过,这也给我制造了很多的麻烦!”
小路说:“像做我们这行的,要是不穿好点别人就会以为我们没有品位,这样的话生意也很难谈成,就算自己再怎么会说,也没有那些有品位的人说话有地位。”
何琳说:“是啊!那我应该怎么改变呢?”
小路想了一下说:“其实你长得不丑,就是不会打扮,这样,你先学一下服装搭配。”
何琳听了小路的话,买了很多书自己在家看,在半月后的酒会上,何琳穿了一条白色长裙,当然,这样简洁而且时尚的装扮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这次的就会中,她不仅收获了一份合约,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其实,一个成功的人不是说自己有多么会说话,而是说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吸引别人。只有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才能让对方喜欢听你说,而这其中的奥秘和穿衣打扮有着微妙的联系。
社交打扮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不需要太过于华丽。如果只是平时喝朋友聊聊天,那么,自己的穿衣打扮大可以不用太过于华丽,穿金戴银固然能提升自己的身价,但是,也会让自己变得不合群。
第二对于自己的打扮一定不能在宴会上谈论的太多,毕竟宴会是人们用来联络感情和谈生意的,如果自己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自己的穿着打扮,那就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借机作秀,反而会适得其反。
第三如果你一定要在红衣服下面穿个绿裤子,那么一定要找好场合。无数个在宴会中失手的人都败在了自己的穿着上,总是喜欢花哨的人,往往在宴会中是吃不开的。毕竟宴会是宴会,它不同于选美,如果你穿得太美了,谁还有心情谈生意了。
第四别把夸张当成主流。有些人喜欢平时穿得很夸张,往往是多此一举,在生活中既然自己不是蔡康永,就不要去娱乐大家。
2.赞美需相互,别让自己惨淡收场
包子和馒头吵架的时候,包子会嘲笑馒头说:“你看你,胖乎乎的,肚子里没有二两油!”
馒头会嘲笑包子:“你看你那一脸的褶子,像个丑八怪!”
而它们和好的时候,包子会夸奖馒头:“你看你的皮肤多好,光滑又有弹性!”馒头会夸奖包子说:“你的发型好美哦!”
可见,生活中离不开赞美,懂得赞美别人的人,往往也可以收获别人的赞美,而不懂得赞美别人的人,往往最后都会惨淡收场。
在蔡康永的节目中,如果有女嘉宾到场,他一定会从对方的穿着开始打量,然后进行赞美。如果到节目中的是个男嘉宾,蔡康永也会说他最近人气旺或者社会评价好,其实,这就是蔡康永与人交流的一个秘诀,在开场的时候先赞扬一下对方,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一下就融洽了很多。
其实,赞美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别人赞扬你一句,这个时候你也应该赞扬对方一句。所谓你来我往,就是要双方相互进行赞赏,其实,赞美的话可以多,但是不可以少,只要自己毫无顾忌的说出来,自己就一定能成功与人沟通。
有的时候,大家赞美别人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别人说“谢谢”,然后话题就转过去了。这个时候自己心里一定会很失落,因为自己赞美了别人,别人却没赞美自己半句。
所以,如果想让两个人心里都没有疙瘩,就应该在对方赞叹你一句的时候,你也赞叹对方一句,这样的礼尚往来才能让两个人和平共处。
歌德说过:“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为自信,也会使我们更有魅力。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剂良药。真诚的赞美来自内心深处,是心灵的感应,如同和煦的阳光,能使人受到感染,甚至是一种拯救。”
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世界上最容易做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动不动给别人提意见,挑别人的毛病。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疼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人,往往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于别人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大家的心田。
卡耐基曾说,喜欢被人认可,感觉自己很重要,是人不同于其他低级动物的主要特性。倘若祖先没有这种重要的需求,那么,人类的文明可能就会在原地踏步不前。
很多人对自己的长处、特点,甚至包括很多细小的优势和特长都没有发觉,也许那些优势和特长还正处于萌芽状态,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对方给予赞美,对其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正面强化,能让被赞美人增强优势动机,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有一次,何琳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小不,于是,两个人就聊了起来。
何琳见小不比以前漂亮了,于是,出于礼貌,何琳就夸赞她说:“你的变化蛮大的,比以前更漂亮了,弄得我刚刚都没认出来。”
小不一笑说:“哪有,我哪有什么变化啊!可能是穿衣服靠谱了吧!”
何琳听了这话就礼貌的微笑一下,本以为对方会回赞自己几句,可是,小不却转移了话题。
这让何琳觉得很憋屈,之后的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她都觉得心里空空的,但是碍于面子,自己也没说什么。
回到家,她把这件事和朋友说了,朋友劝慰她:“其实赞美是双方的事,如果对方赞美你了,而你没赞美她,她一定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而她甚至还会选择不理你,这不就惨淡收场了。反之,如果你赞美她的,而她没赞美你,你心里也一样会觉得不舒服,自己也就算是惨淡收场了。如果要想两个人公平一点,就应该在赞美的时候礼尚往来,这样才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赏识。”
何琳一听,他说的果然有道理,在日后的交谈时,何琳往往都会“礼尚往来”一番。
每个人都渴望听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这种手段不但能够让人感到精神振奋,而且还能使人觉得被自己被肯定与重视。然而大多数人都不是赞美的高手,他们仅止于知道赞美的重要性,却不熟悉赞美的方法和技巧。
所以,想让自己的社交成功,就学会赞美吧,因为赞美是打开成功大门的密码,赞美声中隐藏着许多你难以察觉的成功机会。在赞美声中,你将会获得比赞美对方大很多的回报。
学会赞美别人,也就是在为自己的前进搭桥铺路。曾经有一位着名的成功人士谈及自己社交的成功经验时,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曾发誓每天都要赞美别人几句。
赞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公开赞美、单独赞美、由他人传递赞美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就能把赞美的作用、范围进行很好的扩大,进而增强赞美后的效果。然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这种意识。人的本性就是对那些习惯性的行为熟视无睹。实际上,赞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激励方式。
赞美在生活中更像是兴奋剂,它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赞美也是一种由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非常好的表现形式,它能在无形中启发人的内在动机,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增强人自身全部的活力。
赞美能让懦弱的人鼓起勇气,让徘徊的人确定方位,让盲目的人找到目标,让自卑的人找到信心,让软弱的人坚定意志,让成熟的人强化自身。
所以,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也是在拯救一个人,如果别人赞美你,那么,也一定不要忘记礼尚往来。
3.伸手不一定是去握手,也有很多用途你不懂
许多人以为伸出手去就一定是要去握手的,因为握手代表着一种人与人交往的礼仪,所以,在人与人交往的时候,握手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可是大家不知道,伸出手是不一定要去握手的,比如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手势,如果死气沉沉的坐在那里说话,聊天就会变得很无聊,但是有了手势之后,聊天这件事就好像动了起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打动对方。
在我们看综艺节目的时候,往往主持人都是站起来与观众互动的,而像蔡康永一样坐在那里主持的主持人还是少数,不过,为什么他的节目就这么招人关注呢?
事实上,在人们的潜在意识里,会关注周围的一切事情,比如,说话的时候身边有人打破了杯子,我们就一定会注意到。因为人们的注意力都不会百分之百集中在一个点上,我们也会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身边一切都是静止的,那么,两个人的沟通将会是多么乏味。
但是,如果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带上手势就不同了,人们的注意力会分散一部分到你的动作上,而整个交谈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场演说。这样的交谈不会让人觉得死板,所以,在主持人原地站着不动的时候,通常他们的手势都是不会停止的。
在介绍新嘉宾的时候伸出手,这代表了友好,也就是欢迎的意思。如果什么都不做,等着嘉宾自己上场的话,那么节目相对来说,礼仪就欠缺一些。
在说话的时候手不知道放在哪里,这个时候倒不如伸出手随着自己的说话节奏动起来。这样的话,人们会很喜欢听你说话。但是要注意自己的动作不能太大,否则对方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你的手上,那么你的话谁来听呢?
如果说话的时候,手中拿着东西,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手势呢?
其实,我们应该分清自己做手势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诠释自己的话题,所以我们才会选择做出手势,如果某个场合不适合做手势,那么,我们也应该适可而止。过多的手势往往会让人觉得轻浮,所以,伸手之前要知道自己做什么手势,做多久,动作有多大。
无论是谁,伸出手做动作的时候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很多人都在聊天,你抢不上话的时候,你也一样可以用你的手势吸引大家的注意。
伸手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你有话要说,对方就会注意到你,而如果我们一直不表示出我们有话说,对方就一定不会注意到我们,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伸手还有这一层面的意思。
一次同事聚餐,何琳因为家里有事而迟到了,所以,正当大家都聊得兴起时,何琳进了餐厅。
直到何琳坐下来,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她,这让何琳产生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大家依旧都在聊着自己喜欢的话题,而何琳却完全参与不进去,过了很久,何琳决定打破“透明人”这个头衔。她试了几次,可是都没能插进话去。
于是,她想起了很久之前看的一本书,于是,她伸出手去,在大家面前晃动了一下说:“你们说的是……的事吧?”
对方都一愣,然后连连点头说:“是啊!你也知道?”
何琳笑了笑说:“是啊!我也听说了,不过你们是怎么看的啊?我觉得……”
何琳一边说着一边不时摆动着自己的手臂,她知道,这样做能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存在。
和同事聊了一会后,她起身去拿吃的,这时她伸出手在大家面前说:“我要去找点吃的,你们吃什么我帮你们带!”
于是,几个同事不好意思就随着何琳一起去了。
何琳想,要不是这手势做的好,大概她现在还坐在角落当“透明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