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5989000000016

第16章 用人的宽与严:放权放权再放权,监督监督再监督(5)

担心从哪里来?他说,担心来源于永不满足的追求。在同行业里,要与最优秀的企业比;在同企业里,要与最优秀的员工比,要始终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外行”的状态下。有了这样一种外行心态,你才会处于担心状态。

外行心态或者说担心状态虽然与个人的价值观相关,但更多的是表现在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上,属于精明与否的层面。所以说,通过外力(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他人的帮助)和自我调整,人们是完全可以将自己调节到较佳状态的。一旦调整好了状态,虽然“马力”没有变,但“功效”却会大为提高。

我们所说的外行心态或担心状态与人们常说的忧患意识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还在其中加入了虚心学习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光有担心还不行,还要迅速将担心变为行动,不能心存侥幸,不能等到木已成舟才做事后诸葛亮。

担心还要以博大的胸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后盾。没有博大的胸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担心就会变得疑神疑鬼,就会变成杞人忧天。

陈育新先生说,一个人如果文化素质高,又能够潜下心来做事,就可能干出了不起的事情来。问题恰恰是很多本来颇有潜力的人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具体的小事,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不适当的高度,自以为已经是内行了,对环境和他人只有怀才不遇的抱怨,而没有对自己做清醒、客观的判断,没有对工作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终究只能一事无成。这些人最缺的不是能力和知识,而是正确的心态。

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在自己或者他人眼里已经成了内行,许多年轻人也正在逐步走上干部岗位,此时此刻,陈育新先生郑重告诫大家:我们的管理干部,无论现在是内行还是外行,都要始终保持外行心态。

正向积累:从优点、优势到优秀

陈育新先生在与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三枝富博先生交谈时,两人一致认为,优秀企业在优秀的表象背后,一定有支撑其优秀的体系,有长期积小为大、积少成多的积累。陈育新先生将这种积累分为两种:正积累与负积累。他说,不断进行正积累,就可以将点点滴滴的优点积累起来,形成优势,成就优秀;不断进行负积累,也可以将点点滴滴的错误、失误、疏漏变成企业的积习与沉疴。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正积累呢?有两个永远不变的指路牌——外部的顾客导向和内部的问题导向。如果不了解顾客的需求,我们将无从得知应该运用怎样的组织体系来服务顾客、改进工作。很多企业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反而会忽视这最基本的一点。为了让全体员工都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必须不间断地实施培训和教育。

三枝富博先生说,正积累有三种方式:坚持、改进和变革。他说,每个大事故的背后都有二十九个投诉,而在这二十九个投诉的背后,又有三百个隐患。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很多原因,认真去解决好每个潜在的问题,才能避免大事故的发生。同理,在每个突出成就的背后,也需要几十甚至几百个坚持、改进和变革。

陈育新先生指出,凡是优秀的企业,其员工必定有良好的习惯。习惯都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正积累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负积累则可以形成不良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慢慢变成文化,改变起来都不容易。他说,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企业领导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将员工的优点化为优势,将优势化为优秀。我们用人不怕缺点突出,就怕优点不突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够逐渐将优点变成优势,哪怕原来的缺点仍在,但相比之下,这个人就已经是一个优秀人才了。

所谓优点,是指在某一点上具有优越性,或长处、好处;所谓优势,是指优点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得自身处于有利或压倒对方的状态;而所谓优秀,则是指优点和优势被发挥之后的一种状态或结果。三者依次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内而外。

实践证明,凡是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首先看到的必定是员工的优点,因而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与此相对,也有不少经营管理者,他们“目中无人”,老是嗟叹身边没有人才。他们既没有将“树苗”培育成“木材”的耐心和胸襟,也没有“木材”变成“栋梁”的方法,好高骛远,华而不实,企业做得不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到处找下属的错误。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我们常说“企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指的就是要通过人才品质的提升来带动商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使我们的业绩不断提升,最终让商家和员工满足。他们有了满足感以后,就会更加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又进一步促进企业品质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多年前,陈育新先生就提出了“环境育人”的观点。他指出:“作为群体的人总是呈正态分布的,极好和极坏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总是处于中间状态。你给一个好的环境,他就会整体向好,反之亦是。因此,企业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使员工能够与企业一起不断进行正积累。”

杜鹃花瓶与人才培养

“花舞人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都市农业主题公园,而“花舞人间”的镇园之宝正是杜鹃花瓶。

“花舞人间”美不胜收,而对杜鹃花之美最集中的展现却非杜鹃花瓶莫属。

杜鹃花瓶美在哪里?

首先,杜鹃花乃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有“花中西施”之称。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杜鹃花本身就很美,这不言而喻。

其次,杜鹃花瓶最妙之处,就在于它将杜鹃花潜在的自然之美,经过人工引导,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出来,自然之美的潜力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花舞人间”培育的一株杜鹃花,株高4.790米,直径0.012米,开丫高4.200米,最大冠幅0.860米,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核查和验证,被确定为“世界单株最高的人工栽培杜鹃花”。

最后,经过人工引导的杜鹃花瓶,呈现出在野生状态根本没有的状态——正如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经过人工引导,杜鹃花瓶不再只是普通的杜鹃花,它成了一个以杜鹃花为素材的艺术作品,有了艺术之美。

陈育新先生经常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称为“民间艺术”,他说,民间艺术可能不够系统和完美,但却充满生机与活力。他的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就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倾听和思考,他的用人观念也在杜鹃花瓶的培育中得到了印证和确立。

第一,首先是重视人、尊重人,然后是培养人、激励人,最后才是管理人。

相关资料显示:杜鹃花常用播种、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压条和分株,地栽、盆栽皆宜。气温15~20℃时约二十天出苗,扦插一般于五、六月间选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做插穗,插后设棚遮阴,在25℃左右的条件下,一个月即可生根。

陈育新先生指出:“每种植物都有其习性,只有尊重它的习性,它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但是,在自然状态下,植物的潜能又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创造一定的条件,这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他进一步指出:“植物培育与人才培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华西希望,我们一是重视人、尊重人,二是培养人、激励人,最后才是管理人。”

“环境育苗,环境也育人”。与植物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群体组织中,其成员多呈正态分布,总是中间状态的居多,给一个好的环境,就会整体向好,反之亦然。因此,企业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华西希望集团,有不少高中甚至于初中毕业的员工成了总经理,这并非是说文化程度越低越好,相反,文化程度越高,其成功的比例也应当越高,但不少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却因为眼高手低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放低身段,坚持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理应拥有更多成大器的机会。再者,你当下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将来要成就的大事的一分子时,做小事其实也就等于是在做大事。

第二,企业是一个团队,我们倡导英雄主义,但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陈育新先生说:“杜鹃花瓶的枝干呈网状交叉结构,每一根都是另一根的支撑,其中一根折断了,并不影响整个花瓶的生长,营养成分立即会从另一根上绕过。”

企业是一个团队,我们倡导英雄主义,但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第三,两个优秀的人合作不一定能使他们的优势相加,用人也要讲究配合力。

陈育新先生将遗传育种学上有关配合力的概念引入人才培育,他说:“好人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两个好人相加结果也不一定好。两个优秀的人合作不一定能使他们的优势相加,一个人有可能与许多人都配合得不好,但也有可能与特定的人配合得很好。如果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都不好,这个人就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

第四,包容性是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

陈育新先生多次指出:“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阅历、性格、专业、爱好、年龄、家庭等各不相同,所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管理特色。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个要允许。包容性是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也是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植物培育上,只有允许百花齐放,才会春色满园。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所能又有所不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才聚集在一面旗帜下,组成一个团队,跟随一个领袖,去实现我们每个个体根本无法实现的团队目标。

要么逼走,要么逼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