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的决策智慧
5989400000041

第41章 下经:34卦(4)

鼫(shí):是野地生活的一种比家鼠的个头儿大得多的野鼠。民间百姓自古称其谓“地老鼠”。《诗经·魏风·硕鼠》中所谓的“硕鼠”即指的是鼫鼠类动物。

本爻辞,假借“鼫鼠”之性转注喻之为贪婪又以重税剥削人民的贪官污吏。

【义理启示】

身居高位,如野鼠一般剥食人民的官吏们,其“厉”而危害民生的行为可以推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贞:占卜。引申推测;判断。厉:危害;祸患。)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传》:“‘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解辞释义】

失:与“得”相对,有“失”必有“得”;反之亦然。《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恤(xù):动词。忧虑;顾念。

往(wàng):动词。归向……往吉--归向好的(吉庆)一方(无论是思想、行为、人际、事业,均向正义靠拢)。

无不利:别做坏事。无论是富有治国之志的高官,还是怀有理想追求的普通人,只要能坚守晋德,践行正道,别做对不起人的事,放眼未来,取信于民,喜庆的日子即会有的。

【义理启示】

人生只要以“正晋”指路,即不必因患得患失而忧虑。凡能践行正道向前走的人,回报他(她)的准是无悔和欢庆。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解辞释义】

角:指动物的角。“晋其角”比喻人的思维举止“钻牛角尖”(思路集中在不值得研究和考虑的小问题上)。

维:通“唯”。只是;只有。

用:为动词。需要。

伐邑:“伐”为动词,征伐(出兵攻打)。转注假借寓意为消除;克服。“邑”本指人群聚集而居的地方。转注引申喻之为思绪集中的大脑(即内心活动)范围。即清除心灵中“晋其角”(钻牛角尖)的非光明正大的不道德习惯和狭隘意识。即如《象传》所言:“‘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厉吉无咎,贞吝:只有洗涤心灵,放宽心胸,才能“厉”(勉励、激励自己)而沿循吉祥光明的正路前行,不要坚持错误沿着祸害民生的可耻路线走下去。(咎:错误。吝:祸害;耻辱。)

【义理启示】

牛角尖里没有人生的美酒。牛角尖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牛角尖里更活不出大人物。

36明夷卦--地火明夷:勇对磨难,奋志前行

卦辞

明夷:利艰贞。

【解辞释义】

明夷:夷,指的是“创伤”;后来则被写作“痍”。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痍伤。”“明夷”是借喻卦型作出的比喻式象征--坤上离下,即:地在上,火在下,地下深处隐伏着极度高热的熔滚流动着的岩浆。其一旦被撞击,一可能从地上突出的大山缝隙中喷出火岩浆而引起火山爆发;一可能由地下熔浆碰撞引发地震;又一可能因海底地震而造成海啸成灾。这均称之谓“明夷”。

《彖传》:“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内文明:“文”,义为动词:“掩饰”。《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荀子·荣辱》:“饰邪说,文奸言。”成语有“文过饰非”。这里是比喻火热的熔岩之浆掩伏于地下,实属一种灾害的隐患。

外柔顺:在灾难未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外表尚未显露不良的迹象,看似挺平安和顺的。

以蒙大难:“以”为连词:表示结果,意思是“因而”“才……”。

即被“外柔顺”的假象所迷惑,放松警惕,而遭遇非同寻常的极大灾难。

文王以之:周文王当年曾因事前未加提防而遭受纣王的无端加害,被囚禁于牢中受苦。借此为例可说明人世间的道理。

利艰贞:当灾难发生时应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坚强的意志抗灾救险,并仔细地继续察观情势的变化予以应对。

晦其明也:黑暗过去,光明即会到来。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内难而能正其志:人在内心里无端地遭受苦难困扰时,须坚守信心,脱离晦暗而朝向光明。

箕子以之:前面说过“文王以之”是以文王遭难为例,让人们在安顺时别放松警惕,应细观人际的情势变化迹象。这里又谈“箕子以之”,说的是殷纣王的二哥(名箕),对纣王的暴政直言相劝,反遭其迫害,遂而逃往海外,殷灭亡以后,他便成为了朝鲜王。以此为例,说明弃暗复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义理启示】

人生之路无平坦。尤其持有攀登理想高峰的人,更须了解:峰越高,越无坦途。因此,既想求成,得有坚定、坚强、坚贞、坚毅、坚忍的精神,迎对一切艰难和可能遭受创伤的心理准备。如果是举步维艰、心中畏怯,稍遇创伤即精神萎靡乃至意志消沉,放弃信心者,就该知道自己不是一块能成大业的材料。求成是不会有希望的。因此,周文王蒙受不白之冤而遭监禁时,也不肯虚度年华,执笔写下《周易》且以本爻辞鼓励遭遇“明夷”的所有人,应学习纣王的二兄箕子智避伤害而“利艰贞”另寻希望之路的精神,靠自信“内难而能正其志”地获取新的成功。

明夷卦就是想说明:“甑已破碎,烦之何益?”(一个煮食用的陶制炊具,已经摔碎了,再烦恼又有什么用?)更不必因为美味的汤汁洒而哭泣。应学习文王的自强精神,学习箕子的明智思路。只要不屈不挠地“利艰贞”而为之,成功的命运之神一定会手持鲜花美酒在前程的光荣台阶上迎接你,亲手把成功殿堂门户的钥匙交给你。

本卦与晋卦互综,可互依审时求成。又与遁卦近义,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轻易外露),具异曲同工之妙。希望能前后参合,深加领悟。

爻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解辞释义】

飞:一见这个字大家就知道是个动词: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在这比喻人的思想行为,则具有正负双向含义--从正面意义领会是:往高处想,往快处动;是一种积极理念。从负面说:乃喻之为心急、浮躁、做事耐不住性子,特别是遇到些阻碍时,总急于想着立刻解决问题,遂而便往往不加慎重思考地盲动,也就飞快地出了“乱子”,因此造成伤害,故曰:“明夷于飞。”

垂其翼:把急于起飞的翅膀垂下来。比喻处事不要过于急躁,要耐住性子,稳住步子。别让一个“急”字把自己推下人生的“悬崖”。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心胸豁达的君子能以忍、稳的心态自控行为方向,即使路再长,即使多么崎岖难行,甚至哪怕多少天不吃东西,饿着肚子,也仍悠然自如地循沿正义之路,行该行之所行。

《象传》指出:“‘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就是对上述君子行为比喻式的肯定。

食:又另具一层含义--食言(把说的话吞回去),寓意“反悔”。《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三日不食:又可理解为:永久不反悔。

主人有言:在古代汉语里,“言”是个主动式的单声词。如:言必有中;言不及义;言出法随;言简意赅;言不由衷;言而有信……可写出上百个有关言的成语,均表达主动地跟人讲话,或明示自己的感想,以及发出慨叹,或透露心声。

本辞句里的“主”,是一个单声的主动词:主张。“有”通“又”。即前述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又是人该有的主张。

义不食也:君子所行的正义志向,是为保全人格,非为图利之举,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也不会反悔,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讨价还价。(食:又做接受、享用、贪图讲。)

【义理启示】

为人处世,须忍住性子,心态冷静,即使遇有再大的创伤,哪怕如雷鸣闪电一般令人恐怖,也得攥紧拳,咬紧牙,控制自我,奋然前行,永无反悔,终将志得意满。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解辞释义】

夷于左股:伤在左大腿。

用:为单音连词。因为;由于。

拯:为动词。泛指拯救。“拯马”--救起了摔伤左大腿的马。

壮:为形容词。健壮;壮实;强壮。引申转注:伤马因被拯救而恢复健壮之躯体。

吉:一切都平安无事了。

马的左大腿被摔伤,由于及时抢救而得以恢复,所以便吉祥无事了。

《象传》:“六二之吉,顺以则之。”(则:效法。)

顺以则之:顺:顺势;顺着;合理。

做人,处世,应借喻仿效救护左大腿创伤之马的办法以求成事之道。想成大业,靠的是能力。当能力不足,力不从心而致功败垂成或功亏一篑的情况下,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拯救自己”(充实能力,再坚持努力一把,争取成功)。

【义理启示】

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能力,肯下力气,即可扶弱为强,走向成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解辞释义】

南:早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方。太阳由其辗转向西,一路公开地大放光明。

狩:泛指打猎,引申比喻除害而获收。

南狩:公开而正大光明地为社会、为民除害以获福。

得其大首:南狩除害,为防野兽的反攻,最得当的办法是先猎捕其“首”者,比喻人世社会作恶多端的邪恶人群的首恶分子。

不可疾贞:“疾”,指迅速,猛烈。转注引申为急躁或盲动过急。“贞”本义为坚定,转注引申为固执(坚持己见,或固守错误决定不肯改变)。即除恶须有一个过程,非如反掌可成之事。应寻时、伺机、找到擒其恶首的突破点,观衅伺隙(察看事端的发展变化,待时进攻)一举获胜。

【义理启示】

本爻辞对于从事任何对抗活动以及军警除奸活动等,都可借以开动脑筋谋设制胜之策。

《象传》:“南狩之志,乃得大也。”(乃:表示肯定。得:能够。大:通“泰”,指平安。)

凡能正大光明地守持“南狩”的志向而努力,即能够使天下太平。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本六四爻辞说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殷纣王统治的时期,其长兄微子对纣王的暴政行为十分不满,因此便进行劝谏。但,引得纣王反感,并意欲加害其兄。于是微子在“明夷”道理的启迪之下,愤然离去,奔赴入宋。

【解辞释义】

入于左腹:纣王想暗害微子,但尚未下手,只是已显露迹象被微子发觉(九三爻辞已作过分析--左明右暗),未能得逞。

获明夷之心:微子心知肚明,从而在纣王未及伤害之际毅然逃遁,另寻发扬正德之道。

于出门庭:离开了原来的家院,奔赴宋国被封为国君。

【义理启示】

人生一世,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成功又失败,有的人失败又成功。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这是命运所决定!”我不反对这说法。但,应当补充一句:“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关键在于有人肯做,也能做一生命运的主人而成功;而另一些人只肯,或只能做一生命运的奴隶而失败。这两种人的主要差别在于人生观,即做人心态的正、负区别。

如同航海,风向不能由人所控,但帆向可由人改变。明者随势而变;智者随境而制。变也好,制也好,目标则在于顺向正确航线不偏斜。借喻人生,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前提则是循守正道不歪邪。驾驭命运的航船,审势而渡,关键是把住舵,瞅准海图、海路,别识错、走错。心正,路即正,前途永远光明。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解辞释义】

前述纣王的二哥箕子识“明夷”而外奔的举动是中正有利的行为。

《象传》:“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箕子的纯正心性,是面向光明而守正德的体现,这种光明正大的作风永远值得学习,不能休止,不能放弃!

【义理启示】

不论是天灾,或是人祸--人,在遭遇“恐惧”和受创伤时,心烦、丧气、失意烦恼毫无意义。志向高尚的君子,在真正痛苦的环境下,总会在脸上呈现出端庄的笑容。

培根说:“恐惧,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易经》以本爻辞寓意启示人们:在遭遇恐惧威胁时,勿须心慌,要像箕子那样,更加振作起来,轰走恐惧而开创光明世态、世面。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解辞释义】

本爻辞是对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从开始“初登于天”(位于天子)到“后入于地”(失位亡国)的贬斥与讽刺。

商纣王,原名帝辛,自幼聪明非凡,善于雄辩,武艺高强,无人能敌,可徒手与猛兽相搏,力大无比,能倒拽九牛。

因出生于帝王之家,又智慧超人,走到任何地方,听到的全是赞扬之声。所以,自身的优越感日胜一日。他十八岁时,被其父帝乙封为寿王。其长兄启,受封于微地,称微子启;二兄仲衍受封于箕地,称箕子。帝乙死后,成汤江山历经六百年后,传于帝辛(纣王)。“纣”是周朝给他的谥号(死后被追加的褒贬的称号)。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强取豪夺,视朝中重臣为草芥,害人害己,终致亡国。

所以,文王随忆而对其一生由兴至败亡的过程,贬而斥之,以期引起后人的思悟:该怎样做人?

【义理启示】

从古至今,那些一度身居高位,飞扬跋扈,仗势欺众者,最终无不陷落令人唾弃之渊。对此,无论是何等领域的执权者,均该细思深省,深悟。

37家人卦--风火家人:修身齐家,严宽相济

卦辞

家人:利女贞。

【解辞释义】

家人:这是由两个单音词“家”和“人”合成的一个古式双音词。意思很容易明白:家庭中的人,或说是:治家的人。

以此命名作为卦的含义则显而可知,就是要给治理家庭的人以启示,使之从根本上把握治家之策--知道如何使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兴旺。

利女贞:依照古代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人所具备的能力,在一个家庭里,对内部秩序的理顺及管理方面的责任要求,将注目的焦点集中到家庭主妇身上,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从而使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主导意识:女人要以“贞”为前提,担负起优化家庭生活质量以及内形象的责任。所谓“贞”,一是特指女人守节;二是要求守持符合时代要求的纯正人伦道德观并身体力行。

【插叙】

曾有一位学界人士听过我的上述解释,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讥笑说:“封建主义的女贞观是彻头彻尾‘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映、宣扬。倡导大男子主义,只允许女人待在家里做饭、洗衣、哄孩子,无其他任何出头露面的自由。这纯属对妇女的鄙视。”又说:“读《易经》也得小心,要防止‘中毒’呀!”

他对中华国宝文化的曲解,令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遗憾。

《彖传》解释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也。”

说实在话,从原始社会起,在由“类人”向人转化的过程中,分散着一个个由各自血统人群构成的粗陋“家庭”,一代代人随着历史的发展一步步形成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期待。伴随智力、能力、适应与符合天地环境变化能力的逐渐长进,人类终于走到了“封建”时代,家庭结构已基本成型。这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人类历史行为的进步。国家产生了,组成社会的一个个人口众多,由父父、子子、兄兄、弟弟、男男、女女,能生多少就生多少,生育不加限制的家庭中,没人外出谋生,无人治理家务,家庭何以存在?从而,只有根据男女体力的差别,性格与耐力的不同,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一种无明文规定的社会意识守则--男主外,女主内。各自演好自己扮演的家庭角色,分工明确。即被代代沿传而认可了。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如果失去这一过程,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遥远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给人类带来更加幸福的社会都不会诞生。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没有前一个过程,就没有后一个过程。前一个过程为后一个过程做下铺垫。铺垫着一个个新过程陆陆续续地诞生,社会就随着陆陆续续地进步。但不论这“过程”变到何时,男女的生理特质是不会全面改变的。家庭主内的任务,男人打的分数永远低于女人,这乃由“天”性所定。

战国时的孟子,若没有母教的保证使之身心得以成长,他便成不了历史上着名的大学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实行家庭教育的伟大“贞”心的功德,经宋代王应麟《三字经》载述世代相传,充分证实了“家人,利女贞”的重要性。

【义理启示】

本卦辞告诉大家:一个优质家庭的建立,女子最重要。所以“利女贞”,包括现代的家庭,也必须牢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