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的决策智慧
5989400000063

第63章 下经:34卦(26)

【义理启示】

九五居上卦尊位而具中正之德,不骄奢骄矜,注意上下既济与六二之民交应得吉,以薄祭表诚心。使之实受其福,也反映出神祖的伟大。预示:既济有成“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传》:“‘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解辞释义】

上六已至上坎之极,坎属水寓意为险。不论是什么,车也罢,动物也罢,如果“濡其首”(象征头陷入水中)即是危厉有险的征兆。“何可久也”就是说:这是不会长久以待的,必须抓紧脱险而出。

【义理启示】

拟之于人事,凡违反既济之道者,即如“濡其首”般的危险,可得小心,要立即将头离出水面。当自节、自戒。

64未济卦--火水未济:希望在前,留神风险

卦辞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传》:“‘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解辞释义】

前一卦辞:“既济,亨。”本卦辞:“未济,亨。”这难道不矛盾吗?其实,这两个“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既济”之亨,是亨于“已然”(已经成为事实的必然顺利);而“未济”之亨,是亨于“未然”(尚未成为事实,顺利与否,难以确定)。

“未济”本来即是未成功的意思,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成与不成均不是绝对的。“既济”是指两性事物已经互依共和了,而“未济”所指的是尚未成功。“未济,亨”,即尚未顺利得成。但“尚未”不等于没有了向好处变化的可能。相反,完全有着向顺利发展的可能与希望。然而,希望并不等于现实,既要在追求的路上有坚定求成的信心,又得明白希望的背后仍充满着各种风险,需要审慎以待,选择好前进的道路以防止危害发生。

《象传》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就是这意思。

小狐汔(qì)济:“汔”为副词:几乎;差不多。汔济:几乎要完成了。即小狐狸几乎将完成……

完成什么?下句是“濡其尾”,可知指的是渡河。即差不多要渡过河了。为什么要说“小狐”?这是与“老狐”相对,含有比较的意思,说明小狐比较稚嫩,没有渡河的经验。结果肯定是“未济”(难以渡过)。

濡其尾:有经验的老狐狸渡河时,都将尾巴翘起,尾巴不沾水或少沾水,就渡得快。小狐狸没那么聪明,渡河时尾巴全被水沾湿,妨碍动作,渡得慢。

无攸利:缺少渡河经验的小狐狸,因不知翘尾的作用,则顾得了头,顾不了尾地强渡于河中,涉水困难,终将“未济”。其保住命即算不错了,何有利可言?

所以,本卦辞一始所言:“未济,亨。”即包含两种可能性。老狐涉水即可能顺利;小狐涉水即可能不顺利,甚至说不定有险。

提示:涉水时一定得注意避险以保证顺利渡过。

【义理启示】

以本卦的象征意义拟之于人事,则在于提示:凡求成于事而缺少经验者,必须要审时度势,自知自明,若无思危防患意识,轻率行动,未必有利。

爻辞

初六:濡其尾,吝。

【解辞释义】

既济卦的初九曾言“濡其尾”,未济卦的初六也说“濡其尾”,辞虽相同,但其义不同。而本卦辞已言小狐“濡其尾”,所以本初六爻辞的“濡其尾”与卦辞直接联系指的是小狐则无疑问了。

【义理启示】

这里可以直接拟之于人事:人,可别如同初六阴柔无知的小狐狸一般,不自知自明,无思危防患意识,分明在力难从心的情况下,强行“涉水”,可谓时不适济而急于济,失于慎度则欲济而不能,实现不了想达到的所求目的。“初”者虽与“九四”位居在上的刚者交应,但其非中正之君,无可援助。从而,得到的只能是“未济”留下的“吝”(遗憾)!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传》:“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解辞释义】

既济卦的初九已言“曳其轮”并说“濡其尾,无咎”。未济卦的九二又言“曳其轮”,兆辞为“贞吉”,但未说濡其尾。这“无咎”与“贞吉”,其区别显然和“既济”“未济”相关联。应如何理解呢?

关于“曳其轮”的含义,在分析既济卦初九爻辞时已说过了:不该理解为向后拽车轮。试想,古时没有汽车,只有马拉的车和人拉的车,又处在涉水过河的情况下。若拖住车轮止住其前行,如此停于河水之中,能不危险吗?无论是人拉的车,或是马拉的车,欲向后把车轮拖住谈何容易?又是由谁来曳?

几十年前,我在国外讲学也曾这样说过:身处坎险之境,又经未济之路,不可轻进,必须将车轮曳住,待时而动。

一位听我讲课的学员当场质询:既明知身处险境,车即不该入水,既已入水在涉跃之中,又能如何拖住车轮?若是牲口拉的车,如何将其卸下?若是人拉的车,那车把杆可以放手吗?拉车人放下手,车还怎样向后拖?谁来拖?不放手的话,拉车人也被拖向后倒,出危险怎么办?……

我真的被问住了!有句话,立即涌现于我的脑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讲课,我是老师;考问我者,便是我的老师。我没觉脸红,但我谢过“老师”的提问,则因之立刻改正了观点:

人生好比战场,世事总归难料。在形势“未济”身陷困境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作出应急判断,采取正当行为措施,突破难关,战胜艰险乃属当务之急。

时、务事关大局,识时务以智为先;“大川”之险当前,导致进退两难;情逼之下总不该止以待毙,驾车者只有紧握车把,曳其轮涉险而渡。贞吉,说明勇敢还是摆脱了险阻,争得吉祥。

拟之为人事,在面对发生在人世间的无论是什么样的阻困时,正义君子即一定会坚守“大敌当前,勇者胜”的信心,而战无不胜。

“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象传》对本爻辞义的解说,值得深思。

【义理启示】

世界何惧之有?惧怕危险者,危险就愿跟随其身旁。

莎士比亚有句话很有哲理:“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传》:“‘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解辞释义】

既然说“征凶”,就意味着不宜有所行动,涉大川则不利。为什么又说“利涉大川”,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多数人之所以认为“征凶,利涉大川”难以理解,是因为把“征凶”这个双音词,当成“征”和“凶”两个单音词各自分开来思考了。把“征”当作了动词性的象辞;把“凶”当成了形容词式的兆辞。即只要行动,就凶。其实非然。“征凶”是一个动宾联合的双音词,动,指行为的方式;宾,指行为牵涉的事物和内容。即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例如“吃饭”(吃是动词,饭是宾语),“唱歌”(唱是动词,歌是宾语),等等。

“征凶”一辞即动宾合成的象辞,“征”是行为动作,“凶”是征所针对和牵涉的内容。即要对凶恶不良的事物以及坏现象进行征伐、打击、铲除、清除。这不就有利于涉越大川了吗?

如此理解,本爻辞的意思就是说:未济是由于各种“凶”的事物障碍与干扰所致,对其加以“征”(清除),便可“利涉大川”了。

【义理启示】

做任何事情,只有清除障碍,才能顺利渡过难关。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传》:“‘贞吉悔亡’,志行也。”

【解辞释义】

九四,上承六五,下乘六三,上下皆阴柔,唯其独以阳刚之性立于两阴之间,居位不中不正。拟于人事:任用如此骄矜而无中正之德的臣吏承上乘下以理国事,“悔”灾则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为了使“未济”转化成“既济”,实现治国安民一统天下的愿望,则必须用良臣,立大志,接受古来所有的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固守正中之德与民共济,争取开拓治国的吉顺之路,使现有的“悔”势消亡。

“贞吉悔亡,志行也。”说的就是这意思。

怎么个“志行”法呢?

震用伐鬼方:之所以天下局势不安,乃是由于鬼方等不服商朝统辖的诸侯小国骚乱所致。所以为使天下太平转“未济”为“既济”,非一日之所能,必须采取(如既济卦九三爻辞所言)“高宗伐鬼方”的伟大、正义策略及行动,竭尽阳刚之全力,于征凶化吉以令“悔亡”之后,也得长期地加以治理。

三年有赏于大国:“三年”是“长期”“长年”的代称。“大”指的是“众多”;“大国”指的是众多的诸侯小国。即对于已经服从君主国统辖并为治国安邦作出贡献的众诸侯国进行公正合理的封赏,使之严控施政之谨,以安定转“未济”于“既济”的大局,使威名远扬,荣享业成的大吉之乐。

【义理启示】

创业、立业、成就大业,选举、用人很重要。英国的一句谚语是:“慎重是伟大的!”宋代的政治家王十朋认为:“自古所以治少而乱多,盖由君子小人之不辨也。”哲理甚为确切。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传》:“‘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解辞释义】

六五居上经离卦的中位。离为光、为明,既然光明,拟之于人,必显正大,所以,君子得中即为得正。喻之为在“贞吉无悔”的前提下,君子正大光明令人诚服之德行,必定“其晖吉也”,如同日光四射普照天下,以使国泰民安大业统成,吉祥如意。

【义理启示】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人的言行是照出其肖像的镜子,若立身行事不能为万众楷模,不若不就其位。即如汉代学者韩婴所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传》:“饮酒濡首,亦不知节先。”

【解辞释义】

在解说卦辞时即已阐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以及人间的事事往来,均存在着“既济”与“未济”之间的相对演化过程。简言之,“既济”也会变成“未济”,“未济”也能发展成“既济”,这就是事物“一分为二”的相对性的绝对性。做人处事,必须具有如此客观的考虑,把握住自己的意识准则,“贞吉”是为重要。

《易经》以本爻辞作为未济卦义最后的总结,主旨在于启示做事有成的君子,当自己创建功业获得成绩而得到人们敬服的时刻,自荣自悦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忘凡事都须有个限度。如果因得意而忘形,则很有可能将好事变成坏事。

因自己诚志努力取得令人诚服的业绩而饮酒以庆,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乐过了头,喝过了头,甚至沉湎于酒兴而酒醉得意识反常,用酒把头给浇湿了,那可就失去了令人崇尚的光荣形象了。

【义理启示】

做人,成也是己,败也是己,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得意时,不可放松自我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