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5990900000010

第10章 当代创造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已呈现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化”、“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统一化”的两大趋势。各国普遍认为创造型人才是一种最伟大的战略资源,诚如美国着名学者P·伊顿所说:“这就向我们的教育家们的才华提出了挑战,看我们是否懂得发掘创造性,积极性和智力的源泉。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权,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因此,这一挑战的意义就更大”。

就目前创造力研究的现状来看,许多理论问题仍在讨论、研究之中。诸如,有没有公认的创造力特征的标准?判断儿童与成人创造力是否存在相同或类似的范畴?学校的教学措施如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等等。总结迄今为止的研究,我们发现:

1.在目标设计上,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创造力,如发明,创造等。

2.在理论研究上,多注重研究成人创造的理论,从创造的结构与层次上,多倾向于研究成人创造的“心理过程”及“创造形式”,而对创造力的发展过程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创造力研究更少。

3.在培养方法上,多注重施以“创造技法”的训练,忽视了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层级与特点。尽管有些研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又往往过份偏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从结论来说,在学校教育的现场,与其说创造性的口号是贫乏的,不如说是泛滥成灾了。没有实质的内容,事实上反而导致了种种缺陷和误解”。创造性教育本应是教育的创造,“人们期待着以掌握所教的知识、技能为发端,再转向创造。但事实上,谈不上任何创造”。尤其严重的是由于课程内容的统一化、教学过程的严谨化、课程秩序的强制性,“没有一点创造性地处理、加工信息的余地”。

据托兰斯和哈尔曼的研究,现行学校中仍存在着许多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

1.过分追求成功,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偏移到实现个人的意图上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冲动化为乌有。学生“只顾体现个人价值和提高威望,很少接触所要真正学习的东西”。

2.以同龄人的行为作楷模,其后果是不仅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得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使自己跟别人保持一致,不能表现“出众”,也不要发展什么个性。

3.禁止提问阻塞了学生的创造活动。教师把学习目标看得过重,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干扰因素。

4.游戏的方法往往使教师和教育家们不可容忍。

5.经常有人对创造行为抱有偏见,把它看成是一种变态,并常常进行讥讽。

6.强大的随俗压力使创造活动不得发挥。

7.严格的时间压力,把思维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

8.权威式教育体制以畏惧心理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阻碍了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因为这种教育靠指示,规定和命令来使学生服帖。学生则抱着接受的态度。只顾接受别人的解决方法,却从不自己考虑解决的途径。

因此,如何改革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智力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中,并与学科内容相结合,是目前创造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