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5991500000016

第16章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

记得牛玉儒还在包头任市长时,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包头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在那段时间,正在包头市城建局副局长任上的孙建华是他的得力助手。正是孙建华在城市建设上的独到之处,让牛玉儒对这位城市建设专家刮目相看。牛玉儒就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时,深知要搞好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建设,同样要有一位得力的城市建设专家来主持工作,由此,他想到了孙建华。

他多次邀请孙建华与他一起拼一把。起初孙建华不太情愿,都婉言谢绝了。牛书记就把孙建华领到呼和浩特市大街小巷畅谈自己的宏伟蓝图。在一个小巷牛玉儒对他说:“你看,小巷没有路灯。孩子们下学晚,上自习回来天就黑了。咱们走起来都这么难,孩子们就更难走了!这些小街巷非改造不可!”老领导亲民、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又一次打动了孙建华,“牛孙配”再次发挥了它的巨大能量,而孙建华的才华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看看呼和浩特市这一年多来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变化吧:原来那些拥堵的马路几个月之内就被拓宽了;路畅了,出租车的生意也比先前好多了;呼和浩特市街头建造了许多现代、新颖的公厕,同时不锈钢的垃圾筒也沿街而立了;小街小巷在得到亮化、绿化的同时也更加美化了;169米高的现代智能音乐喷泉也在令广大首府市民心旷神怡的东河擎天而起了;首府公园免费开放、还绿于民了;首府百姓的心与党、政府贴得更近了。

还有,新进城的大树,现代、豪华、气派的景观灯,10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正在开工建设的48幢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首府的容颜在“长高、长大”中向着“精、洋、美”转变,向着“中变”、“大变”的目标迈进。在巨大的成绩面前,孙建华感慨多多,他曾经跟牛玉儒身边的工作人员李理这么说过:“呼和浩特市的城建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跟他干肯定很苦很累,而且他要求也严。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愿意跟他干!再苦再累也愿意!总觉得有一股豪情,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牛书记就是凭着这种高超而人性化的领导艺术,知人善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呼和浩特几大班子各司其职,走活了青城这盘棋!

他是一个把百姓放在心里的人

一个好人、一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的。在牛玉儒身上体现的是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牛玉儒同志处处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在他看来,每干一件事儿,只要老百姓受益最大,他就下定决心去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牛玉儒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规划到设计,以至建筑材料的选用,百忙中的他总是尽可能地样样参与其中。

牛玉儒说:“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抓经济建设,抓城市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实惠。”牛玉儒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为家人亲属谋取一点私利。

牛玉儒对自己的亲戚朋友铁面无私对老百姓却是情真意切!

他的家门从来不允许说情送礼的人进。但家里却也总是频繁接待着客人——素昧平生的上访群众。牛玉儒曾多次对他的妻子谢莉说过:“这些群众既然能找上门来,他们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否则,素不相识的,怎么会上门求助?咱们可千万不能将人家拒之门外,再冷了他们的心……”

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牛玉儒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他掉过两次泪。

1999年12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土右旗双龙镇接送学生的汽车发生着火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正在陪外宾的牛玉儒得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治,并陪着伤者做完手术。走出医院,已是凌晨3点,他又马上让办公厅通知12月18日上午市政府召开安全生产紧急会议。

救治工作告一段落,等最后一个病人手术完后,牛玉儒却哽咽、落泪了。他说:“我们抓改革抓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为了什么?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幸福,每个家庭更幸福。这样的事故发生了,就是把我免了职也难以弥补……”

牛玉儒的第二次掉泪是2000年2月3日到包头市电机厂看望困难职工。

这天,慰问团一行人来到厂里看望一对无生活来源、相依为命的困难户母女:丈夫过早去世,女儿快上不起学,住的是厂里临时搭的棚,没有暖气,没有电视。牛玉儒掉泪了!他说没想到,城里还有这样的人家。

他说这是他这个市长的工作没有做好。他说:“想想,当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她母女俩在那破冷的屋里怎么过呢?一定要让她们看上今年春节的联欢晚会。”他率先捐款,一行人凑钱为这家人买了台彩电。

呼和浩特市委秘书长兰恩华更说起牛玉儒的乞丐情结。

牛玉儒、李理和兰恩华三人到南方某地出差考察该市的城市建设时,看到一行乞者,兰恩华与李理见状,拉着牛玉儒匆匆走过。因为他俩知道,牛玉儒肯定又要动恻隐之心。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他们已经知道,只要牛玉儒看到行乞者,总会偷偷地给点钱。他俩也告诉过牛玉儒,大街上的行乞者大多是骗人的。可这也改不了牛玉儒的这个习惯。或许,孩提的苦难经历给了他更多的对穷人的理解与同情!

兰恩华说,他们走了一段路后,牛玉儒找个借口,让他俩在原地等他,自己却匆匆往回走。他俩猜测牛玉儒肯定是返回去给乞丐钱了。他们偷偷跟上,看到牛玉儒在行乞者身边停下,手往口袋里掏钱。

牛玉儒走了!他的一生实践着对振兴草原的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天职!回看牛玉儒半个世纪不悔的人生,他那奋发有为、大展宏图、公正清廉、鞠躬尽瘁的风采,是对党的执政能力最好的验证和诠释!

他是一个很“小”的人

说起来他算得上是来头不小了!生前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属省级干部。

但是他又是一个很“小”的人,因为他的言行确实都很“小”、很“细”。像他这样的省级干部,完全可以满口大道理、出门前呼后拥,但他说了可能有的基层干部都不愿说的话,他做了很多基层干部都不屑于做的事。

不久前,有个地方县长带队出去考察,用警车开道还耍威风冲卡,这是何等威风!这些干部要的就是威风,要的就是高人一等。牛玉儒作为呼和浩特的市委书记亲自到菜市场去考察,孤身一人,还要求认出他的群众不要声张。这时的牛玉儒很“小”,淹没在卖菜、买菜的人群中,没有领导的感觉,没有高人一等的权威,也没有随从和记者的前呼后应。他失去了领导的感觉,换来了和老百姓自自然然的相处,由此真切地体察民情,才能知道老百姓的冷暖。

“双休日本应该合家欢乐,休闲度假,可牛书记经常自己‘打的’明察暗访”,这在有些干部眼里简直是吃饱了撑的。不是去剪彩,不是去开会讲话,视察也不带上一群记者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自己掏腰包打的去考察,市委书记还像市委书记么?牛玉儒做了,只是源于他“小”,他是忙于为百姓服务的“小”民。正是由于他的“小”,他才真正知道了基层的实际情况,他的决策才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12345,有事找政府”,如果只是标语,那也就算了,但要真的落实,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接待一两次上访的人做个“秀”很简单,但长期、一贯地接待上访人员,难!接待上访人员,解决他们的问题,势必得罪有关人员甚至是有关领导同志。牛玉儒做了,他“傻傻”地做下来了。而且对上访人员来说,他总是那么容易接近,他的家总是那么容易进,只有他视自己“小”,才能如此。

“为何不去找牛玉儒帮忙?”这是百姓对牛玉儒的期待;“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牛玉儒的答复。牛玉儒说的“小”话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他做的“小”事太多,也没办法全部抄录。正因为自己把自己放在“小”的位置上,把百姓看做“衣食父母”,他尊重百姓,百姓才相信他,信任他,热爱他,尊敬他。他不是大权在握的高官,他是生活、工作在百姓之间的为人民服务的“仆人”。

2004年春节,牛玉儒接受呼市电视台的专访。记者问他,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打算?谁也没觉得这句挺有亲和力的话里有什么不妥。但牛玉儒却温和而坚决地纠正她:“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公仆”的牛玉儒,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我”。他的手机号走哪给哪——企业、基层单位,甚至孤残老人。他说,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学习牛玉儒,自然也要学习他的“小”,学习他的“仆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