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5991500000004

第4章 执政有方(2)

2003年4月10日,还未消除外出工作疲劳,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牛玉儒同志就匆匆赴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行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他寄予了厚望:呼市应发展得更快一些,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应该在全区位列前茅。到任三天,一向雷厉风行的牛玉儒同志就制定了到呼和浩特市所辖四区进行调研、视察城建工作的详细计划。

然而,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迎来的却是另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

2003年4月15日,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在呼和浩特市区蔓延。

为了打赢抗“非典”战役,办公室成了牛玉儒同志的指挥所兼住所。牛玉儒同志担任了呼和浩特市防控“非典”总指挥,他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多备些矿泉水、方便面和咸菜,还买了一双拖鞋。在办公室里日夜坚守,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一住就是几十天,直到最后获得胜利。

那时他白天赴抗“非典”第一线搞调研,查疫情,多次深入到社区、医院、农村、学校,实地掌握防治“非典”的第一手材料。夜里听汇报,作决定,还上网学习其他城市的“抗非”经验,以便根据呼和浩特的实际情况加以推广。牛玉儒同志经常是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疲劳过度以后,又要靠安眠药才能休息。

面对肆虐的“非典”,牛玉儒同志仅用了二十多天就在城郊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所占地500亩、拥有800多张床位和一流设施的“非典”救治中心。

牛玉儒同志那段日子多次前往医院慰问白衣战士。每次,他都主动与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热情握手。他对医护人员说:“在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和平年代的这场防治‘非典’战役中,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面对不戴口罩的市委书记,医护人员十分感动。

“非典”期间,呼市一度出现抢购商品、哄抬物价现象。牛玉儒派人到呼市的各大超市摸底调查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库存情况,得知全市大部分商店内的粮、油几乎被抢购一空时,他当即决策,由政府拿出资金稳定局势。仅一天,就把全市粮油价格降了下来,大大稳定了民心。

在抗“非典”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牛玉儒没有踏进过家门一次,成了新时代的“大禹”。连妻子谢莉也只能在电视上才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这是牛玉儒同志在呼和浩特493天里的第一场战役,殚精竭虑之后,病魔撤退了,整整瘦了6斤的牛玉儒也在人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这是呼市人给予他的最高奖赏。

实干家

从把握经济全局来看,牛玉儒是真正懂经济的干部,他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体现出一个高级管理干部的良好业务素质。

有人说,牛玉儒是个实干家,他有政治家的敏锐,又有经济家的眼光。

2001年,由于工作需要,牛玉儒调任自治区副主席,分管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商贸流通和政法等工作。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期间,牛玉儒同志坚持从抓项目建设和规划编制人手,在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的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到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他认真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纲要》,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开展。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招商方式,拓宽对外开放思路,扩大招商引资领域,落实目标责任制,并多次率团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与经贸洽谈。在牛玉儒同志的努力和带动下,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超额完成了“国内资金2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担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后不久,他因地制宜,大胆提出呼市经济发展“两大目标”、 “三大重点”、“五大工程”和显示呼和浩特现代化气派的“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七年一大变”目标。他的这些目标,使呼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更加清晰。并且,在他为首的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呼和浩特的经济取得了切实的进步。

到2003年年底,呼市cDP突破4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居第一位,工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奶牛存栏头数35万多头,超过石家庄,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已初步建成“中国乳都”。

当这一组组代表着呼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兴奋。而这些数据后面,凝结了市委书记牛玉儒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牛玉儒同志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符合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积极地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科学实践。

牛玉儒同志是这个时代真正懂经济,能够做出科学规划,并能够取得优良成绩的领导。他鞠躬尽瘁,将一个又一个经济蓝图付诸实施,为人民谋取最大的福利。

坦诚迎来四方客

在搞经济建设时,引进外资对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牛玉儒具有蒙古族人的坦荡、热情,这成为呼和浩特吸引外资时的一笔无形资产。他用坦诚热情迎来客商投资。

呼和浩特市虽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但经济和城市建设均落后于包头。牛玉儒在包头担任市长时带领市委班子把包头建设得很漂亮,所以呼市的百姓对牛书记来呼和浩特工作寄予厚望,都希望在牛玉儒的带领下把呼和浩特经济搞上去,使它成为内蒙古真正的“领头羊”。牛玉儒上任伊始,就亲自对呼和浩特经济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随后,他迅速确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搞经济建设,外出招商引资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成了牛玉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牛玉儒有一心把呼和浩特市经济搞上去的巨大热情。在招商引资方面,牛玉儒对客商一律是以诚相待,有许多客商就是被牛玉儒的个人魅力和一片诚心打动而决定在呼和浩特投资的。牛玉儒的热情真诚是出了名的,早在包头任市长期间,他就以自己的真诚为包头引来不少项目。1998年,牛玉儒在北京人代会上结识了北京锡华集团的张杰庭总裁,两人在一次吃饭中聊起了在包头投资的事,张总开玩笑说,如果牛书记能把这一杯酒喝下去,我就在包头投资。当时牛书记感冒还没好,刚刚打完点滴,但性情豪爽的他以内蒙古人特有的热情将这杯酒一饮而尽,这让在座的客人大为感动,两周后,锡华集团就赶往包头调研,并开始投资建设。

台湾建鼎集团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尖端技术产业集团。为能让建鼎集团的电子信息产业早日进驻呼和浩特市,牛玉儒三赴广东以自己的赤诚之心去感动建鼎集团的老总,向他们介绍呼和浩特的各种优势,最终,他的坦诚打动了建鼎的老总,汉鼎光电(内蒙古)有限公司落地青城。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有一次路经呼和浩特,他当时并没有投资的打算,可在和牛玉儒的会谈中,本来只打算谈一个小时,刘永好却和牛书记越谈越合得来。牛玉儒的热情好客给刘永好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感到呼和浩特市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自己非常放心,便决定留下两个人继续考察情况,第3天双方就开始拟订框架协议。

新希望集团莫晓亮副总经理感慨万千地说:“集团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呼和浩特注册公司,到项目开工,不到半年时间就能搞定,这在我们公司的项目合作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通过这个项目的合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呼和浩特市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潜力。”

对待客商,牛玉儒向来是待之有道的。即使规模很小的考察团请求见一见市委书记,牛玉儒也从不推却,总是抽出时间前去接待,不管有没有结果,不管投资数额多大,他都一视同仁。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他还率先确定人大例会制度,每次招商的讨论都会找人大的代表到场,充分发扬了民主,调动了人大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一名直辖市的市委书记,他经常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客商,要他们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和自己联系,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帮。正是这种真诚让一批又一批的客商来到了呼和浩特,因为在他们看来,有这样一位市委书记在,还用担心投资环境不好吗?

提干三原则

身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在市里领导换届选举时,提出了自己的“干净、干事、干好事”原则,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纯洁,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牛玉儒同志担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期间,在面临换届选举的时候说,“我选择干部呢,有三条原则,第一条,手脚要干净,屁股底下没有屎。只有手脚干净了,才会有魄力去干事,否则拿谁的就要为谁办事,事情交到你手里,你也不会公正地去做……第二条是能干事,第三是干好事。”

牛书记提拔干部的“干净、干事、干好事”三原则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