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5991500000007

第7章 苦难的岁月

艰难的童年

1959年,穿过漫天飞雪,牛玉儒的父亲抱着他和他的四妹继红、二哥玉实,到了通辽农村他二叔家。母亲病逝,扔下6个孩子,最小的才6个月大。工作繁忙的父亲实在无法照顾,只得把三个孩子寄养在二弟家。但是二叔也有7个孩子,这样10个孩子加二叔两口子却只能靠着二叔的工分过日子。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天灾人祸,是何等的艰难!白天屋里屋外的人都饿得哇哇乱叫。入夜,炕上睡着一大群瘦骨伶仃的娃娃。一大盆连糠带菜的高粱米稀饭端上来,孩子们一窝蜂抢上来吃,也不知道哪个吃了,哪个没吃。牛玉儒后来对妻子说,当时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吃饱过饭,什么时候穿过棉衣和棉鞋。冬天来了,脚上满是冻疮。和哥哥到雪地里拾粪捡柴,都会冻得哇哇大哭,哥哥就把他拉到背风处的路沟里,哥俩相互抱着取暖。甚至有两次牛玉儒连续几天发高烧,烧得口吐白沫人事不省,连家人都以为不行了,但最后还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一段苦难岁月实际上给了牛玉儒同志许许多多的东西,不但磨砺了他的意志,而且使他从小就与人民建立了一种血肉的情感关系。他理解人民的苦难,同情人民的不幸,能够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实实在在地执政为民,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在通辽农村插队

据牛玉儒17岁时一起在通辽农村插队的几位同学讲,牛玉儒在插队时干活特别努力,也经常帮助同学。当时和牛玉儒一个集体户的一共9个人,6女3男。别人没干过农活,但是十几岁的牛玉儒干活很快,速度和当地农民一样,干完自己的活还帮助同学一起干。他的手经常磨出血泡,二哥心疼地劝玉儒少干点,牛玉儒却说:“二哥你别担心,我没事。”

那时,生产队的粮食经常被偷,队里让刘景利和牛玉儒一起在地里看守。秋天经常下雨,但牛玉儒从不回屋避雨,总是拉着刘景利在外面一直坚持着,看着粮食。后来牛玉儒当上了米粮加工厂的厂长,有老弱病残来加工粮食的,牛玉儒就帮助把粮食背到家里;有婚丧,急需粮食的,牛玉儒就加班加点帮助把粮食加工出来。当时粮食是供给制,每个人每个月只有28斤粮食,经常到了月底就不够吃。有人就让身为厂长的牛玉儒多带点回去,但他从来不这样做。粮食确实不够了,同学们就去找生产队长,队长说:“我让玉儒多背点回去,他没背吗?”后来还是生产队长亲自给了他们一些粮食。还有一次,现粮没有了,需要加工新粮,正赶上停电,牛玉儒就一直等到晚上九点钟来电后,把粮食加工出来,亲自给同学们送去,自己却直到晚上11点才吃上饭,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下乡几年的经历,使牛玉儒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使他能更深地理解百姓的疾苦,这为他以后做官仍然亲民爱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