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密大清皇宫
5992000000022

第22章 北京故宫(14)

明代时,钟粹宫是妃嫔的居处,一度也是皇太子的寝宫。清代的时候这里一直是后妃的居所。清咸丰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曾在这里居住,道光帝的皇贵妃,也就是恭亲王奕的母亲也曾在这里居住过,并在咸丰的生母去世后代为抚育奕。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自入宫后一直居住在钟粹宫,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的时候去世。光绪大婚后,他的隆裕皇后也曾在这里居住过。

慈安太后猝死钟粹宫

咸丰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在钟粹宫里度过了她入宫后的大多数时光,这里可说是她后宫生活的重心。

在咸丰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慈安还只是他的侧福晋,嫡福晋是萨克达氏,但这个萨克达氏是一个福薄的人,在咸丰即帝位前她就去世了,咸丰登基后,先封慈安为贞嫔,后来晋升为贞贵妃,咸丰二年的时候封她为皇后,慈安做皇后期间都是在钟粹宫居住的。

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驾崩后,慈禧的儿子同治即位,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实行了垂帘听政,同时,慈安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慈禧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同治初年,已经成为皇太后的慈安住进了长春宫里。同治十年,慈安从长春宫的履绥殿里搬出,重新回到了她做皇后时的寝宫钟粹宫。同治帝大婚后,慈安还曾经搬到太后宫区的寿安宫中居住,两年后,同治病故,光绪即位,她又重新搬回了钟粹宫中居住。

慈安太后生性平和、少言寡语,也不太善于与人交际,再加上识字也不多,所以名义上的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都是慈禧一人在舞动政治手腕。慈安虽生性平和,但对于慈禧的一些所作所为也是心有不满的,光绪七年春天,慈安突然身体不适,谁都不知道太后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正在朝官们猜测太后的病情时,却传来了太后病故的消息。这让所有的人都对慈安的死产生了怀疑。到底慈安确实是病故的,还是慈禧下了毒手害死了她,这个谜到现在也没有人解开。

隆裕皇后和钟粹宫

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光绪十五年的正月,她作为慈禧太后的政治筹码登上了进宫的皇后凤舆,在隆重的大婚典礼中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

在清代后期,帝后婚后要在坤宁宫中度过新婚生活,这位可怜的皇后在坤宁宫的洞房内,与皇帝过了几天有名无实的新婚生活后,就按预先的安排住进了钟粹宫。光绪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而隆裕是慈禧弟弟的女儿,所以这一对帝后还是表姐弟关系,原本应该亲上加亲的关系,却因为慈禧的原因两个人从新婚时起就形同陌路。

光绪帝早在还未成年时,就曾见过他的这位表姐,当时的光绪帝就对这位其貌不扬的姐姐不是很喜欢,到了大婚的时候,本来中意珍妃的光绪却不得不听从慈禧的安排娶了隆裕为皇后,可怜的隆裕就这样成了慈禧的政治牺牲品。在光绪帝在位的二十多年中,隆裕不过是慈禧跟前的一个傀儡而已,既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也不受太后的重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不幸啊。

隆裕自从住进钟粹宫,每天的工作就是早晚到太后、皇帝宫中请安,然后就回到钟粹宫,闭宫自守,也不与外人交往。作为皇后,隆裕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在皇帝面前也是谨言慎行,在嫔妃宫女当中也没有威信。她经常关起门来跟太监宫女们耍脾气,还时常拿猫狗撒气。隆裕虽然贵为皇后,但在经济上却一点也不宽裕。清廷所规定的每月例银十分微薄,又没有其他收入,但支出却很多,每到三节两寿的时候,还要向太后和皇帝献礼,在与各王妃福晋们来往的时候也要略有应酬,这些都让隆裕的财政入不敷出,有时候周转不开,只好将衣服、首饰、甚至龙袍送到外面典当抵押。

光绪和慈禧死后,逊帝溥仪即位,隆裕成为了皇太后,她便从皇后的寝宫钟粹宫搬到西六宫的长春宫和太极殿居住。

“冷宫”——延禧宫

延禧宫也是内廷东六宫中的一座宫殿,位于东六宫的东南角落,景仁宫的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刚一建成时候的名字叫作长寿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延祺宫。清代的时候才改名为延禧宫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时候重修了一次。在明代的时候,这里是妃嫔们居住的地方,清代也沿用了明制,为妃嫔的居所,不过这里与其他后宫宫殿不同的是,这里相对来说比较冷僻,受宠的皇帝后妃都不选择在这里居住,在清代,居住在这里的妃嫔都是不受宠的,名份也很低的,比如康熙朝的常在和答应,道光朝的玲常在、田嫔、成贵人。这些不受宠的女人在这里住的时候,时常拮据的连衣服、鞋袜都不够,根据这种情况而言,把这里称为“冷宫”也是恰如其分的。

延禧宫在道光二十五年曾发生过一次火灾,在发生火灾之前,延禧宫与东六宫其他五宫的格局相同,都是前后两进院落,前院的正殿是面阔5间的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室内悬挂着乾隆皇帝御笔的“慎赞徽音”匾额,东墙壁上悬挂着乾隆做的、大臣梁诗正敬书的《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墙壁上悬挂着《曹后重农图》。殿前各有东西配殿3间。后院的正殿也是面阔5间,也各有东西配殿3间,都是黄琉璃瓦硬山顶。

延禧宫是苍霞门内西行南向的第一座宫院,而苍霞门是宫中的太监和杂役们出入的唯一通道,所以延禧宫的关防很难严谨,自明到清,这里频频发生火灾。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再一次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剩下一座宫门。宣统元年(1909年),隆裕太后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水晶宫,因为这里频频发生火灾,所以她要把这里变成水的世界。方案是在院中砌一个直径数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层的圆形宫殿。以铜铁为梁柱,以玻璃为墙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砖为之,屋顶上安放玻璃鱼缸数口。这样就完全可以抗拒火灾了。隆裕太后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国库空虚,直到宣统三年还是没有完工,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延禧宫被直系部队的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民国二十年)故宫博物院将水池的北、东、西三面建上了库房,贮藏古物图籍。

孝恭仁皇后的寝宫——永和宫

永和宫也是内廷东六宫的其中一座宫殿,位于承乾宫的东侧、延禧宫的北侧,与其他后宫的宫殿一样也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刚一建成的时候名字叫作永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到了清代,永和宫经历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三次重修。在明代的时候,永和宫是妃嫔的居所,清代沿用明制也把这个地方作为后妃的居所。康熙帝的孝恭仁皇后在这座宫殿居住了很长的时间。道光帝的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都先后在此宫内居住。光绪大婚后,这里成了瑾妃的居所。

永和宫也是一个二进的院落,大门是永和门,进入永和门看到的就是第一进院落的正殿永和宫,这是一座面阔5间,前接抱厦3间的黄琉璃瓦歇山顶式建筑,檐角安放了5个走兽,檐下有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上面装饰有龙凤和玺的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都是槛墙,上面安有支窗。正间室内悬挂有乾隆御题的“仪昭淑慎”匾额,天花是吊白樘箅子的顶棚,地是方砖铺地。前院院内还有东西配殿各3间,也是明间开门的黄琉璃瓦硬山顶式建筑,檐下装饰有旋子彩画。

进入第二进院落就可以看到正殿同顺斋,这也是一座面阔5间的黄琉璃瓦硬山顶式建筑。明间开门,双交四梡槅扇门4扇,中间两扇外置风门,次间、梢间都是槛墙,步步锦支窗,下面是大玻璃方窗,两侧也都有耳房。院内的东西还各有配殿3间,也是明间开门的黄琉璃瓦硬山顶式建筑,檐下装饰有旋子彩画。院内的西南角也有1座井亭,与其他东西六宫的建筑基本一致。

雍正皇帝的出生地

康熙年间,永和宫的主人是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乌雅氏是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了皇四子允稹,在生允稹之前,乌雅氏的地位不高,在生下允稹后的次年,她才被封为德嫔,这时的她刚刚二十岁。康熙十九年她为康熙生了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她被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她又为康熙生下了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允禵。除了她为康熙生育的三子三女外,她在康熙朝的后宫中没有其他的事迹。康熙二十年,乌雅氏晋升为德妃。康熙皇帝一生共立有三位皇后,但都是福薄短命的人,所以在康熙后期,德妃是在康熙的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人,康熙在北征时还曾给她写过信,并派专人给她送到永和宫。

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经六十三岁的乌雅氏被尊为皇太后,但遗憾的是,她还没怎么品尝皇太后的荣耀,就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病倒了,雍正帝知道自己的母亲病了后,亲自到永和宫内昼夜侍奉汤药。五月二十三日丑刻,乌雅氏薨逝。而此时的雍正正在想着给自己的母亲上“仁寿太后”的徽号,并请她到宁寿宫安享晚年,但这一切都没来得及实现。

皇太后的棺椁奉安于宁寿宫内,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雍正帝这个时候是四十五岁,每天都要到母后的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对雍正的这种孝敬十分感动。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所以在去世后的第三天便移棺椁至寿皇殿。

入住永和宫的瑾妃

入住永和宫的还有清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就是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瑾妃是光绪帝比较宠爱的珍妃同父异母的姐姐,她从一入宫就居住在永和官,直到民国十四年去世。

瑾妃的一生可说是无功无过,她是一个谨小慎微、与世无争的人,生性善良,所以才心宽体胖吧,在清末的时候被人们称为胖娘娘。瑾妃在后宫中的处境跟隆裕皇后是一样的,都是不受宠爱的,虽然光绪皇帝专宠珍妃一人,但因为她和珍妃的感情特别好,所以她一点也不妒忌自己的妹妹。瑾妃、珍妃姐妹俩都喜欢绘画,也喜欢读《红楼梦》,长春宫游廊上的壁画就是这姐妹俩提议绘制的。珍妃因为得罪慈禧被降为贵人的时候也连累了姐姐,瑾妃也在同时被降为贵人,两人又同时在那年的冬天恢复了妃子名号,但珍妃失去了见皇帝的自由,而瑾妃还是自由的。

光绪帝驾崩后,宣统帝即位,瑾妃和同治帝的其他三位妃子被尊为太妃,她的徽号是端康太妃,地位的不同并没有改变她选择居住的地点,她还是住在永和宫。溥仪逊位后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去世,她在剩下的几位太妃中的地位有所升高。

瑾妃和珍妃都喜欢丹青,也很讲究生活品位,瑾妃晚年的书画作品现在还能见到。瑾妃还是一位美食家,永和宫里的膳食在宫里是非常出名的,很多大臣都喜欢吃瑾妃赏给的饭食。瑾妃还喜欢收藏各色工艺钟表,永和宫的东西配殿的几案上摆放的几盆盆景上面都镶嵌着精致的铜表。

1925年的中秋夜,溥仪请瑾妃到养心殿赏月,不幸的是,年事已高的瑾妃感染风寒,一病不起,五天后死在了永和宫。

藏书处——景阳宫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对景阳宫都应该有一定的印象,景阳宫也是内廷东六宫中的一座宫殿,位于钟粹宫的东侧、永和宫的北侧,在东六宫中的位置是最东北角,也是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刚一建成的时候名字是长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为景阳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时候对景阳宫进行了一次重修。明代的时候这里是嫔妃的居所,清代改作收贮书、画的地方。

景阳宫跟其他东六宫的殿阁一样都是二进院落,正门是景阳门,进入景阳门就可以看到前院的正殿景阳宫。景阳宫是一座面阔3间的黄琉璃瓦庑殿顶的建筑,这里与东六宫中其他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有5个走兽,檐下有斗拱设计,装饰有龙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间是玻璃窗。明间室内悬挂着乾隆御题的“柔嘉肃敬”匾额。天花是双鹤的图案,内檐装饰有旋子彩画,室内的地面是方砖铺地,殿前有宽阔的月台。院内的东西各有配殿3间,也是明间开门的黄琉璃瓦硬山顶式建筑。

后院的正殿是清代的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顶式。次、梢间是槛墙、槛窗,檐下是斗拱设计,上面装饰有龙和玺彩画。房内悬挂着乾隆御笔的“学诗堂”匾额,并有“古香披佛图书润,元气冲融物象和”的对联。殿前的东西各有配殿3间,也是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式,檐下装饰有旋子彩画,院内的西南角也有1座井亭。

景阳宫的收藏主要有宋高宗所书的《毛诗》及宋人马和之所绘的《诗经图》,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平日也都收藏在这里。

珍妃井的故事

珍妃井是由于光绪帝宠爱的珍妃被慈禧溺死在这里而得名的,位于景祺阁的北面,贞顺门的里侧。

光绪十四年(1887年),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年纪,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光绪帝无奈地选择了他不喜欢的隆裕为皇后,珍妃姐妹俩则被封为嫔。珍妃天性活泼、善良,又很聪慧,在入宫后,光绪帝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而对于慈禧太后硬塞给他的皇后却日益疏远。当时的光绪正在图谋中兴大清,而聪明的珍妃给了他无数的鼓励和支持,这让光绪这个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生活的十分无奈的皇帝感到了一丝冰冷的皇宫中的温暖,而正是因为珍妃得到了光绪帝的宠爱这一点,就让慈禧无法容忍,再加上珍妃在背后支持光绪变法,就更让慈禧仇恨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以阴谋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也再一次成为了傀儡,同时,慈禧把珍妃囚禁在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不准她和光绪再见面。珍妃被囚禁的这个冷宫在皇宫东北角的一个小院里,本来地理位置就比较偏僻,再加上慈禧的刻意疏远,这里就更加与世隔绝了。珍妃每天就在这里过着非人的生活,吃的食物完全是下人从门缝里给她送一点,只有她的姐姐有时候偷偷地给她送一点好吃的或者说几句悄悄话,她才能感到一点大内深宫里的温暖。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后等一千人仓皇出逃西安,临行前还不忘对珍妃下毒手。她命太监总管把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放出来,以洋人人城,皇家的女人不能受辱为由,强行将珍妃投进了井里,此时的珍妃刚刚二十五岁。

珍妃的尸体在这口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瑾妃到处求情,才打捞上来。慈禧死后,瑾妃为了纪念妹妹,就在井北的小屋里立了珍妃的牌位,并命名那间小屋为“怀远堂”。院子里的那口井从此就叫作珍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