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密汉朝宫廷:汉宫秘史
5992200000026

第26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奇案冤狱篇(2)

窦婴曾说:“此人不除,天下难以太平。”这与当时西汉初年的国家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那时是以黄老道学为主导,主张无为而治,曹参是发起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充足。百姓及官员都觉得生活不错,而晁错却要削藩,引得“七国之乱”。所以大家觉得造反是被逼的,祸全是晁错一人造成的。晁错是学贯法儒,而不是道家的清静无为,可以说是犯了众怒。

道家学说在汉初由于战争带来的伤害给汉王朝以休养,但现在并不适用。国家内忧外患,各个诸侯拥有财政、税收、军队,富可敌国,尾大不掉;而匈奴又常常扰边,汉朝用和亲政策予以维持,用自己的女人换来所谓的和平。攘夷必先安内,这个马蜂窝必须捅。晁错是功臣,他的错在他太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的可悲也在于他的政治理想即将实现之前“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还是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而他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现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李广为何要选择自尽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70余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在他一生的战斗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最终自尽而死。那么,功勋卓著的李广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结局?他到底有何苦衷呢?

公元前129年冬季,匈奴单于又一次挥军大举进攻汉朝上谷郡,汉武帝随即选派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分别自上谷、代郡和云中出征,骁骑将军李广自雁门关出征,各统兵一万,迎战匈奴。

因之前匈奴单于和李广交战次次败退,李广阻遏了匈奴单于入侵汉地的计划,因此匈奴单于恨透了李广,决定这次集中优势兵力生擒李广,还传令说,必须活捉李广,把他押送王廷。

也许是李广之前种下的祸根或是李广的命运开始不济了,李广部队刚出了雁门关,朝北行军不多日,就碰到了匈奴兵的主力部队。而这时其他几路人马相距较远不能给与支援,李广部队经过一场激烈冲杀,终因寡不敌众,李广部队溃不成军,李广自己也受伤,随即被匈奴兵生擒。

匈奴兵擒住李广,喜出望外,想尽快到匈奴单于处请赏。他们拿绳索织成网,吊在两匹战马之间,驮着受伤的李广,朝匈奴王廷奔去。

李广躺在吊网里无法动弹,但脑子里仍在想着逃走的办法。押送李广的匈奴骑兵全都得意洋洋。走了十几里时,李广发现旁边有一匹高头大马,骑马的是个匈奴小兵。李广猛然挣扎起来,跨上那匹大马。匈奴小孩被李广撞下马去,抢走弓箭。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拉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追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想要请功领赏的想法破灭了,只能祈祷不被匈奴单于立斩。

在此次战役中,公孙贺没有找到匈奴骑兵;公孙敖损失7000人,惨败而回;卫青将军杀伤匈奴700多人,战功赫赫,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在4个将军里,年纪大的是李广。然而,李广兵败被俘,死里逃生。

回到长安后,李广和公孙敖受到审判,根据当时的军法应处立决斩死。当时准许出钱出谷赎罪,李广和公孙敖得以释放,被革职为民。

李广被革职后和已故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蓝田的南山林深幽静,景色迷人,是狩猎的好地方。李广过惯了军旅生涯,在山林里骑马打猎倒也其乐无比。一天下午,他带着一个骑马的随从,踏着月色,去朋友家喝酒畅饮。

深夜,李广离开朋友家,当他们来到汉文帝的陵墓霸陵时想拜谒汉文帝之墓,看守陵墓的县尉看到李广深夜路过霸陵,走上前去阻止,还大声怒喝。

随从忙上前去解释,说李广是前任的李将军。县尉反而更怒,喝道:“就是现任的李将军也不能夜里通过霸陵,何况是革职的将军!”李广没有办法,就在附近的驿亭里睡觉。

公元前128年秋季,2万匈奴骑兵偷袭汉朝,杀了辽西太守,杀死2000多汉人。不久,匈奴骑兵攻进渔阳、雁门郡,又杀死1000多人。镇守渔阳郡的步兵将军韩安国多次战败。此时,汉武帝又想起了李广,命他到右北平郡当太守。

临行以前,李广请求汉武帝批准,叫那个曾经对他大吼的霸陵县尉也一起去。霸陵县尉刚来到李广的军中,就被李广杀死了。李广给汉武帝上书请罪。那时正好是盛秋时节,匈奴骑兵不断进攻汉朝边郡,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需要李广在右北平郡抵御匈奴。汉武帝忍住怒气,还勉励他一番。

后来,李广驻守右北平郡的几年里,匈奴骑兵知道李广的厉害,总是躲着李广,不进攻右北平郡,结果,右北平郡反倒太平了。然而,在西北各郡,汉朝与匈奴骑兵的战争越来越频繁了。

公元前127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上谷、渔阳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两个地方的百姓天天处在战争的恐慌之中。汉武帝连忙派卫青等将领率骑兵4万,自云中出征,朝西迂回,在黄河南岸击败了匈奴。卫青率汉军穷追不舍追杀匈奴兵,缴获牛羊100多万头。卫青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这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场大战役,又叫河南战役。

公元前124年,卫青等人率十几万大军,奔袭千里,一举击败了匈奴大军。汉武帝大喜,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八千七百户。就这样,奴仆出身的年轻人卫青,成了汉军的元帅,地位远远超过李广。

这一时期,右北平郡竟未出现战事,而老虎野兽倒经常出没。李广热爱打猎,只要听说哪里有老虎出没,总要跑去射杀。他被猛虎扑伤过,但从不害怕。

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40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李广言语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

公元前123年,李广被召回长安,担任郎中令,负责宫禁守卫。春夏之际,李广又追随大将军卫青在定襄、云中、雁门一带驻防,曾两次出征进攻匈奴人。

这时,张骞已经首通西域,回到汉朝,把西域的风俗、物产详细地讲给汉武帝听。汉武帝为了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进一步联合西域,共同对付匈奴,又组织了对匈奴的第二场大战役,也就是河西战役。

公元前121年夏季,汉武帝出动两路大军,向匈奴兵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一路由李广和张骞率领,北出右北平郡,朝西迂回,负责牵制匈奴骑兵的任务;一路由霍去病和公孙敖率领汉军主力,自北地郡出征,进攻河西。

北出左北平郡后,李广率领4000精骑兵先行,张骞率领1万骑兵在后面接应,两军距离遥远。李广部队被匈奴4万骑兵包围了。匈奴人骁勇善战,自幼就骑马射箭,人人都身经百战。汉人对匈奴骑兵存有畏惧心理,虽然经过汉武帝以来的多年战争,情况已有所转变。在10倍于己的匈奴骑兵的包围中,李广的骑兵士气十分低落。为了提高士气,鼓舞大家的斗志,李广派儿子李敢率先锋头军几十人,冲进匈奴骑兵队伍,杀出一条血路去寻张骞救援。

李敢为了提高士气,回头大声朝李广喊道:“匈奴骑兵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一喊果然有效,汉军的军心逐渐稳定下来了。

李广下令摆成圆阵,背向里,脸朝外,全都严阵以待。匈奴立即发动了攻势,箭如雨下。汉军寡不敌众,四面受敌,结果,损失过半,箭羽也快射光了。

李广传令军士箭上弦,人人瞄准目标,但不准发射。他用大黄弩弓,嗖嗖射去,射死几个冲在前边的匈奴副将。结果,匈奴的攻势逐渐缓了下来。天黑了,战斗停止了。

经过一天的交战,李广部队损失惨重,余下的战士也面色如土。李广清点了人数,重新布阵,准备明天再战。

第二天,天刚亮,战斗开始了。匈奴骑兵发动猛烈的进攻,想歼灭汉军。李广部队拼死抵抗。就在这时,张骞和李敢率领1万骑兵赶到了,匈奴认为很难取胜,撤退了。汉军非常疲惫,所以也不能去追击。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

在众寡悬殊的征战中,李广和张骞以微弱的兵力牵制了匈奴的大量兵力,为霍去病在西路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霍去病和公孙敖出征后,公孙敖迷路了,没有与霍去病会师。霍去病率领骑兵孤军深入,奔驰2000多里,到达居延泽,路过小月氏深入祁连山下。霍去病率军击败匈奴骑兵,俘虏了匈奴贵族、官长3千多人,杀伤3万多匈奴人。

在河西战役中,霍去病立下大功。汉武帝给他加封食邑五千户。此时,霍去病的地位已经与大将军卫青不相上下了,他只有20岁。而李广却陷入重围,损失惨重。尽管李广也重创了匈奴骑兵,然而,功过相抵了。张骞和公孙敖由于贻误军机,根据军法理应处死,他们出钱出谷赎罪免死。

河西战役结束后,匈奴势力大大衰弱,匈奴人被迫逃到大漠以北。匈奴单于以为路途遥远,汉军不会跨过大沙漠,便继续率军偷袭右北平、定襄等郡。汉武帝决心发起漠北战役,歼灭匈奴主力。这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三场大战役。

公元前119年春季,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人马,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向漠北进发。

李广曾多次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看到李广年纪太大了,不叫他参战。后来,经过多次请求,汉武帝见李广求战心切,任命他为前将军,追随卫青出征。

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敌兵,知道了单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军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却命令我改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卫青不答应他的请求。一气之下,李广没向卫青辞行就回到军中,从东路进发了。部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还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70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60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李广每次出征,总是损兵大半而战果平平,还经常因迷失路途而贻误战机。虽然这里面有敌强我弱的偶然因素,但李广个人某些军事素质的缺失才是他屡战屡败的内因。个人英雄主义对冷兵器时代的将佐来说是必要的,但却不是主要的。手无寸铁的诸葛孔明一样可以成为军神。我们说李广是政治低能儿,可以拿他与卫青做比较。卫青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在看到外甥霍去病的威望已超过自己时,便急流勇退,因此汉武帝对他的谦虚识大体深为嘉许,故而更加信任和倚重他。所谓不争是争,卫青不但保持住了自己在汉军中的崇高地位,而且得以善终。

不讲政治,不懂得审时度势,不明白揣摩帝心,这是李广个人英雄主义失败的关键。事实上,作为汉武帝最信任、最刻意栽培的将领,霍去病无论从兵力配属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得到了朝廷最优厚的关照。这也是李广屡吃败仗的重要原因。

李广最后自杀身亡,何也?汉武帝的抛弃、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羞愤交加,李广这颗将星的陨落也就是必然的了。

战神霍去病谢幕之谜

漠北之战结束后,霍去病的身上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年少轻狂的骠骑将军还不知道自己辉煌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少年得志的成就感更加催发了他天生的任性而为,这件事也使他辉煌的生平留下了一个阴影,那就是射杀李敢。

李敢是李广的三儿子,在漠北战役中是霍去病的偏将。两人都是富家子弟,又都是将门之后,关系还不错。

漠北之战后,李敢的父亲李广因为迷路耽误了军机,最后自杀以谢罪。因为战役当中李广是卫青的部下,所以李敢对卫青很不满,将父亲的死归结到了卫青的头上。有一天趁机打伤了卫青。卫青也为李广的自杀感到惋惜,就将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