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6001900000011

第11章 F

发烧友

所谓发烧友,是指那些对某一爱好达到痴迷程度的人。“发烧”一词源自英文Fancier,其意为偏爱与偏执,而“发烧友”则是对该词的音译兼意译。最初多见于日本的《无线电技术》杂志,专指那些为了听音乐,而在音响技术的探究制作方面下了大功夫、甚至痴迷不已的人。几乎同时,“发烧”一词传入我国,只不过不太流行而已。究其原因,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开始,就早已拥有了一批从无线电通讯转入到音响器材制作的偏爱之人,并起了一个十分正确的名字叫“音乐、音响爱好者”。

“发烧”表示Fancier的读音,为什么不用别的汉字,偏偏选“发烧”二字呢?因为它还多少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爱好者对某事物的痴迷程度在旁观者看来,仿佛在发烧似的(潜台词就是“烧糊涂了”)。但是光用“发烧”容易与人体温升高相混,而且反映不出爱好者的“者”来,于是又加上一个“友”字,表示与所爱好的某事物是好朋友之意。如此译法,岂不妙哉!

放长线 钓大鱼

原指多花代价,多费工夫,以取得更大成效。典出《庄子·外物》。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古代有一位任公子,准备了巨大的钓钩和很长的渔线,用50头肥牛作为钓饵,蹲在浙江的会稽,把渔竿投到东海里面去。……等了一年,终于有一条其大无比的鱼吞下钓钩,于是海中浪涌如山,巨大的声响像鬼神一样令人惊骇,震动了方圆千里的地面。庄子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拿着一根小钓竿,坐在沟渠旁边,是不可能钓到大鱼的。向一个小小的县令去出谋划策,想借此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个寓言的意思是说,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必须花费很多的精力,投入巨大的代价。

后人据此引申出俗语“放长线钓大鱼”,语意已发生很大变化。比喻长期处心积虑,企图收买或诱人上钩,以取得最大利益的行为。

风马牛不相及

亦作“风马牛”。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语出《左传·鲁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公元前656年春,齐国发兵南下打败了蔡国,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人责问齐桓公说:“齐与楚,一北一南,风马牛不相及,何故兵戎相见?”

现行词典对这一成语的本意有这样两种解释:一说:“风”指两性相诱,意为马、牛不同类,两性相诱到不了一处。另一说:“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国相去很远,马牛走失也跑不到对方境内。

上述二说对“风”字的解释过于牵强,且随意性大,均为不妥。前者的解释因袭汉代注疏家的说法,雌雄相关引诱叫“风”,马与牛不相关类,二者的雌雄之间不会互相吸引。因马牛本非同种动物,根本就说不上两性相诱;后者的解释,既然说齐楚两国相距甚远,就谈不上什么马牛不能越界之事。

宋人张世南笔记《游宦纪闻》卷三载:“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愈琰《席上腐淡》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是说牛爱顺风走,马可逆风行,二者对风势的适应性完全不同。

明张岱的《夜航船》中亦有“风马牛”一条。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故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这里的“风”是名词,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风,不作动词用。因我国处于北温带,东濒太平洋,季风的方向基本上是冬天吹北风夏天吹南风(严格地讲,冬天为西北风,夏天为东南风)。这“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正与齐国在北而楚国在南之意吻合,只要一起风,则牛马必定一南一北,反向而奔,以之比喻齐北而楚南,二者互不相干,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斧正

请人修改文字的谦词。源于《庄子·徐无鬼》:“郢(ying)人垩(e,白色的土)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县)有个泥瓦匠,称郢人。他有个朋友是个石匠,称匠石。他俩有一套绝技。郢人鼻子上沾了苍蝇翅膀似的薄薄的一层白泥,匠石能抡起大斧飞快地削去,把郢人鼻子上的白泥削得干干净净,而鼻子却丝毫不损。这时候,郢人若无其事,脸色丝毫不变。这件事被宋国的宋元君知道了,他很想亲眼看看他们的表演,便托人找到匠石。不料,匠石对他说:“我的朋友郢人已经去世了,我失去了惟一能够运用我的技巧的对手,现在没法再展现了。”

庄子为什么讲这么一个故事呢?这是因为一直与他相互辩难的朋友惠施去世了,他慨叹天下再没有人能成为他辩论的对手,所以用这个故事,来宣泄他孤独、痛苦的心情。后人据此将请人修改作品,说成“斧正”,或者“郢正”、“郢削”、“斧削”等等,不单是就典引辞,也应说是就典引意,表明友人之间互相切磋诘难,乃是应有的高义。

现在仍在使用的只有“斧正”一词,虽然是请人修改文字的谦辞,但据出典,这个词仍然表示,既能巧妙地修改文章,而又不伤原文。

覆巢之下无完卵

鸟巢被翻,鸟蛋被毁。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幸免。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东汉末年,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在朝中做官。孔融性格孤傲,好发直言,常常对曹操的举措、行为加以指责、嘲讽,因此曹操对他很恼火。有一次,曹操调遣大军,准备攻打刘备和孙权,孔融知道后,讥讽说:“这是不讲道理的人去打讲道理的人,怎么能不失败呢?”有人把这话传给了曹操。曹操正愁抓不到惩治他的把柄,一听这话,便以诽谤朝廷,扰乱军心的罪名下令逮捕孔融,处以死刑。

孔融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9岁,女孩7岁。当孔融被抓的时候,他俩正在下棋;看看父亲被抓走,谁也没有动,依旧低头摆弄棋子。家人看到这样,以为他们不懂事,就说:“你父亲就要被杀了,还不快去看看。”两个孩子听了,慢慢抬起头来说:“我们离死也不远了,‘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果然,不一会儿,曹操派人来抓兄妹俩。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害怕,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后来,人们就把“覆巢之下无完卵”当作谚语使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